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青岛入列国家中心城市?(未证实)? 第1页

  

user avatar   hashtaghustl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文于2017年1月9日发布在知乎,最近一次更新于2017年11月24日。

本文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转载。

——————————

不请自来。

16年年底青岛人的朋友圈很多都被这样一条新闻刷屏,论及青岛市政府与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中规院)与青岛共同论证2049年城市整体规划一事,这被认为是青岛入围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信号。在部分媒体的新闻稿中,甚至出现了“山东省、济南市都要配合青岛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字眼,着实是让广大青岛市民兴奋了一把。但在部分舆论场中,这条新闻也引起了一些波动。国家中心城市,青岛真的“配”吗?要知道,在绝大多数中国城市指标排名中,青岛连全国前10都很勉强。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得明白,国家中心城市到底是干嘛的。


在这里我并不想再把“全国城镇体系建设”相关的东西拿出来掰扯一通,我只举一个例子就好了。北京未来要讲迁出非首都职能,把市级行政中心逐步迁移到通州。一般人打眼一看,可能以为就是北京要大力发展通州了而已。然而仔细研究便可得知,北京是实打实的要迁出非首都职能,即将非行政相关职能通通搬离北京市中心区。这些地方不能都搬到通州吧?自然要由北京以外的城市来承接。具体又是哪些城市来承担重任呢?自然是这次要说到的“国家中心城市”。


说白了,由于一线城市承载了过多的职能,导致了一系列的城市病,因此国家要重点打造一些重点城市,给予远高于以前的政策倾斜,让原本打算前往一线城市发展的人口能够就近选择大城市发展打拼,进而实现缓解一线城市的城市病,甚至是共同富裕。通过现有的基本确定入围的城市的相关消息看来,包括青岛在内的多个城市都将城市规划的时间点设置在了2049年,也基本印证了这一事实。2049年,中国要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这一批国家中心城市,自然是给祖国最好的献礼。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便可以明白一些,国家中心城市并不是以前“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等规划的翻版,而是国家大区经济的再洗牌,通过做强地方重点城市而非平均化的方式来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现代化。至少国家已经认定了这种方式更加高效,那么大家都要朝着这个目标靠近。而根据全国城镇体系建设规划,排名最高的就是“国家中心城市”。


根据现有消息来源,全国城镇体系建设的主要方案是2+13+81,即2个全球城市(北京、上海),13个国家中心城市(沈阳、天津、青岛、郑州、西安、南京、杭州、武汉、重庆、成都、厦门、广州、深圳)和81个区域中心城市。北京上海竞争全球城市情有可原,作为中国城市中不可撼动的Top2,北京上海的未来是成为与纽伦港、洛杉矶东京等市同一等级的城市。至于13个国家中心城市,我们挨个来分析一下。


沈阳,不用说,针对的是东北三省大区。就东北地区的情况来讲,长春就体量和辐射力来讲不及辽宁双子,而哈尔滨已基本确定入围国家边境中心城市,不参与国家中心城市评比,唯二有实力的便是沈阳和大连。两市基本旗鼓相当,但由于大连是计划单列市,因此大连即使在东北大区中落选还有一次竞争的机会。至于为什么是沈阳而不是大连,后文中会提到。天津,则是针对华北地区。北京主打全球城市,又要迁出非首都职能,京津冀又需要发展的领头羊。既然北京不做了,那就自然要给天津。广州深圳自不用说,作为全国人民公认的一线城市之二,既然不竞争全球城市,那么国家中心城市当然没有问题。成都重庆则对应西南大区。二者本来就是西南地区毫无争议的传统强市,入围也没有难度。西安对应西北大区,虽然经济数据不及东部城市和成都重庆等好看,但也是西北地区的传统中心城市。如果研究明白了国家中心城市的目的,便可得出结论,西安的入围,压根没有问题。南京和杭州则对应长三角地带。这两座城市的入围(以及苏州、宁波的没入围)也可以证明前文中对国家中心城市具体职能的判断。论经济,南京不及苏州,但论辐射力,苏州是上海的直接被辐射对象,而南京甚至可以辐射到安徽。更何况南京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南京是长三角北翼无可撼动的中心。故而南京入围毫无难度。至于杭州,细心的朋友自然可以发现,在近十年的发展中,浙江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改变使得原来压根不及宁波的杭州逐渐追赶上来,成为了浙江省毫无疑问的发展核心。因此南京杭州入围也是没有悬念。厦门对应的是东南沿海,主要是对台统战的需求。论城市体量,厦门完全打不过福州,但厦门能够入围,能够看出国家重视的是厦门的战略地位,而经济并不是决定性参考因素,也可以间接印证前文中对国家中心城市职能的判断。武汉对应的是华中大区。武汉作为传统强市,入围也没有悬念。但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仔细展开谈一下本次国家中心城市评选中的黑马郑州。郑州并不是副省级城市,但近几年郑州的经济增长已经让人们看到了这里的潜力,李克强总理在郑州任职的经验在当初并未显现出来,但现在大家已经看到了郑州作为中部地区的新兴经济中心城市,前途是不可估量的。配合着铁路枢纽的建设和郑东新区的大发展,郑州自然有资格在国家发展中承担更大使命。因此,在这一轮国家城市洗牌当中,郑州的入围并无意外。


最后终于来到了文章的主角青岛。要谈青岛,除了结合青岛事实上的区位因素以外,还要与以下几个城市配合起来看:同为副省级的宁波、大连,山东省会济南,努力争取但基本没戏的长沙,和已经确定入围的郑州。


一开始我在分析青岛的入围时,以为青岛走的是厦门模式,由于新时期国家对日对韩有着新的战略要求才入围的,但同等条件的也有大连啊。分析其他条件的话,如果要说海洋经济,宁波厦门也不差;海军建设,宁波是东海舰队驻地。山东省还有鲁西的传统中心济南坐镇。打眼一看,青岛的独特性并不强。但我个人认为,这才是青岛入围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所在。也是国家没有选择宁波大连济南长沙等市的因素之一。大连宁波济南长沙的“被取代性”太强,同等条件下,青岛才脱颖而出。


说到这里,我们又不得不回到前文中对于国家中心城市职能的概念:扶植打造地方中心,给予远高于以往的政策倾斜。然而央企总部、高教资源、医疗资源等等就那么多,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国家中心城市的打造不能太多,必须优中选优,在能实现目标和职能的前提下,能精简就精简。因此几乎不可能存在两个职能大规模重叠的城市入围国家中心城市,也决定了当初副省级城市评选中济南和杭州临时插一脚的情况不可能再次发生。蛋糕这么诱人,数量这么有限,所以才说这是“再洗牌”。所以我们能够看到长沙虽然初选名单中并不在列,但还是拼了命的争当国家中心城市。甚至有传言道,长沙和宁波组团,共同向国家中心城市奋进,希望能够挤掉郑州和青岛。但可惜两座城市本身就不在列,加上实力上本身就稍逊一筹,因而非常遗憾地只能在一边看着了。说郑州也与青岛相关,主要是因为济南。根据现有规划,德州跟着京津冀组团发展,聊城甚至济宁都在中原城市群的辐射范围之内,郑州开始将自己的腹地伸向了鲁西地带,济南的传统辐射作用正在逐渐被取代。而胶东半岛上青岛是毫无争辩的第一,传统辐射范围最西可到达潍坊和日照,配合铁路建设,辐射东营、淄博和临沂也完全可以实现。因此,青岛和郑州能上,济南没有上,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再接下来自然是青岛、大连、宁波三个副省级城市内部对比。大连自不用说,作用可被沈阳取代,经济增长乏力,十几年前还是青岛学大连,现在大连的竞争力已跌到青岛之后。因此青岛与大连竞争,青岛胜。而青岛与宁波相比,宁波固然是民富程度更高,商业也比青岛发达,但论海洋经济,青岛作为全国70%的海洋科研人员的驻地,其在海洋经济领域的地位几乎不可撼动;而军队建设上,辽宁号停靠在北海舰队而不是东海舰队已经能够看出海军内部的等级。外带青岛战略地位加成,因而青岛与宁波竞争,青岛胜。


以下则是我总结的青岛能够入围的“硬条件”:


  1. 山东省作为全国第三经济大省、山东半岛作为全国第四大城市群,没有国家中心城市不合适,但济南综合实力稍弱,故青岛一票;

  2. 长久以来国家经济中心一直都在南方,北方经济整体进入衰落期,长远看来不利于国家整体发展,北方需要有几个被提拔对象。而青岛作为北方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与“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比较合拍,故又是一票;

  3. 新时期国家对日韩要有新战略、新布局,主打面向日韩的枢纽的青岛和大连必然要上一个,但大连实力已不如以往,且东北还有沈阳坐镇,故青岛再加一票;

  4. 五个计划单列市中,深圳无悬念,剩下四市中大连铁定落选,厦门由于战略意义铁定入选,宁波青岛实力相近,但宁波地处长三角,而南京杭州入围可能性远大于等宁波,故青岛又捡来一票。

  5. 西海岸新区北海舰队海军城作为军民融合示范区,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未来中国要强海军、强空军,而北海舰队作为中国三个旗舰舰队中的重中之重,也有一票。

  6. 至于东方影都、蓝色硅谷、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提升等等,称不上绝对性因素,但个人认为能算加分项。

细想一下,按照长沙方面的一心向往推算下去,则长沙+宁波+济南+大连入围国家中心城市。这真的比现有方案的郑州+杭州+青岛+沈阳要好吗?恐怕大家都能看得出来。


至于当上国家中心城市的好处,相信大家已经看出来了。先是南京郑州有了最高法巡回法庭,后武汉光谷则承接了国药集团等一批央企总部,再是青岛深圳引进了数十所高等研究所、以及重点大学建设校区,未来在医疗资源上青岛深圳等市也要接受大量来自北京上海的资源转移分配。未来的国家中心城市将代表着中国城市化的最高水平,必然不可限量。就青岛自身的情况而言,城市化水平也在突飞猛进。除了西海岸、红岛和蓝色硅谷的大发展以外,地铁已批复在建+在运营里程已经超过350公里,位列全国11位,建成后将基本勾勒出青岛市的轨道交通干线,也符合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实际。作为一名希望有机会留在家乡发展的青岛人,当然也是盼着家乡能越来越好。期望未来希望青岛能够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借机实现历史地位的回归,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中心城市。

祝福青岛!

————2017.2.6紧急更新————

今天山东两会正式召开,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未明确提出支持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甚至连济南青岛双核心建设都没有提。而青岛市长张新起也只是“建议省委省政府创造更多条件支持青岛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再看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则强调了希望省委省政府能够举全省之力实施省会战略。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了隔壁江苏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并未明确支持南京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现在看来,青岛已经处于“可上可下”的边缘地带,而不是之前所说的稳进。


有好戏看了。

————2017.2.17更新————

昨天山东省省政府发布了2030年城镇化规划图,除了济南、青岛都市圈的划定以外,省政府终于出面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同时支持双核心,一点也不让人意外。不过省政府估计自己也清楚,济南上不去而青岛可以上。这一下子,青岛也不能说省政府不支持,济南也不能说省政府没尽力争取了。青岛市民可以坐等了。


————2017.2.21更新————

现在的事态越来越精彩了。

现在清华和北大的研究院也出面讨论了,清华希望撤下青岛换成乌鲁木齐,并创新性的提出了“综合性国家中心城市”和“特色性国家中心城市”;而北大则希望重视青岛,“毕竟山东省人口近一亿,经济实力也很强大”。青岛再次回到了可上可下的位置。

个人认为青岛依旧保持较大的入围可能性。据相关信息源,清华规划院提出的“综合性/特色性”分类获得了主流认可,在这种情况下,青岛入围特色性国家中心城市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但也不排除青岛最终没有入围、山东省没有国家中心城市的情形,毕竟济南真的不可能入围。如果最终真的这样,那济南市委书记口中的“中部塌陷”才算真的实现了,而山东省“省会战略”元年来临之际,济青双核布局可能面临很大变数。

为青岛祈福。

————2017.3.1更新————

根据最新消息源,2+13方案可能面临删减。则除去已经由国家单独批复的8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以外,包括青岛在内的7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落选可能。相比之下剩下的分别是:东北大区中心沈阳、西北大区中心西安、拥有最高法巡回法庭的南京、举办过G20的杭州、和深圳、青岛、厦门这三个非省会计划单列市。

根据青岛市政府最新批复,青岛市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不敢完全确定入围,再次回到了可上可下的区间。

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即将公布。真是让人越来越紧张了。

————2017.3.23更新————

就在昨天,凤凰青岛发布了一篇文章:qd.ifeng.com/a/20170322

里面数次提到青岛建设直辖市的种种优势。等等……「青岛直辖论」又来了?这背后的信号,要么极好,要么极坏。

极好:即青岛成为中国第五个直辖市,并因此夺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名额,逐步实现青岛市历史地位的回归。

极坏:青岛落选国家中心城市,因此需要靠「直辖市」突围。

最近确实新消息不多,还望各位不要催。

————2017.11.24更新————

从孟市长接受采访说青岛「十二位的经济总量太小」开始,可以说新一届领导班子还是很有野心的。最近盛传2018年6月的上合组织峰会将在青岛(一说在奥帆中心,一说在西海岸老胶南的中铁世界博览城)举办。届时,青岛将是与办了G20的杭州、办了金砖峰会的厦门同一级别的新时期国际会议城市。青岛加入国中的底气会更足。

————2017.12.14更新————

「山东省已将青岛上报为国家中心城市」啦,「上合峰会明年在青岛举办」啦都已经不是秘密了……最近好消息不断啊。

可以坐等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青岛6岁快递员这则新闻? 
  海星突然疯狂入侵青岛胶州湾,「狂吃」蛤蜊海蛎子,使养殖户哭晕在海边,对此该如何应对? 
  为什么大家在讨论未来城市排名格局时会把青岛忽略掉? 
  如果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在东北的话,沈阳,长春和哈尔滨哪个会入选? 
  海星突然疯狂入侵青岛胶州湾,「狂吃」蛤蜊海蛎子,使养殖户哭晕在海边,对此该如何应对? 
  毕业后大家都留大城市,而我回小城市不甘心怎么办? 
  如何看待青岛晋级山东首个特大城市? 
  如何看待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微博中关于江歌案内容下的评论? 
  广西的发展前景在哪?北部湾能发展起来吗?广西有能力从广东承接产业吗?东盟经济到底有多少带动作用? 
  天津和青岛相比哪个好? 

前一个讨论
《琅琊榜》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下一个讨论
电影《长城》好看吗?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