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明明战列舰发展的起因是舰队对决,为什么进入无畏舰时代后,反而几乎没有大型决战了? 第1页

  

user avatar   shi-feng-60-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有水雷和鱼雷。这两种武器对战争形态的改变要远远大于无畏舰。我以前说过,在战列舰的全盛期(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真正毁于舰炮的战列舰并不多,鱼雷和水雷才是MVP。以一战为例,整个大战期间鱼雷击沉了14艘战列舰,水雷击沉了8艘,而毁于战列舰对决的战列舰,即使算上老沙恩两艘大个头的装巡,也只有7艘。

历史上击沉战列舰最多的单位既不是某架轰炸机,也不是某艘潜艇,更不是某艘战列舰,而是土耳其一艘小木船。这艘船在达达尼尔海峡之战中利用水雷打伏击,一次性击沉战列舰3艘,重创战列巡洋舰1艘。加上被德国潜艇U-21号击沉的2艘战列舰和被鱼雷艇击沉的1艘战列舰,协约国在此战中损失了6艘战列舰。而在日德兰海战这么大的阵仗,双方就沉了4艘BC和1艘BB,那艘BB还是被鱼雷打沉的。

所以说战列舰其实是非常憋屈的,这一点和BB党的想象完全不一样。

战列舰对决通常无法决定任何事情。以日德兰为例,蒸汽动力战舰机动性太强,而舰炮在远距离上命中精度又太低,会战结果必然是虎头蛇尾,劣势一方集体阵前180度回转,优势方一点办法都没有。

还是风帆时代好啊,一切看风向,风向不对跑不掉,那就打到死。

日德兰这不没办法么?只能跟在人屁股后面追,还不能追到家,到人家家里满地的水雷和鱼雷艇等着坑你呢。

说起来有点像玩LOL。

对马海战那是特例,毛子没带回城只能硬闯,否则一样打不出来。

问题是这个特例被当成了标杆。

————————————————

如果我们以LOL来比拟BB时代的海战,那决战在什么时候打响呢?

拆塔。

换成海战:登陆战。

要拆人塔,始终是要把登陆战打赢才行。

但是在一战这个技术变革时代,登陆战却变成了最困难的作战形式。

风帆时代的登陆战是怎么打的呢?

舰队利用机动性优势,在海岸上寻找一个没人的地头,放几条小船把陆军偷偷送上岸,然后从陆地上攻克敌人坚固的海防要塞。

包括鸦片战争,英国人也是这么打的。煞笔才把舰队开到岸炮射程内跟你对轰。

清廷大臣们商议对策时说,万里海疆怎能处处设防?但你拼机动又拼不过人家一日数百里的舰队。你把广东守成铁桶又如何?我去攻打福建。你把福建守好了,我去攻打吴淞口。骑兵跑得没舰队快,舰队永远能找到海岸线上的薄弱环节。

那怎么办?没办法。

但到一战不同了,因为有了铁路这个坏东西。

有了铁路,陆地机动速度不仅不比海军慢,甚至可能更快。因为无论轮船的运送能力有多强,卸载总是最大的瓶颈。如果再像风帆时代那样找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拿小划艇玩偷渡,人家铁路上哗哗拉来几个师赶你下海喂鱼去。

协约国在达达尼尔海峡的噩梦就是这么来的。面对欧洲病夫我土鸡,协约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就是打不赢。

俾斯麦还是谁说要是英军敢在德国登陆我派警察就把他们收拾了,也是同样原理。换到1800年你看他敢不敢吹这牛皮。

因此,登陆战举行的地点被极大的局限了。以前随便找个鸟不拉屎的港叉子就行,现在必须要找一个能够比铁路更快卸载部队和补给的地方——要么是某个设施齐备的港口,要么是一段特别适宜搭建人工港的滩头。

而作为防御方,既然有了重点,那只要把港口和适宜登陆的海滩修得如铁桶一般就行了。

从此登陆战变成最复杂的作战形式,需要大量的技术手段和特殊设备。而BB很尴尬地发现,自己插不上手……

其实风帆时代战列舰参与对要塞炮击并战而胜之的事情也是很多的。但还是那个老问题:

鱼水雷。

协约国在达达尼尔海峡被搞死了6艘BB,水雷3艘,鱼雷3艘。战列舰吃水太深,在近岸可用航道太少,土鸡就专门蹲在航道上守株待兔。那航道不是你才扫过雷吗?我趁夜开艘小木船偷偷过去扔俩水雷,一扔一个准。

从此BB杀手美名传。

而且在对岸轰击效果上,战列舰也不如巡洋舰和驱逐舰。无他,这俩开得近。

于是BB苦恼地发现,登陆战拆塔,反而自己没啥戏份儿。

所以战列舰要打主力会战,唯一可能性就是在登陆战上围点打援。

也就是说一方在组织登陆战时,另一方企图使用主力舰队反登陆,于是两边都退无可退,只能硬HIGH。

典型的就是莱特湾。

这种会战在一战是打不出来的。因为双方陆军都是在依靠铁路机动,即使英国发神经硬要去登陆德国本土,德国人也不太可能出动公海舰队和英国打舰队决战,因为德国陆军依托铁路线就能轻松歼灭登陆的英军。公海舰队倒是可能在英军撤退时出来抢人头。

而德国就更不用说了,法俄两家还在背后看着呢。

只有在太平洋的岛屿争夺战,因为双方都是依托海运补给,所以有打舰队决战的战略基础。

可惜,已经是苍蝇的时代了。


user avatar   wang-jing-68-42-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个游戏叫EVE,里面完美展现了战列舰指挥的心态:不占优势就坚决不交战。结果双方都是这个心态,强的一方倒是愿意了,弱的一方干脆蹲站了(就和现实里蹲母港里一样),不到对方拆空间站的时候,哪怕家里玻璃被砸得稀巴烂也坚决不交战。

然后呢,EVE里大规模交战又和战列舰很像,战列舰要讲阵型,要抢T头,EVE里交战要讲就舰队行进方向,要讲究后勤搭传电链,无人机编队还要指派无人机给点名官。而EVE里有个特定场景,就是从一个星系通过传送门到另一个星系的时候,所有编队和指挥都会全部打乱,需要重新编队。这导致刚过门的时候就是被动挨打的。

而且双方都在对方YY频道里埋了马甲,甚至有混进编队里的,战场附近几个星系里往往还有十几号带着隐身的侦查舰,两边舰队配置都是双向透明的。

然后就经常出现两方战列编队隔着门对蹲,谁也不肯过门。

战列舰就是这种情况,行动规模太大,一旦行动起来,自身兵力配置基本上不可能瞒过对方,而只要自己没有很大的优势,就不愿意交战。一个巴掌拍不响,人家不交战,你能咋办?


user avatar   ying-tiao-87-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海军这东西,是非常非常消耗国家实力的东西。无畏舰又是这当中的核心,旧日本为了建设出来一个88舰队,军费占国家预算比例常年高达40%,就这样直到最后也没搞出来88舰队,算上1913年就服役的金刚级也才凑个8+4的舰队。

对于这么宝贵的玩意,如果没有绝对优势必胜的把握,谁会拉出去打仗?辛辛苦苦攒了了30年,打一仗全送光?再败家的玩意也不至于这么干啊。

甲午、日俄海战的结果大家都见识过了,明白了大舰队也能一轮打光。那如何使用这些强大又贵重的军事力量就是很重要课题。

所有海军将领终其一生都在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最终接结论就是上面所说:没有必胜的把握,是绝对不会开出去的。单舰或者一个分队可能因为情报不足而开出去送了,而大舰队出动,没人拿国家命运开玩笑。

同样既然强者需要必胜把握才会出战,那弱者就更没有理由去以卵击石了。结果就是你的问题:没有舰队决战了。


user avatar   tgh9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著名船舶工程师、英国战狼、铆钉工、海军部仇人、有毒油漆爱好者大卫•K•布朗曾经在他的著作《英国皇家海军舰船设计发展史》中说过:

英国制造的装甲钢质量比同期的美国装甲钢质量高出25%(划掉)

一战时杰利科率领的大舰队中的战列舰就像是笨重的恐龙,拥有与她们强大力量并不相配的低性能大脑(指挥系统)。(非原文,仅是大意)

就像DKB放出的诸如“前卫能轻松击穿衣阿华的主装甲带,并有不小的概率战胜大和”的暴论一样,他对于一战战列舰的评价也是“对了,但没有完全对”。一战时各国的战列舰在感知能力和指挥系统上确实远远落后于二战,但如果说这“与她们的力量不相匹配”那就错了。对于战列舰来说,一战中的战场感知能力实际上已经足够,甚至有点“太强”了。在一战中,随着观瞄系统的逐渐完善,旗语/灯语/无线电的发展和配合,使得海战的战术信息链前所未有的完善和高效,这导致了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舰队决战打不起来了。

以日德兰海战为例,这场有史以来最大的战列舰决战之所以虎头蛇尾、草草收场,很多人都会归结于杰利科上将的过分谨慎,但其根本原因是战术链的完善。先是贝蒂中将发现自己被整个公海舰队战列舰分队围殴后能够迅速指挥剩余的前卫队掉头就跑,再是舍尔上将发现公海舰队被整个大舰队切了T头之后能让整个公海舰队原地回转一百八十度掉头就跑而非进入更传统的战列线决战,这在前无畏舰时代都是难以想象的。以对马海战为例,东乡大将在双方战列舰队进入炮战后还是跟丢了目标,在装甲巡洋舰队死缠烂打饿舰队之下才打出了举世闻名的“敌前大回转”,比起日德兰中杰利科上将在与公海舰队接触前就向东南方向展开了战列线的操作相比堪称迟钝;而罗日杰特文斯基中将同样不如舍尔上将“反应敏捷”,在东乡大将转向时和转向后对于舰队缺乏有效操作,远不如舍尔上将刚一挨打就掉头逃跑的操作精湛。也就是说,在无畏舰时代出现的技术革命之后,海军已经很难像以前那样,双方都铁着头去打一场战列舰决战了。

在前无畏时代乃至风帆时代,战舰的感知和指挥是非常、非常迟钝的。结成编队航行的战舰只能观测自己前方和后方的友舰,队列最前方的旗舰命令要传到队伍最末尾需要的时间相当长,当年东乡大将进行回转就是为了保证其座舰“三笠”号位于日军舰队最前方,从而确保对舰队的指挥。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很难确切的知道敌舰的数量,难以判断敌我实力的优劣,即使在接敌后一方显现出颓势也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撤退。这是舰队决战发生的必要条件。但在无畏舰时代,舰队的指挥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卫队探查到的敌舰队规模能迅速传递到旗舰,旗舰的命令也能迅速传达到各舰,战列舰决战自然难以发生。就像日德兰海战,贝蒂的战巡队挨打逃跑的过程中就能告知杰利科公海舰队倾巢出动,杰利科完全可以在接触前撤退,也可以展开战列线接敌;就算已经接敌,如舍尔,他也能在确认己方兵力占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迅速带队撤离。简单来说就是,在进入无畏舰时代后交战双方的兵力几乎不可能相等,必然有一方能提前集结更多兵力;而兵力占劣势的一方也必不会应战,而是会在交火后迅速撤退。如此一来,战列舰决战也就不可能发生了。

2021-11-14更新,稍微再说点东西

事实上海权不来自于舰队决战。海权本质上是“控制大海的权力”,巨大的决战舰队只是用来保卫这个权力的,真正行使这个权力的是数量巨大的巡航舰队和更庞大的商船队。就这个意义上看,以战列舰为首的主力舰在理想状况下是一种不需要出动的的武器,如果不是各种巧合叠加,舰队决战没有发生的土壤。无论是特拉法尔加还是对马,这些决定了战争乃至历史走向的舰队决战都是不可复制的,有太多的巧合在其中,它们应当被视为特例而不是常态。

当然大日本帝国皇军把“海权来自于舰队决战”这一观点刻进了DNA()所以他们才能搞出“九段渐减邀击”这种堪称哈啤的东西,最后结果当然也是寄了()


user avatar   yi-yid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大概?之前邀请没有回答,因为我可能要发表反对意见。但是邀请的有点多了以后还是稍稍说一点吧··· ···

题目中问题的前提如果成立的话(是不是真的如此是另一个问题,更好的描述,是19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期,舰队交火为什么很难出现决定性的结果了,而不是决定性的舰队交火直接消失了。而即便是这种说法本身也值得商榷。),答案也应该是风力作为主要船只动力的结束。

为什么是引擎不是鱼雷:

鱼雷这个东西什么特点?在水下——所以威力特别巨大。风帆时代铁甲舰时代水线以上打个几百发不会沉的船,鱼雷一发水下爆炸可以送到海底。

代价是什么?

速度慢,无法和空气中飞行的炮弹比,而进一步来说——射程特别近,真正可以有效实施打击的距离和那些打也打不中转也转不动的早期重炮一个水平,和新一批远射火炮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这东西你说他是沉船利器毋庸置疑,可它不能阻止对方跑路啊。

近岸防御,对方是进攻方,鱼雷射程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小型舰艇夜战摸上去来解决,远海呢?远海如何保证敌方舰队必须接受交火呢?换个问法:费舍尔集中了RN本土的驱逐舰搞出来了支队防御要把北海变成海峡这样的战列舰地狱以后,他还干了什么呢?

22节无畏号,25节无敌。

鱼雷的毁伤力有多革命性,最重型火炮获得的远距离交火能力就有多革命性;而两者的革命性都不能忽视引擎的进步:火炮无法强迫敌军进入交火的时候,鱼雷更不行。但是航速可以。

拿破仑既没有鱼雷,也没有铁路,然而拿破仑战争中大多数时期内,皇家海军无法对其港内的舰队发动哥本哈根或者尼罗河口式的袭击,也无法对法国进行决定性登陆行动。舰队决战,尤其是包含大量舰艇在远洋上进行的舰队决战,于是往往爆发与港口和炮台的掩护范围之外,在大洋上。而此时不仅仅是信息差距或者地理差异,风力就可以直接决定两支舰队是否发生接触,爆发舰队行动。这一点在1850年前后不再成立了:克里米亚战争后,风动舰艇基本上淡出了战斗舰队的序列。而只要弱势舰队可以通过航速优势拒绝战斗,决定性舰队交战就很难爆发。因为此时只有两种情况下才会有决定性舰队交火:1,双方同时存在交战意愿(日清黄海,日俄黄海);2,强势一方通过航速优势(福克兰的战巡),信息优势(北角,bsm),调度优势(对马),快速分队的干扰(日德兰双方计划)或者单纯极其远的作战半径(比如航母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其数量级上就远远超过舰艇机动能力差距带来的改变)来强迫战斗发生。这无关于鱼雷,舰炮,航弹还是导弹——而是一个很简单的武器有效作战半径和舰队有效机动性之间的关系。

这是袭港战极端困难的本质决定的。即便是雷击出现前,舰队也常常能找到防御良好的安全港,所以决定性交火常发生于大洋上。什么才是决定了大洋上舰队交火不会爆发的最根本,最决定性的因素?

利用己方舰队的整体机动性的能力,以及干扰对方机动能力的能力。

自动力舰艇的出现和普及, 以及越来越高的舰艇航速和续航力,确定了弱势一方只要掌握航速优势和续航力优势,强势舰队无论是使用重炮还是使用鱼雷,都无法强迫战斗爆发。任何强势舰队要么追求舰队航速的整体优势,要么必须玩纳尔逊的猫鼠游戏来迫使决战发生。海权理论的奠基人马汉,虽然是战列舰队集中的支持者,事实上仍然在所有论述最开始直接把时代划分为了sail和Steam——舰艇可以自由地向任何方向航行,是前一代战争(拿战前后)到他的时代最本质,最关键的变化。他在那本著名的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的介绍里就直接点明了这一点。后续德国的韦格纳,罗辛斯基;英国的考贝特/柯尔贝特——都不能无视之。

在纳尔逊时代,什么能够保证战斗的爆发?护卫舰,操帆技巧,和一阵上帝之风即可。然而1850年以后,什么能够决定鱼雷舰队的交火爆发与否?高速的舰队巡洋舰,可以投射足够的火力拒止敌军驱逐舰——高速的驱逐舰,可以追击并且摧毁敌军雷击舰艇。什么能够决定重炮舰队的交火爆发与否?高速的快速分队,可以迟滞敌军队列,可以保持与敌军的接触,可以获得信息优势——高速的主力舰队,确保不会与己方快速分队拉开距离,确保敌军无法足够迅速地摆脱追击一方。什么可以决定整个战斗舰队的交火爆发与否?信息优势,通讯距离的优势,快速分队的表现,以及舰队整体机动性的优势的共同作用。

从1889年前的“近岸封锁战术”,从地干舷的低成本炮击舰;到前无畏,到装甲巡洋舰的大型化,到费舍尔时代的进一步航速革新;无畏舰的建造者皇家海军从始至终最关键的问题都是如何强迫不依赖风力,自由航行的敌舰与自己爆发舰队交火——而如何使用鱼雷达成这一目的或者防御地方鱼雷舰队的袭击,只是副产品。直到1940年代,其舰队航空兵的搜索能力,雷击能力(航弹对大水平防御的主力舰效果有限,实际上鱼雷轰炸机因为角度问题速度问题和鱼雷可靠性问题也有诸多限制)仍然围绕这一点展开。无法迫使敌军交火,那么敌军就不会选择在不利情况下与己方交战,那么战斗永远无法发生——除非直接爆发袭港战,而这样的战斗自纳尔逊时代就难之又难。即便是在1940年代塔兰托,珍珠港,米尔斯克比尔这样的袭击以及发生过以后,德军仍然可以在挪威对军港进行相对有效的防卫。鱼雷只是放大了这一问题而已。其革命性是绝对的,但是16-19世纪初到特拉法特加,舰队决定性摧毁敌军的方法一向是远洋交火。剥夺低速舰队进行交火权利的,是蒸汽引擎。这才是主力舰队决战数量下降的原因。


回顾有关无畏舰的讨论;海军技术史有时直奔无畏号的全装口径主炮,然后才是新的引擎;然而考虑下海军战史政策史,则很容易发现气轮机可能更加重要,航速的需求第一,火炮使用才是第二。

这些新式战列舰有两个与众不同的特征。一个是全装主炮组成的主炮组,最终性的火炮取代了类似于英王爱德华七世级和纳尔逊爵士级半无畏舰上的中间口径火炮。当其他海军建造全装主炮战列舰,她们也被称为“无畏舰”··· ···
··· ···新式英制舰艇第二个至关重要的特征,是汽轮机,这一点在费舍尔的脑海中可能甚至更加重要。引擎给予了新战列舰在高航速上持续性巡航的能力··· ···
——老佛爷

雷金纳德·贝肯对全装主炮的选择以及解释的很清楚了:他对设计过程的论述,从全装主炮的选择和背后射程的提升,到鱼雷的威胁和鱼雷技术的(不)可靠性。从9.2到10到12英寸,提高射程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也就是远射程设计以后火控系统的问题,到齐射射击模式和这一问题的解决——记述的非常详尽。到了DKB,马德尔/罗斯基尔和麦克雷,菲尔布兰科的论战,从头到尾把这套东西翻了个底朝天;无畏有没有革命性,有多少。为什么火炮射程提高在前,火控跟进在后。为什么鱼雷是垃圾鱼雷舰艇无法进入远洋——然而谈多少火炮谈到最后,还是绕不开航速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航速强迫战斗爆发,战而胜之的能力没有意义。而全装主炮的优势,也需要在有权利选择交战距离的环境下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老爹对这一点非常明确。无论是他还是贝雷斯福德对这一点都有深刻的认识,在其时期早期装甲巡洋舰的变化上就能够体现出来,进一步追溯到费舍尔的地中海指挥时代。发生的时间远远早于贝肯说服他认可最大口径火炮价值的时间。老佛爷不厌其烦地强调这一点。萨里曼(Seligmann,当代人,Brunel的Division Leader)也直到今天还在就这个事写文章,他的核心论点就集中于这一时期德国舰队和法俄装巡编队在海军部假想敌中的关系,以及无敌和无畏的关系。

关系是什么呢?那就是老爹人尽皆知的描述了:

当一个国家A在面对一个没有战列舰但是拥有高速装甲巡洋舰和快速鱼雷艇的国家B时,作战舰队有什么用处?A国家的舰队能够对B造成什么样的损失?B国家会希望建造更多的战列舰,还是更多的装甲巡洋舰?在这种情况下,显而易见的,双方都不会希望建造更多的战列舰,因为战列舰没有什么用处了。
——费舍尔
··· ···装甲巡洋舰··· ···事实上就是快速战列舰··· ···
··· ···(旧)战列舰已死··· ···(新)战列舰万岁··· ···

萨里曼总结之前的争议:

如果说菲尔布兰科对贝肯和马德尔对无畏号建造过程的描述的详细批评是需要批判地看待的话,他至少在一件事上是无可争议地正确的:虽然无畏号率先完工,得到了众多欣赏者和曝光度,全装主炮装甲巡洋舰——日后被称为战列巡洋舰——而不是全装主炮战列舰——日后被称为无畏舰——才是费舍尔最喜欢的新设计。
——萨里曼

无畏不是一个航速17节左右和前无畏/半无畏类似,堆满中轴线背负式全装主炮重装甲打定主意在舰队决战里面射到死的产品;而首先是一个航速和主炮并进的产物,其航速直接和许多1900年代的装巡相比了,无敌甚至更快。

最大航速,持续时间,续航能力;决定交火。

直到无畏舰出现以后多年,驱逐舰队仍然没有获得独立威胁远洋舰队的能力。即便是老爹这样的驱逐舰狂热爱好者(贝雷斯福德也是),也没有认为鱼雷可以解决海军的所有问题——更加具体来说,驱逐舰解决了海峡,北海到岸防的这一部分狭窄水域或者近岸交火的问题;然而与作战舰队协同不行(贝雷斯福德实际上是更乐观的那个),远洋当然更不行:这意味着最初是二等战列舰,之后是装甲巡洋舰,然后是装甲巡洋舰和战列舰的“合并产物”,到快速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装甲巡洋舰,快速主力舰,无论这个名字叫什么,才能解决鱼雷驱逐舰直到1940年代都没有办法解决的远洋交火。很多人习惯性或者有意识忽略这些问题。直到1905甚至1907年,驱逐舰与战斗舰队的协同行动仍然非常初步。她们无法和主力舰队形成大战后期,间战甚至二战那样完备的混成编队(而这时候日间交火已经是航空兵的天下了,夜间交火才是鱼雷火炮分享的时刻)。巡洋舰以下舰艇的夜间鱼雷打击的定位问题,敌我识别问题等等仍旧没有解决;而日间袭击仍然极其危险。这意味着雷击和炮击在很多端口是割裂的。鱼雷舰艇带来的威胁仍然被锁定在港口附近:比如海峡里,或者北海沿岸;而对快速舰队的打击只能从特定角度发起。而即便是两者合作时,比如火炮可以压制敌军缺乏保护的反雷击火炮(直接摧毁,或者在重炮交战中直接无法使用),引导驱逐舰队发起袭击,这样的引导仍然受限于早期驱逐舰有限的体积和技术性能,真正等到驱逐舰大型化被全面接受的时候(1920-30年代),航空时代已经来临,导弹时代也即将来临了,重炮舰艇和重雷击舰艇一起在战争结束后进了故纸堆。

鱼雷舰艇(鱼雷艇),早期潜艇(彻底无法被封锁)等等决定的是沿岸封锁的距离必须进一步被(决定性地)推远,以及舰队决战如何爆发的问题,战斗舰队如何构成(究竟是驱逐舰队交火,还是战列舰队交火,还是驱逐舰队和战列舰队配合)的问题——但是这一点不决定舰队决战会不会爆发。敌军舰队进入大洋之后,战斗仍然有可能爆发。只有大洋上也无法有效迫使对方接受战斗以后,才出现了大规模决战数量的下降。

在这种环境下,失去意义的首先是不能远洋使用的舰艇,这意味着岸防重炮舰,也意味着慢速战列舰——其建造直到1910年代才略微复苏:在北海或者海峡沿岸,雷击舰队是当之无愧的主人;慢速舰艇无法威胁敌军海岸,因为雷击舰艇的巨大威胁始终笼罩在舰队之上。在远海,快速炮队则掌握有海洋的使用权;慢速舰艇不可能追上敌军的巡洋舰,于是永远无法进入交火之中。无畏号固然是全装主炮,排水量激增的超级战列舰——但是他同样是一艘航速22节的战列舰。无畏号选择交火发生与否,交火的距离,以及交火的位置,而不是对手。无畏舰选择“舰队对决是否爆发”——而不是对手。从这给角度来看,无畏舰发展的起因绝对不仅仅是“舰队对决”。舰队对决,无论是鱼雷舰队还是重炮舰队的对决,只是故事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强迫舰队对决的发生”。而后者的需求之所以出现,就在于蒸汽引擎在海军中的广泛运用,速度取代了水手操帆的能力变成了影响机动性的决定性因素。速度或许在火控系统无法追踪高速高机动目标的短期内等同于装甲,但是本质上,其等同于的首先是最最基本的交战的权利。

战列舰从未以与岸炮的交火为主要目的,纳尔逊时代人们就知道,“A ship's a fool to fight a fort”。达达尼尔老式前无畏的表现不能证明对重炮舰的需求彻底消失——这一点发生于其全部职能都被取代,不再有建造价值以后。而重炮舰的职能中,鱼雷只是摧毁了其坚不可摧的防御能力,而没有摧毁大口径火炮的价值——其或许威力无法与单发鱼雷相比,结构也更加复杂沉重,但是比鱼雷更远的射程确保了其无可置疑的一席之地。此后是相较于航空兵,晚期重炮舰也有更加全天候的战斗能力。只有所有战列舰能够提供的价值都被剥离以后,只有所有其能够执行的任务都不能为其成本正名以后,战列舰才是完全消失无踪迹。这个过程是一步步剥离的,而且是非常缓慢的。战列舰固然不是某些刻板印象里那样“unsinkable”或者“unappraochable”的;但是其也不是新学派眼里在鱼雷面前立刻失去价值的,否则为什么驱逐舰早期发展的奠基人,对驱逐舰战斗能力深信不疑的费舍尔,会发明无畏和无敌号呢?


user avatar   jiu-dou-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雷霆雨露,莫非天恩。




  

相关话题

  关于古拉格的真实情况? 
  如何评价“努尔哈赤是明朝将领,所以他攻明不算侵略”? 
  明宪宗朱见深,在历史上是昏庸软弱,还是一代雄主? 
  古墓在没发掘以前是个什么结构呢? 
  现代的炸弹能给战列舰造成多大的伤害? 
  现在美军普遍装备夜视镜,中国解放军的近战夜战优势是不是意味着丧失了? 
  陆军在面对海军的进攻有哪些防御反制措施? 
  二式大艇算是二战中综合性能最好的水上飞机吗? 
  中国历史上是否真的出现过奴隶社会? 
  哪款武器最能代表中国的暴力美学? 

前一个讨论
动画《青春猪头少年不会梦到兔女郎学姐》中最被低估的角色是谁?为什么?
下一个讨论
列强为什么抢占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是修筑了就能有铁路的所有权了吗?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