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多。
但是关键是什么呢?看问题要看到关键。
那就是俄国十月革命能够成功的大背景有两个:
1、俄国临时政府依然在进行战争,这产生了两个效果,忠于政府、思想保守的军队,由于战斗力较强被部署在前线,厌战情绪很强的后备军队则驻扎于首都。
这不仅使得不论是沙皇还是临时政府都缺乏可靠力量镇压革命,也让厌恶战争的士兵们始终因试图结束战争而怀有非常激进的政治诉求,这种境况为列宁这样的革命家找到了可供利用的政治契机——革命者首先可以通过争取军队控制首都,革命的成功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2、俄国临时政府是反对右翼、亲近左翼的民主社会主义政府,这个政府的领导人,无论是自由派利沃夫公爵,还是左翼领袖克伦斯基,都对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威胁缺乏清醒的认知。
临时政府和俄国主流政治力量的主要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如何防范沙皇复辟和军人独裁之上,临时政府对右翼党派和旧军人的打压,要远超过对布尔什维克的防范——社会革命党人更把布尔什维克视为不听话的小伙伴。事实上,在五月危机、七月暴动和九月政变(俄历),临时政府屡次拒绝右翼对布尔什维克实行残酷清除的建议,这使得列宁及其追随者得以在七月崩溃中重新崛起。
相比之下,德国革命时期则完全不同。
1、与俄国革命不同,德国布尔什维克不但面临强大的军事敌人,而且也争取不到军队的有力支持。
当时的战争已经结束,忠于政府的右翼保守派民族主义军人早已回国,以“自由兵团”来例,这支暴风突击队员组成的右翼军团不仅在西线战场上打得英法丢盔卸甲,在波罗的海也让苏俄红军望风而逃,他们的战斗力和军事素质远远超过布尔什维克的工人赤卫队和士兵联合会,这些军人对布尔什维克心怀刻骨仇恨,必欲消灭之。
相比之下,战争结束之后,原先为了结束战争而支持革命的起义士兵也得到了满足,对革命的热情基本消散了。这也意味着布尔什维克很难得到军队的支持,这是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与列宁、托洛茨基在俄国革命中的最大不同——他们很难争取到士兵支持。
2、与俄国革命不同,德国共和政府更恐惧布尔什维克,更愿意与右翼保守派合作。
德国社会各界和共和政府将防范布尔什维克革命视为首要目标。
社会民主党虽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党派,与克伦斯基一样,艾伯特也自视马克思主义者,但当时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引发之对农民和中产、有产阶级的系统性消灭,已经让包括艾伯特在内的德国各界心怀恐惧,德国社会可以容忍军人独裁,但绝不敢接受布尔什维克革命。
因此,当卢森堡、李扑克内西试图发动革命时,共和派左翼政客、军事负责人斯诺克直接表示“当危难来临时,必须有人扮演残暴的鹰犬,而我不惮其劳!”一个社会形成了如此残酷的共识,当镇压之拳砸来的时候,卢森堡和李扑克内西只能被打成齑粉。
所以,政治问题要看清关键和大势,这不是个人天才与否的问题,而是对时运之机的研判与把握。
欢迎关注公众号:wtt131660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