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川菜馆的武汉人 邀
一、背景
首先,评价贞德的话肯定是要从她的时代背景入手的。众所周知,贞德生活的这一时期正值百年战争的后期,这一时期又被部分历史学家称为:三个法国。即安茹家族宣称并控制的北部,勃艮第的好人菲利普控制的地区以及在布尔日的王太子查理控制的南部。
(以下引自乔治杜比主编的《法国史》)
由英法联合王国这个二元制君主国统治的法国领土上的法国人民承担着沉重的税赋,而且时不时会受到乱兵的劫掠,贞德自己家的村子就被英国人抢劫过几次,加上后续的瘟疫,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差。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在布尔日的王太子。
查理七世初到布尔日的时候,境况事实上很糟糕:一方面,英国人胁迫他的母亲公开表示他是“野种”,不是他父亲的儿子,并没有继承权(这是为了给亨利五世铺路以及打击对手的手段),这点对这个十六七岁(1403年出生)的年轻人的心理打击是很大的,同时他还要防止这种对于合法性的质疑削弱南法的诸位领主对他的忠诚;另一方面,法王长期经营的地区基本上都在北法,这些农业条件好,基础设施完善,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大部分落入了英王的控制之中,一小部分落入了勃艮第手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被查理握在手中(包括奥尔良在内的地区)。
显然 ,一方面查理自身受到了较大的打击(在记载中大家认为此时的查理焦虑多疑,不自信,时常会怀疑自己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他面临着被手下的强力封臣架空的威胁。
但是优势也有两点:第一:此时的英军并没有能力继续向南进攻,查理七世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威胁;第二,安茹,奥尔良,波旁三个大领地的公爵(安茹,奥尔良是瓦卢瓦的分家,瓦卢瓦,波旁则都是卡佩家的分家,共有圣路易这个祖先,从统治合法性的角度他们对于法王的威胁最大)都正在伦敦坐牢(更正:安茹公爵跑了没有被抓)……(奥尔良公爵在监狱里没事做还经常写情诗)。
同时查理七世自己也在不断的成长,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形容他的话:“统治塑造了国王”(事实上他是一个经历过非常明显的性格转变,或者说成长的国王,他在统治前期和后期的表现,可以说是判若两人,这点后面还会再讲)。
下面则是另一个强大但是又游离于这场王位争夺战之外的势力——勃艮第公国
勃艮第公国本身也是瓦卢瓦家族的分家,这一系的初代勃艮第公爵便是查理五世的弟弟。在查理六世发疯导致统治出现问题的时期,当时的勃艮第公爵“无畏者”让谋求称为摄政,和以奥尔良公爵为代表的奥尔良派进行着非常剧烈的内斗,最后勃艮第派刺杀了奥尔良公爵从而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是这场内斗并没有停止并在1418年达到了高潮,此时勃艮第派仍控制着巴黎为中心的北法,英王只夺取了诺曼底地区,如果巴黎的宫廷依然能够团结一致的话英王并没有能力攻取巴黎,无畏者让自己的想法也是把诺曼底地区给英国,然后他自己可以继续控制疯掉的法王查理六世(至于他之后具体这么做的目的是否是取代他的族兄我们也不得而知了),为了威慑英王他选择了与阿马尼亚克派(即奥尔良派)和解,结果在王太子面前被阿玛尼亚克派刺杀,至于这次刺杀是否是王太子所为,我们也不得而知了(虽然他应该是有动机的)。这个事件的结果便是继任的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直接选择了和英国人结盟,出卖了巴黎。
之后勃艮第并没有较深的介入战争,而是大体上游离于战局之外而去发展自己的领地,因此在1429年时,勃艮第可以说是三方之中最富裕最“强大”(从经济的角度当时确实是勃艮第的情况最好)的势力。
形势图:
(做个说明,英国人对于香槟等地的控制力较差,贞德的家乡洛林事实上也是游离在英国人的控制之外的,另外,勃艮第对于这些地区也有相当的渗透)
二、关于贞德的一些疑问
这就是时代背景,交代清楚了这些之后,我们再来看贞德。
第一个问题是:贞德宣扬的东西是真的吗?或者为什么她会宣称这些?以下是我作为一个无神论者的解读。
就我看来,以当时相对较弱的民族主义意识和贞德的教育背景(虽然她不像很多人想象中一样是个贫穷的农家少女,她的父亲是个洛林地区的地主,有五十英亩的土地,还是当地的“乡贤”(雾),担任过法王的税务官,但是这种背景依然不可能让她有超出中世纪的一般人的思维方式),她是很难自发的产生一种去利用宗教来达成赶走英国人的目的的想法的。所以我比较倾向于是英军在北法的残暴的行径刺激了她(贞德自己家乡就被英勃联军抢掠过数次),仇恨是爱国热情最好的催化剂;然后可能存在某种巧合,当然也说不定就真的是她幻听了还是如何,她得到了某种暗示,这种暗示被她自己进一步解读成为了上帝的启示(事实上我们可以对比1212年的平民十字军,这次席卷北法,莱茵兰和德国的运动的起源就是牧羊人看到羊在“虔诚地”下跪,事实上可能是腐蹄病从而引发的宗教热情),又与她所被激发的爱国热情所结合,从而给了她莫大的勇气和信念。对于中世纪的人们,尤其是见识少一些的平民百姓,遇事从宗教角度去解读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所以这种宣称算是一种她个人的信仰和现实的结合。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是她?或者说:为什么是贞德,当时宣称自己见过神迹的人那么多,为什么是贞德打动了国王而不是别人?
就贞德个人而言,此时她与国王其实是一个互相需要的关系。
在当时的环境下,国王代表的就是国家,她的爱国热情也是需要国王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发挥(其实相似的是1212年的平民十字军的起源也是牧羊人宣称他要将上帝的旨意传达给法王);而此时的查理其实也需要一个人或者说一面旗帜。
查理名义上的领地包括大半个法国,英国人在占领区的暴虐行径也让老百姓的相对偏向他一些,但是无休止的内斗依然在不停地牵扯着他。在这种情形下,贞德便成为了查理重新聚拢人心的一种方式或者说一面旗帜。
接下来,自然就是贞德自己具有特别之处,至于是什么,我们并不能清楚,因为她和国王具体说了什么我们现在也只能通过一些零星的记录来推测,不过有一点我觉得很值得注意:贞德反复强调:“你是法兰西合法的王” 。我觉得这句话可能是打动查理的关键之处。因为查理早年最大的心理阴影之一就是母亲公开宣布自己是“野种”。试想一下:养育了你十六七年的母亲突然宣布你不是你父亲的孩子而是个“野种”,你的心情会如何。即便知道这是敌人的手段,作为个人也是会受到刺激的。这或许也是查理七世在布尔日时常怀疑自己的统治合法性的原因之一。那么贞德作为素未谋面的人(并不是平日里围绕着查理的那些人),反复的强调查理七世的正统性,显然是能够给查理以触动的。当然了,她肯定不会只说了这些,但是结果是她说服了查理给予她信任,武装了她并且命令她带着五六千军队去救援奥尔良。显然她个人肯定是有着某种突出的特质的,否则她无法让查理信任她并把援军交予她,而之后的战场上她也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第三个问题:贞德在战场上究竟发挥了怎么样的作用呢?
这点很难回答,因为在这点上的争议很多,一部分人认为她只是法王在军队中的一个代表,法王自己不出面而让她来打通指挥体系,至于她本人的军事才能,未必有那么决定性的作用;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她是一个天才的指挥官。就我个人倾向于前者,但是即便是前者,至少也说明了她的个人魅力和能力足以担当起统筹各支部队的重任(这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好的)。
第四个问题:贞德的策略即直扑巴黎和查理七世的策略即外交解决两翼再收复巴黎究竟哪个更合理?
事实上1429年,在兰斯加冕仪式之后,贞德便和法军攻打了巴黎,在野战中英军和法军相持不下,第二天法王决定撤军,并在之后开始走外交解决路线。不少人曾经把这一点作为国王的“罪状”,我觉得,其实挺无稽的。因为敌人从来都不是只有英军,比英军实力更雄厚的勃艮第军队还在西边虎视眈眈,法王新收复的从奥尔良到兰斯一线实际上很脆弱,时刻可能被勃艮第军队轻易的拔除,在侧翼威胁未解除之前侈谈围攻巴黎,我觉得并不明智。而查理七世后来的外交路线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布列塔尼的效忠提供了一支精悍的生力军,与勃艮第的和解则消除了侧翼的威胁,到1435年法军对英国控制区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
三、后续
之后由于国王选择了走外交路线而不是军事上的大规模进攻,贞德在沙特尔度过了冬天之后便北上去贡比涅参与与勃艮第方面的冲突,之后在这里被俘。事实上贞德具有贵族身份(查理七世把她家全家封为了贵族),按照当时的习惯是可以赎回来的,但是英国人此时铁了心要处死贞德,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把贞德作为女巫烧死,对于查理七世的合法性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毕竟一个由女巫拥护加冕的国王,还有神圣性可言吗?
虽然很多人指责查理七世并没有积极的营救,但是就现在的资料来看,在贞德被俘的这一年查理七世组织过三次对鲁昂的围攻(见贞德的英文wiki),虽然三次都以失败告终(毕竟鲁昂是英国人的统治中心,诺曼底地区最坚固的堡垒),在贞德被烧死后查理七世还下达过屠杀英国战俘和勃艮第战俘的报复命令。而且他放任贞德被英国人烧死对于他自己的名誉的损害不是最大的么?所以我认为这个问题更有可能是英国人动作比较迅速,勃艮第也更倾向于卖给英国。
查理七世国王的转变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相当的惊人,这个在20岁的时候曾经时常焦虑和自卑的年轻人已经成长为一位成熟的君主。一方面他向勃艮第公爵诚恳的道歉修复了双方的关系,另一方面他指挥军队收复了巴黎,在1437年蒙特罗的攻城战中他表现得过于热情地战斗以至于他的侍从们不得不拦着他不让他冲得太靠前。1438年查理七世颁布布尔日国事诏书,支持法国教会游离于教廷之外;1439年颁布建立常备军的奥尔良法令,同时期还进行了财政改革;1440年,查理七世粉碎了大贵族们的叛乱,维持了法王的权威。
1436年收复巴黎,之后肃清首都周围,1441年拿下蓬图瓦兹并且向诺曼底渗透,但是国内大贵族们的阴谋拖了他的后腿,于是在1444-1449双方经过了一个五年的和平期。这一时期查理七世之前的改革开始广泛的见效,国库重新充盈,经济恢复活力,到了1449年法王已经有了1.5万名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常备骑兵和按照五十户一人的比例征召的每年接受一定时间军事训练的征召步兵。于是从1449-1453年的几年间,法军摧枯拉朽般的吃掉了包括整个诺曼底和加斯科涅在内的其他全部英占领土(除加来外)。诺曼底的人民激动的给国王献上了一枚纪念章,其题铭曰:“光荣与和平归于你,国王查理,永恒的歌颂也归于你。狂暴的敌人已经被击败;蒙基督之箴言和法律之襄赞,你的功绩再造了这个经受深重危机的王国。”
四、评价
那么如何评价圣女贞德呢?首先她个人有着特别的才能和突出的贡献,这是她作为民族英雄的和精神象征的基础;其次贞德的个人形象更为突出,一直都是法国国内各个政治派别(勃艮第派除外)的重要交集(即各个派别都能在贞德身上发掘到自己想要的特质)。综上贞德成为了百年战争以来法国民族主义和爱国热情的象征和精神旗帜。
但是这并无损贞德的荣光,因为她为这场战争的胜利已经做出了足够的贡献,不光是在于她取得的军事胜利,更在于她对于法国人心气的提振,包括查理七世在内的彼时的法国人和此后的人们难道就没有受到贞德的那种勇气和热情的影响么?
所以,贞德不朽!
通俗点说:
1、她死之后,法国人开始喊微微辣弗朗斯了,浅浅的海峡成为了真正的自然边界,即使英国占领了法国,也要付出高昂的管理费。和拿破仑一样成为了法国的精神象征,让法国人在英灵殿有一席之地。
2、就个人而言,形象非常的具有演义性,为后世的大量艺术品提供素材。17岁的军神,性格死板较真,是个没有坏心思的铁憨憨,满脑子就是要把英格兰人一个不留的驱逐出去,还有着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力量(或者是精神分裂——这种小毛病会让角色更加鲜活立体),妥妥的日轻女主。
3、忠勇无双。忠义,在国家危难之时主动冲到国王面前要求带只军队去最难啃的战场,日后的战斗也都是哪里难啃去哪里。勇武,是使用骑枪的高手,也是使用火炮的高手,同时擅长旧骑士的武艺和新军队的技术。潜移默化地导致了日后法国凭借大炮(除了装在坦克上的)成为欧陆霸主。
4、死于巅峰,为奸人所害。拿破仑一身胜仗无数,就是因为晚年昏了头打了三场败仗成为了失败者的代名词,而贞德的军事生涯是昙花一现,惊艳动人。被奸人所害这点会让大家对她感到同情,从而产生共鸣。这种悲剧色彩浓重的人物会更受大众青睐。
5、女性,平民出生。在一个男性视角的社会,勇武的女性会更加“猎奇”,更容易受到关注,而日后的女权主义者也可以将贞德作为一种符号来增强自身。平民(或是小贵族)出生,让她在这个民主化的世界中更受青睐。太阳王路易十四一生也是未尝败仗,但是忽视了作为国王的职责,死后洪水滔天让他毁誉参半。而圣女贞德有什么黑点呢?无非就是“不守妇道”“宗教狂热”,“不守妇道”那是政治不正确。而宗教狂热放在现代,可能就是对某种意识形态(比如对于gc主义)的坚定信仰,毕竟那个年代人们(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活动除了去教堂(庙)就没别的了,要不就听吟游诗人(戏班子)讲黄暴段子。就好比一边是看电影,一边是刷抖音,那么村姑痛恨刷抖音有什么错嘛,很多人痛恨刷抖音嘛。
Interrogée si elle sait bien qu'elle soit en la grâce de Dieu
“Si je n'y suis,Dieu m'y veuille mettre,
Et si j'y suis,Dieu m‘y veuille tenir.”
在贞德出生的时候正值百年战争(Guerre de Cent Ans)时期,在贞德出生前,英国采取长弓战术在阿金库尔战役(Bataille d'Azincourt)中大败法国主力,法军损失过万,元帅被俘,法国元气大伤,英国与勃艮第伯爵结盟,彻底掌握了战争局势。1418年,英军攻占巴黎。
1420年,英法签署的和平条约——《特鲁瓦条约》(Traité de Troyes)规定:英王亨利五世为法国摄政王,并拥有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国王位的权利。条约还规定将法国领土三分,英国国王、勃艮第公爵、查理六世的王太子(即查理七世)各自分一块。亨利五世统治着以巴黎为中心的北部法国,查理六世则控制着法国南部,形成了南北法国互相对峙的局面。1422年,英国国王亨利五世和法国国王查理六世逝世,年满一岁的小王太子查理七世的继位使得本就士气低落的法国国内更是谣言四起,说查理七世其实是王太后的私生子。
新国王查理七世生活在一个非常病态的家庭中:父亲查理六世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他相信自己是玻璃做的,为了保护自己,其所有衣服上都附上了铁片,他拒绝按时吃饭睡觉,邋遢不堪,发病时他会抽搐狂叫,在一次发病时,他拔剑杀死了四个侍从;母亲伊莎贝拉因行为放荡而闻名于世,伊莎贝拉怕打雷,曾命人为其专门制作了一个躲避雷电的马车,她讳疾忌医,从不听信任何医生的话,对自己的儿子查理七世亦是从未照顾过,甚至在《特鲁瓦条约》中,伊莎贝拉同意剥夺自己儿子的继承权,让英格兰的亨利五世成为合法的法国王位继承人。就是在这样病态的家庭中长大的查理七世形成了优柔寡断的性格,孱弱不堪的体质。查理七世走路内八字,容貌普通,眼睛小而斜视,这更造成他极度的不自信与无怒无常。
查理七世面临的是一个债台高筑的王室财政和经济衰败、士气低下、政府瘫痪的国家。更有甚者,屠夫和鞋匠拒绝为王室提供肉食和鞋子,因为王室已经拖欠屠夫和鞋匠的钱太久了。
1428年,贞德16岁,这时英国占据着巴黎,但更为要命的是勃艮第占领了兰斯(Reims),兰斯是法国历任国王的加冕与祝圣城市,不能在兰斯加冕就意味着法国国王的不合法性,只有在兰斯正式进行过加冕与祝圣,这才能算是真正的法国国王。
同年10月,英军围攻奥尔良(Orléans),奥尔良作为百年战争的战略重镇非常之关键,一旦奥尔良被攻破,英军将全面进入南部法国的领土,法兰西亡国指日可待。
1429年2月在奥尔良城外,法军为了抢夺英军的食物补给展开的鲱鱼之战(Journée des Harengs)中,人数占绝对优势的法军反而大败给了英军,这导致奥尔良城中的法军士气非常的低落,似乎奥尔良失守仅仅只是时间问题。
与此同时,法国国内农民起义、贵族内讧不断,留给贞德的是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摊子。
Dieu Messire me fraiera la voie jusqu’au gentil Dauphin.
Car c’est pour cela que je suis née.
(主指引我到王太子的身边,
这是我的出生的原因)
——Jeanne d'Arc
1429年,贞德在通过层层环节的考验后,最终与国王查理七世见面了,贞德与查理七世的会谈是私密进行的,没有任何资料可以了解到贞德到底说了些什么话。但是在会谈结束后,查理七世一个羸弱不堪、优柔寡断、自私自利、一文不值的男人连同那个一蹶不振的法兰西都变得重新焕发新生。
也许是查理七世在战争中一次次的败仗,法国政府王室的无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拯救法兰西的尝试之中,查理七世已经开始对自己和这个国家绝望了,才会在这个时候听信一个来自农村的文盲姑娘。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贞德预言的四件事情,在之后无不一一实现:
Et la libération du duc d'Orléans,(解救奥尔良公爵)
La libération d'Orléans, (解放奥尔良)
Le sacre du roi à Reims, (兰斯加冕)
La libération de Paris ,(解放巴黎)
贞德得到了查理七世的支持
此时法兰西的命运系在奥尔良身上,而奥尔良的命运则系在贞德身上。
Sur l'amour ou la haine que Dieu porte aux Anglais, je n'en sais rien.
Mais je suis convaincue qu'ils seront boutés hors de France, exceptés ceux qui mourront sur cette terre.
(天主对英格兰是爱是恨,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除了尸体外,所有英国人都会被赶出法国.)
——Jeanne d'Arc
前面已经说过,在贞德来到奥尔良之前,奥尔良守军已经惨败过,士气非常之低落,贞德的这支军队可谓是法兰西最后的希望。
在最初,部队中大多数将领和士兵是不信任贞德的,认为查理七世将军权交付于一个农村来的文盲少女是疯了的表现。所以一些将领也不断的给贞德找麻烦,就连开军事会议,制定作战计划也都是私下进行的,没有告知贞德。
贞德军队乘船进入奥尔良后,奥尔良市民欣喜若狂,早已耳闻贞德的大名,城内人潮涌动,每个人都想靠近她,触摸一下她或其胯下的马。稍作休整后,贞德率领城内法军于5月4日、7日两天对围攻奥尔良的英军展开了反攻,并取得了完胜。5月8日,英军撤退,结束了奥尔良的包围。
解救奥尔良之后,贞德乘胜追击,随即在雅尔若战役(Jargeau)、默恩战役(Meung)、博让西战役(Beaugency)、帕提战役(Patay)中大获全胜。
一系列的胜利后,无论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自己都认为法军的下一个目标是首都巴黎,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贞德选择了法国历代国王加冕地——兰斯。要知道兰斯的距离是贞德到巴黎的两倍还多,而且深入敌人腹部。
军队在前往兰斯的途中,无数听闻“奥尔良少女”( la Pucelle d'Orléans )的人加入了军队。在围攻《特鲁瓦条约》的签订地特鲁瓦四天后,贞德军未流一滴血进入了特鲁瓦,7月16日兰斯打开了城门投降,查理七世在兰斯城正式加冕为法国国王。
在兰斯加冕为王后,也许是长远的考虑,也许是已经自我满足了,不管怎么样,从此刻开始查理七世态度大变,不再支持贞德。贞德主张进攻巴黎,而查理七世则考虑和勃艮第人和谈。
9月8号,贞德军队在进攻巴黎的战役中,遭到了自奥尔良战役之后的第一次惨败。
1430年5月23日,贞德在一次战斗中被勃艮第人俘虏并交给了英国人。
1431年5月30日,贞德在经历了一场毫无公正可言的审判后,被火烧死,年仅19岁。
贞德的纹章
Je me attens a mon juge,
c'est le roy du ciel et de la terre!
(我相信我的判断 ,
谁才是真正的天地之王)
——Jeanne d'Arc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一个楷模或是一个特例,贞德到死都坚称自己不断听见的声音是来自于上帝,是的,贞德没有读过书,不识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书写,一个纯粹的文盲农村少女。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少女,带领着法国军队、人民一步一步走向百年战争的胜利,在奥尔良战役中,法国离亡国最近的时候,贞德出现了,并率军大败英军,使得奥尔良战役成为百年战争中的转折点,那奥尔良战役之于百年战争难道不亚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之于二战的重要性吗?
无论她听到的声音是否真的是来自神,或许她精神错乱,或许她喝了没有消毒的牛奶产生幻觉,但有一点是,她为了自己的信仰——那个声音,付出了自己的一生,最后被烧死,连骨灰也被倒进了塞纳河,生命永远提留在了女孩子最美好的年华,19岁。
如果当有些人嘲笑贞德的信仰时,扪心自问他们自己还剩些什么?当你觉得这个来自农村的傻姑娘,仅仅只是靠运气和骗人的谎言来取得成功的时候,我告诉你以下事实:
在贞德被俘受审时,不怀好意的英国法官问了一个极其刁钻的问题:
Interrogée si elle sait bien qu'elle soit en la grâce de Dieu
你是否觉得自己受到了天主的恩赐?
在当时的神学认为,没有人可以肯定自己受到天主的恩赐,如果承认则是异端;如果否定,则贞德就是个骗子。所以这个问题不管回答是与否都有罪。
但是贞德非常的聪明,她的回答让在座些法官非常吃惊、目瞪口呆,贞德回答到:
“Si je n'y suis,Dieu m'y veuille mettre;
Et si j'y suis,Dieu m‘y veuille tenir.”
如果没有恩赐我,希望主恩赐;
如果恩赐了我,依然希望主恩赐。
衡量军事能力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很简单, 无非就是看胜负。要知道在贞德出现之前,法军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不堪一击,不仅是法军自己,就是王室和法国平民都觉得毫无希望,在贞德加入法军后,法军完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如同贞德手持的旗帜上写的那句话一样“de par le Roi de Ciel”(天国之王师)。贞德把自己的信仰、信念和信心融入了这只军队之中,融入了这个即将衰亡的国家之中,不管她用了什么手段,很明显贞德对于提升军队士气和维持军队纪律方面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她难道不能说是个天才?你要知道的是:就在一年前,她甚至不懂得怎么骑马。她曾经在父亲的牛背上练习过骑术。她从没穿过铠甲,那套铠甲重达六十磅一个矮小的女人穿在身上显然要比高大的男人更觉沉重。而那些与她并驾齐驱的男人们,从小就开始接受这些训练。她也从未学过兵法战术,没有见识过战斗。但是她知道自己是一个战士。她的那个声音告诉她,她将领导男人们取得胜利。她对此深信不疑。
其次,贞德是有军事指挥权的。在围攻特鲁瓦战役中,贞德亲自排兵布阵,将炮兵安排在有利的位置上,这令许多军事将领都感叹不已。这就很能够说明,贞德在法军内的领导地位。而从后面法军节节胜利的结果看,贞德未进攻巴黎而选择更远的兰斯是非常有远见的,王太子查理七世未正式加冕即意味着他只是继承人之一,而非真正的法国国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最后,贞德在作战是非常勇敢。在奥尔良战役时,贞德一马当先,一支箭射中了她的身体,贞德自己拔出箭矢,在其伤口挖出一块肉稍微包扎后,又继续投入战斗。在雅尔若战役中,贞德被一块石头从梯子砸下来,戴着头盔的她确定自己没有受重伤情况下,马上爬起来,继续参与战斗。就是这种精神能够很好的激励法军的士气,往死地冲。
贞德的战友,诸如:让·德·梅斯(Jean·de·Metz)、“奥尔良的私生子”迪诺瓦(Dunois)、盖伊·德·拉瓦(Guy de Laval) 、拉·海尔(La Hire )、吉尔·德·莱斯男爵(Gilles de Rais)等不管是论贞德的人品也好或军事能力也罢,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抛开天主教宗教因素,贞德的人格也是完全能够配上圣徒的称号。她爱戴穷人,经常施舍,她关心爱惜士兵,不允许将领们说脏话,制定严格的军队纪律,要求士兵们进行忏悔,禁止招纳军妓,然而战争对人性造成的真实影响也令她震惊,她曾亲眼看见一个法国士兵捶打英国俘虏的头,任他倒在地上,鲜血直流,奄奄一息。她立即跳下马,托起俘虏的头,聆听他的遗言和临终忏悔,并呵斥士兵,不允许这种虐俘行为的再次发生。这些措施可以说是超越了那个时代的行为,有着如此严格要求的军队,在那时候的中世纪中是不可想象的,身边的将领从最初的怀疑和不信任到最后无比为贞德的品行所感染,并坚信她是来拯救法国的,可以说,你完全在贞德身上找不到什么污点。
她是个如此引人注目的人,任何对其的评价都是片面的,她是个理想主义者,但她的理想却成为了现实,她用热情和信仰超越了理性,拯救了一个国家,激励了一个民族,改写了一段历史,她的爱国、勇敢、牺牲感染着无数法国人,鼓舞着他们前进,而贞德却不会在原地等他们。
对于知乎上一些像 @泪痕春雨 这样,大放厥词,以出格的论调、博眼球的话语、激进的言论才能获得点赞,我实在无话可说,只是徒增笑耳。
========================================================================
文章快完了,这几天写贞德,查阅各种资料,特别是翻看贞德的审判记录,想不到这世上竟有如此纯洁完美虔诚的人!
最后我用以下的诗来结束本文章,
May she become a flourishing hidden tree;
That all her thoughts may like the linnet be,
And have no business but dispensing round,
Their magnanimities of sound,
Nor but in merriment begin a chase;
Nor but in merriment a quarrel.
O may she live like some green laurel,
Rooted in one dear perpetual place.
愿她长成隐藏不露之树,枝叶茂密;
而一切意念皆如红雀,
四处播送慷慨的歌声,
不为其他俗务羁绊;
只为嬉戏,才飞逐,
只为嬉戏,才拌嘴。
噢,愿她长青如月桂,
生根在一片可爱永久的土地上。
Yeats《Prayer for My Daughter》
(完)
部分参考书目:
Colette Beaune,Jeanne d'Arc ,Paris,Perrin,2004
Olivier Bouzy, Jeanne d'Arc, l'histoire à l'endroit !, Tours, CLD éditions, 2008
Régine Pernoud,Jeanne d'Arc ,French édition,1986
La Guerre de Cent ans,Ouest-France
Jonathan Sumption,The Hundred Years War: Trial by Battle ,Pennsylvania Press,1999
Helen Castor,Joan of Arc: A History , Reprint edition,2016
2021.1.22:
自从在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惨败后,许多位高权重的法国贵族、甚至是包括摄政王奥尔良公爵查理一世(Charles Ier de Valois)在内的国家重要人物都被俘虏或被杀害,局势的天平瞬间就倒向了英国这一边,屋漏偏逢连夜雨,被迫不得已的法国宫廷任命接替奥尔良公爵的代理治国者阿马尼亚克伯爵伯纳德七世(Bernard VII d'Armagnac)又因为行事残忍,使得巴黎市民不堪其扰、纷纷揭竿而起,于1418年5月28日大开城门迎接英国人和勃艮第人入城,并在第二天处死了阿马尼亚克伯爵,正在城内熟睡的法国王太子查理七世(Charles VII roi de France)幸得身边忠臣的保护下逃出巴黎。夺取了巴黎这个重镇后,英国人已没有后顾之忧,短短的数年内就席卷了法国北部的许多城镇。到了1429年,法国基本丧失了北部的统治地位,查理七世仅能蜷缩在南部的布尔日重组宫廷。而驻守着通向布尔日宫廷的最后一座大型城池要塞——奥尔良,在被英勃联军攻打了数个月后断水断粮、遍布尸体,城墙上的大炮也因为没有炮弹成为了摆设,查理七世派来救援的部队纷纷逃离奥尔良,整座城市都无力再战,城内委员会正在和英国人和勃艮第人沟通献城投降的外交事宜,假以时日就将要成为敌人的据点,一路无阻地通往布尔日宫廷。这是当时的时代背景。
贫困交加的查理七世听说在遥远的东北方向,有一名叫贞德(Jeanne d'Arc)的女性自称听到了上天的指示,要帮助他前往历代法国国王加冕的兰斯大教堂登基,于是查理七世便与贞德会面,在审查过贞德并确认没有问题后,查理七世掏空家底、再用仅存不多的城池换取岳母阿拉贡女王约兰德(Yolande d'Aragon)的支援,凑起了一支参差不齐、士气低下的军队,徐徐进发奥尔良。在谈到查理七世会见贞德这一段历史事件时,往往有很多人嘲讽查理七世“是迫于无奈才选择支持一个村妇,没想到这个村妇居然打赢了”,认为查理七世是被逼到无路可退了,才像赌博晒冷一样一局定生死、把剩余的所有赌注全压到了一个女人身上,批评者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国家君王应有的行为,以此为由抨击查理七世并无治国的能力。然而这些说法是脱离当时的社会情况的。
另外我在这里要谈到查理七世为什么选取贞德担任名义上的全军统帅——事实上奥尔良居民早已意识到,王家军队、贵族和军事首领们的私人军队、雇佣兵,其实都与强盗流氓没有任何差别,他们打着为国家而战的旗号掠夺无论敌我城镇的一切,在打赢胜仗后更是会去附近的城镇“逍遥一番”,这是当时中世纪军队的常态,因此奥尔良居民在战争爆发的早期,根据法律条例和国王赋予的守城令,明确拒绝国王查理七世的军队支援,打算就只靠自己来抵抗英勃联军的袭击。查理七世十分清楚奥尔良的重要性,因此他起用那位被俘虏的奥尔良公爵的同父异母的弟弟让·德·迪努瓦(Jean de Dunois)入城协助防守,在城内想办法提升法国国王的影响力,最后在迪努瓦的努力下,奥尔良居民答应接受国王的补给援助,在城外据点尽失后也接纳了国王派来的援军,这支援军的指挥官也正正是查理七世的表亲克莱蒙伯爵查理一世·德·波旁(Charles I de Bourbon),我们可以猜想到,查理七世试图在奥尔良拉拢人心,巩固好自己在奥尔良的地位。然而这支援军十分不给力,在一次出城袭击英国人补给车队的战役中惨败(1429年2月12日鲱鱼之战),情况严重到以至于连指挥官克莱蒙伯爵都“仅以身免”逃回奥尔良,第二天就灰溜溜地率领仅存的部下离开,大批援军也以各种理由逃回领地,最后又只剩下了奥尔良人自己独立奋斗,城内敌视法国贵族乃至敌视国王本人的情绪十分严重,被居民选举出来主持大局的委员会也私通英勃联军,密谋投诚。在这种环境下查理七世已经基本不可能在奥尔良行使国王的权力,就算再度派遣援军,暂且不论“易帅之际,军中烦言”的简单道理,他旗下的军队首领又有哪一个能堪大用?又有哪一个是可以避免被人们联想到国王本人?
然而贞德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僵局,其一,贞德出身的栋雷米村也是长年遭受敌人侵扰的地方,勃艮第人更是洗劫过此地,这可以确保栋雷米村敌视英国人和勃艮第人、同时对法国王室抱有一定程度的忠心,同时栋雷米村远离国家政治中心,是不被政治斗争辐射到的纯白净土,查理七世在接见贞德时压根不知道她的父亲到底是自由农还是农奴,这个地方出身的人不容易被联想到各种势力背景。其次是,查理七世可以利用家族传统作为理由,为贞德提供力所能及的协助时,又能发挥自己身为国王的影响力,那么要如何让贞德这位女性的存在合理化、让人们信服呢?上帝的预言、天使的指示、国王下令以宗教法庭审查、忠于王室的阿马尼亚克党派的虚构预言[1]、举起天主基督的旗帜,这些造势行为正是为此而生的。最后是,贞德本人并不反抗这些造势行为,是她默认了查理七世与阿马尼亚克派的行为?还是她真的深信天主上帝那些宗教信仰般的预言?又或者是,她也在利用查理七世为自己壮大声势?我们不得而知,没有人知道贞德当时的心里想法,更没有任何一位权威专家可以断言。
我们现阶段认为贞德是天主教的忠诚信徒的最重要原因是,贞德在被英国人俘虏后所展现出来的应答,基本都围绕着“信仰”和“法兰西”二词所展开。审讯官狡诈地提问“你结婚后,你认为的声音是否还会出现?”贞德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信仰上帝”。“你愿意将全部言行,不论好坏都交给神圣教会裁决吗?”“我爱教会,我全力支持天主教,你们不该阻止我做弥撒。至于我的行为,我信赖指示我去协助查理国王的天主上帝。你们将看到法国人完成神所委托的事业,它将震撼整个法兰西国王”。
“我是奉神、圣母、天堂、一切圣人圣女、上天的凯旋教会,所下达的命令,我的一切善行,一切已做或即将做的事都交由凯旋教会裁决。”
“神对英国人是爱是恨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英国人将被赶出法国,或者死在法国,神将使法国人战胜英国人。”
“圣卡特琳告诉我会有人帮助我,我不知道是指我会离开囚牢,还是指我能避开在审判中会出现某些麻烦,我想两者皆有可能。声音经常对我说我会胜利地得到解脱,声音还说一切顺其自然,别为你的殉难担忧,你最后会前往天堂。我说的殉难是指在牢房的种种痛苦,不知将来是否会更痛苦,不过我信赖神明。”
“我没有说将城(巴黎)还给上天,我说的是还给法兰西的国王。”
贞德在审讯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种种口答应对,让人深信她是绝对的忠诚信徒。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除此之外她还经常强调“法兰西”和“法兰西的国王查理七世”,单纯地对其套上“宗教神棍”的形象并不妥,我的假设是,她是否有可能确实是信徒,但是会假借宗教信仰行事的爱国者?这并不是没有先例,奥尔良之围被解除后,英国人假装撤退,聚集在奥尔良城西北方的小据点里,其实是想以败军的姿势来引诱法国人进攻,趁机一举吞下奥尔良城内的有生抵抗力,之后再度包围奥尔良城。奥尔良城内的军队不知底细,就叫嚣着要出城歼灭他们,贞德说今天星期天,是信奉上帝的日子,命令所有人休战,制止法国人出城打仗,使得英国人的将军抽车计划落空,无奈地撤退。周日拒绝作战并不是当时英法双方的共识,然而贞德却利用自己战胜后的权威压制了友军胡乱出城作战的计划,似乎也能看得出贞德不完全是那种狂热的信徒。她的聪慧不是天生的,也是经历过许多事情才逐渐得到了成长,认为她是狂热信仰宗教的“患有幻想症的精神病人”实际上是对贞德生平的不了解。
写累了,要打赛博朋克2077,其他有空再补吧,也可能会鸽。
2021.1.23二更:
奥尔良保卫战其实是最能直观体现贞德军事才能的首战,国王查理七世没有一股脑就冲动地相信了贞德的话,他是授予了贞德高举象征着天国之主的军旗的资格,如果根据当时历史环境来看,高举军旗就代表着举旗者身份地位极高,是名义上的全军统帅,因为“长期以来只有国王、皇帝和军事首领才能举起军旗。封建领主举着它走在前面,众多诸侯前往军旗处集结[2]”,当时也有一句俗语“举麾者为胜(To raise one's standard to be puffed up)”形容的就是这样的场面。
但是在另一方面,查理七世派遣的援军是由各个城市所提供的部队所组成,这些部队都有自己的指挥官,其成分十分复杂。如援军中的“布列塔尼队”是由安茹与曼恩地区的士兵所组成,由一位布列塔尼公爵的谱系远亲所率领。驻守在博斯和加蒂内的驻军首领则是听从迪努瓦的命令前来协助防守,宫廷也并不直接过问他们。查理七世麾下的王家军队则交给他最信任的阿朗松公爵约翰二世(Jean II d'Alençon)。粮草也是阿拉贡女王约兰德一手操办的,军队的吃食全赖约兰德在背后操作。查理七世随后又让许多朝臣来到贞德身边,担任或护卫或代言人或财务管理,其中,元帅吉尔·德·莱斯(Gilles de Rais)还与查理七世跟宫廷重臣签订了协议,负责看护贞德,有必要的话还可以代替贞德指挥军队,当时人们还嘲笑吉尔是个大胡子伴侣[3]。每一支部队的每一位指挥官都是身居高位的人,每一位都是亲历过战场的经验丰富者,作为一个前脚才刚刚踏入战场、还要靠别人在背后支援的新兵菜鸟,贞德到底能指挥得动谁?又或者说,这支援军里能听从贞德指挥的,还剩下多少人呢?
贞德实际上能真正指挥的仅有她的护卫士兵与一些教会修士,她就率领着这么一小批队伍前往布卢瓦与其他援军汇合,随后再分批次陆续入驻奥尔良。贞德这位名义上的统帅并没有能力去指挥全军,查理七世为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并不完全信任她,各路的军事首领不太信服天主上帝那一套说辞,同僚之间也不甘于自愿降格加入贞德的麾下,一些跟随而来的流浪者只为了混一口饭吃,对号称收复法兰西的这位女性嗤之以鼻,所以在进入奥尔良之前,贞德所面临的困境是“无人听命”的窘况。即使是进入奥尔良之后,军事会议上将领们大多也不叫贞德来参加,他们认为贞德不应该随便上战场,她是维系着士气不至于低落的存在。
然而贞德很快就抓住了一次至关重要的机会,夺取了指挥权,并得到奥尔良人的拥护。1429年4月30日,就在援军进入奥尔良的第二天,不信任援军首领的奥尔良人发起了一次暴动,摧毁城内的指挥体系,不再承认国王和任何上级长官的权力,推举贞德担任城内的主帅。还有一些激动的民兵勇敢地出城对英国人发起进攻,遭到英国人击退,当天晚上贞德没有鲁莽地接过指挥权,仍然在尝试劝降城外的敌军。到5月1日,热切的奥尔良人纷纷挤在贞德住所门前,贞德露面并全副武装地骑在马上巡视,这一举动收服了人心,奥尔良人赞叹她“骑马的姿势如此高贵、举止行为犹如军人一般。如果人们不怀疑圣乔治是英国那边的拥护者,他们会惊呼贞德就是圣乔治本人”[4],当天晚上贞德依旧在劝降英国人。5月2日,贞德开始出城去野外观察战场情况,视察英国人在奥尔良附近筑造的前线城堡,奥尔良人则紧跟其后拥护着贞德出城。5月3日奥尔良人聚集在贞德身边,一同做弥撒。这几天的准备工作让贞德凝聚起城内的士气,贞德的功夫没有白费,其努力最终在5月4日的圣卢堡垒战役中体现了出来——军事首领们没有告知贞德就出兵攻打圣卢堡垒,惨遭击败,士兵和奥尔良的民兵纷纷逃回城内,接到消息的贞德迅速奔往前线,大声号令溃军统一集结在她的军旗下,信任贞德的队伍迅速收拢在一起,再次发动进攻,三个小时后成功夺取了圣卢堡垒,斩获260首级并俘虏了40名英国人。
以此事迹来分析,贞德绝非是没有头脑、不懂军事的村妇,一个普通人突然得到指挥大权,没有着急将权力握在手心里,而是一开始拒绝露面、然后通过和人们一起行动、一起生活,死死抓住对她深信不疑的人,最后才趁着战败之际以力挽狂澜的姿态重拳出击,还打出了战果,彻底占有了指挥大权,无人可再从她手上分得这一点权力,再结合贞德往后接下来两年的历史来看,她是一个十分擅长鼓舞人心并转为己用的人才。
孤独的斗士,一个悲怆的结局。
让FBI头疼、绝杀希拉里、搅乱美国大选的阿桑奇,今日被逮捕了。
当地时间11日,厄瓜多尔总统宣布撤销对47岁的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的政治庇护。
随后,英国警方立即逮捕了他。
2010年,阿桑奇创立的维基解密网站公布了大量涉及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秘密文件引起了争议;
同年,阿桑奇被瑞典检方指控涉嫌强奸。
4月10日,维基解密现任主编在新闻发布会上称阿桑奇在厄瓜多尔使馆被监视。
自从2012年6月,得到厄瓜多尔驻英国使馆的庇护后,阿桑奇已经在这里呆了整整七年。
如今,这里已不再是它的避风港。
Julian Assange,这位天才黑客,执着于公布“真相”的“记者”,是一位令美国政坛震颤的鬼魅传奇人物。
在瑞典背负了性侵嫌疑的阿桑奇,在厄瓜多尔驻英大使馆经历了多年不见天日的政治避难生活。
2017年,CNN电视台就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表示,美国司法部自2010年起,就对阿桑奇和维基解密进行了调查;
同时,美国政府已准备正式起诉,以逮捕维基解密网站创办人阿桑奇。
指控方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在追究阿桑奇责任方面进一步推进的办法,比如,证明维基解密在帮助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斯诺登公布秘密文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证据。
(图片来自中新网)
美国政府为他兴师动众,他把美国搅和起风浪一片。
双方斗智斗勇,也是一场爱恨情仇的大戏。
这戏,可得从头说起。
阿桑奇,于1971年出生在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的一座城市。
16岁,他就成为一名黑客,并成立“万国倾覆”组织。
后来,这位迷人的反叛角色,利用超级黑客的身份,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被符号化的机密,阿桑奇案的一个首席检察官曾这样形容他:“他就像万能的上帝那样逛来逛去,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事”。
阿桑奇曾登上过时代周刊的封面,一幅美国国旗图案的胶带封住了阿桑奇的嘴。美国政府一直对阿桑奇充满忌惮。(图片来自网络)
35岁的阿桑奇创立“维基解密”,是2006年。
这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组织。据 iAsk Media 报道,维基解密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阿桑奇本人也周游多国,居无定所。维基解密甚至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获取信息所需的计算机也藏在世界各地的各个角落。
网站主页上,维基解密称自己为“大规模文档解密与分析的不可追查和不被审查来源的网站”,而它的主要兴趣在于“揭露暴政”,“揭露政府和公司不道德行为”。
并称:“我们坚信,政府活动的透明度是减少腐败、建设更好的政府与强大民主国家的关键。”
(图片来自网络)
其中,阿桑奇自我定位是一名“记者”,而维基解密作为一个“媒体组织”,能最大程度保护揭秘者和记者的安全。
据国际在线报道,这个网站每天贴出数十份机密文件,并声称:在这里,检举人、新闻记者和博客可以揭发各种腐败行为,而不用担心雇主和政府的报复。
一时间,“互联网时代的罗宾汉”与“破坏了国家信息安全的危险人物”两种评价让阿桑奇站在风口浪尖。
据报道,“维基解密”的创立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定时炸弹,至今已曝光1千万份文件,握有多少机密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不敢想象的问题。其中,跟美国政府结下的梁子尤其大。
网站运营初期,就公布了美国国防部下发给士兵的关于如何审判俘虏的《关塔那摩监狱管理指导手册》。
关键转折发生在2010年。
4月,“维基解密”在Collateral Murder 网站上公开2007年美军在伊拉克空袭时杀死无辜平民和两名路透社记者的视频;
5月,《纽约每日新闻报》已经将维基解密排为“彻底改变新闻界的网站”第一名。阿桑奇被称为“黑客罗宾汉”,明目张胆地挑衅奥巴马政府。
顶着美国官方发出的追捕令与政府的多番警告,3个月后,它发布了7700份美军阿富汗战争绝密资料,涉及平民伤亡情况以及巴基斯坦和塔利班分子之间存在联系。美国就此事展开了大范围的刑事调查。
(图片来自网络)
同年10月,“维基解密”和主要商业媒体公司合作,公开了超过40万份,由美军士兵2004年-2009年间提交的报告,称为伊拉克战争记录,被BBC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维基解密’文件”。
而当时,阿富汗战争已持续近9年,战场上已留下千余名阵亡士兵的尸体,“撤军”的呼声渐高。
“被透明”的白宫跟五角大楼怒了,他们强烈谴责维基解密,称这些信息可能危害国家安全,让美军及盟友人员面临危险;并要求维基解密立即向美国政府归还机密文件,并删除网站上所有记录。同时威胁,如果维基解密不这么做,军方将找到自己的方法迫使他们“做正确的事”。
然而,早在6月,涉嫌泄露大批情报资料给维基解密的美军士兵布拉德利·曼宁已经在伊拉克被捕。
阿桑奇2010年Ted演讲(图片来自网络)
有消息称,因涉嫌“性侵门”被美国官方追捕的阿桑奇,同时面临美国情报部门的追杀(有爆料称,时任国务卿的希拉里想除掉阿桑奇,甚至表示:“难道我们就不能对这个家伙使用无人机吗?”);网站也将遭遇美国军方的黑客攻击。
可阿桑奇却说,网站还将继续公布文件,“我们不会被压倒”。
年底,又发布了25万份美国机密外交电报与对美国安全影响重大的官方机密设施清单。
此后,维基解密网站历经短暂的低迷期,回到大众视野是2012年。
据报道,标志性的事件是:它爆料了从黑客组织Anonymous 处获取的,美国全球情报分析公司Stratfor的一系列机密邮件,内容涉及该公司不可告人的运作方式和收集、出卖情报的内幕本质。
被人们称为“影子中央情报局”的Stratfor公司,是一个全球情报分析公司,表面声称主营业务是为政府和商业机构提供全球政治局势分析服务,但实际上从事的是收集和出卖各类机密情报给美国各大企业或政府部门的工作。
维基解密的合作伙伴解释曝光这些资料的原因:“我们认为,在美国社会资本主义框架下,执法者和世界500强企业的资本家选择与富有的统治阶级站在了一起,从而背叛了人民。”
而这家公司应对的态度是坦荡荡:事业光明正大,没有丝毫畏惧。
阿桑奇这边却动作不断。
第二年,阿桑奇的维基解密组织,帮“棱镜门”主角,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疑似争取避难冰岛。
而前一年,因为向公众泄露美国政府机密文件而触怒华盛顿的阿桑奇,已经获得厄瓜多尔无条件提供庇护所。
阿桑奇在厄瓜多尔大使馆(图片来自网络)
据报道,藏身在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的阿桑奇说:“我们一直在和斯诺登接触,也一直在帮助他。我个人非常同情斯诺登先生。” 同时,暗示“接棒”公布斯诺登的揭秘文件。
当时,英国《独立报》称,阿桑奇与厄瓜多尔一名外交官合作帮斯诺登获取了安全通行证。
而斯诺登成功出逃后,阿桑奇也成了为数不多知道他下落的人:“考虑到来自美国政府的威胁,我们不能提供更多细节;但我们知道斯诺登先生身处何处,他目前处境安全,情绪高昂。”
以往种种已经让美国对他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
接下来,2015年的“监听门”更让美国政府陷入众人讨伐的境地。
6月,阿桑奇称:“法国人民有权知道,他们选出的政府遭到本应是盟友的国家敌意监视。”
“维基揭秘”网站和法国媒体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连续监听希拉克、萨科齐和奥朗德三任法国总统的通信,时间跨度至少6年。
据法国《解放报》网站等援引“维基揭秘”网站的有关材料报道,“维基揭秘”网站获得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经常监听三位总统后撰写的5份结论性文件。
监听内容包括:法国领导层讨论全球金融危机、欧洲联盟前途、法德关系乃至美方对法方的情报监控行动。
这些文件描述了上述三位法国总统施政和决策行为的一些特点,被列为高级机密。最晚一份监听资料的标注时间为2012年5月22日,即奥朗德就职数天后。
(图片来自网络)
报道称,法国一些部长和议员也是美国的监控对象。曝光材料包括了美方获取的奥朗德和许多总统府官员的手机号码。
奥朗德召集议会主要领导人,抗议美国监听这一行径。执政党社会党议员雅克·于尔沃阿用英语和法语写道:“我们又一次看见,美国眼中没有盟友,只有靶标和仆从。”这件事上,美国起初表示无可置评。稍后称,“现在”没有监听。
法国媒体认为,“斯诺登事件”对法美关系的负面影响还没消除,又披露出总统遭美国监听的丑闻,法美关系,甚至是欧美关系将因此受到冲击。
同样被阿桑奇警告的,还有日本。
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一直是美国的亲密盟友。甚至奥巴马访日时形容日本是”美国在世界上最亲密的一位伙伴”——可是,被阿桑奇啪啪打脸。
8月1日,据德国媒体报道,维基解密公布了名为“目标东京”的文件,称美国政府也对日本的政府和企业界进行了监控活动,其中一份报告的注释显示,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新西兰也获得了这份报告。
监控的广度和深度然人心惊,他干脆警告:“不要期待一个全球监控大国会有所顾忌或敬畏。
唯一的规则是:没有规则”。
当时间走到2016年,已经在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足不出户四年的阿桑奇,在美国大选中,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又一个高潮。
这个身为天才黑客的记者,发誓要终结希拉里的总统之路。
当2016美国大选的喧嚣渐渐平息,人们讨论着特朗普为何击败呼声极高的希拉里·克林顿。
(图片来自网络)
此时,有人提出:是阿桑奇的维基解密成功地将那位曾被当做笑话的特朗普送上美国政坛巅峰宝座。
每一次维基解密的亮相都是对希拉里的重创,也将特朗普一点点推向总统宝座。
开向希拉里的第一炮,是7月。
美国东部时间7月22日早上10:30,维基解密公开了美国民主党国家委员会内部绝密的19252封邮件和8034个附件,此次泄露的账户来自公关主任、国家财务总监、人事财务总监等7个民主党高层。
而此次曝光的内容主要是:民主党内部对桑德斯的打压、抹黑对手特朗普、屏蔽不利信息和报答捐款人等。
(图片来自网络)
有人称,这可能是自尼克松水门事件之后,情节最恶劣卑鄙的一次总统大选。
(图片来自网络)
这次邮件信息直接导致DNC主席舒尔茨下台,部分桑德斯支持者反目希拉里。
美国民主党主席舒尔茨辞职(图片来自网络)
桑德斯支持者反对希拉里(图片来自网络)
可是,好戏不止于此。
2016年8月,“维基解密”悬赏2万美金抓获杀害民主党工作人员Seth Rich的凶手。值得一说的是,这位被离奇枪杀的受害人在党内负责技术方面工作。
阿桑奇更发表讲话暗指其为邮件爆料人,继续炒热邮件门。
(图片来自网络)
当希拉里阵营疑似要甩锅俄罗斯时,阿桑奇说,希拉里的“天性”就是通过渲染外国威胁来转移民众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
而俄罗斯坚决不接锅,并称“俄罗斯企图利用邮件影响美国大选”等类似指责是美国大选中的“常见伎俩”。
到了美国大选高潮迭起、抓马横出的十月,这一“黄金时期”被赋予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十月惊奇”。
原来,希拉里、川普两方阵营都卯着劲儿展开了最后的殊(si)死(bi)大战。
此前阿桑奇就通过多个渠道扬言要彻底摧毁希拉里的“总统梦”,计划每周放一波关于希拉里的猛料、在11月8日投票选举日前瓦解希拉里的获胜之路。
(图片来自网络)
10月,说到做到的阿桑奇,利用“维基解密”曝光了希拉里·克林顿竞选团队经理Podesta邮件,指责希拉里曾“支援”IS。
Political Insider的原文表示:在奥巴马的第二个任期内,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授权将美国产武器运送至卡塔尔。她这一做法旨在颠覆利比亚的卡扎菲政权。之后,这些武器又被送至叙利亚去资助基地组织,用于颠覆叙利亚的阿桑德政权。
希拉里在组织“叙利亚之友”(Political Insider说这也叫基地组织或ISIS)的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领导人的角色。这是在支持由CIA领导的叙利亚政权更替暴动。
(图片来自网络)
2013年班加西恐怖袭击后,希拉里曾公开否认她对武器运输这件事情知情。
在之前Democracy Now对朱利安·阿桑奇的采访中,希拉里“邮件门”中包含的1700封邮件中指出希拉里与利比亚、叙利亚、基地组织、ISIS有直接联系。
每个大料,虽然真实性受到部分媒体的质疑,可照旧令希拉里招架不住。
维基解密,这个因为对政府不信任而建立的“编外成员”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这场美国大选。
如今,这位人们眼中的“互联网的罗宾汉”,在厄瓜多尔驻英大使馆经历了政治避难生活后,宣告被正式逮捕。
面前是与他纠缠许久、恩怨深远的美国政府,他又将去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