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举一个例子:
贾跃亭曾经承诺:“已经减持所得资金将全部借予上市公司使用,上市公司进行还款后,还款所得资金贾跃亭先生将自收到还款之日起六个月内全部用于增持乐视网股份。”
然而贾跃亭违背了承诺:既没有把全部减持所得资金借给乐视网公司使用(有资料显示,套现近100亿,借了30亿给公司),现在公司已经把所有借他的钱优先归还给了他。而他并没有将归还的钱用于增持乐视网股份。
贾跃亭当初的承诺是为了维持其公司股价稳定。他违背了承诺,欺骗了证券市场,欺骗了股民。
我有个伟大的项目——
给长城镶上金边。
然后我开始调研,开始做ppt,开始找投资商;
拿到了100亿,
当然50亿我揣兜里了,
还有50亿开始干吗?
你傻啊你!
本来要100亿的项目只剩50亿了我tm怎么干?
于是我开始第二个伟大的项目——
给珠穆朗玛峰安上扶梯。
50亿统统拿来宣传,找背书;
万一成了呢?
于是我又开始调研,做ppt,找投资;
又拿到100亿,
当然50亿揣我兜里了,
有人问了,咱可以开始干了吗?
你傻啊你,钱都进我兜里了怎么干?
花个几亿做个样板差不多就得了;
剩下50亿呢?
开始第三个伟大项目——
给太平洋装桅杆。
有人说你不累嘛你,
你傻啊你!
我项目不铺多点,我前面揣的钱不是全暴露了么?
现在可好了,可以推给项目太多这个借口了;
问我钱哪去了,反正我尽力了。
100亿200亿你就想干,
你是不是傻?
要不你再给我100亿?……
看很多贾粉义愤填膺的样子,实在想笑……
无脑也要有个限度,我就给你们解释下吧,以免还真有人自以为自己智商高过众人。
1:贾跃亭做的一些产品确实好用,你怎么解释?
贾的电视,便宜到难以置信。懂行的朋友已经指出,几乎相当成本价了;
怎么请问,做一个产品,你开心我开心,最后这羊毛薅在谁身上?
在零和博弈的经济市场,华为5元成本手机卖10元,苹果10元成本手机卖30元。
乐视10元的电视5元就卖,你是买家你自然开心了。但是请问这逻辑通么?
最后谁来买单?我记得员工3个月没发工资了,供应商也在乐视大厦睡了7天7夜了,你是他们家人,你怎么想?
同理——
乐视会员直接给你开通到2020年,2025年的都有;
乐视共享单车5年会员期;
乐视体育不要钱一样垄断版权;
是啊,你是用户你开心了,但是这逻辑通么?
一个做生意的,违背市场规律,下场是怎么样我想不用说了。
2:贾不过就是资金链断裂么,不就是欠钱么,用得着这么喷么?
贾何止欠钱,乐视被爆业绩造假,换在老美那里早就牢底坐穿了。
之后又被爆出IPO注水行贿,意思是本身乐视不符合上市条件,
但是贾动用了某些手段,很“自然”的上市了。
之后怎么样不用我说了吧,证监会数十名大小官员已经进去了。
3,投资乐视那么多大佬那么多机构,包括孙宏斌,难道他们是傻子吗?
懂点投资的朋友都知道,所谓风投,基本就是将资金分散到无数项目中去;
只要有1个项目成了,所有的本都回来了;就连那么稳重的李嘉诚,不都投了一亿比特币么?
更何况当年乐视那个成功门面做的实在太好看了,很多人重仓也不奇怪。
至于孙大佬,他自然不傻,当初他注资的地方仔细看看,全都是乐视旗下盈利的部分。
谁知道那些盈利的部分也是业绩造假的呢?
自然孙大佬就被这样摆了一道。
4,破鼓万人捶,胜败定英雄,乐视万一成功了怎么说呢?
呵呵,在乐视的世界里就没有什么胜败。
无穷无尽的资金投了下去,贾就好比一个拿大家钱买彩票的人。
自己吃喝先摆平,老婆孩子小舅子,皆大欢喜,然后有余钱了,开心了,去买张彩票。
中了就是本事,没中就是钱不够。
哪天中奖了,贾就成英雄了。
等着吧你们。
数据不可信,还有个原因,有关调查是什么调查?是哪个专业机构还是部门发布的?
数据来源有什么论文支持不?
—————————————————————————
评论设置了已关注才能评论。
我自己确诊过,所以不相信这个数据。
作为一个十大几年的老病号,来回复发,我已经过了有人为我发声就高兴的年代了。
因为他的目的未必是帮我,结果更是未必对我有益。
很多人说好多没去看过,那这9000万数据是咋来的。如果按照某个比例,这个数字岂不是应该更大?
我认识我们好几个医院的心理科大夫,门庭冷落,如果像这数据统计的,岂不是每天应该门庭若市?
我从来没有那种自己抑郁,全世界都有问题的观点。
有抑郁症治疗就好了。没必要总是呼吁和夸大。
————————————————————————
觉得数据有问题,我们单位大概有一千多人,我几乎都认识的。加上社会交往,加入了几个心理咨询的圈子,我身边确诊的人数不足五人。
我所在的四线城市,大概有四百多万人。但身边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很少。在心理学圈子里已经包含了很多有点问题,有的确诊,有的没有确诊的人。所以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按照统计,十几分之一的抑郁症。。。这个就很神奇。。。感觉有点哗众取宠。。。。这个周刊,你是认真的么?
因为这个数据感觉明显失真,所以也不知道该说啥。
不过抑郁症的诊断总觉得还是比较随意的,国内的心理学圈子也比较杂乱。之前有一次坐网约车,司机正好是我们这医院心理科的大夫,聊了一会儿,嗯,挺不专业的,开车的过程中,和媳妇吵了一路。。。。
倒不是因为他的斜杠职业,而是确实感觉不对路。
总体几年求医的经历,感觉除了精神病院没去过,其他的感觉都就那么回事。当然这方面和我所在的地区医疗水平有关。。
数据不可信,还有个原因,有关调查是什么调查?是哪个专业机构还是部门发布的?
数据来源有什么论文支持不?
—————————————————————————
评论设置了已关注才能评论。
我自己确诊过,所以不相信这个数据。
作为一个十大几年的老病号,来回复发,我已经过了有人为我发声就高兴的年代了。
因为他的目的未必是帮我,结果更是未必对我有益。
很多人说好多没去看过,那这9000万数据是咋来的。如果按照某个比例,这个数字岂不是应该更大?
我认识我们好几个医院的心理科大夫,门庭冷落,如果像这数据统计的,岂不是每天应该门庭若市?
我从来没有那种自己抑郁,全世界都有问题的观点。
有抑郁症治疗就好了。没必要总是呼吁和夸大。
————————————————————————
觉得数据有问题,我们单位大概有一千多人,我几乎都认识的。加上社会交往,加入了几个心理咨询的圈子,我身边确诊的人数不足五人。
我所在的四线城市,大概有四百多万人。但身边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很少。在心理学圈子里已经包含了很多有点问题,有的确诊,有的没有确诊的人。所以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按照统计,十几分之一的抑郁症。。。这个就很神奇。。。感觉有点哗众取宠。。。。这个周刊,你是认真的么?
因为这个数据感觉明显失真,所以也不知道该说啥。
不过抑郁症的诊断总觉得还是比较随意的,国内的心理学圈子也比较杂乱。之前有一次坐网约车,司机正好是我们这医院心理科的大夫,聊了一会儿,嗯,挺不专业的,开车的过程中,和媳妇吵了一路。。。。
倒不是因为他的斜杠职业,而是确实感觉不对路。
总体几年求医的经历,感觉除了精神病院没去过,其他的感觉都就那么回事。当然这方面和我所在的地区医疗水平有关。。
如果行医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那么这份工作应该权责相等。付出大于回报的任务,或是出于个人喜好不想做的工作,可以选择不做。正是因为这个工作需要做一些不能靠报酬衡量的事情,才需要通过歌颂加强从业人员的道德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