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这部剧颠覆了于正风格的人,可能对于正本人有什么误会。
《延禧攻略》并不是于正突然良心发现,或者审美突飞猛进,才有的作品,而是他摸清了市场规律,知道这样的剧能火,所以做出来的作品。
不要说对于正改观了、洗白了啥的,于正没变,他始终都是那个什么赚钱就做什么的于妈。
2013年于正就尝试过这种风格,他早就有能力做,只是当时时机不对。
这是《宫锁沉香》的剧照:
这是《延禧攻略》的:
有区别吗?
如果不是图上有小黄鸭,这些截图被错当成《延禧攻略》可以毫无破绽,无论是色彩还是构图,于正起码在2013年就有这个水平了。
这部电影扑街了,应该在于正的意料之中,他是把这部电影当做试验品在做。
小黄鸭和赵丽颖当时都不算太火,小黄鸭刚演完《倾城之泪》,赵丽颖刚演完《追鱼传奇》,两人都不会太贵,粉丝效应一般,也还没到演技派的程度,就是两个中规中矩的女演员。
剧本是于妈写的,相当老套,两个少女进宫,从好姐妹到为了争宠反目成仇,香港电影已经有好多这种套路了。
唯一一改往日风格的,就只有服道化了,同样是男女主角谈恋爱的场景,看看2012年的《宫锁珠帘》:
再看看2013年的《宫锁沉香》:
再看一下卫龙CP谈恋爱的场景:
《宫锁珠帘》跟《宫锁沉香》相隔1年,《宫锁沉香》跟《延禧攻略》相隔5年,隔了5年的东西,反而更相似。
我们可以确定,于妈并不是靠着审美提升了才做出《延禧攻略》,他的审美跨度很大,高雅的低俗的都能做,只是过去一直在呈现低俗的东西,做《宫锁沉香》是为了看观众的审美到哪一层了。
在一个审美30分的环境里做出一个审美60分的作品,观众不买账的。
《宫锁沉香》尽管在风格上有很大突破,但在细节的打磨上并不考究,妆容和道具没有《延禧攻略》精致,也没有去研究史实,还原装扮,至少在康熙年间,是不可能存在这种大拉翅的。
不贵的演员、不贵的服道化、平庸的剧本,于正是在用一个低成本的投入,实验观众对于这种风格的接受程度。
结果显而易见了,甚至都没有人夸过《宫锁沉香》的画面美感,被平庸的剧本拉低太多分了,直到《延禧攻略》火了,我们才发现,原来这个风格,于正早就做过了。
所以《宫锁沉香》之后,于妈又回归了老本行,继续做30分的影楼风格,不要奇怪他既然有能力做更好的,为啥还要做这种画风辣眼睛的剧,当然是因为能赚钱了。
尽管我们现在回头看,都觉得目不忍视嗤之以鼻,在芒果台历年统计的收视率里,收视前三的古装剧,都是大红大绿穿金戴银的风格。
不要对观众审美抱有什么幻想,大明王朝这种剧,观众数量有多少呢?叫好不叫座,挣不到钱,那就不拍这种费力不讨好的片呗。
ssss这种流量明星+抄袭剧,不照样这么多人评分,分低又如何,有人看就有钱赚,赚了钱就继续拍。
烂作品也是人捧出来的。
那为啥于正要急着做出改变,明明在《宫锁沉香》上失败过一次,又重新尝试了《延禧攻略》呢?
因为不管是观众、还是播放渠道、盈利方式,这几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过去的老路子,是肯定要失败的。
电视剧的渠道在变,以往看电视剧都是在电视上,基本上芒果台播什么就火什么,什么吸睛就看什么,老老小小的都看,能覆盖从学生到大妈的剧就能挣钱,现在播放渠道成为了各大视频网站。(《如懿传》就是对上电视有执念,迟迟没过审,错过了最佳的播放时机)
观众的审美在变,视频网站付费能力最强的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要让这些韭菜心甘情愿付费追剧,肯定不是给一部《武媚娘传奇》就能满足他们的,大家已经有审美疲劳了,对于情情爱爱也疲乏了,想要更加精致的作品。
大IP、流量明星的作用也正在遭受冲击,杨幂的《扶摇》和鹿晗的《甜蜜暴击》都面临扑街,观众不再是那么好糊弄的。这些电视剧在依托网络做宣传的同时,也给了观众参与的权利,不管是好评还是差评,都有了更多的曝光机会,他们需要能取悦到粉丝之外的观众才算成功。(于妈在这一点上值得称赞一下,他给了新人很多机会,也不是那种会潜规则女演员的人,男演员我就不知道了。)
第一流量女星的作品,和《延禧攻略》的热度对比。
总结一下思路,现在要做一部能叫座的电视剧,起码要满足以下条件
观众愿意付费:制作精良、剧情节凑紧促、人物刻画饱满;
话题度高:有槽点、迎合主流价值观、真粉黑粉都要,但整体要以好评为主;
有突破:女主不能再白莲花、爱情不再是故事核心。
所以《延禧攻略》迎来了它最好的时机,它几乎满足了上面所有的要求,于正不是强在做出了这个服道化的风格,而是强在对于市场的洞察力。
这跟咪蒙的火爆一样,咪蒙自身经历非常励志和女权,专业媒体人,出来自谋出路,成立工作室,靠自己在北京安家落户买房。
但她塑造的形象不是这样的,她故意表现得蛮不讲理、对男人处处针对、跟女人唠嗑家长里短,灌输田园女权,因为这样的形象,是受广大女性欢迎的,能够让她去收割更多韭菜。
她是洞察市场之后,再提供市场需要的东西,她本人就是她呈现的作品。
于正和咪蒙不存在良心,也谈不上良心发现,他只是看碟下菜的商人,是意识形态和审美水平的一面镜子,他能成功,还不是因为有人喜欢看。
我们以前不是于妈需要取悦的人,但现在我们成为了主流。
所以不要感谢于妈,要感谢我们的审美提升了,不给垃圾片子叫好了,不给抄袭作品买账了,不给流量明星站台了,我们选择什么,市场才会呈现什么作品。
你给我这个答案点赞,我们就离好作品更进一步(逃)
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佘诗曼,看好聂远的,加上我对这段历史还算感兴趣,所以就看了这部剧。
从视觉上来看,妆发,首饰,服装各处的小细节处理的还算到位,也比较精致和写实。
从角色演绎上来看,聂远佘诗曼水平发挥正常,谭卓还不错,其余演员不能说让人眼前一亮,但幸好不算崩坏。
这部剧,我感觉最可圈可点,值得一说的便是历史原型的复原和重塑了。有网友说刚开始有点《甄嬛传》,怀疑于妈又抄,但其实清宫戏嘛,同样的朝代有所相似也难免!但其实于妈这次真有点冤,他应该是参考了不少清朝时期的历史典籍,下面就可以说说。
一、关于人物原型
乾隆:聂远不管是从形象,还是气场上来说,我觉得都很符合,演绎的也很出色。
剧情的细节方面也很到位,尤其是在刻画乾隆“自恋”形象的这一点上。
片花中这一段简直笑岔了气,感觉在之后的剧情中也会很有萌点。
包括后来对璎珞的霸道示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还有什么是他乾隆给不了的?
我们都知道,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每天看着大好河山,乐不可支。
但人,一旦有所成就,难免会有点飘。所以就造就了乾隆自恋的这特征。
自恋到什么程度呢,乾隆自称十全老人,千古一帝。
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给自己刻印章,有证可查的印章高达1800多方,基本上就是随手拿起来就印。
可能是出于喜爱吧,王献之的《中秋帖》一下就被乾隆印了二十个章,就快看不出原样了。
《延禧攻略》片头有个璎珞坐在一堆印章上的视频效果,可能这点在剧中也会体现。
此外,乾隆还特别喜欢让画师给自己画像,骑马要画,射箭要画,可以说是记录下来了他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如果放到现代来,乾隆可能就是一个自恋的霸道总裁。
富察:剧中秦岚饰演的富察皇后,穿着朴素低调,演出了端庄内敛与大气。从剧情可以看出,对于璎珞来说,她是一个保护者,教育者,甚至是一个如母亲如姐姐的形象。
而历史上的富察皇后也同样为人朴素,母仪天下。史载:“皇后姿容窈窕却性格恭俭,平居冠通草绒花,不御珠玉。”
乾隆和富察皇后可谓是真实的模范帝后夫妻,富察皇后一直为乾隆分忧解劳,生病时也陪在他身边亲躬照顾。乾隆曾赞她:“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
魏璎珞令妃:在《延禧攻略》中,璎珞是一个执着的形象,想查明姐姐的死因。而故事也是以她“成长历程”展开。
也能看出,璎珞不仅与乾隆还和傅恒有着感情戏。
按史料记载,令妃家的旗籍是满洲正黄旗包衣,所以她出身包衣,虽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她是否做过宫女,但是《延禧攻略》中写包衣出身的令妃做过宫女的这个设定也并不违和。
所以,也就是说魏璎珞经历了从贵人,到令嫔,令妃,令贵妃再到皇贵妃这样的攀升。魏璎珞不仅是为乾隆生下儿女最多的的一个妃子,乾隆对她也是格外恩宠,历史上,乾隆保存了两样后妃物品,除了富察皇后的朝服,就是令妃的玉枕了。
一介草民,能步步攀升到无冕之后,定有过人之处,其经历也具有戏剧性,充满精彩与看点。
所以《延禧攻略》以令妃视角来展开故事还是很顺理成章的。
另外对于吴谨言的诟病,我觉得女主长相不惊艳却很耐看,算是那种“盐系”,难怪网友调侃“五斤盐”。
娴妃:娴妃在剧中,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角色。
有着初期的善良和挣扎。
还有着后来的狠绝。佘诗曼的演技一直很稳,来内地拍戏也真的很难得,这也是《延禧攻略》一个很大的卖点了,期待她在后面的剧情中表现出的这个人物的改变。
在历史上,皇后富察氏去世后,迫于太后的压力,乾隆册封了第二位皇后乌拉那拉氏,也就是娴妃。
娴妃不但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还一直被忽略、冷落。唯一能令她欣慰的,就是和太后投缘,后来奉太后懿旨,乾隆晋封贵妃乌拉那拉氏为皇贵妃,并“摄六宫事”。但皇帝对此并不满意。
在野史上,还有一个断发之谜,据说乾隆皇帝于南巡时,娴妃为劝诫皇帝不要只顾淫乐,以至两人反目,断发以示,结果触怒乾隆。
但皇帝自己的说法却是,皇后剪了头发,大不敬,大不孝。究竟真相如何,无从得知,不知在剧中会怎样演绎。
高贵妃:高贵妃在剧中一看画风就和别人不太一样,透着一股狠劲儿。
出演者是谭卓,她在《我不是药神》和这部剧的表现,让我小惊艳了一把,两个性格相反的角色都被她把控的很好。
高贵妃的历史原型是高斌之女,高斌治水有功得到了器重,《清史稿》评价:“高斌为官二十余年,力排众议疏通毛家铺引河,使百姓受益颇多。”这也是高贵妃跋扈的底气的一种来源。
傅恒:傅恒是富察皇后的亲弟弟,也是朝廷的重臣,后一等忠勇公战死沙场,被皇帝所重视。
在野史中,他的儿子福康安盛世之谜一直为人津津乐道,是否为乾隆的血脉也不得而知,看片花傅恒和皇上都喜欢上了魏璎珞,后来怎么发展暂时还没让人一下子就想到,编剧还是花了点心思的。
有民间传言称,傅恒的妻子(剧中为尔晴)是朝中满族出名的第一美人,一次进宫的时候,被乾隆皇帝看中。从这以后乾隆皇帝就对她念念不忘,经常以皇后的名义召她进宫,后来两人有了私情,并且生下了一个男孩,就是福康安。
二、桥段历史原型
更有趣的是在剧情中也能看到历史文献上的情节。比如清宫戏绕不开的选秀,其中有一幕是一位秀女因为模仿“步步生莲”而被驱逐。
《高宗斥秀女》中记叙:“高宗尝选秀女,忽见地上现粉印若莲花,推问。有一女雕鞋底作莲花形,中实以粉,故使地上莲花随步而生。上怒,遽令内监逐之。”
而另一位秀女纳兰纯雪则因一耳三钳在选秀中入选,据史料记载,乾隆曾说:“旗妇一耳带三钳,原系满洲旧风,断不可已饰,联选包衣佐领之秀女,皆带一坠子,相沿至于一耳一钳,则竟非满洲矣,立即禁止。”
要知道一耳三钳是满族妇女所必须遵守的,清代宫廷后妃及民间女皆此妆束。
总的来看,在参考史实和小细节上,《延禧攻略》做的还是不错的。另外,想说下于正这次的剧还是有进步的,至少在制作商靠近正剧。
也在传承,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上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不管于正真正目的是想蹭热度,树立良好形象之类的,还是真正想转型认真做电视了,毕竟影视剧还是人们喜闻乐见接受知识的一种方式,能在这些细节的地方下功夫,更尊重历史,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史实,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总归是好的。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
要想搞笑,低俗是最快速的手段。
日本的志村健在三俗的路上走了快40多年了,
现在依然还是依靠这个维持人气的。
可是,一直依靠低俗笑料
迟早会遇到玻璃天花板的。
日本有个叫 快乐亭黑的混血,是说单口相声的,
说的全部都是下三滥的笑料,不是一点,而是全部。
结果就是没人敢找他上电视,广播,或者剧场演出。
翻过来说,保持一点三俗笑料不用,纯靠幽默和擦边球的相声演员,
依然不多。
而且要一直维持这种作品的风格是极其困难的。
侯老,马老就是典范。
(马老后期说的很多小段,其实就是外国笑话,当然是自己加工过的)
反过来说
七口人这个死杠死口 的内容
说了有一百年了吧?
不用解说大家不还是听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