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执掌清朝海关近半个世纪的“洋海关”赫德,是一个工作狂。自从1854年,赫德在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毕业之后,便来到中国,苦心钻研汉语,争取早日出人头地。
随后几年,先是到宁波出任英国领事馆助理翻译,后又任职英国驻广州领事馆翻译,最后辞去领事馆公职,出任粤海关副税务司,为清政府“打工”,当时,年仅24岁。
此后,赫德的命运就像是开了挂一样,1861年,清朝总理衙门正式委任李泰国为首任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为副手;在副手岗位上干了3年之后,又被清廷任命为海关总税务司,当时他只有28岁,可谓是踌躇满志。
作为这个廉洁、高效部门的首脑,赫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有人用“三不停”形容他勤奋而繁忙的工作状态。
脑不停:每天都在考虑海关的发展,酝酿新的举措,改革旧的制度。
手不停:赫德不用秘书,自己亲自撰写公文、安排工作,从最初担任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的副手,到执掌大清海关,从1861年到1908年之间,四千多篇通令绝大部分都是他亲自撰写。
赫德还喜欢写日记,没有特殊情况几乎天天写,他和总税务司伦敦办事处往来的书信和电文据统计有千万字;撰写公文、来往书信、书写日记,这些都是赫德亲力亲为。
腿不停:为了收好税、多收税,赫德还须向“上级单位”清朝总理衙门汇报沟通,还马不停蹄的到“基层单位”各通商口岸视察工作,可谓是殚精竭虑。
为了调和江苏巡抚李鸿章和“常胜军”指挥官戈登的矛盾,他坐船加步行花了4天时间,历尽艰险从上海到苏州,进行斡旋。
甚至为了提高效率,在海关总税务司署,他都是站着办公,赫德只有在1866年回国结婚,和1878年省亲两次请假记录。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前后工作54年,只请了两次假,仅仅是为了结婚和省亲。
这种工作态度,恐怕放在今天,也无人能及,堪称是“打工模范”。如果你是老板,恐怕也没什么话可以说。清政府放心把海关的钱袋子交给赫德几十年,绝不是偶然的。
赫德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必须时刻牢记,海关是清国衙门,而非外国机关。既然如此,每个公务人员都必须围绕清国的利益开展工作”。
不管这是赫德的真心话还是表白,能有这样的流露,在激烈动荡的晚清时代,在形形色色的外国来华者中间,确实是凤毛麟角。
这副图片刊载于1891年9月19日的《伦敦新闻画报》。赫德在担任总税务司后,不仅打造中国近代海关,更精心将中国海关打造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立王国”,而赫德本人就是王国中的独裁者。
赫德和妻子、孩子的合影,约摄于1878年。
那么赫德的业绩如何呢?
打从1863年11月15日这一天,当28岁的英国人赫德被清廷总理衙门任命为海关总税务司开始,他就痛感旧海关制度的腐败,个个中饱私囊,人人伸手捞钱,上任之后,他抡圆了斧子,砸烂了原有的海关体制。
赫德祭出的三板斧分别是海关系统管理岗位大换血,全部由外籍专业人员担任,实行垂直领导,直接听命于他;海关内部引入独立的监察体系,严惩贪腐;海关系统逢进必考、高薪养廉,中级职位年薪最多可达9千两白银。
这三板斧下来,赫德创建了晚清最廉洁、高效的海关部门,到1908年赫德实际离职时,关税已经达到3020万两!海关税收占清政府财政的比重也从9%迅速提高到了24.35%。这样的业绩,甚至高于同时期诸多列强海关的增幅。
恭亲王奕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有100个赫德,大清的事情就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