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灯塔军为何在大力强化第二岛链基地体系?
长城尚未失守之时有必要重点经略江淮防线吗?
岛链是美国创造的地理安全概念,即通过将岛屿和其他较大的陆地群连接在一起来界定防御或进攻性的边界。上世纪50年代,美国第52任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将从千岛群岛、日本本土以及琉球群岛延伸至台湾、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岛屿定义为"第一岛链",意在针对东方阵营,冷战结束后,第一岛链就天然地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遏制中国的地缘边界。相比更加遥远和宽泛的第二岛链和第三岛链,甚至于美方智库建议继续添加的第四和第五岛链,第一岛链有着较为明确的地理边界,其地理存在基本上取得了岛链两侧进行较量的双方的共识。
所谓的突破第一岛链,意即从政治上突破,从军事上突破。
从地缘政治看,建立起一个以中国大陆为核心,由边缘附属力量构筑新形态的类“帝国”版图,并将之扩展到第一岛链以外,从来就不是我们主动选择的国家战略,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西方对于崛起中的中国所做的臆测,同时亦是对于历史上的世界霸权均无一例外走向“帝国化”的因循守旧的推测。正如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所言:“中国有很大的和居于统治地位的核心,这就使中国有可能每过一段时间就恢复其边界。”但“帝国”的边界在哪里?对于现时的中国)而言,就是实现对于南海海疆和钓鱼岛的主权控制,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更进一步的,通过对巴基斯坦和缅甸施加影响,实现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并推动实现朝鲜半岛的中立化或中国主导下的统一。毫无疑问,中国将会成为全球的主要政治力量,但短期内,中国没有意愿亦没有能力建立起外延至第一岛链以外的“霸权”。
从军事上来说,突破第一岛链的封锁,实际上就是探讨“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和平时期的第一岛链事实上是隐形的,前些年未能突破第一岛链的原因在于解放军海军远洋能力的欠缺,也即自身能力才是所谓的“第一岛链”,而非第一岛链本身。战时是否能够突破第一岛链,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去考虑:1)是否已经在第一岛链内建立起战略优势,并能够确保实现相应的战略意图;2)是否能够在必要的情况下将火力投射至第二岛链,削弱来自第二岛链的反击力量,以维持和巩固第一岛链的优势。对于中国而言,建立更多的海外基地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冲破各种形式的岛链会是军事上的必然。
本文将主要从军事上就当前是否能够突破第一岛链、第二岛链进行讨论。
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简而言之,是突破第一岛链的反导屏障,以弹道导弹为主要打击力量,对西太平洋的美军航母战斗群和前哨基地形成威慑,以迫使美军在战时退出西太平洋地区,从而慑止美军的干涉意图。MDAA(美国导弹防御拥护联盟)认为,中方这一策略由三条防线构成,第一道防线位于最外层,由ASBM(反舰弹道导弹)和潜艇力量构成,大约为海岸线以外540-1000海里范围内;第二道防线处于中层,由潜艇和空中力量构成,位于海岸线以外270-540海里范围内;第三道防线为最内层,从海岸线从外拓展270海里,由水面舰只、潜艇和CDCM(地对舰导弹)构成。韦恩·休斯认为:“就武器发射来说,现代海战要求速决与摧毁,最经常的情况是战斗结局在首次射击开始以前就决定了”,对于发生在第一岛链的惨烈战争而言,这句话也是不为过的。
美国军方和智库对于中国所贯彻的A2/AD战略高度关注,作为对此战略的应对,美国及其盟友正不断强化其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基地,构建更多具备抗打击能力的机堡、致力于提升跑道修复效率,研究通过使用隐形轰炸机执行所谓的“致盲任务”,来摧毁中国的远程监测和导弹体系,为美方的海空力量争取更多被拒止的区域,同时,实现分散部署并实现机动部署,令中方寻找并定位目标这一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为反击中国的A2/AD战略,美方加强了和盟军的合作,2013年,美国向关岛部署了萨德反导系统,以保护驻扎在那里的军事资产,大约在同一时间,美国将爱国者/ PAC-3永久部署到日本冲绳的军事基地,此外,美国通过其海上防御平台强化了对于导弹威胁的应对。
目前,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部署了17艘具有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能力的船只,配备SM-3拦截弹以防御弹道导弹。装备有SM-2,SM-6和ESSM拦截弹的宙斯盾舰艇可以为美国海军提供对于巡航导弹防御。这些海基平台虽然对分层导弹防御有效,但并不能应对饱和打击。因此,中国仍然可以通过大量反舰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饱和攻击有效克服这些导弹防御系统,而美方能够应对饱和打击的技术,尚未开发出来。
2020年11月17日,美国海军约翰芬恩号驱逐舰在夏威夷东北部海域进行了美军首次反洲际导弹测试,其发射的标准-3Block IIA拦截弹,成功拦截并摧毁了洲际弹道导弹(ICBM)目标。在这次测试中,驱逐舰通过指挥和控制战斗管理通信 (C2BMC) 网络使用远程功能,作为夏威夷防御想定的一部分。在收到C2BMC系统的跟踪数据后,驱逐舰发射了一枚标准-3 Block IIA导弹,摧毁了目标。美国海军中将乔恩·希尔表示:“我们已经证明,装备有标准-3 Block IIA导弹的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能够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级目标,这是确定其可行性的过程中迈出的一步,是分层国土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标准-3系列导弹原本针对的是射程3500公里以下的中近程弹道导弹,现在看来,矛与盾都在不断的升级。
根据美国2016年的国会授权法案,到2020财年,美国海军将装备到292发标准-3系列反导拦截弹,假设75%左右的平均拦截率是成立的,那么3枚标准-3对1枚东风-21D的拦截率可以达到98.4%,也就是说,几乎需要3枚标准-3来确保对于1枚东风-21D的拦截,而292枚标准-3是远远不够拦截可能已经列装的东风-21D的。
无论是南海还是东海,所上演的剧情都出奇的一致,中美双方在第一岛链上正在上演一场无形的“抵消”战略,而中国针对A2/AD的战略需要所研发的一系列先进武器,如DF-17和DF-41,将在这一“回合”中有效提高中国执行A2/AD战略的能力,从而在短期内能够阻止美国及其盟友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干预。2018年,美国《外交官》杂志披露了CH-AS-X-13的存在,这是一款空射型的反舰弹道导弹,其估计射程是DF-21D的两倍,结合H-6N新型轰炸机作为发射载体,将赋予中国从太平洋到印度洋全域的反舰能力。然而,美方也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对手,恐怖的平衡不会永远被打破,并且中国可能不会寻求永远强化和拉开这种优势,至少在第一岛链内的各种领土、领海问题得以解决之前,这一优势不仅不能消失,还应得到加强。
关岛是美军及其盟友在第二岛链最为重要的节点,从这一节点升空的空中打击力量能够有效挤压和威慑中国在第一岛链的作战。因此,获得对于关岛基地的平衡和威慑至关重要,DF-26和轰-6K/J/N轰炸机就是为这种战力平衡应运而生的战略手段。轰-6K/J/N等各型轰炸机可以挂载诸如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空地-20巡航导弹甚至反舰弹道导弹攻击关岛、乃至未来可能的帕劳等美军在西太平洋的一系列基地、航母以及两栖攻击舰等大型舰只。
水下力量是构建A2/AD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由于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均位于大陆架向东延伸的区域,水深过浅,不满足潜艇航行的条件,不利于潜艇部队的作战,只有向东进入第二级阶梯,抵达水深2000米以上的冲绳海槽后,潜艇部队才能获得充分的作战空间。但从近海出发至冲绳海槽的最短直线距离在190-220海里以上,这超出解放军柴电动力潜艇一次充电的最大水下续航力,以至于这些潜艇在进入冲绳海槽前就将面临需要上浮充电的情况。如果以海军基地计算,舟山基地至冲绳海槽的最短直线距离大约在250海里左右,潜艇需要在海面航渡较长时间之后,才能到安全深度的下潜海域,潜艇具有一定的出港暴露率。
即便我方潜艇顺利突入抵达冲绳海槽,也要面对部署在这一带的最新型SOSUS(潜艇水下声波监听系统),这一系统是以冲绳县宇流麻市美军白沙滩基地内的海自冲绳海洋观测所为据点,两条电缆从这里在海底延伸数百公里,分别伸至九州南部和台湾海域。每隔数十公里设置一台水下听音器。该系统可以探测到从东海、黄海进入太平洋的中国潜艇。在此基础之上,我方还要面对沿着第一岛链部署的、由世界上最先进的P-3C固定翼反潜机构成的反潜巡逻区域。可见,潜艇力量在第一岛链东海区域的突围仍然受到诸多掣肘。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认为,歼-20是专门为攻击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投送能力二专门设计的,是解放军A2/AD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歼-20最首要的设计目的是作为空中优势战斗机,歼-20的长程飞行能力意味着该战机可以在距离海岸更远的空域作战,拦截包括F/A-18舰载机和B-1和B-2等轰炸机,并在潜在冲突空域进行空中巡逻,然而事实上,歼-20甚至可能不会经常性出现在常规空战中,而主要负责针对美军的空中预警机(如E-3哨兵和E-2C鹰眼)、空中加油机(如KC-135和KC-130)等高价值空中资产进行猎杀,使美军失去通信节点和加油机,丧失远程作战的能力。配备了霹雳-15远程空对空导弹的歼-20战机将进一步确立其空中优势。随着歼-20B的横空出世以及量产,歼-20B将逐步形成与歼-16、歼-10C高低搭配的组合,形成制空、制海的强大作战力量。
以下,我们将通过三个不同的推演想定,来思考和探讨一下解放军是否已经在第一岛链甚至是第二岛链建立起战略优势。(若对推演本身无兴趣,可以直接跳过此部分,文末有最终结论。)
想定一:
简要介绍:红蓝双方在第一岛链以内进行对抗,红方出动双航母编队,由岸基力量提供支援,实施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蓝方航母编队尚未赶赴战区,但依托以黄蜂级两栖攻击舰为核心的远征打击群,同时充分发挥第一岛链中那霸、嘉手纳等基地以及第二岛链中关岛基地的作用,进行反反介入/区域拒之作战。该想定以蓝方视角进行推演。(本文各想定以红蓝双方角度交替进行,力图呈现不同视角)
蓝方的战略目标为:1. 尽可能在红方的空中、水面、弹道导弹攻势下保存冲绳那霸空军基地、嘉手纳空军基地的制空力量;2. 利用制空战机配合协同作战,择机发动对蓝方海军舰艇的集中突击;3. 从关岛调派远程打击力量,配合隐身战机对红方海军编队实施打击;4. 保存冲绳以东洋面上的水面作战力量,并以之牵制红方作战编队;5. 尽可能最小化蓝方损失,重创红方航母编队
红方的战略目标为:1. 通过双航母战斗群的部署,夺取第一岛链以内东海海域的制空权,不断压缩蓝方位于冲绳基地的制空与制海权,并且利用其远程反舰导弹YJ-18的优势,击沉或逼退蓝方所有具备SM-3发射能力的水面舰艇;2. 打击并重创部署在冲绳的防空系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将蓝方拒之于台海战场之外,为红方的统一战役赢得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双方使用矩阵分析框架来制定整体策略,其中蓝方策略如下
有鉴于此,蓝方的总体战略为:利用冲绳基地的空中力量夺取制空权,防止红方双航母编队不断压缩蓝方制空范围和反潜任务,保护冲绳以东的水面力量,同时利用部署在第一岛链的潜艇力量和第二岛链关岛基地的空中力量进行远程打击和支援作战,阻止对方双航母编队进一步东进。
第一阶段:第一岛链制空作战
冲绳那霸空军基地的48架制空战机、嘉手纳空军基地的48架制空战机全数参与到制空任务中,沿第一岛链部署北、中、南三个空战巡逻任务区,并重点加强中部空战巡逻区。部署在那霸机场的16架F-2A编入水面打击任务,携带ASM-2反舰导弹伺机向红方编队中前出的护卫舰发起打击,意图撕开防空裂口,弱化红方舰艇对于LRASM(远程反舰导弹)的拦截效率。在第一岛链略前出的空域(中部空战巡逻区以西)部署隐形战机空战巡逻区,进一步加强在该区域的制空能力,拳师号远程打击群的16架F-35B、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的24架F-22A和24架F-35A编入到该作战任务中。隐形战机空战巡逻任务将是蓝方最终夺取制空权的关键因素。全部空战巡逻任务执行1/3规则。由于想定中大量红方制空战机配备了PL-15,在射程上具备优势,因此条令设置上不再设定不可逃逸区发射空空导弹,以避免在射程上处于绝对劣势而无法还击。为了在制空战中取得优势,对红方预警信息节点的打击尤为重要。
在制空和防空的掩护之下,14架P-3C和多架反潜直升机等反潜力量沿岛链东、西部署反潜任务。其他诸如电子压制、空中预警、空中加油等任务也在如图位置建立起来。关岛升空的F-22A、F-35A和F/A-18F无法长距离作战,需要安排两个加油任务节点形成空中加油链,加油任务的保障至关重要。
将潜艇力量部署在红方双航母编队航线上,以期在合适的位置进行拦截作战。
第二阶段:关岛打击力量反舰作战及潜艇力量补充打击
在初步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B-1B直接向在防区外向双航母编队的核心——两艘红方航母发射LRASM,以击沉或慑止双航母编队的进一步东进。在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实施打击,是为了防止红方空空导弹参与到的对LRASM进行拦截任务。
一旦LRASM未能取得击沉击伤的战果,无法阻止航母编队继续东进,就需要动用潜艇力量实施对于航母编队的补充打击。毫无疑问,以潜艇力量应对航母战斗群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必要条件是取得制空权后,完成对空域中的红方反潜力量的完全清理,即便如此,也仍然需要警惕红方CY-3反潜导弹的威胁。
推演部分瞬间回顾
F-22A、F-35A编队相继从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升空,赶赴作战空域,同时,支援战机从安德森空军基地起飞,包括设在航程中段的加油任务。在距离战场300海里之外的黄蜂级两栖攻击舰拳师号,F-35B编队亦升空支援前方作战。整备完毕的8架F-2A从那霸空军基地升空,携带32枚ASM-2反舰导弹,计划率先打掉红方双航母编队前沿的2艘054A,削弱航母编队防空外围防空力量,减轻制空和反潜压力,蓝方潜艇部队投入到对外围054A的协同打击之中。
05:04,部署在冲绳的THAAD(萨德,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的AN/TPY-2X波段雷达发现多枚DF-15C来袭,THAAD拦截导弹升空拦截,与此同时,部署在冲绳以西80海里的金刚级驱逐舰 DDG-174雾岛号和爱宕级驱逐舰DDG-178足柄号发射标准-3导弹进行拦截。根据事后统计,红方前后多轮总计发射192枚DF-15C,其中绝大部分被蓝方成功拦截,部分突防的DF-15C并未有效命中目标。
双方均出现了较大的空中损失,其中红方几乎损失了近半数的J-15舰载机。双方在战机方面的交换比为35:34,战损基本持平,均出现了快速伤亡,按照此种消耗速度,很快将面临着无法维持在空数量的情况。5:19,由黄蜂级两栖攻击舰拳师号升空的6架F-35B抵达战斗空域,有效缓解了制空能力的不足。同时,苍龙级潜艇SS-506 黑龙号在温跃层向西快速机动,迎击双航母编队中前出的2艘054A。位于该区域东南的洛杉矶级核潜艇SSN-723 俄克拉荷马号和洛杉矶级改进型核潜艇SSN-772 格林维尔号亦迅速向该海域机动驰援。
5:25,THAAD的AN/TPY-2雷达发现多枚DF-16B向冲绳基地来袭,判断打击目标为那霸空军基地与嘉手纳空军基地。萨德与标准-3反导导弹已经消耗殆尽,爱国者防空系统做出反应,多枚MIM-104C升空拦截,但拦截效果寥寥,96枚DF-16B开始对那霸空军基地(主要目标)、嘉手纳空军基地(次要目标)的停机坪进行打击,蓝方没有任何可以有效拦截的措施。
DF-16B的打击取得了效果,蓝方在此轮打击中损失情况如下:
其中,12架整备中或刚刚整备完成的F-2A被悉数歼灭,导致蓝方无法展开第二轮的反舰打击,这无疑将全部压力留给了安德森空军基地的打击力量以及潜艇部队。另一方面,9架P-3C的损失极大削弱了蓝方原有的反潜能力。除此以外,蓝方制空战机并未遭遇严重损失。
尽管损失了大部分的P-3C,蓝方仍然拥有一定的直升机反潜力量在冲绳附近海域开展反潜作战。此后,双方再度进行了高强度的空战,红方反潜直升机得到了部分清理,为SS-506 黑龙号的拦截作战减轻了反潜压力。
随后,蓝方由于消耗远大于补充,已经无力维持最低的制空规模,红方取得制空权。多架J-11B等制空战机飞抵那霸空军基地上空,袭击了在该空域执行支援任务但失去制空保护的蓝方战机,蓝方多架支援战机被击落(6x KC-135R Stratotanker、3x EA-18G Growler、2x F-15J Eagle、2x E-2C Hawkeye Group II、1x SH-60K Seahawk)。爱国者MIM-104E迅速反应,击落部分红方战机。红方此轮袭击严重打击了蓝方的加油任务安排,并导致蓝方信息节点损失。
6:13,雷达报告在那霸空军基地以西空域发现8枚YJ-18反舰导弹,爱国者反导系统MIM-104E升空,成功拦截。10分钟后,久米岛的 J/FPS-4型三坐标防空警戒雷达发现3架红方J-20出现在30海里以西的空域,但此时蓝方已经没有任何制空战机可以面对——关岛的隐形打击群仍有430海里距离。J-20此轮袭击共造成蓝方损失2架EA-18G,2架反潜巡逻机,2架F-15J。最终,2架J-20被部署于冲绳的SAM-4地空导弹和爱国者防空击落。
关岛隐形战机打击编队(6架F-22A,8架F-35A)出现在宫古海峡。战场的天平迅速向蓝方倾斜。
B-1B编队抵达既定位置,向红方双航母目标发射96枚AGM-158C,每艘航母分配48枚。蓝方潜艇转而聚焦打击编队外围的水面目标。同时,F-22A编队赶赴作战空域,对Y-9G、Y-9JB等高价值目标进行了清理。红方HQ-16A持续升空拦截,但仍有若干枚AGM-158C先后命中两艘红方航母,红方航母一艘中度受损,另一艘轻度受损。红方数枚YJ-18来袭,冲绳的爱国者MIM-104C升空拦截,同时,执行空战巡逻任务的战机发射空空导弹进行协同拦截,最终全数拦截YJ-18,蓝方舰艇未出现损伤。此后,陆续有多枚YJ-18来袭,但在爱国者防空的支援下,空战巡逻任务的战机利用空空导弹悉数拦截,同样未造成任何伤害。
双方战损及武器消耗情况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红方作为仅执行人工设定任务的AI方,无法对战略态势做出正确的判断。事实上,当红方彻底失去制空权、红方航母失去全部舰载机,就应当立即考虑撤回双航母编队,继续冒险东进并没有客观条件完成其既定的各项任务,更不必说当两艘航母遭受LRASM打击之后,但AI仍然继续执行此前的任务设定,导致双航母编队大部分舰艇被击沉,同时在失去制空的情况下继续派出多架H-6J继续执行无畏的“自杀”任务。因此,大部分H-6J的损失,以及双航母编队后期的损失,尤其是红方两艘航母的沉没,都需要理性看待。如果不计入这两部分战损,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红蓝双方打成平手。
该想定是一个难得的优秀想定,AI所扮演的红方能够很好的模拟中方在A2/AD方面的战略执行,任务规划合理,打法凌厉,令蓝方扮演者疲于应对,后期对于双航母编队的行为设定如果可以有所调整会更加合理。
此次推演并未考虑对于关岛的打击,实际上,一旦美方动用安德森空军基地的远程打击力量,中国也将考虑使用同等的升级手段对于关岛进行还击。如果从这方面考虑,美方也将承受更大的损失与风险。
在推演后期,蓝方在制空战中逐步取得优势,初步看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想定二:
简要介绍:蓝方在冲绳以东部署里根号航母打击群,红方未使用航母编队支援,但在长三角外海部署一个以055为核心的水面作战群。想定假设红方火箭军已经发动了大规模的弹道导弹打击,协同空中打击,严重破坏了冲绳的三个蓝方空军基地,关岛基地并未纳入蓝方支援力量,整体上冲突规模更小。该想定以红方视角进行推演。
对于仅设定一个蓝方航母打击群的合理性,我们可以查阅既往的美航母打击群部署情况。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部署巅峰时可以达到三个航母打击群(里根号航母打击群、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罗斯福号航母打击群)以及一个远征打击群(美利坚号远征打击群),这种配置往往出现在东亚地区军事形势紧张之际,例如2020年6月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冲突,又如2021年1月美国政府交接、台海升温之时。而在其他时间点上,则基本以部署在横须贺的里根号航母为主要的区域海军力量,并配以美国号两栖攻击舰。
打击冲绳基地在美方研究人员看来是中方在西太平洋地区冲突的“起手式”。美日在冲绳基地部署了包括F-15J、F-15DJ、F-15C、F-2A等各型战机在内共计约200架三代战机,这些战机一旦升空,势必会给东海的制空战带来极大压力,另一方面,美军在冲绳基地临时部署的F-22A/F-35A将进一步威胁到大陆沿海地区的军事安全,甚至对于威慑美军航母打击群的火箭军导弹旅形成威胁,因此,从军事角度来说,不开战则已,一旦开启战端,必须先发制人实施对于冲绳基地的打击,在第一时间获得对比优势并将之迅速扩大,在现代战争中,先发优势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然而,从战略的角度上讲,这无疑进入一个逻辑上的怪圈,为了确立和扩大先发优势,迅速升级将使得战争本身更加不可控,也更加冒险,尤其是面对着一个区域内可能体量相当、但在全球力量更胜一筹的对手之时更是如此,因而,最终的结论可能会回到“胜算如此渺茫的战争本不应该开始”(山本五十六语),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一直以来实行“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不过,在兵棋推演中,一切都可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罗纳德·里根号航母是该想定中唯一的高价值单位,里根号航母打击群构成为: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CG-54安提耶坦号、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CG-62切斯劳维尔号、阿利伯克级驱逐舰DDG-52巴里号、阿利伯克级驱逐舰DDG-85麦克坎贝尔号、阿利伯克级驱逐舰DDG-89穆斯汀号、阿利伯克级驱逐舰DDG-54柯蒂斯·威尔伯号、阿利伯克级驱逐舰DDG-56约翰·麦凯恩号、霍巴特级驱逐舰DDG-42悉尼号(澳)、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SSN-722奇威斯特号。
红方的任务非常清晰,就是动用想定中一切可以动用的火箭军和空军力量,以及东部战区的空军、海军力量,重创罗纳德·里根号航母,挫败蓝方的干预。
任务分析与规划
第一阶段:取得制空、致盲对手
在冲绳基地瘫痪的情况下,整个东部战区的三代战机存在压倒性的数量优势,仅在东海空域建立一个制空任务区即可,并在长三角区域设置预防性的空战巡逻区,但事实上,由于日本本岛并未纳入该想定,因此长三角区域的任务设定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想定设定了18架歼-20(维护状态6架,可出动12架),在冲绳空域执行前出的空战巡逻任务区,负责打击美日预警机、反潜巡逻机等重要战场信息节点,同时与现有信息体系结合,对美方航母打击群进行发现和定位。
部署在日本九州岛和冲绳的6部陆基预警雷达(AN/FPS-20、J/FPS-4、J/FPS-5等)为美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战场情报,需要第一时间予以摧毁,因此设定了南北两个反雷达作战区,编入歼轰-7A(携带有鹰击-91反辐射导弹、空地-88防区外空地导弹)和歼-16(携带有鹰击-91反辐射导弹),想定开始即执行该任务。
第二阶段:抽丝剥茧、水面作战
对于美航母打击群外围的日方驱逐舰,设定水面打击任务,一旦发现即以歼轰-7A(携带空地-88防区外空地导弹)、苏-30MKK(携带KH-59MK空舰导弹)、轰-6G/H/J(携带空地63防区外空地导弹、鹰击-100反舰导弹)实施打击,最大限度减少外围水面舰只可能的对于导弹的拦截,同时方便中方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等空中侦察力量继续前出,为打击里根号航母做准备。
第三阶段:发现、定位、打击
根据美方的情报统计,截止2020年11月,解放军各型轰-6总数已经达到XX架,而想定中设定的轰-6各型就已经达到上述数字的2/3,与3个导弹旅的东风-21D、东风-26D构成了打击里根号的有效力量,打击力量是充足甚至是过剩的,关键仍然在于发现与定位。
解放军已经形成了卫星、电子侦察机、预警机、隐形战机与长航时无人侦察机共同形成的侦察定位体系。中国多颗光电成像侦察卫星发射并组网成功,特别是“北斗”卫星系统组网成功,已经从根本上改善了侦搜航母的问题,能够被动探测和标定敌航母编队的具体位置;在卫星确认敌航母编队方位以后,陆基电子侦察机、空中预警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以及隐形战机等,将协同开展侦搜的第二阶段任务,歼-20在该想定中将承担奇袭与侦搜的角色,其功能强大的相控阵雷达对航母等大型海上目标的截获距离达到了300-400公里。在清除美方航母打击群的几个前沿力量并取得东海制空权之后,可通过进一步前置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等陆基侦搜力量的手段,强化追踪航母位置。现有的侦搜体系将提供给东风-21D输入火控诸元引导发射。解放军已经实现了中段中继制导,突破了所谓的“黑障通讯”问题,可由天基链路实时向弹上数据链更新的目标数据。在末端制导阶段,导弹将开始自寻的,解放军末端弹载侦察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探测精度非常高,足以完成最后的打击。
推演部分瞬间回顾
红方卫星过顶,发现并定位了里根号航母打击群。火箭军653旅发射多枚东风-21D弹道导弹。当东风-21D抵达冲绳上空时,即遭到航母打击群标准3的升空拦截。测试发现,数据库中标准2MR、标准3、标准6对东风-21D/26D的拦截率达到34-73%。
歼轰-7A向九州岛和冲绳部署的各型陆基预警雷达(AN/FPS-20、J/FPS-4、J/FPS-5等)发射空地-88防区外空地导弹、鹰击-91反辐射导弹,第一时间摧毁了敌方雷达。
随着里根号航母打击群外围部署的金刚级驱逐舰DDG-174雾岛号、朝雾级驱逐舰DDG-157泽雾号、阿武隈级护卫舰DE-232川内号相继被发现,针对这些日方舰只的水面打击任务启动,歼轰-7A(携带空地-88防区外空地导弹)、苏-30MKK(携带KH-59MK空舰导弹)、轰-6G/H/J(携带空地63防区外空地导弹、鹰击-100反舰导弹)升空,对于以上目标实施联合打击,最终朝雾级驱逐舰DDG-157泽雾号、阿武隈级护卫舰DE-232川内号被击沉。
前出至冲绳上空的歼-20通过相控阵雷达再次发现并定位了里根号航母打击群,升空的轰-6K机群向里根号航母及编队发射数枚空地-63防区外空地导弹、鹰击-100反舰导弹,与此同时,火箭军再次向里根号航母发射多枚东风-21D、东风-26D,里根号被重创。
执行空战巡逻任务的歼-20编队向里根号航母打击群上空的E-2D预警机、C-2A运输机发射PL-15空空导弹,击落目标。
5枚东风-26D抵达冲绳上空(累计发射24枚东风-21D、24枚东风-26D),金刚级驱逐舰DDG-174雾岛号上的标准3防空导弹升空拦截,但无济于事,里根号航母在承受多枚东风导弹打击后沉没。
里根号沉没前的整体打击态势。各型轰-6源源不断的升空、聚集,赶赴作战空域,形成可怕的拒止力量。
双方战损与武器消耗情况
由于部分轰-6和歼轰-7A进入美航母打击群火力范围,导致出现战损。蓝方损失里根号航母,朝雾级驱逐舰DDG-157泽雾号、阿武隈级护卫舰DE-232川内号,除此以外,里根号航母上的各型舰载机随舰沉没。推演结果为红方胜利。
在推演过程中,东部战区的三代战机并未发挥实质作用,只有当想定不考虑火箭军先期对冲绳基地发起打击,东部战区的三代战机才有机会成为对抗冲绳空军基地各型战机的中坚力量,甚至包括红方的航母编队。对于冲绳基地而言,即便不动用弹道导弹,也有充分的空中力量可以对抗乃至抵消,只是付出的代价会有所不同。以下的推演可以作为补充和参考,需要说明的是,该推演由于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部署了大量的F-22A和F-35A,导致了空中力量对比迅速发生倾斜,在想定没有部署卫星的情况下,失去了制空就意味着失去了战场感知,从而无法有效实施弹道导弹打击,最终导致红方失利。
想定三:
简要介绍:该想定为想定二的后续,处于第一岛链作战的扩大化阶段,即岛链外作战。想定中假设红方已夺取琉球(冲绳)群岛的实际控制权,第一阶段作战目标达成。原想定中夺取琉球并非笔者所认同的可能发生的作战,但可将琉球假设为多个能够提供更好的陆基支援的机场,没有必要在想定的这一设定上过于纠结和过多探讨,想定本身只是搭建冲突的平台,以实现对抗测试,我们只关注其有意义的部分。这将是首次假设并推演发生在第一岛链之外的中美对抗。蓝方两个航母打击群(乔治布什号和福特号)参战,同时拥有硫磺岛机场和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作为支援;红方仅有一个航母编队即山东舰编队参战,但与此同时,红方有大量的本土机场支持和反舰弹道导弹支持(东风-26D),琉球的三个机场亦提供了有力支援,由于地处第一岛链,红方潜艇在数量上也占据优势。从战斗力配置看,双方基本上势均力敌,但红方在远程打击上更具优势。该想定推演为自动运行,不以任何一方视角为主。
对于蓝方而言,其最终目标应为有效打击琉球(冲绳)基地,为后续的登陆作战进行准备,而红方无疑应为保护琉球基地和山东舰航母编队,同时尽一切可能摧毁蓝方航母,挫败干预图谋。作为简化,将双方的战略目标设置为摧毁对方航母,同时保护自身高价值资产。
蓝方的反航母能力来源于航母舰载机的反舰导弹,如F/A-18E/F所挂载的AGM-154C(联合防区外武器)、AGM-158C(远程反舰导弹)、AGM-88E(反辐射导弹),以及F-35C所挂载的ASM HAWC(超高音速吸气式反舰导弹),而作为重要的打击力量之一,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的6架B-1B将提供多达144枚AGM-158C的打击能力。
红方的反航母能力主要来源于部署在内陆的东风-26D弹道导弹,以及48架轰-6J所挂载的总计288枚鹰击-12,同时,红方航母编队中两艘055级驱逐舰所装备的48枚鹰击-100,两艘052D驱逐舰装备的32枚鹰击-18,呼和浩特水面作战编队所装备的总计80枚鹰击-18,都将成为消耗蓝方航母拦截能力的主要力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想定中解放军在琉球还部署了一个JY-27米波远程警戒雷达。
总体来看,双方都有打击对方航母的手段和能力,但可靠性不一。争夺制空权将是整个作战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只有夺取制空权,才能有效前出隐形战机、电子侦察机、发现并定位对方航母编队,启动航母打击任务,并保护己方反潜的空中力量,同时清除海域中的敌方反潜力量。对于敌航母编队而言,发现本身重于打击,相应的,为了避免被侦测,己方航母也应处于电磁静默状态。
推演部分瞬间回顾
由于进行了多次推演尝试,因此各图严格来说可能不是同一次推演,在时间上不存在先后顺序,仅供参考。
推演结果归纳
情境A:红蓝双方熟练度均为“普通”(熟练度的重要性将很大程度上影响OODA循环的时间 )
第1-3轮推演:
几乎每一轮中,红方都使用东风-26D实现了对于蓝方两艘航母的摧毁,而蓝方对于红方航母的打击却不能确保,仅第一轮实现了击沉,第二轮中并未击中,第三轮中也只是击伤,在这一情境下,红方占有明显的优势。双方的战机损失则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甚至隐形战机也不能例外,这其中既有蓝方航母被击沉造成的损失,也透露出在如此高密度的空战中,随着双方传感器能力不断增强,双方隐形战机在前线一旦被发现就很难独善其身,所谓的“踹门者”角色,也有其严格的限定条件。
情境B:红方熟练度为“普通”,蓝方更改为“熟练”(这比情境A可能更加符合事实)
第4-5轮推演:
蓝方的熟练度提高之后,在两轮推演中均实现了对于红方航母的打击,红方在这两轮中虽然并未进行任何调整,但也出现了针对美方编队打击战果扩大的随机结果,双方基本上处于均势。经过观察,这两轮中,均为蓝方首次实现对于红方航母编队的定位和打击,但打击完成后,并未赋予蓝方航母撤退等命令。因此,在第6轮推演中,设定蓝方航母在完成对于红方航母的打击后立即全员后撤。后撤行为本身并不能游弋出东风-26D的打击范围,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红方的侦察和定位,因此不失为一个现实的举措。
第6轮推演:
在第6轮推演中,蓝方两个航母打击群完成了对红方航母的打击之后立即后撤脱离战场,不再寻求更多战果,果然,红方未能实现对于蓝方航母的定位,因此并未实现对于蓝方航母的打击。推演结果为蓝方胜利。
兵棋推演作为工具,并不能精确预测战争结果,但至少可以从方向上提供关于这一问题的答案,即:在第一岛链范围内,中国相比美方具有军事优势,但获胜的必要条件仍然是抢占时间上的先机(先发制人)与空间上的先机(具有弹道导弹、反舰导弹、空空导弹等武器的射程优势),在现代战争中,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极其重要的,但先发制人对于中方而言未必是一个可以选择的“选择”,同时,我们看到,中方在第一岛链内的优势尚无法外溢至第二岛链。没有在第二岛链建立显著优势,将意味着战时对于第一岛链的突破可能是脆弱的。
除非你愿意忽视第一岛链沿线部署的大量敌对武装,否则就别谈「突破」。
和平时期的「无害通行权」并不能说明第一岛链被突破了。否则美国及其盟国的海空力量肆意进入南海,该怎么说?
第一岛链,至今依然是铜墙铁壁。
从北到南依次是对马海峡、宫古海峡、巴士海峡、苏禄海峡、马六甲海峡。
美国控制了以上每个节点,他们的海空力量随时都能突入中国近海,过去几年里就多次逼近中国领海基线(甚至更近)。
美国离我们很近的,按美军基地位置:
韩国乌山,离山东威海430公里。
日本冲绳,离浙江台州650公里。
一向以短腿著称的F35,直接从这几个基地起飞就能够着我们的核心区。
毫无疑问,第一岛链至今依然死死的封锁着中国对外的主要海上通道。
诸如亚丁湾巡航、印度洋演训等,都是建立在美ー中尚未彻底撕破脸的基础上,否则中国军舰想通过马六甲海峡......
「无害通行权」不能作为依据。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由于已经先后有5个人类航天器飞的比冥王星还远甚至直接飞越冥王星——新视野号。所以我想题主问的是人类能不能发射物体环绕冥王星,也就是轨道器或者说环绕器?这个虽然因为目前火箭运力限制很困难,不过通过技术创新和用更大更强的火箭当然能在几十年内实现。NASA还真有冥王星轨道器的方案,其中甚至考虑过着陆以及在冥王星表面像无尾目两栖动物一样跳跃好考察多个地点。
首先这是2017-2018年的NASA创新先进概念研究项目之一冥王星三级跳跃探测器,依靠直径70米的巨型气球在冥王星稀薄的大气层中辅助减速,然后启动主推进系统进一步让探测器被冥王星引力捕获并且最终着陆。当时认为如果立项、钱给够能2029年发射,不需要等百年。
着陆器本身质量大约200千克,减速系统质量大约400-700千克。可以用宇宙神551+Srar 48V固体燃料火箭上面级发射,不需要更大的SLS。着陆后使用剩余的推进剂启动推进系统跳跃飞行考察不同地点。
有人可能说这是着陆、跳跃器,那轨道器或者说环绕器能不能用冥王星大气阻力减速入轨?当然可以。只不过减速后会进入椭圆轨道,需要启动发动机圆化轨道进入科学轨道。
可能有人会说美俄关系不好要停供RD-180发动机了宇宙神5没法用了那即使立项了也要泡汤,撇开SpaceX的重型猎鹰、蓝色起源的新格伦以及巨大的SLS、军方御用的德尔塔四重型版不说,明年就要发射的火神(ST粉也可以叫其为瓦肯,毕竟都是Vulcan)运力比宇宙神551强很多。
注意重型火神-半人马的月球转移轨道运力几乎是宇宙神551的2倍,如果捆绑2个核心级同时把半人马上面级换成还没开发好的先进低温上面级,那运力增长可想而知是宇宙神5无法企及的。
除了激进冒险的冥王星气动俘获方案外NASA还有更加稳妥细致的保守型冥王星轨道器方案。
去年NASA提出了一个冥王星系统轨道器及任务后期离开冥王星系统探索柯伊伯带天体的计划。这次是用SLS-Block 2在整流罩里额外加上半人马上面级来发射,豪华多了。如果立项那在2031年发射、2032年飞掠木星来引力加速、途中会飞越其他柯伊伯带天体,2058年抵达冥王星系统,环绕冥王星进行至少9年的详细科考任务。然后离开冥王星系统最晚于2069年遭遇探测其他科伊伯带天体,目前考虑目标中最大的是直径600千米的(470308) 2007 JH43,可能也是矮行星毕竟个头那么大,其轨道也和冥王星相对接近。
整个任务结束也要2070年代以后了。不知道那时现在的知乎大V还有几个活奔乱跳,也不知道中英大赛决出胜负没。
和其他探测器不同的是这个冥王星系统-柯伊伯带探测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热发电机带动3台XR-5静电网格离子推进器来作为主推进系统,当然还有化学燃料的姿态控制系统发动机辅助。探测器本身干质量2076-2699千克,装备了11种科学仪器,携带了3512-3756千克氙气、100千克肼。总发射质量6277-6844千克,这个比卡西尼-惠更斯土星探测器的5712千克还重多,也超过了5000千克的天问1号组合体。
探测器的科学目标聚焦在探测冥王星目前是否还有冰下液态水海洋、冥王星和冥卫一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情况、冥王星是如何演化的等。由于为了节省推进剂和任务整体考虑、还有数据传输带宽等,所以对冥王星表面成像分辨率大约是50米/像素,比不上火星的但已经很不容易了。
由于冥王星和冥卫一可以说是双矮行星系统,互相围绕的质心不在冥王星内,冥王星系统还有其他几颗不规则卫星,所以探测器设计了非常复杂的轨道来兼顾这些高价值目标,不像火星探测器那样专一,自然无法在比较低的轨道上专心科考,上图是部分轨道在冥王星和冥卫一上投影示意图,可见轨迹本身和轨道高度。下图是轨道规划设计,可以说是玩引力的游戏非常复杂。
下表可见这个冥王星-柯伊伯带探测器成本预计为2,871,651,000美元,比卡西尼号的27.98亿美元略贵,而伽利略木星探测任务最贵倒是我意想不到的,大概是因为反复跳票加上用昂贵的航天飞机发射等吧。总体上NASA旗舰级深空探索任务平均花费31亿美元。
好久没写这样的科普了,因为最近状态很不好就没精力细说了,不过对多数人科普而言这点也够了。
强答一个。
老爸当过兵,上过老山前线。当年部队从山东上火车出发往云南走,在山东上火车的时候,站台上放着《十五的月亮》,部队的亲属们都在火车站送行,虽然有些悲壮,但是几乎没人哭。火车到了云南境内,靠站歇停,这下可倒好,不知从哪来了一群又一群的云南当地的老百姓,老太太老大爷大哥大姐小弟小妹小朋友,根本没人组织,也没人安排,就是挤到铁道边拉着车上素不相识的解放军的手往他们手里塞酒碗,塞鸡蛋,塞吃的,操着一口完全听不懂的方言说着什么。一车的小伙子哭的泪人一样。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