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空投 1 吨或更多钠到太平洋里,会发生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a-tai-er-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空投钠是吧,那么,这块钠可能不会直接浮在水面上,因为动能的存在,钠会向水里下沉一段时间,参考向水池里扔一个没装满水的瓶子,瓶子会向水下沉一段距离,我想你的胳膊做的功应该比不过重力势能。

为了讨论方便,我们不妨假设这块钠是一个球体。

但是,有一个现象不能忽视,那就是撞向液体的固体越快,这块固体受到的力越大,试试慢慢把手浸润到浴缸的水里和用力打下去。

考虑到钠的软,所以这块钠球可能会变成一块饼,然后在阻力作用下漂起来,不敢拿钠的同学可以用稍微留点空气的装水气球扔向水盆观察现象。

那么,扔下去之后,我们就要考虑钠与海水的反应。

在此之前,先说一个概念,电势,这是电池的重要原理之一。

电势可能不好懂,那我换个说法,氧化性,还原性,这个说法相信高中学过化学的人应该都懂,电势就是把这种性质量化的说法(很不严谨,注意),对应的是氧化电势和还原电势。

把一块金属泡在水里,金属表面的原子的活泼电子处于一种蠢蠢欲动的状态,它们想跑到溶液里(还原性);水里的氢离子也有要电子的空虚寂寞冷的感觉(氧化性),所以,问题来了。

对于铁与锌,他们对水不敏感,因为水里的氢离子量不过在10∧-8到10∧-6之间罢了。然而钠不一样,它可以把水里那些少得不能再少的氢离子拿出来。

(具体计算涉及标准电势和能斯特方程,如果你看到这段话,我可能还在计算)

让我们继续说,钠与水反应会爆炸,许多人包括大部分老师都说:“这是氢气被点燃的结果。”

“净踏马扯氮!那点氢气浓度还不到爆炸极限,炸个屌!”

还记得我们上面提到的么,电势。

钠如果给出了电子,那么钠原子就会变成离子掉到水里,但是,问题又来了。

钠的电子跑的太快,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钠饼的表面还有一些钠离子没跑到水里,水里还有一些电子没来得及与氢离子结合。

是的,钠在液氨里也可以给出电子与氨分子结合(氨合电子),蓝色的。

“钠和浓盐酸反应更温和。”这是一个竞赛辅导告诉我们班化学王的一句话。

这里出现了另一个概念,电势差(高中物理里提到过的和这里的是一个玩意儿,没学过电化学可能要转个弯)。

电子与氢离子之间有电势差,就会生成氢原子,氢原子成键形成氢气分子,放出能量。水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的推动力之一就是消除电势差,电池的经典原理

然而钠与水这个过程不像电池那么温和这股能量甚至可以让钠被点燃!没注意钠爆炸时候周围有一些火花么?你跟我说那是氢气烧出来的!

所以,这里有一个问题,钠饼表面聚集了一大堆没来得及去水里的钠离子,他们之间的斥力太大,就炸了!

所以,因为电子被浓盐酸里的氢离子吃掉,钠离子可以在氯离子的作用下更快的跑到溶液里。

“阿老师,为什么高浓度酸溶液里也充斥着大量阳离子而不会炸啊?”

有阴离子陪它,溶液处于电中性状态当然大胶布了,况且,那点浓度和这块钠饼的阳离子浓度差了几个数量级!

看来化学不能抛开物理啊。

开始考虑爆炸之后的场景吧。

在烟雾散去之后,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祥和,因为1吨钠不过10∧6克,差不多是4.4×10∧4 mol的氢氧化钠罢了,拿1000升的水一冲,把上面那个4变成1就是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况且太平洋的水不知有几个1000升。

好了,都看到这儿了,该有结论了:

可爱的题主把一枚一吨重的钠球拿到了太平洋海面上,为了不让它被氧化,他一脚把它踢了下去,然后开启了写轮眼全程观赏。

钠球先是噗的一声变成了一块饼,然后气体从钠饼的周围渗出,在题主疑惑:“为什么不是融化成一颗小球”的时候,伴随冲天的巨响和几丈高的烟雾,钠饼已经因为库伦爆炸变成了一朵灿烂的黄色烟花,烟雾散去,除了几只死鱼浮在水面上,什么都没有了。

没了,感谢你看到这里。


user avatar   pi-er-si-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请看环保先锋美军行为艺术之:

如何把2万磅 (9吨) 金属钠

扔到湖里(感觉应该基本符合题目要求)

-----(渣画质多图)-----


简单明了的标题


二战时生产了太多的金属钠,打完仗还剩了好多。47年物资管理部门问了一圈,没人敢要。于是领导决定,嗯,倒了



地点选在华盛顿州的一个盐碱湖(合理),Lenore湖。这样的桶,一个桶装了3500磅钠。看一下好像也不是很大



这个时候应该是冬天,湖部分冻上了(很合理)。然后找了个悬崖,把桶一脚踹下去!



开始平平无奇。然后



boom~boom~boom~boom~boom~boom~

共产生超过4500立方米氢气,氢气又被点燃,

boom~boom~boom~boom~boom~boom~

火光已经让白天的背景看起来像黑夜一样了

吸引了路过的数名机车党群众驻足观看,结果迎面扑来了一朵氢氧化钠的雨云。。。

政府后来掏钱给这些机车补了漆


那是个浪漫的时代。


现在这个湖还好好的在那(反正之前也没啥生物)。

视频来源:油管搜索 dumping sodium。辅以二战风格的解说和配乐,是我最喜欢的实验室安全教学材料。


user avatar   windskymagic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题主驾着自己的私人小飞机,从不知名厂商赞助的航母上起飞,艰难的来到了太平洋的正中央,空投下了一吨的金属钠——




轰的一声巨响,题主手持的摄像机画面猛地一抖。巨大的水雾升起,海面开始沸腾爆炸。一立方米的银色钠球漂浮在水面不断翻滚(金属钠的密度略低于水),巨大的水汽铺天盖地。氢气爆炸燃烧发出剧烈的火花,配着波光粼粼的海面,长天一色,熠熠生辉,煞是好看。


当然了,考虑到空投的高度,你可以得到一个漂亮的水花。

或者,如果空投的位置足够高,那么钠球在空中可能就会燃烧了起来,变成一个火球。

再或者,如果撤离的不够及时,那么不论是被爆炸的火花所击中,还是被充满氢氧化钠的水雾所侵蚀,题主的小飞机都命途多舛。

但总体而言,并不会有其它什么大事发生。


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气进一步燃烧成水,总的反应是:

4Na + 2H2O(l) + O2(g) = 4NaOH(a)

对于1 mol的Na,放出能量为400kJ,那么一吨的话,有约4x10^4mol,就是1.6x10^7kJ,也就是大约4x10^6Cal。这么多热量,可以让50吨的水从20摄氏度加热到100摄氏度,或是8吨的水从100摄氏度气化。这么点热量,最多也就是将一小块区域内的海藻和小鱼小虾给煮熟,对于整个海洋来说还没有一场暴雨来的激烈。

而所生成的,4x10^4mol的NaOH,充其量让局部地区的pH异常升高,对于整个海洋来说同样是沧海一粟。


不够过瘾啊?


既然题主说了,一吨不够换十吨,十吨不够一百吨。一两个数量级没什么意思,我们直接突破自然限制,先加到一百万吨看看好了,也就是一个边长一百米的钠立方体。

10^6吨的钠,产生的热量足以让将近一立方公里的的海水水温上升5摄氏度。虽然依旧不足以撼动整个太平洋,但对于区域,尤其如果这一块刚好是生态密集的珊瑚礁等区域而言,已然是致命的打击。而另外一方面,反应产生了4x10^10mol的NaOH。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放在纯水里面,也就是40个立方公里的水体,pH可以直接变成14。当然海水作为强缓冲液,影响要相对而言弱很多。对于整个大洋而言,这么点碱当然算不了什么。但在其扩散的过程中,所到之处,生灵涂炭。


还不过瘾吗?


那我们直接开脑洞玩点大的吧。

10^9吨的钠:直接把海水兑成碱性,从此再也不怕海洋酸化啦!(当然海洋生物也死光啦!)

10^12吨的钠:全球的海洋变成一锅火热的浓汤,天然强碱性化尸水,我只选太平洋!

10^15吨的钠:先不急着扔到海里,慢慢的等它氧化掉的话,可以耗尽整个地球的氧气哦!

10^18吨的钠:好啦,整个地球的水都变成氢氧化钠啦!

10^21吨的钠:你创造了一个地球!稍微从高一点的地方扔下来,整个太阳系都会为之瞩目!

……

……

……

10^40吨的钠:天呐,我看不到它……!


注:

1. 被邀请回答这道题的时候基本上没什么人关注,所以也没有太认真的考据,想着从趣味性的角度出发可能会有更多的人感兴趣(事实上一天之后已经有115个答案了,计划通~)。科学性上可能有一些疏漏,恳请指正,大的问题我会尽量修改。

2. 本题后半部分主要考虑的都是热力学而非动力学的问题,即不考虑爆炸有多猛烈而只考虑总能量的释放,一方面是因为热力学的数据更好计算,动力学受到的影响因素太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于太平洋这么大的体量而言这种爆炸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而施放能量数量级上的直观感知更有科普的价值。

3. 文中所有计算都只保留一位有效数字,所有比较都只考虑数量级大小,错个300%我都毫不意外,所以请不要跟我纠结一立方米的钠是968kg而非一吨了,这种基本的问题我答题前还是会搜一下的,好歹我图里面画的钠球是漂浮在水面的好嘛~


原文链接:




  

相关话题

  你在无聊至极的时候会做些什么? 
  你有哪些当初没听出来的弦外之音? 
  如果民科真研究出来了不得的东西会怎么样? 
  翻白眼用力过猛有可能把眼球翻 180 度看到自己的大脑吗? 
  有哪些经典的生物学笑话? 
  刮痧是伪科学吗?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放弃所有的娱乐开始认真学习、工作、研究,那么十年、百年以后人类会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如果端慧太子(永琏)在乾隆三年仍然活了下来并且多年后有了至少一个后代会发生什么?中间和结局分别怎样? 
  有哪些似假实真的军事故事和段子? 
  为什么吉布斯函数能成为化学平衡的判据?为什么不是内能,如何理解这一现象? 

前一个讨论
科学家做过哪些匪夷所思的实验?
下一个讨论
个人隐私是否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消失以至不存在?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