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武器过于先进效率过高,反而让那些挥斥方遒的文士,以武悟道的武师,文武双全的贵族以及家世显赫甚至还拥有一定兵权的军阀们死的太快了,所以现代武器价值观文化的创始人以及接班人总是在还没来得及完善理论并且为巩固理论不被推翻而创造新的技术的时候挂了,自然就没有所谓的现代兵器价值观。
举个例子,你要是1835年之后出生的美国人,闲来无事的你有一天突然发现可以通过快速扣扳机快速复位击锤来达到让单动式左轮快速射击的效果。按照正常的思路发展,这个时候你是不是欣喜若狂,并且几十年如一日不停的训练单动式左轮速射,在你四五十岁的时候毅然决定要创建左轮道,将这门手艺发扬光大广收各地门徒造福美利坚大地……对不对?
然后呢?
然后1853年之后他娘的英国佬发明了双动左轮……
你在一次日常的左轮对决中被一个不讲武德的英国酒鬼打死了……
左轮道就此胎死腹中……
如你如我这般的平民能像半条畜生而不是整条畜生似的活着,得有不少功劳归功于滑膛枪。这种装填一发弹药要花上半分钟,铅弹出了膛就开始布朗运动的现代武器的鼻祖,能让哪怕是最低贱的农奴向骑士和贵族老爷们讨问一句『凭什么』。
现代武器有哲学吗?
既不华丽也似乎毫无技巧可言的所谓现代武器,无论是被谁使用,从何处以何种方式射向何种目标,只要击中对方都能将之击倒在地,这样的武器,是否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和哲学呢?
当你手持一把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想到它射出的每一发子弹都能杀死一名修行剑道或弓道数年的大师,你内心深处是否会涌起某种感触?
上帝创造众生,但却是柯尔特使他们平等。
这何尝不是一种哲学呢?
现代武器不仅有哲学和理念,也有制造技艺,只不过大多数人并不能意识到这点。
就拿这支最平常不过的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来说,它的平均售价只有几十到几百美元,制造成本则是数倍低于此。在某些地方,这种现代武器堆在仓库里都会因为占用空间成为负资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个低级而廉价的东西。制造它木质枪托的木材可能来自俄罗斯、芬兰、中国、巴西、印尼或美国,制造机匣和内部零件所需的几种不同的金属材料则来自更多国家……所有这些材料都通过铁路和货轮跨越数百乃至数千公里的天堑,最终汇聚到工厂当中。这座工厂使用的设备可能非常老旧,但当它运作起来时,任何不那么傲慢的人都会承认对于本专业以外的人而言,这些叮当作响的机器看起来就像是神奇的魔法。操作这些机器需要几十名到几千名娴熟的技师,拥有数个月的训练亦或是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而绘制出这支步枪蓝图的那位足以封圣的设计师,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待都绝不会在技艺上输给那些刀剑锻造和制弓大师。
“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他。”
制造瓦良格号需要这些东西,但制造AK-47同样需要成吨的配套设施,而创造卡拉什尼科夫步枪则需要更多。世界上有如此之多的突击步枪,然而只有这一种能够被称作是AK-47。锻造出一件非凡的兵器自古以来就不是容易的事,一把武士刀如此,一把AK-47亦然。
您只看到弓道九戒训和执弓八原则,却没有看到现代武器存在着同样的精神与技巧。
作为一名反坦克枪手,苏联人民交给了你一件击毁法西斯坦克的强大武器——反坦克枪。
为了能够光荣的完成任务,你必须了解你的武器到尽善尽美的程度,熟练并且聪明的使用它,熟练地勘察地形,了解敌人坦克的优点与缺点,一丝不苟的完成指挥官交给你的任务,在执行任务时要和你的同志进行合作!
保存好你的子弹,务必将宝贵的子弹用在敌军的装甲车和坦克上!
抓紧战斗前和战斗间隙的每一分钟,让你和你的反坦克枪做好完成下一次任务的准备!
…………
把枪管中的枪油擦干净。清理运动机件上的油和污物。
检查气孔上的气体调节阀的设定。
在展开位置检查两脚架架腿的紧固底座,并检查他的调节装置。
检查并确认在枪膛和枪口制退器内没有任何土、沙子、雪或其他外来物。
不要给反坦克枪装上不干净或者不适用的弹药。
…………
弓道与剑道不过是个人的修为,然而反坦克枪之道却不止于此。
要做到弹无虚发,你必须:
能够确定目标的距离,了解坦克和装甲车最薄弱的地方,能够选择一个瞄准点。
当没有足够的时间用器材判定距离的时候,使用肉眼做一个目测。
要在精神上训练自己,在地形中给坦克留出一百到两百米的距离。
要允许坦克到很近的距离内(五十到一百米) 。
作为反坦克枪道的修行者,你所要面对的是数十吨重的钢铁怪物。他们在1000米外就能用高爆榴弹将你连同你的整个小组炸成碎肉,而在500米以内,同轴机枪和车顶机枪每秒钟都能向你倾泻几十发弹药,其中的每一发都能轻易夺走你的生命,你的人生哲学,你的过往,你的记忆和你的一切,而你却要将他们放近到100米内,才能获得击败他们的可能性。但仅仅是这样还不够,像这样的钢铁怪物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不同的种类,你必须熟知每一个的致命弱点,才有机会将那虚无缥缈的可能性落实成现实。
这其中是否隐藏着某些能够被提炼升华成人生哲学的理念呢?
装甲兵们有自己的哲学吗?
如果我们被命运女神所抛弃
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
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
如果我们注定在劫难逃
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
会给我们一个钢铁的坟墓
显而易见的,战车道的精神也如同剑道弓道那般远非寥寥数语可以概括。从初生的酷似蛞蝓的水柜大游民到雷诺FT17再到T34、PzIV直至今天的M1A2和99A,从J.F.C富勒到古德里安和朱可夫,战车道也是无数修行者毕生心血凝聚而成的产物,其中不乏流派间的分歧与冲突。如果在这里展开,那将会是很长很长的一段故事,长到如果把那些文献堆在一起,即使不算某些歪门邪道的流派,纸张的高度会轻松超过世界上最长的武士刀。
那句『走开,我没时间俘虏你们!』固然是个经久不衰的段子,却也演绎式的描写了战车道修行者们的某种精神。如果猎手与猎物的地位发生倒转,当坦克的装甲被击穿,破碎的钢铁在封闭的车内疯狂弹跳,延时引信在零点几秒后引爆弹体装药时,曾经耀武扬威的钢铁怪兽也会迎来装甲兵之歌式的结局。
这样的现代武器能够提炼出某种被称为『道』的东西吗?我猜答案是肯定的。何况,战车道可是少女们成为知书达理端庄贤惠的高雅女性的必经之路呢(笑)。
战舰道的修行者们有自己的世界观吗?
当纳尔逊在『英格兰坚信每个人恪尽职守』的旗语下穿插向敌军战列线,
当东乡平八郎打出『皇国兴废在此一战』的信号开始他的敌前大回旋,
当萤火虫号和约翰斯顿这样的小小驱逐舰像疯狗一样冲向吨位或数量数倍于自身的敌军,
你很难想象他们这种行动的背后没有某种深层的理念支撑。
那么,核武器有自己的哲学吗?
显然是有的,这种哲学被称为『相互保证毁灭(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
练过武的多数都有这样的感觉,自己越是武艺精进,就越是因为意识到了自己的破坏力而在遇到挑衅时克制诉诸武力的欲望,最终甚至会显得比练武前还要怂上些许。核武器也同样带来了大国之间数十年的和平,尽管未能完全终结战争,却也毫无疑问的阻止……起码是拖延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到来。
你我都生活在这种缩写为M.A.D却意外带来了平和的世界里。
战机道同理,化学武器道同理,核潜艇道同理,ICBM道同理。
归根结底,现代武器之所以没有形成这样那样的道,只不过是因为我们没有去用发现『道』的眼光去看待它们,同时,他们也没有必要为了继续存在和演变而特地从现实中被剥离出去成为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运动。
这些道自始至终都是世界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都在运转着。
---------------------------------------
当然如果仅仅从亚文化和创作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就简单得多了。我们都喜欢酷炫高逼格的武技流派,但其实现代武器也并不像问题所宣称的那样无『道』可循。
即使是现实存在的基于现代武器的技巧流派也数不胜数,即使是手枪也有许多种不同的流派,互相之间甚至还有理念冲突。
等腰三角形射击术
这是简单易懂的等腰三角形射击法,顾名词义,即人体与持枪双臂形成一个稳定的等腰三角形,其优点是简单易学、适用性强、精确度高,即使是入门者也较容易击中目标,缺点则是姿态过于僵硬,使用者很难移动或对突发情况迅速做出反应。很显然,这种射击技术是基于对数学和几何学原理的利用。
威沃尔式射击术
目前非常主流的射击技术流派,相对于三角射击术而言机动性和反应速度都有非常显著的提升,此外由于半侧身对敌,也降低了自身的受弹面积。
单臂射击术
单手持枪射击往往被认为是非常愚蠢的行为,许多人也对电影里各类角色动不动就单手持枪指人疯狂吐槽,但抛开某些时候你不得不单手持枪不论,单手持枪实际上反而是最符合人类直觉和生物本能的射击方式。这种最原始的射击技术基于的是人类用手指精确指向一个目标的先天技巧,因而非常适合快速拔枪射击。
中轴重锁系统
近年来随着电影《疾速追杀》而广为人知的中轴重锁射击术(C.A.Rs)以其独特的持枪姿势以及与体术的华丽结合作为识别特征,实际上包括了一整套战术思想和系统,其深度丝毫不亚于剑道或弓道,而实际战斗力则可想而知的不在一个层级上。尽管备受争议,这种射击术还是在慢慢的被接受。
而这仅仅是最常见或者说知名度和人气最高的几种流派,更加零散的小流派和独立的技巧数不胜数。牛仔们用手扳动转轮手枪的击锤达成快速射击的技巧已经人尽皆知,在零点几秒内便能完成拔枪射击手枪的强者也并非不存在于现实之中。
以上提到的仅仅是现实存在的射击技巧流派,他们或许不像剑道或弓道那般有着诸多哲学理念,但却绝对不能说它没有在锻炼和修正使用者的思想与认知。他们目前还完全基于实战,追求的是绝对的效率,假设他们哪一天成了运动项目,想要提炼出某种精神内涵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而如果我们把范围扩大到现实以外的话……还记得《刺客联盟》里通过猛甩手腕打出会拐弯的子弹的射击术吗?当然,最适合作为点题的案例,应该就是《撕裂的末日》中的枪斗术了:
所谓枪斗术,即是通过上千次的射击记录分析,加上教士们的研究,在任何枪战中都能立于不败之地的战斗技巧。枪斗术将武技与射击技术结合,通过分析对手的几何分布位置进行预判,每一个变化多端的招式都展现出最大的杀伤效率,打败大量的敌人。
…………
防御层面,枪斗术使用者可以闪避传统的射击弹道,熟练使用枪斗术的技巧,你的射击威力将提升120%,致命性增加63%。熟练掌握枪斗术的战士都是极其难以被击败的对手。
如果真的存在这样一种技巧,被升华提炼成为某种『道』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因为古代冷兵器技能明显影响阶级地位,现代政府不允许神枪手或无人机操作员变成贵族。
冷兵器盛行于农业时代,那时中央政府能力很差,基层的政治经济秩序处于”自然状态“,即能打的人就有权多吃多占,同时也要避免别人来抢自己地盘上的平民(所谓保护),从而形成一个至少胜于无政府状态的基层秩序。
在这样的社会里,武力不仅仅是一种可以卖给国防军的个人技能,更是搭建社会内部秩序的基本参数,可以决定某人分配经济资源的“股份”,简而言之就是可以决定人的阶级。在火枪普及以前,作为作战骨干的脱产武士相对平民都是贵族,要享用十倍百倍于平民的财富。比如说春秋时代的贵族卿大夫、西欧骑士和日本武士阶层。反过来说,也只有统治阶级能享用足够的蛋白质,供养强壮的肌肉——冷兵器技能的前提。
注意这种阶级地位不能只看名分,在中国古代,县城之外的很多豪强未必要有贵族称号,但也是毫无疑问的贵族。甚至许多武士就算名分上是奴隶,政治经济上也是实打实的统治阶层,比如说明朝武将的家丁,中东的马穆鲁克。
既然武力意味着社会地位,和神学、儒学一样可以抬升一个人的的阶级,军事装备当然也会像《圣经》、四书五经一样成为文化标志物,甚至包裹上神秘主义色彩。看明清笔记小说,经常说某书生在荒村读书,有鬼怪骚扰,结果被一本论语打的落花流水。与之类似,骑士精神、武士道、弓道、剑道……不过是统治阶级自我阐述的文化工具罢了。
热兵器一方面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另一方面强调齐射战术,简单训练的士兵只要足够“麻木”,就能和多年训练的武士打个不分上下,所以战争日益“简化”,专门的贵族武士阶层逐渐被淘汰。取代他们的是社会地位逐渐降低,规模逐渐扩大的平民士兵。统治集团当然不会费心给这些底层丁壮搞形象设计,火枪因此不像刀剑弓那样拥有专门的文化光环。
到了工业革命时代,军队规模先扩大再缩小,但无论怎么扩大缩小,政府实力都大大增强了,私斗和民间武装被明显压制,任何想靠武力在内部抢占地盘的团伙都会被官方的大炮教做人——你怎么敢和政府抢税源?换句话说,在日常生活中,在绝大多数基层社区,能打并不意味着你是人上人,有钱才是真正的道理。所以,我们这个时代围绕着钱建立文化,有钱人购买奢侈品构建文化光环,穷人也要积极讨论“富人思维”,“富贵人家的教养”,不再崇拜几百年前拿着刀剑训练家丁的地主豪强。
但即便到了热兵器时代,如果某种军事装备意味着社会地位,也会产生对应的价值观文化啊。六七十年代军人地位高,退伍回乡往往是生产队长,民兵连长,绿军装就变成了值得尊重的文化符号。在大院子弟中,父辈的战争红利往往和50年代的军事等级相关,所以第一次授衔时期的毛呢军装被追捧。可见只要某种装备能对应上政治-经济地位,被包裹上文化光环是迟早的事情。
总之,在封建社会和之前的青铜贵族时代,冷兵器首先是统治阶级对内镇压,确立内部秩序的工具,其次才是组合成国防军,对外作战的工具。而且那个时代没有发达的商品经济,基于武力的秩序比基于资本的秩序更稳固。所以统治集团必然会给自己掌握的冷兵器穿上文化外套。等到新型国家能够有效控制内部的武力,文化资源就去拥抱资本、行政权力和学历了。
相关回答:
1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内容:
特别白的《大明武夫》和其他书怎么样? - 知乎2 关于金属崇拜症:
为什么商周之后,大型的青铜器越来越少了? - 知乎怎么没有?你的意思是武士刀整出了个“剑道”,那枪就一定要整出个枪道出来吗?格局小了呀兄弟。
你看隔壁岛国从军舰身上衍生出了“舰娘文化”
我国还从枪身上衍生出了“枪娘文化”:
要知道“枪娘文化”,或者说“枪支拟人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美国士兵的“步枪崇拜”传统,其核心思想为,自己手中的步枪是自己最好的伙伴,要像爱护自己的兄弟姐妹老婆一样爱护自己的步枪,这背后可是有十分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的:
这是我的步枪,无数支与其相同,但唯独这支属于我
This is my rifle. There are many like it, but this one is mine.
我的步枪是我的挚友,他就是我的命,我必主宰它就如我主宰我的人生
My rifle is my best friend. It is my life. I must master it as I must master my life.
离开了我,我的步枪将一无是处;离开了我的步枪,我将一无是处
Without me, my rifle is useless. Without my rifle, I am useless.
我必善用我的步枪,我必比试图杀害我的敌寇打得更准
I must fire my rifle true. I must shoot straighter than my enemy who is trying to kill me.
在他朝我开枪之前,先击倒他,
I must shoot him before he shoots me. I will hit....
我和我的步枪都知道,战场上我俩无论射出多少子弹、激起多少声响、卷起多少尘土,这都不重要
My rifle and I know that what counts in war is not the rounds we fire, the noise of our burst, nor the smoke we make.
唯独放倒敌人才是关键,而我们将会做到
We know that it is the hits that count. We will hit…
我的步枪就是个人,如同与我,因为它就是我的命
My rifle is human, even as I, because it is my life.
因此,我要像了解我的胞兄那样了解它,我将熟知它的缺陷、它的强项、它的配件、它的结构以及它的枪管
Thus, I will learn it as a brother. I will learn its weaknesses, its strength, its parts, its accessories, its sights and its barrel.
我将保证它时刻整洁并能随时战斗,就像我一样整洁并时刻准备战斗那样
I will keep my rifle clean and ready, even as I am clean and ready.
我们将彼此成为互相的一部分,
We will become part of each other.
主啊,在您面前我背诵这则信条,我与我的步枪将成为国家的捍卫者,我们同样是敌寇的克星。我俩在一起共同救赎我的灵魂
Before God, I swear this creed. My rifle and I are the defenders of my country. We are the masters of our enemy. We are the saviors of my life.
我俩并肩作战直至美国获得胜利,没有敌人只有和平的那刻!
So be it, until victory is America's and there is no enemy, but peace!
--------------------------《步枪兵信条》by 美国海军陆战队少将William H. Rupertus
而要说起现代武器崇拜的最高境界,那非瓦努阿图的“拜美军教”莫属了
南太平洋有这么一个地方,叫瓦努阿图,是一个群岛国家
这个岛上原住民的画风是这样的
瓦努阿图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岛上的原住民生活了几千年也没发展出啥像样的“文明”
时间进入了20世纪,他们的画风也和上图别无二致
直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来了。。。。
别急,这次美国不是来搞种族屠杀的,
二战期间,为了能够抵御日军南下进攻澳大利亚,美军决定进驻位于南太平洋的瓦努阿图岛,在岛上建立军事基地和物资中转站
美国大兵们开着大铁船,坐着吉普车,吃着火锅唱着歌,就这么来到了瓦努阿图
对于当时还处于石器文明的瓦努阿图来说,美军简直是天兵天将下凡
在他们眼里,美国人开着巨大的“铁鱼”(破折号船),骑着巨大的“铁牛”(破折号车),身上还背着一根会喷火的木棍(破折号M1加兰德步枪)
美军不用在田地里劳作,每天只要等着,就会有一只巨大的铁鸟(破折号运输机)飞过天空,为他们空投下食物
这属实把当地人整不会了,
高等的工业文明对这个小岛来说简直是降维打击,他们把美军当成了神,开始崇拜他们
美军对自己的这批迷弟也很照顾,平日里看着他们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经常施舍给他们一点罐头衣服啥的,我大美利坚物产丰富嘛,不差这点钱
后来,美国给日本种了俩大蘑菇,日本投降了,二战结束了,美军也从岛上撤走了
留下了一堆奇奇怪怪的军用物资
当地老百姓始终相信,他们的神还会回来的,
于是乎,他们发明了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宗教仪式
他们把木头雕刻成美军的运输船和运输飞机的样子,并奉为圣物每日参拜
他们穿上了美军留下的军服,把木头削成枪的形状扛在肩上,学着像美军一样列队集合,升美国国旗,唱美国国歌,
他们相信只要他们这么做了,天上就会飞出一只大铁鸟,为他们扔下食物
他们还用木头雕刻了一副眼镜,负责主导仪式的祭祀每次举行仪式时都会戴上木头眼镜
因为当年负责指挥美军的军官是个老花眼,每次空投来之前,他都要戴上眼镜检查飞机的时刻表和物资清单,久而久之,当地人觉得眼镜是祭祀用的法器,只要戴上眼镜就可以召唤铁鸟
如今的瓦努阿图是个旅游景点,当地人也算是半只脚踏入了现代社会,他们时不时地还会为游客表演他们的祭祀仪式
而瓦努阿图群岛的“拜美军教”还不是唯一的以现代武器为思想核心的宗教:
就在21世纪的今天,美国有一个专门崇拜枪支的宗教团体。名为“铁之杖”(Rod of Iron Ministries)
这个教团拥有军火业务,他们和美国的最大的枪支协会NRA(全国步枪协会)来往密切,他们相信祖先的恶灵附着在后人血液中,末日即将到来,而他们的宗教领袖将成为美国国王。
上图为铁之杖的创办者和宗教领袖--美籍韩国人文亨进,他身着用防弹背心做的龙袍,戴着一顶用子弹做成的王冠,向自己的信徒发表演说。
你可不要小看了这个文亨进,他创立这个宗教可不是乱打的,他是有备而来,他所提出的宗教哲学,是能够找到古籍文献来佐证的,根据和他本人相关的采访资料,文亨进创建“铁之杖”的灵感来自圣经中的《启示录》。
《启示录》中曾记载耶稣用一根“铁棒”来保护自己和后人,文亨进从此受到了启发,他认为耶稣用的“铁棒”很可能是一支AR-15步枪。
我在想东正教的耶稣拿的是不是ak-47.。。。。。。
教团成员坚称他们的教团是“世界和平与统一避难所”(The World Peace and Unification Sanctuary),而他们的牧师和信众无一不是枪支崇拜者,
他们集会的时候喜欢穿艳粉色袍子,头戴金银王冠,手中握着步枪,每年他们会举办声势浩大的“铁之杖自由节”,不少美国右翼政坛大佬都会来参加过这个节日,其中包括川普的前顾问史蒂夫·班农、前美国步枪协会发言人达纳·洛什、极右翼的“骄傲男孩”盟友乔伊·吉布森和共和党国会候选人泰迪·丹尼尔斯,可以看出这个宗教的人都是铁杆的川普粉丝。
2020年川普输掉美国大选之后,文亨进在德克萨斯州中部购买了一处40英亩的大院,
这个大院被文亨进称为“自由之石”,配备了钓鱼设备、工业厨房、房车连接设备、小屋和露营地点。文亨进在布道中说,教团希望借这处场所“为教会的爱国者提供一个避难所,让他们远离即将到来的与‘深层政府’(deep state)的战争。”
如今“自由之石”已经开始了有条不紊的运行,他们有官方的Instagram账号,定期发布消息,他们最在该房产上悬挂了一面巨大的川普2024年国旗,他们称之为“川普大厦”。
此外“铁之棒”在特拉华州和佛罗里达州也有房产,教会称目的是“将上帝的王国扩展到美国西部和南部地区”。
看到这儿,你还觉得现代武器没有相应的价值观和文化吗???
总有人觉得《少女前线》所推崇的枪支文化太媚宅,太平成,那么同志们,这个“铁之杖”够不够昭和?够不够硬核?想不想加入啊?
最后给大家念一段佛经:
南无加特林菩萨,六根清净贫铀弹,一息三千六百转,大慈大悲渡世人。
话说拿着AR-15的耶稣和南无加特林菩萨要是打起来了谁会赢啊。
你拿着木制的草叉,身上穿着破旧的麻衣,身为一个农民征召兵,你上战场就算不被打死打伤,也高几率因为糟糕的伙食,寒冷的天气,饮用水不干净导致染病失去性命。
离你300步的人是你的领主,他穿着价值10000第纳尔的盔甲,有三层,是在都城买来的高级货,除非用最强劲的弩在近距离直射,不然根本无法用抛射武器穿透他胸前的棉甲,链甲,以及覆盖在前面凸起的胸甲。至于领主的豪华头盔,你的老伙计曾经跟你打赌,就算是战马踩上去也踩不烂 。
对了,那个老伙计,上周被对面的骑士骑马撞死了,他不愿意为了一个征召兵浪费他那根华丽的骑枪,听说那枪顶得上你几年的工钱呢。
你的领主信仰骑士道,认为使用弓箭是可耻的,使用宝剑是高贵的,使用骑枪是贵族的战斗方式,还会与对面的骑士行礼问好后再决斗。
但其实,你心里一直有个疑问,那就是他为什么非要用铁剑去砍铁甲呢,明明只要拿着把大锤子,你的骑士老爷就能给对面打的眼冒金星,就算盔甲再好,人的脖子也扛不住这么砸啊。何况他天天都能吃到肉食,跟你这种骨瘦如柴的人可不一样,膀大腰圆的,挥舞重锤应该不难。对面的骑士也用的宝剑,真奇怪,难道骑士们彼此不想杀死对面?
但是管他呢,你一天的工钱都买不起一根箭矢,现在你需要考虑的是自己怎么活下来,还有怎么把面前这块掺了木屑的面包咽下去。
老爷们喜欢这种战斗方式自然有他们的原因,他们懂的可多呢。你连他们盾牌上的纹章都搞不懂。
只有不会战死的人才会歌颂武器。
日本武士歌颂武士刀,西方骑士歌颂骑士剑。
然而当西方骑士在被蒙古军队当猪杀的时候,可没见到他们崇拜蒙古人手里的连枷和手斧,还有各式各样的狼牙棒。
因为这玩意真的能隔着盔甲送他们见上帝。
基层蒙古骑兵也不会崇拜马刀,当他们发现马刀砍不动对面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的扔了它抄起狼牙棒把面前的桶盔砸成铁饼,如果不那么做,那自己就死定了。
此外不如考虑一个问题,题主也说了,有剑道,有弓道。
那为什么没有棍道,弩道,锤道,斧道呢,甚至绝大部分故事里,这些钝器都是蛮族和野人用的武器,要不就是兽人怪物用以下玩意。而弩一直都跟卑鄙小人联系在一起。
(以上这些武器为什么没有被崇拜呢)
大概是因为
这群人不喜欢这玩意吧,因为他们真的会被以上的武器打死,还是救不回来的那种。
所以在一代一代的由这群铁壳王八掌管的文化传递里,这些武器就被异化为了莽夫,糙汉,流寇,野蛮人,甚至非人类才会用的低俗武器,绝对不值得崇拜。
然而这些沾满骑士鲜血的武器实际上高效而致命。
(请问有持斧八道么?好像没有,因为他拿这玩意就是打算要你命,还有什么八道九戒可言?)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热兵器时代这种礼仪消失了么,因为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在热兵器年代,你的命都只配一颗子弹。骑士时代缩在铁壳里降维打击的战争游戏已经结束了,火药的时代里,战场没有安全之地,前方弹药飞射,后方火炮洗地,你会崇拜即将杀死你的东西么?
热兵器的文化?
那不知道俄罗斯人对于T-34的迷恋算不算?
毕竟俄国人对这坦克的崇拜已经到了一种很那啥的地步了。
每到胜利节阅兵的时候,T-34坦克永远作为重装备方队的领头, 高擎着红色军旗,第一个入场。
有些时候,T-34后面还有同为T-34车体的SU-100
然后才是后辈小生们入场
不仅在阅兵式和博物馆,在各种长明火或者纪念碑的旁边,也总能发现他的身影。
白俄罗斯的一辆T-34纪念碑旁,一名悲戚的老坦克兵。
这些坦克不仅仅是纪念使用兵器、驾驶武器慷慨赴死的英勇官兵,甚至还有专门纪念这类兵器的纪念碑和博物馆。
“T-34的历史”博物馆,这可能是世界唯一一家专门纪念某种特定型号武器的博物馆。在每年不同时间,他们都会推出不同的T-34专题,T-34坦克的本身、T-34的生产者、T-34的驾驭者、T-34女人……武器、人、军队、历史、国家之间,就这样怪异而温暖的联系在一起……
以至于“外国人”的文章中,对于这种情况还专门酸了一番
在苏联战后的历史学研究领域中还缔造了另外一个传奇——在苏联境内,雕塑艺术所表现的主题并非仅仅局限于牺牲的英雄和胜利的战役,而且也包括他们所使用的武器!我们可以在苏联国土上发现树立着很多以T-34坦克、ZIS-3加农炮、“喀秋莎”火箭炮或伊尔-2强击机为主体形象的雕塑作品。
然后就是“友邦惊诧”时间:
你能想象有比通过使用雕塑形式纪念杀戮工具更怪异的事情么?
胡说八道些什么啊?你们根本不懂俄罗斯
这话让一个中国人说,总感觉怪怪的(和善的微笑)
再者说,不用“杀戮工具”,从欧洲布格河到中国南海的一打“劣等民族”,怎么对付数百上千万健美如戈林,挺拔如戈培尔,还和元首一样金发碧眼的雅利安神族和“东方雅利安人”?
到这里还没完,“T-34”在游戏、电视、电影和音乐真正成为了“标志性象征。”
是的,朋友,你没看错,这首歌就叫“T-34”!(也有“谢谢你,T-34”这一名称)
坦克驰骋疆场
引擎轰鸣,铁甲闪烁
踏过泥浆、越过壕沟
冲破火线、所向披靡
……
至于T-34专题的影视作品,早年有一部《四个坦克兵与狗》,波兰电视剧。
【剧情】波兰21集经典连续剧《四个坦克兵和狗》【1966/中字】_完结剧集_电视剧_bilibili_哔哩哔哩
现在有一部WG出的纪录片。
关于T-34修复者们的故事,这些“小作坊”通常承担修复战场遗物的工作——从泥浆、河流、森林中找到的完整坦克——这些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坦克的残骸、残留的部分完整部件。这些人通过详细的考证和扎实的工艺,以坦克残骸为基础,东拼西凑,使用各种材料制造出一辆可动的坦克来。
【坦克世界】纪录片《T-34》(修复T-34全过程)(腾讯网翻译)_星海_科技_bilibili_哔哩哔哩
而在2018年,就是紫罗兰创世元年。还有一部正儿八经的战争电影,名字就叫《T-34》
虽然说以当今俄罗斯电影的这个水准,我个人对这部电影其实没多少期待……
至于邮票、纪念币什么的那就太多了,省略。
彩蛋:“T-34”在俄罗斯成了一种符号与象征,成了一种全民文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奇葩情况也就出现了……
一个暖心老爸为了孩子打造的“T-34”
相比之下,这个就可谓是神经了……
改装车辆外形、颜色扣几分来着……
据称改变车身颜色三分之一必须登记,不登记者扣2分罚200元。如果和非法改装车辆沾边就更糟糕了——12分。
所以你要么别学俄国人,要么就争取能跑过警察。
“全XX都没有一辆跑得过我的警车!”
——《骑摩托超速还挑衅交警,时速百里,冲出公路车毁人亡》
樱铃莉(?~2017)
然而你禁不住真有人把自己的爱车当T-34一样开,你看看这泥浆。
这位把T-34的威猛形象喷涂在爱车上的老哥,的的确确是把自己的座驾当T-34开的,各种意义上。
T-34,T-34……(笑出声)
有,我们只是现在不这么叫了而已。
没有坦克士,但是有坦克兵,没有导弹道,但是有“核博弈”。坦率的说我觉得这些充满了日本中二气息的称呼其实非常的难听,拗口不说了,还显得一股小家子气,一看就觉得家里是真的没矿。人在家里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会对仅有的东西产生一种神奇的崇拜感,即使这种东西并没有什么稀罕的。
比如我以前小时候有个邻居,非常的穷,我们现代汉语里基本上都是把“贫”和“穷”并列到一起使用,实际上这两个字的意思不一样,贫穷贫穷,贫是贫、穷是穷。贫是没钱的意思,穷是没路的意思,贫只是你现在手里没钱用,穷,那就是无路可走了。山穷水尽,对不对,山神老爷还能没钱对不对?
因此我这个邻居就是“穷”,当然也“贫”,但是主要是穷,无路可走的意思,没文化不识字还格外突出的懒,人品超级差,偷鸡摸狗坑蒙拐骗外带撒谎不着调。这就是真的“穷”,不光是没钱的问题,而是无路可走的问题。他爹死得早,当然也没留下什么家产,跟自己老娘住在一个土坯茅草房里,整天也不务农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他妈被他活活气死以后,作为一个老光棍,他开始彻底走向变态,干了很多很恶心的事情,当然也挨了不少打。
理论上这样一个老变态应该不会懂什么“哲学”,但是,人性都是一样的,见识、知识、阅历都不影响这些,人总是会自发产生哲学思考的,尽管水平不一样,至少有。
这位可敬的老变态先生一样也有自己的哲学思考。
比如说对一根长条状的鹅卵石。
这条长长的棒状鹅卵石的来历已经无法考证,但是我觉得应该是一直都有的,它原始的用途应该是作为一个石臼的臼棒存在,石臼,这东西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以前很常见,是农村里常见的工具,可以把农作物弄成粉末。像在四川这种地方,海椒面这种东西是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你把红彤彤的二荆条炒脆了,用石臼砸成粉末,这才是正宗的四川人。
我们的Mr.LBT,对于自己的石臼里这根长条形鹅卵石就有自己的价值观文化。
我一直不大明白他对于这条长长的棒状鹅卵石为什么会有那么深厚的感情,直到看到了题主这个提问,这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我这人喜欢顿悟,感谢题主。只要你理解了Mr.LBT的生活状态就很容易理解他对于这个形状猥琐的物体的感情,因为他的家深刻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家徒四壁”。
他家的窗户基本上已经不能发挥“窗户”的功能,这玩意儿上面以前确实存在过玻璃,然而现在想要找到玻璃,你可能需要首先刮开一层油烟、灰尘的混合物,这一层“保护膜”比你想象的坚硬很多,在不弄碎玻璃的情况下很难刮下来,我建议你放弃这种没有意义的努力。窗户的合页也已经早就锈死了,连插销都已经锈成了一团,因此这个窗户实际上不能发挥一个正常窗户的功能:既不透光、也不可能打开通风。
但是您千万不要担心Mr.LBT住所的通风透光功能,因为墙壁在发挥这个功能,他家的土坯墙体裂开了不少条可怕的裂缝,既可以通风也可以透光。
美中不足是,本来应该起到支撑屋顶作用的墙体,就很难发挥这个功能了,于是需要借助别的东西来完成撑住这个茅草棚不倒塌的作用,比如说一根木头棒子什么的。木头棒子的所在正好在Mr.LBT的床前面,当然你如果愿意称呼那东西叫做“床”的话。
总之,Mr.LBT的家大概就是这么个样子,你很难在这里找到类似于“秩序”、“文明”、“进步”、“礼仪”这些美好的东西。唯一可能代表着这些美好的,就是那个石臼。
石臼的臼体没什么好说的,出自于村头刘石匠的手笔,既不太粗糙也不太精致,属于典型的农村日常用品。但是这个臼棒确实有其独到之处,现在想来它应该是一块玄武岩,被河水精巧的打磨成了一个光滑而细长的圆棒子,浑然天成又巧夺天工,与那种没有灵魂的普通臼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在臼棒界进行一场选美的话,它一定能够拔得头筹,被广大的臼棒所追捧。像那种生铁铸造的臼棒,是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产物,精致但是没有灵魂;木头切削的臼棒,实用性不足;石匠打制的石头臼棒,多了雕琢而少了天成。
这是一根值得产生“道”的臼棒,首先其资质非常过硬,是来自于峨眉山造山运动中岩浆溢出的出身,可以说非常的古拙,有浓厚的古意。其次是其修炼,来自于大渡河下切与川西高原抬升的动态平衡,意味着阴阳的永恒搏斗与交融。最后是其寻获,来自于人伦与天道的巧妙融合,化天然为己用,融人道于天和。
简直再难以找到如此完美的一根石头臼棒了!
它身上附着的价值观文化,虽然感染面并不宽广,仅限于Mr.LBT一人,然而那是你不懂它的奥妙而已。我们之所以凡俗就是因为你缺乏与它结缘的机缘,上天把这个荣耀给了Mr.LBT,没有给你。
Mr.LBT深刻的明白它的“道”。
他非常喜爱这条石头臼棒,以至于在他缭乱而贫乏的生活中,在他摇摇欲坠的茅草棚中,在他油腻而失去作用窗户里,在他四处干一些因为性欲得不到满足而扭曲压抑变态的事情中,这条石头臼棒,产生了神奇的神圣哲学价值。他会精心的擦拭它,然后郑重其事的把它放在那个实际上没有保管财物功能的茅草棚里,到使用的时候再请出来。他会小心的使用它,以免破坏附着在上面的天道人伦与珍贵价值。他会喜爱的摩挲它,把玩它,在花生米、海椒面与小麦形成的包浆中增添一份人手油的光辉,愈加使得它散发出令人作呕的光泽。
在Mr.LBT贫乏困顿的生活中,他实际上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干,他没有勤奋的习惯,也没有与天地命运搏斗的勇气,更没有老婆孩子需要眷顾,甚至没有去思索这一切的能力,他只会在饿得受不了的时候想起去鼓捣点什么东西,比如说老张家的麦子,老李家的花生,老孙家的水稻,老刘家的鸡。
在填报了肚子之后,Mr.LBT会开始做一些非常恶心的事情,在此,我作为一个体面人就不复述这些事情了,因为这些事情毫无疑问的肯定会影响您的心情,或者让您的身体产生不好的反应。我很庆幸年幼无知而又与Mr.LBT距离过近的这个阶段没有受到他的影响,因为我自始至终把他看作是一个笑话,所以现在才难能可贵的保持住了一个体面人的品格。
总之,Mr.LBT就这么点精神追求,在恶心人的同时摩挲一条形状猥琐的石头棒子。
Mr.LBT总是挨打,这个怪不得别人,怪他自己,怪异猥琐还喜欢招惹别人,老是挨打,还老是讨打。
再没有见过比Mr.LBT更讨打的人了。
显而易见,Mr.LBT缺乏干出真正的坏事的能力,他营养不良、个头矮小、力气缺乏也没有知识文化,破坏性确实十分的有限。偶尔吃饱喝足的时候干掉恶心人的事情,也能造成一些危害,让事主愤怒异常。
比如说沟里的铁二叔就打上门来。
铁二叔是我们村里的老好人,脾气很忠厚老实,就是有一膀子的力气,是个典型的庄稼汉。那次Mr.LBT确实过分了一点点,干了一些我们体面人羞于提起的事情,被铁二叔拎着锄头打上门。不要小瞧庄稼汉手里锄头的战斗力,一把锄头,在一个合格的庄稼汉手里实际上是很灵活的,一双尽是老茧的手几十年都在操弄这玩意儿,可以说在灵活度上面不属于军队里大将手上的青龙偃月刀。只不过锄头毕竟是锄头,再灵活,形状毕竟不适合砍人而已。
铁二叔手里的锄头,砍、砸、削、劈、挡,切、旋、挑、抹、凿,没有一样不精通,虽然平时主要用来对付土疙瘩和杂草,可是要用来对付Mr.LBT也是没问题的。
加上一条石头臼棒也一样。
Mr.LBT理所当然的抄起了自己的石头臼棒,与那铁二叔,战在一处。
好二叔,一把锄头舞得是水泼不进、刀砍不动,那Mr.LBT哪里是他对手,只三个回合,一锄头正正怼在心口,当下就是一个“屁股向后平沙落雁式”,一个倒栽葱摔得是四脚朝天,石头臼棒也摔在一旁。那铁二叔也不答话,抡起锄头用锄背,毫厘不差正砸在石头臼棒正中间,当场砸了个裂成两半、碎成几片,一件附着了天道、人伦、感情的神物,就此骨断筋折。
当然铁二叔压根就意识不到自己砸碎了什么东西,他也顾不上,Mr.LBT自己都不顾上。铁二叔抢身向前,一脚踏住他胸口,抡起胳膊就扇大嘴巴子,那个脆生啊,我隔老远听着跟放鞭炮似的,噼啪噼啪,足足响了一炷香功夫。
当然,铁二叔并没有打死他,铁二叔上过初中,知道打死人不行,犯法。Mr.LBT的脸足足肿了有小半个月的样子,刚开始是猪肝色,后来逐渐渗出淤血来,然后结痂脱落,最终除了多了一些色斑,倒也算恢复了原样。
他当然从此不敢再去招惹铁二叔家,只不过暗戳戳说铁二叔坏话,也没人听他的,后来又跑去烧铁二叔家的房子,却并没有点着,还被别人当场捉住按在地上,少不得又是一顿暴打。
再后来就被送去监狱去了,纵火是重罪,跟抢劫、强奸一样的重罪。
再放出来的时候,我已经长大成人,很少在家乡呆着了。Mr.LBT也显出了老态,在村里没头苍蝇一样的走动着,迷恋上了别的什么东西,具体我也不知道了,大概还是石头臼棒那种类似的物体吧,恋物癖这种事情也不是啥稀罕现象。
我小时候一样对某种物体产生过别样的感情,比如说,烟盒、画片、小人书,觉得这玩意儿怎么就那么的可爱,那么的动人,是一个小孩子心中的宝贝疙瘩。那时候我们研究画片到了痴迷的程度,一百零八将,西游记,变形金刚什么的,排座次,还拿出来赌输赢,各出几张然后扔在地上,用力扇风,吹翻了就赢走。你那时候让我说的话,我就能给你整个“画片道”出来,扇风的力度角度什么的。
后来刚成年的时候,眼界豁然开朗,见识了世界的丰富多彩却又还保持着小时候对具体物品的喜爱,于是显得眼花缭乱,看什么好的就想扑上去一把搂住,摩挲、参详、把玩。
最后见得多了,才会意识到一个问题:不过尔尔。
人之所以高等,是因为可以创造,可以进取,可以探索,而不是攥着某个东西疯狂的迷恋,这种行为看起来挺变态的,小孩子看见这种人要躲远一点。人的价值在创造的过程中,在探索的过程中,在建设的过程中,而不是一个什么具体的东西。
大道至简、君子不器。
这话不管你怎么理解,我的理解就是:人要正常的成长成熟,别三五十岁了还跟个趴地上玩儿画片的小孩子似的。
怎么没有的嘛(
http://ar-15.com is a firearm-enthusiast web forum founded as a mail list in 1996 and headquartered in the Dallas/Fort Worth area. It migrated to a bulletin board system, then finally a website which the owner called "the largest firearms website in the world", with 10 million users in 2013.
Date launched: 1996
AKvsARvsM1903vsMosin Nagant,相爱相杀的好姬友,怎么没有的嘛(
有的时候热兵器还真的更偏向于价值观文化而不是“文化”,换句话说就是武器厉害了,比(未经培训的)人值钱了,人是伺候武器的——使用此类武器的要求/相关军种的限制决定了对应战斗人员(能伺候好武器的人)的人生态度。
太平洋战争刻板印象:
潜艇兵:
及时行乐,道德水准模糊(未必是坏,而是判定标准异于常人)
比如我写过的这位客观上确实作恶多端,但此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邪恶”,而是在他看来很多道德标准是毫无意义的,他不在这个衡量体系之内。
日军也一样,日军潜艇同样屡犯战争罪行(废话),但很多时候给人的印象是“职务之便”,因为这些俘虏没地方安置,所以就杀了。当然,大多数战犯最后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驱逐舰指挥官:作风大胆,爱享受,愿意学习和实践各类战术技巧,老兵油子。
这个太多了。
巡洋舰指挥官:劳苦功高,可能比较“独”,有一些执着的东西。
少见的太平洋战争老电影《火海情涛》也是这样塑造巡洋舰指挥官主角的。
战列舰指挥官:大舰巨炮,后方看戏,炮术精准,爱装逼,给司令倒一杯咖啡………
这个其实是大众最熟的刻板印象,已经被初代宇宙战舰大和号到前几年的超级战舰到各类meme给复刻到玩坏了。因为战列舰就是集合了这些词儿的意象。
海军航空兵:兄弟何处升官?哪里发财?酒色财气,功名利禄,浮夸,刺激,过瘾。
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们真的有钱,美方除了作战补助还有飞行补助,有了钱酒色财(更多钱)气就来了,为了维持这种潇洒自然要力争功名。日方嘛,提到“浮夸”,我就想起了渊田桑那张嘴………
仔细想想都是舰种的任务特点和需要塑造了军舰上的人。
都从武器说起,却连文化的范畴、价值观是什么都没搞清楚。
广义上的文化无所不包,只要与人有关的都属于文化。而题主所说则是某种类型武器使用群体所形成的亚文化中的价值观部分。
现代热兵器有没有形成文化?绝对有。
不论哪种兵器的诞生、装备、使用,其中任何与人有关的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有没有与枪有关但与文化无关的部分?有,比如枪械的自然锈蚀,但保养与维护又属于文化。
现代热兵器有没有形成亚文化?有。
只要使用的时间够长、人数够多,就会形成一种亚文化或者是亚文化的一部分。
比如柯尔特手枪与西部牛仔、AK47与游击队武装、AR系列与美国民间枪文化
这里要与另一个文化现象做一个区分:符号化,即某种物品代表了特定的群体或者某些规则理念。
能够形成亚文化的武器必然需要符号化,这也是亚文化的一个特征。
符号化的武器却不一定生成亚文化。比如:喀秋莎、大和号。
前者影响大但是单一,后者完全得益于二次创作。总的来说就是其文化方面的形成、传播与当事人群脱节。所以符号化的“大和”“喀秋莎”也没有源于自身特性而形成文化价值观,而是时代价值观的映射。
最终,能够产生亚文化并在其形成的规则中孕育价值观的热兵器基本没有。
武器更新换代快。这是基本条件,决定了热兵器的使用人群特征与范围。热武器从战争配角到主角到一战、二战后疯狂进化的几十年,很少有一种类型装备能持续数百年。
没有一个掌握价值观话语权的使用阶层。这是最关键的。
这个阶层在古代就是贵族。
只有一个持续掌握话语权的使用阶层,才会赋予符号化武器某种价值观体系,以强化自身阶级的地位。
为什么春秋战国衡量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有六艺?到后来却变成了琴棋书画,而且古代中国也没有所谓的武器、武士价值观?
这是因为科举体制下文化的普及,打穿了阶级壁垒。使得武艺无法代表阶级特性,从而失去了形成特定价值观的必要性。最终,一介武夫反而沦为上层所轻蔑的对象。
同样的,在武艺主导阶级的欧洲、日本,热兵器的普遍、不断更新装备打破了依靠重甲、常年格斗训练的骑士、武士所代表的阶级。反过来这种打破就彻底断绝了武器自身形成价值观的可能性。
为什么到今天隆重场合军官还是要用刀来彰显自身身份?就是因为刀所代表的阶级特性依旧是热兵器无可取代的,哪怕是镀金AK。
Ak与游击队只是经济条件下的统计数据给人的感觉,从苏联红军到阿富汗游击队到索马里民兵,他们能在一个共同基础上形成价值观吗?!
平民化、草莽化的AR系列、柯尔特手枪能形成阶级自我界定与认同的理念吗?
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