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路 和 @Yuting Chen 讲到了两种思路:一种是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一种是国家比较优势的异质性(《经济学动态》有篇《贸易与收入不平等关系研究新进展》介绍了这两种思路)。除了这两种思路,还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可贸易群体和不可贸易群体的视角,另一种是信贷约束的视角。其次,具体来说出口和进口的影响也不是不同的。
比如对中国来说,国际贸易通过比较优势提高了整个国家的平均生产率,而中国处于劳动力密集型阶段,所以中国从事低端贸易加工的劳动力就业和收入增加,而且以低端服务业为代表的不可贸易群体的收入也会随之升高,因此出口总体上降低了中国不平等。可是进口则相反,因为中国主要进口的是机械设备、管理经验等,这就扩大了高生产率企业的市场份额,提高了总体的收入不公。(具体可以看看张川川等人的论文)
另一个视角则是信贷约束,这方面研究的主要贡献包括北大于淼杰的论文。不同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金融业不发达,加上企业产权和生产率的异质性,国际贸易就会对不平等有影响。比如中国私人企业面临着严重的信贷约束,大部分企业出口往往只能从事固定成本比较低的外贸加工,因为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信贷约束。同样,行业的生产率离散度越高,银行贷款的信贷约束也就越强,这使得民企企业就越难从事该行业。信贷约束限制民企从事国际贸易,而民企发展总体是有利于降低收入不平等的,因此信贷约束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加剧了中国不平等。
简单地说,国际贸易对不同国家收入分配影响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