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当下部分男人越来越缺乏阳刚之气,部分女人越来越缺少女人味,这是否意味着民族衰败的先兆,大家如何看待? 第1页

  

user avatar   Orz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太同意 @小约翰 关于50、60年代审美的说法,就他放的那种铁姑娘的相貌和形象,在当年也不符合大众审美,放任何时期任何地区都不会被主流大众(直男)喜欢。

主流媒体宣传是一回事,而大众喜欢什么则是另一回事。就像政府现在拍的许多宣传片,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么?群众真的喜欢“少生孩子多种树”?何况就算是革命人士,婚姻上还是老实的,解放初革命干部都想找不下地、不进厂的女大学生,而纷纷和自己当年农村能下地种田的糟糠之妻离婚。其实别说50年代的中国,根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就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国家和地区,虽然女人们套着黑纱,但无论男女还是会将大胸、翘臀、细嫩皮肤之类的当做美。

1958年大陆推出了一部红色电影叫《英雄虎胆》。最让观众痴迷的,既不是女主角反派匪首李月桂,也不是革命志士李大嫂,而是性感大胸女间谍阿兰。在当年哪种革命高压下,大街小巷很多人还模仿电影里的阿兰跳伦巴。甚至电影的宣传海报,也是以男主角配阿兰。

人类主流(直男)的审美是很固定的,这是上万年进化决定的,政府宣传想改变人的这种自然冲动,结果只能是政府被改造。


user avatar   acel-rovsi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显然这问题属于一种对男权秩序再造的神话,根本不具备现实意义。靠摸相和类比来解释现有的社会现象,动辄诉诸民族性,其实没多大意义,这属于某种再造的谶纬思维。解释某些地区发展问题的模型很复杂,我们可以举出无数男权文化盛行但是国家或政体更加羸弱的例子。

而且答主举的例子并不恰当,日本反而算是男权秩序较为深重的国家,性别角色极为顽固,传统思维中适婚年龄后的女性职员,在同企业相似工作岗位上相对于男性工资少了很多和大量职场性别歧视、规训,使得女性的社会活动空间较为狭窄。而你日本本国“反性别规范”的现象,更多是流行文化符号的东西,体现的是现代性后文化元叙事和元主体崩裂后,消费主体代替了元主体,各种深度定制的亚文化崛起并伴随亚文化形成自己的衣着身份符号甚至语言组织方式,一个自我命名的过程。日本亚文化的昌盛除却长期的文化产业积累以外,人在压抑的主流文化(包括性别文化)的空隙中寻找自我主体性的一种需求,消费文化在一些空隙里面驱逐了传统性别元素方式。但是它并没有消解掉原有的文化惯习,虽然有些皮面改变,原宿淘的男装加个花美男造型的人完全有可能比东京西装大叔性别观还男权,维护男权思维的也可能是女性。

性别文化的本质主义,依赖的是一套男权制的文化生产体系,用爱德华•伯内特•泰勒逻辑来说”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性的复合体”。
现在的文化定义倾向于更明确地区分现实的行为和构成行为原因的抽象的价值、信念以及世界观。换一种说法,文化不是可观察的行为,而是共享的理想、价值和信念,人们用它们来解释经验,生成行为,而且文化也反映在人们的行为之中。最重要的是,当代性别文化,本身在强调一种社会结构,男权制的社会结构强调的是一种为了社群整合的支配体系,在Meyers的女权主义批判那里,男权制本身是将女性排除在政治公共领域外的一种管理技术,而这种性支配权力此处是生产性的而不仅仅是压制性的-----即男权制的文化生产,不是简单的让男性在日常生活中压制女性,而是生产了一套隐藏了支配关系的社会角色,让你往自己头上套。而传统男权文化中的女性气质,本身就是消解女性主体性把女性放在客体化位置的一种逻辑产物,当然在这种男性凝视下,女性形象自然往柔弱和非自主上靠。那么在自我选择中突破传统性别角色限制寻求主体性的女性(哪怕只是健身练大肌肉而不是局限于川字,或者是性理念开放一些),无论是选择事业还是选择以往主流是男性的领域,都容易遭到猎奇甚至负面的评论,而传统公共领域被男权性伦理支配,虽然部分被消费媒介稀释,但这个逻辑还一直存在。

当然,以上提到的社会结构本身也有生产关系的意味在里面。正如同布伦纳强调生产关系的优先性(“定居先于农业”,当然从人类学上严格来说不完全正确,因为有种模式叫“游耕”),而生产关系的变革本身也在和文化工业生产有关系,Gayle Rubin在《性“政治经济学”笔记》中将性别文化视作一套生产关系变革期间的“一套安排”,虽然标榜是传统意义“生理性”决定的,但更多是人工干预塑造的“”生理性”,某些人学了一两个名词开始替还没形成定论的神经认知学界给宏大性别问题下生理决定论。文化工业中关于衣着时尚和亚文化的去性别化本身和生产关系变迁也有关系,同时还和消费主义有关。传统农业社会甚至早期工业社会中男性主导生产的社会模式随着后工业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已经完全与性别本身脱节了,自然性别的身份符号和自我命名方式也是反传统性别角色的,相当于是身份政治变迁而已,性别文化此处只是性别生产关系的二阶翻译,从这个角度来说更广度的社会性别概念被广泛接受并且原因与性别捆绑的气质被解绑,也是这种生产关系变革后的产物。当然消费主体的身份政治变迁并不能直接消除男权社会依赖的社会基础,去政治化的政治本身无法取代真实政治的变革,这是另一个话题。

另外,现代人遵守的“男性气质”也是个再造的产物,他的历史不比他们鄙视的“娘”早多少,它混杂了部分男性的自我想象---具备公共理性,公民兵般的责任与义务,血缘部落时代强调的猎人般勇敢,骑士道德的低配版对于女性的让度,宗族道德里用资源找补让女性为宗族血缘无条件奉献等等一系列重塑出来的东西。首先这些东西中西方混杂,自我标榜意味浓厚,而且是某种男权秩序浪漫化的解读,而且和性别本身挂不上钩,勇敢这种品质属于任何人而且未必要是男权意义上的勇敢,公共理性与否和受过社科和逻辑教育相关性远比性别大,骑士道德在女权主义论述中一直被视作不必要甚至是控制手段。一种政治浪漫化的男性气质本身就是个阳具神话,这种阳具神话的出现和翻译出现在各种文化社群甚至不同性别文化之中,受众也不仅仅是男性。

德国现任防长是一位女性妇科医生,其军事观点,强硬到要组成欧洲联军,激进欧洲主义论调,政治表现雄辩,这更多和她政客的自我塑造方式以及政治立场有关系而和性别挂不上关系。而当代社会分工中,个人素质更多强调专业性的社会角色而非性别角色,“一个专业的投行人”或“技术水平高的程序员”的角色重要性远高于一个“写程序的男性/女性”,何况后者充满着大量性别刻板印象。


user avatar   ba-du-fei-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男子汉可以这样阳刚之气外露。


男子汉也可以这样风华绝代。


女孩子可以这样柔美温婉。


女孩子也可以这样威武霸气。

一个幸福的国度就是每个公民都能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

一个民族的兴衰取决于这个民族的创新力和凝聚力。

和娘炮、女汉子没什么关系。


user avatar   david-dong-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真的有回答的必要吗?

这个问题所引导的因果关系有任何证据层面的表述吗?

同样性质的问题可以是:

越来越不注重打猎,是一个民族衰败的先兆吗?

吃的越来越精美,是一个民族衰败的先兆吗?

越来越依赖科技,是一个民族衰败的先兆吗?

越来越多人用手机,是一个民族衰败的先兆吗?

越来越多人吃巧克力,是一个民族兴盛的先兆吗?

越来越多人不看书,是一个民族兴盛的先兆吗?

越来越多人喜欢YY,是一个民族兴盛的先兆吗?

此类先站队,再强化观点的行为,除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狭隘无知以外,也没什么别的用途了。

即使很多看上去关联的东西,都不一定关联,更何况这种明显扯不到东西。比如补充一个事实,据官方统计,拿2010年的数据,大家谈之色变的印度强奸率,只有瑞典的1/34哦,只有澳大利亚的1/15哦,也只有比利时的1/15哦。而在你们都看不上的非洲,莫桑比克的强奸率(2009)更低哦,只有印度的1/10哦,那就是差不多是瑞典的1/340咯。那我们能不能说强奸率越低的国家,民族越兴盛?还是越衰败?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东地区的大胡子们长得多阳刚,女人对大胡子们百依百顺多柔美贤惠,可见此处必定国富民强,安稳繁华~


user avatar   tommaxmim-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至少出现了一些生动词,丰富了人们的认知:

小胸弟

菊花姐

贾南风

甄基

等等等等

另外,是否降低了离婚率有待考证。


user avatar   Namoamitabhay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人50岁,丈夫03年意外过世,自己带儿子至今。事业单位工作,业务优秀,职称也评下来了,目前做行政。在帝都,工资不高,再带个儿子,压力还是蛮大的。曾经数年,周末在外面兼职,直到儿子工作。目前一大一小两套房,大房子和车都给儿子,自己去住上班更远小房子。总之,做了一个母亲能做的一切。

工作上并不开心,我应该是个业务型,不适合行政,每天各种瞎忙,也没什么成就感。

至于想什么,感觉自己只有眼前的苟且,攒钱给儿子结婚,自己熬到退休,那时经济压力就小了。

我的诗和原方,就是退休后能去四处走走,好好锻炼身体,拥有好的生命质量。至于再婚,已经不抱希望,过往的经历让我清醒了,有的男人一听说你是儿子,连面都不想见。交往过的,有的对我各种算计。好容易遇到不算计的,却出轨……呵呵,而我偏偏眼里不揉沙子,即使有时候一个人很孤独,也不想将就。

原本不信命的我,现在信了,任凭命运安排吧!


user avatar   ji-xu-zhe-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在平昌冬奥会以前的文章《白人国家的政治玩具——奥林匹克运动会》,就已经预示了俄罗斯会有这样的局面。

原文链接:

部分选文如下:

80年,苏联在自身实力达到最高点并举办莫斯科奥运会以后,美苏争霸进入新时期。美国自80年代冷战以守转攻以来,奥运会彻底沦为了以美国为首北约的政治工具,苏联再也没有举办奥运会的机会,也预示着今后的奥运会,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会各种蹂躏、打压和不公正待遇苏联。

13、谁办谁获胜,毛熊你等着瞧,我就是这么斤斤计较。

第23届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

内涵:美国一定要举办一届比苏联好的奥运会,要盛况空前,要更多国家参与,要不惜一切代价限制苏联!要美国必须获得金牌榜冠军,要不惜一切代价限制苏联!要不惜一切代价限制苏联!重要的事情要做三遍!结果苏联没有参加,美国自然金牌榜第一。美国与苏联这样的大国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在政治面前,奥运就是个玩意儿”的一般规律。——其实自从奥运创立之初就是为政治服务的,也是作为对大众进行“白人国家中心论”宣传、洗脑的一种工具。

14、美英白人国家势力范围主导的世界大party。

第23届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

第24届1988韩国年汉城奥运会

第25届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

第26届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

第27届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


15、我再说一遍:“我的另一个小小弟也可以,你们也没份儿!你们听到了吗?!!!”

——以上是白头鹰内心的呐喊。

第24届 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

内涵:这次苏联参加了,并获得了金牌榜第一,让自己的小弟民主德国获得了第二,并把美国挤到了第三。韩国获得有史以来奥运的最好成绩,但是小弟不能超过大哥,这是做人的一般规矩。等于奥运是苏联带了一个小弟获得了第一第二名,美国带了个小弟获得第三第四名。

此时的美国已经在冷战政治上稳操胜券,当已经预知自己获胜的结果后,人们通常不会因为小小的游戏而斤斤计较。4年前的洛杉矶奥运会美国还在斤斤计较,因为胜利的曙光还不明朗。这次奥运是苏联弥留前的回光返照,在3年零2个月后,苏联解体。

16、帝国的颜面,独联体金牌榜首位。

第25届 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

内涵:死而不僵,我们要挽回苏联最后的颜面,虽然苏联永久的从历史中抹去,我们叫独联体。

17、毛熊你没有机会,只要我白头鹰还在。

第26届 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

内涵:不能给毛熊脸,不管他叫苏联,独联体还是俄罗斯。


18、轮回,你的政治价值在衰落。

第28届 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

内涵:这是对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一次轮回,预示着今后的世界正在起变化。奥运会的政治价值在衰落这一事实无可避免。

19、打破僵局,新的世界。

第29届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

内涵:2008年,虽然中国仍然沿用西方奥运会的规则系统。但这是奥运会史的一个分水岭,也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非欧洲白人国家、非北约、非西方文明、非美国势力范围、且完全主权国家组织的奥运会。日韩作为美国的附属小弟,有美国的驻军在日韩,其不是完全主权国家。

北京奥运会预示着中国对于西方思维的补课告一段落,中国成为唯一具备人类两大思维的体系的国家,这两大思维体系一个是古希腊文明思维一脉相承的还原论分析思维;一个是中华文明思维一脉相承的系统论整体思维;今后世界将发生什么不得而知,但是如果兼具人类两大思维体系,一定会进化出崭新的人类。


20、后奥运时代,会沦为国际政治的弃儿

从第30届奥运会开始,进入后奥运时代。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奥运会仍然会是北约的一面旗帜,除非世界政治格局改变,北约解散;否则给非北约国家的运动队“穿小鞋”是奥运的政治正确,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什么样的政治格局诞生什么样的比赛系统,什么样思维形式诞生什么样规则系统,奥运会是古希腊式还原论分析思维的产物,其比赛系统是基于欧洲国家与欧洲人建立国家的政治环境建立的,宣传白人国家至上论是奥运的一种先天需要和不可改变之基因。如果未来政治格局发生变化,比赛系统必然发生变化;具有人类两大思维体系、符合现代人与未来人体能竞技系统的新型比赛项目一定会成为主流,奥运会必将成为历史的话题。


user avatar   kalaqiheyisitanbu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看待?这种话他要是敢当着我的面说,我就敢当面打爆他的狗头。


user avatar   lei-wen-xiong-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话.......视频开头那老和尚刚一开口,我就有了一种yes indeed的既视感......




  

相关话题

  女生该让男生搬东西吗?男生该帮女生搬东西吗? 
  怎么看校园暴力事件,女性施暴者与受害者中占了绝大多数比例?? 
  为什么没有人提easy boy? 
  为什么数学物理竞赛国家集训队只有两个女生,菲尔兹奖得主只有一个女性,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只有3个女性? 
  男性什么样的行为应该称为「直男癌」? 
  如何评价「全球女性无偿家务经济价值达 10 万亿」这一真女权说法? 
  顶尖的人才男性居多,男性和女性有什么差异导致这个情况么? 
  女权主义者如何看待 Average IQ of students by gender ratio? 
  为什么男人不喜欢女人哭? 
  如果预算不够任天堂、索尼等游戏机,给男朋友买 300 块左右的游戏机,他会喜欢吗? 

前一个讨论
如果人类的所有现有科学知识都丢失了,只有一句话可以传给下一代用来重建文明,那么这句话应该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书对人性剖析得特别透彻,令人拍案叫绝?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