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采访北古所徐星老师的时候,正好提到了这个问题:中生代哺乳动物生活在恐龙的阴影下,那为什么在新生代恐龙的后裔鸟类在陆地的竞争中却败给了哺乳动物?徐老师的回答如下:
现代鸟类从总体来看的话,其实是一个比较保守的类群。由于飞行的要求,鸟类身体的一致性很强,多样性很低。而哺乳动物的身体差别很大,比如蝙蝠伸长前肢来飞行,鲸类四肢退化来游泳等,多样性要远远高出鸟类。虽然从物种多样性来说,鸟类有1万多种,但其实相互之间的差别很小;而哺乳动物虽说只有几千种,但内部的差别非常大。这可能决定了它们在竞争中的成败,形态多样更高的一方所占据的生态位无疑要更广。
这大概就是此前在野外听陈旭老师说过的多样性disparity和diversity的区别。鸟类有更多的diversity,但哺乳动物有更多的disparity。另外或者可以不严格地理解,鸟类在白垩纪只是兽脚亚目的一支,分类单元顶多是超科的水准,而从现在的证据来看哺乳类在白垩纪大灭绝之前就已经高度分化了,两者本来就难以相提并论。只不过鸟在新生代的演化太过成功,以至于被现生动物研究者提到和哺乳动物相等的纲的地位。
徐星老师关于恐龙向鸟演化的访谈将刊登在我们18年4期杂志的“恐龙研究新视角”文章中,敬请期待^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