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小学三年级,去舅姥爷(爸爸的舅舅)家的时候,舅姥爷送我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不过很破,而且封皮也掉下来了,前面三页的拼音检索也惨残了。哪一版的不知道,但是是蓝色硬皮封装。
就这么一本书,四年级的时候放在了枕头边上开始每天读几页,倒着读,先从附录看,注音拼音、度量衡、朝代年号等等之类的,然后从zuò开始,直到后来有一天,读到了ā,再往前把检索看完,把前三页的拼音检索里缺的用白纸补充上,算是真正读完了。初中的时候用牛皮纸给词典做了一个封皮,现在这本元老级的书静静的躺在家里的书架上,好像已经五年没翻了——自打高考完就没翻过。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影响,大致而言有四个:
1、左眼近视了。依据上次体检的数据,我右眼视力1.2,左眼0.4。这个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我也不太清楚,我觉得是因为我当时是左侧位躺着看的,所以造成了左眼近视。
2、朝代、年号、皇帝记住了。且不说清朝这种离得近、有规则的,就是南北朝、五代的皇帝也是那会儿记下来的,五年级的时候可以把每个朝代的皇帝从头到脚捋一遍,而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这种变态的名字也是当时记住的,还天真的跑去问我爸爸为什么刘裕、刘彧和刘昱他们三个的名字一样的读音?不犯忌讳么?(老家比较封建,起名字要避讳祖先)
3、从词条里记住了大量的日常用不到的词汇和俗语、代称。比如五痨七伤里的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冷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现在经常被我用在相声里当贯口,比如如坠五里雾中,也让我记住了那个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的张楷。
4、日常见不到的字。比如有个字是圕,注音是tuān,意思是图书馆,比如有个字是枵,有个词叫枵腹从公,后来读《明史》的时候发现了朱恭枵,我老爹读朱恭hào,我读朱恭xiāo,回头打赌赢俩冰棍是为后话。
高三的时候曾借蹲厕所的功夫读《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可惜没读完就毕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