你用过的军品能拿去放在博物馆里,那才是性价比真的高,到你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你都可以吹牛逼,你的子孙后代还能接着吹。
老大爷:嘿嘿嘿,这是我用过的安全头盔。
这才叫性价比。
铁道兵博物馆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关村坝,是1984年铁道兵集体转业后,在铁道兵的丰碑——成昆铁路线附近修建的博物馆,是我见过这么多博物馆中,相当别致的一座。
首先是博物馆的入口,是一个长长的单车道隧道。
在金口河县城去往雅安市汉源县的半路上,倒也非常显眼,一眼就能看到。隧道入口处用钢板包裹,铁锈色给人一种二次工业革命的强烈感觉。
隧道外面就是莽莽群山和险峻逼仄的金口河大峡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设计感十分强,深刻寓意了成昆铁路、铁道兵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精神,愣是在贫穷落后的中国,特别是在千沟万壑的西部地区,凭空掀起了一场工业革命。
隧道里面是典型的成昆线修建年代的风格,显得很协调,光是这个入口就值得给这个博物馆打一个高分。
穿过这个隧道,有一种穿过了时光、穿过了斑驳岁月的感觉。
我猜测这应该是关村坝隧道的施工明洞或者排风洞,现在利用成为博物馆的入口。
隧道出来是正门,吕正操将军题写的“铁道兵博物馆”六个字镶嵌在故意弄得非常粗糙的外墙上。这个外墙是碎石拼成,上面甚至刻意露出几节钢筋,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的同时尽显老工业革命的粗糙与笨重的力量感。
这一截大渡河在深深的山谷里穿行,峡谷壮丽雄伟,自然景观也相当值得一看,特别是关村坝这一段,号称“一线天”,估计一天日照时间只有5小时的样子,三点钟就“日落”了。博物馆的选址非常巧妙,展现了整个成昆线最险峻的一段,站在博物馆外面什么展品都不看,你也能感受到这条铁路线的来之不易。
我去的时候刚好巧遇几个铁道兵老兵来参观。
都是当兵的那自然聊得投机,几句话就混得挺熟,我右边那个大爷是爆破手,后面白头发谢顶的是当年的机械兵,管排风之类的设备,我左边大爷是线路兵,管轨排、道床的,专业分布非常到位啊。
进博物馆之前大爷就表示,里面的展品有他用过的家伙,这就非常给力了!
博物馆内部陈设就不讲了,这个大家可以自己去看,各类史料还是非常丰富详实的,实物展区是几个大爷最关心的地方,毕竟里面有自己用过的家伙事儿,那价值就不一样了,这是一种不算正式、但也是军人最高的荣誉之一。
我用过的东西要是摆在博物馆里,我也肯定爱去看。只可惜暂时可能是不行了,只能放在自己家里没事干拿出来看一看,看看上面留下的岁月的痕迹,看看当年在上面留下来的血汗和青春。
走出博物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关村坝车站至今仍在运行,不时有火车经过,博物馆外面就能看到。
关村坝车站是个很奇特的车站,火车停站的时候有半截必须在隧道里面。
当然现在的中国铁路线上有很多很多这种“地下车站”,甚至有全部在地下的车站,不包括地铁哈。但是在当年这样的车站还是很稀罕的,也充分说明了在那个年代,修出一条成昆线这样的铁路,对于积贫积弱的中国意味着什么。
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对于当地老百姓,成昆线都有着无法磨灭的重大意义。
国家,成昆线让西部深山的铁、煤能够运出来,支撑起了中国第一波工业化浪潮,攀枝花的钢铁、煤炭、稀土,沿线的一大批工业设施,是中国第一波大型工业革命的血液,成昆铁路就是大动脉。
民族,证明了我们不比任何人差,别人能够办到的事情我们也能办到,别人办不到的事情我们一样能够办到,这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否认的。
当地老百姓,一举实现了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一夜之间从刀耕火种跨越进了工业化文明。成昆铁路通车之前,本地老百姓不管彝族还是汉族,很多连纸币都不认识、不知道,汉族还会用贵金属作为货币,彝族干脆只有以物易物。成昆线通车以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发展还相对落后,但是至少没有落后好几千年那么夸张了。
这就叫: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还有比这个性价比更高的军品吗?
第一反应:
52岁了还好意思叫姐姐,钞能力砸得小编七荤八素了吧?
第二反应:
不就是登个珠峰吗?
夏尔巴人向导都登了多少次了,里面又不缺50岁老人,不报道他们反而报导一花钱登山的凡尔赛素人游客。
吃饱了撑的吧。
第三反应:
又是辞职,
又是脱产锻炼,
又是登珠峰,
这阿姨钱很多啊?
我被工作压得,连想跟女朋友回趟娘家都不敢出来。房贷都要还不起了。
最后:
希望以后多一点这样的“正能量”报道。
什么翼装飞行啊,
什么甘肃探险啊,
什么珠峰登顶啊,
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