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放在去年,知乎上肯定都是一边倒的讨伐崔永元,引用各种数据论文打他的脸,顺便科普一番什么是转基因。
我这样的理科小白也曾经在知乎上,看大V回答才明白崔的问题在哪。
但是现在呢?
我不是转基因专业的,没办法做科普,但是我想讨论一下知乎答题区的现状。
我已经不止在一个问题下看到反智,反科学的回答,更有无数民科、迷信的拥护者。
他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世界这么大,你没见过的东西多了,高手在民间,你没见过就没资格说话。
不到一年时间,知乎的用户群,越来越庞大,但是与之相对应的高质量的回答越来越少,真正有内容的东西刷半天都看不到。
我擅长的是自行车领域,但是从14年到现在,这个领域的水逼越来越多,什么资料都不查,光凭着自己错到家的“经验之谈”就敢出来答题。
知乎live刚刚起步的时候,我听了@陈诺讲读国外法学院的live,非常佩服她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能输出那么多干货。
所以当我收到邀请的时候,我就在思考。
一期live应该讲什么内容才对得起我的听众?
什么才是他们最需要的干货?
如果我要开自行车有关的live,在质量上必须对得起喜欢自行车的人。
很可笑的是,这种想法在如今早已变成“非主流”。
在我准备的期间,我很诧异的看到一个几乎没写过回答的人,开了一期自行车入门live。
我去听了,呵呵,你花这个时间去百度,能知道比那个live多十倍的内容。
听众不是傻子,听过一遍就知道你有没有料。那人在开第二个live的时候,参加的人寥寥无几。
这只是对他个人产生影响了吗?当然不,这是对一整个板块的影响。
自行车领域的live没几个,除了@刘浩咣咣的的live我敢说内容不水(国家队在役职业车手),其他的大多呵呵。
普通人听了水live会怎么想?“哦,原来自行车运动这么差劲”
第一印象都不好,谁还想去看别的内容?自行车这么小众的领域都是如此,其他更多人关注的领域混乱程度更不用说了,劣币驱除良币的情况在各大版块都有出现。
反思|刷了三年知乎,我到底得到了什么 - 知乎专栏 这篇文章的作者,在三年前写过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回答,他那个时候才刚刚高三,我认为此人是个天才,比我那会强多了。
15年也是知乎高质量回答爆棚的时期,即使是碎片化知识的学习,那也是超高质量的碎片化。但是这几年,我发现刷到的回答越来越不堪入目。
显然,低质量答案的涌入稀释了高质量的回答,时间线上越来越难出现真正的干货,我的想法,和那篇文章的主体是一致的。
虽然我也会减少刷知乎的时间,不同的是我会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在自行车领域的创作上,尽量让后人看到高质量的回答和文章。
贴吧,豆瓣,甚至是百度知道这些网站都走过这条路,从小众逐渐发展壮大,原本的高质量社区从干货慢慢最终走向变成一片混乱。
希望知乎不要步它们的后尘。
「你学坏了你呀,你这招太阴了你,你不怪睡不着觉,心眼儿太小了你,该,啊!」
说句题外话,从《实话实说》的年代开始,你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杯子,就都是厂家交了赞助费的——而这个钱并不是给电视台的。所以某位名人的“生意头脑”并不是从离开央视、或者盯上转基因、或者开了农贸公司后才开始迸发出来的,人家已经玩了十几年眼球经济和粉丝经济了。
当然,植入广告这种东西最多是吃相难看一些,至少合法合理。至于现在的所作所为,则纯粹是把“无耻烂人”刻在自己脑门上了。
如果人类的缺德程度可以量化的话,那么由于崔永元的存在,我们将不得不使用对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