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涉及到共情和原始欲望两个知识点。
一,共情
共情,又叫代入感、移情等等,都那么个意思,你懂的。
当角色具有以下特点时,读者会更容易共情:
爱着某人——单身汉和一个爸爸都掉进水里,肯定是爸爸掉水里更让你揪心。
聪明,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想想侦探剧,多少变态杀人犯就是因为头脑聪明,被读者追捧。
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被霸凌的高中生啦、被富二代抢走女友的小青年啦、庶子啦、不受宠的皇子啦……想想你看过多少这类小说。不公正的待遇是最容易引发共情的,但是不能多用,用多了读者会犯嘀咕:怎么别人都欺负她?别人有病还是她有病?
拥有高尚品德,比如勇敢、公正。
长得好——妈的,这条是写作书上没有的,我自己总结的!长得漂亮的角色,犯错都更容易被原谅!你说小说又不是电视剧,主角长得漂亮读者也看不见,怎么还偏心呢?
这么写,读者的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有点想笑:
一个花盆从二十五楼掉下来,砸在她的脑袋上。
这么写,读者才会痛:
豆子大包小包地走在路上,心情很好。自从撞见丈夫和那个女人的暧昧短信,愤而离婚后,她还是第一次这么高兴。她要去接乐乐了!不管丈夫怎么样,乐乐总是她的小天使,小糖豆。
她提着一个大号芭比娃娃,一袋肯德基烤翅,一件白色的泡泡纱裙,一包超市里买的巧克力、薯片、甜饮料……这些都是乐乐喜欢的,以前她舍不得给乐乐买。现在好了,离婚了,她不用怕丈夫骂她“就知道花钱”,可以想给乐乐买什么就买什么了。
幼儿园就在前面,她高兴地加快脚步。她还不知道这就是她生命的最后时光。
几秒之后,一个花盆从二十五楼掉下来,砸在她的脑袋上。那一瞬间她心想的是:幸好乐乐没放学。不然,她看见妈妈血淋淋的样子,得多害怕呀。
豆子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丈夫出轨;她爱着某个人——女儿,读者喜欢她,盼着她好,然后她遭遇不幸,读者才有痛感。
二,原始欲望
人物有了共情,剧情也要有原始欲望。
什么叫原始欲望呢?
就是全人类共有的欲望,比如求生欲、性欲、被人爱的欲望、维护自己尊严的欲望、保护家庭的欲望……
程程六岁的时候,父母出车祸死了。死了,就是再也不会回家,不会亲你脸颊,不会睡前给你讲故事的意思。
一开始,她放学回家,家里一个人都没有,她很高兴,打开冰箱喝汽水,吃雪糕,想吃多少吃多少,没人管,真快活。但是第二天、第三天……家里还是没人,她就开始难过了。她每天从小猪存钱罐里拿硬币去便利店买吃的,渐渐地,钱花光了,她就去捡垃圾吃。
每个小孩子都想过一个问题:如果父母死了,我要怎么生活?这是人类共通的,这就是原始欲望。
读者不用知道程程的性格、喜好、人际关系,一个六岁小女孩父母双亡这件事本身就足够刺痛读者了。
再比如:求生欲。
我在墙后瑟瑟发抖,那怪物正在街上逡巡,找我。路边散落着一只胳膊,手指上还有红色指甲油。这胳膊是怪物吃早饭剩下的吗?上帝!老天爷!妈妈!为什么是我碰到了怪兽!如果这是噩梦吗?就让我快点醒来吧!
忽然,我听到脑后有呼吸声。我转过身,怪物的头从墙头露出来,黄色眼睛看着我,獠牙上滴下涎水。
人类有几百万年的时光,都在森林里生活,它们必须做到一件事:不被吃掉。
被凶猛的动物吃掉的恐惧,就是一种非常原始的恐惧。读者不知道我有没有所爱、受没受委屈、聪不聪明,就已经感受到我的恐惧了。
总结,就是当角色和读者有共情,当剧情激发了读者的原始欲望时,读者就会痛。
注意,读者会不会痛,和描写手法没关系!和描写手法没关系!和描写手法没关系!
描写就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
描写就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
描写就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
如果读者不痛,绝对不是因为你用“她痛彻心扉”而不用“她肝肠寸断”,读者不痛,是因为剧情本身没有痛感。
并不是一个人倒霉了,读者就要痛的。读者要从这个人的倒霉上看到自己,才会痛。
觉得有道理就点赞!快快快!我要好多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