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下面回答里那么多“导师”说站协和
那我只能说,导师都是你们这样的话,(兴许科研体系还有救)教育体系真算是没救了。
说什么有些学生只会考试,说那位发了SCI的低分考生如何优秀
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导师想要
导师的意志,堂而皇之的凌驾于国家教育考试的规则和公平以上,为此还能振振有词
这不是学阀这是什么
你要是说现在的招考制度有问题,可以改革啊。想要带SCI的考生,可以提前规定复试里一篇SCI加多少分
要是觉得导师自主权不够,你可以事先明确规定,复试标准里有“导师印象分”,考试要先联系好导师再初试报名,不联系导师未取得同意者报名后果自负。很多西方大学的研究型硕士都需要申请前先联系导师对吧
哪怕那位高分同学的能力再弱,后者能力再强,那请问复试评分标准里有相应反映吗?按照复试标准一条条来,前者有那么多失分点吗?还是后者有那么多的加分点?如果有,那我无话可说
导师的意志可以随意践踏于国家教育考试的规则之上,还有那么多人觉得天经地义,我觉得这是国家教育体系的耻辱。
法治精神,规则精神这些社会最为宝贵的精神,能被一群导师随意凌辱,倒也正常。毕竟这些精神已经被社会抛弃很久很久了,甚至污名化了。我有一百种方法刑事你能上新闻,,寻衅滋事这些口袋罪天天都在用,没有法律授权能把偷渡人员塞进防护服游街示众
上梁不正底梁歪,这不就是典型的上行下效吗
考生想要的是公平,谁成绩好录取谁。
导师巴不得干脆别考试了,谁能帮我写文章我录取谁。
这一切的起因就是研究生录取制度不合理。
要不干脆就两硕分离的干脆一点,学硕专职做实验申请制,专硕负责公平,直接初试录取,连面试都免了。
这样大家都开心,科研走学硕发文章做专利,公平流安心走专硕,文凭到手大家都开心。
我如果是导师,我也要发过论文的,不管是考的还是保研的。
考研是应试,想拿高分,在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要吃透考纲内容,加上应试技巧,辅助以足够的刷题量。初试成绩,仅仅就是敲门砖。我就是考研上的硕博连读。
但老师招研究生,不是为了继续应对考试,而是要开展科学研究。这时候,科研经历就是硬通货。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