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默默陪着国家队走完了这个世界杯周期的最后一分钟。
从四十强赛开始,所有比赛一场不落,一分钟不落的看完,但是眼前的国家队依然陌生。
你甚至说不清这一届国家队主打的阵型到底是什么?主要的踢法到底是什么?
是里皮时代的4-2-3-1?
是李铁在四十强赛最后几场的4-4-2?
踢澳大利亚时的3-5-2?
踢日本时的5-4-1?
还是李霄鹏时代牛逼的8-1-1?
里皮时代强调控制球,40米区域紧逼,强调边翼卫的边路突击。
李铁从信心满满的三中卫高位逼抢直接二级管到五后卫死守,好不容易找到了后场压缩空间加长传突击的桥头堡战术,马上就又被换掉了。
接下来李霄鹏又真的是李太守,少输当赢,球只要踢过半场就算胜利。
说实话我要是国家队队员,这一圈绕下来我在场上也得宕机,妈的到底要踢什么战术?算了不管了一个大脚踢出去再说,反正我不粘锅。
但幸运的是,真正能完整体验全套国家队战术变化的球员还真不多,因为这个世界杯国家队成员们进进出出的要比国家队战术剧烈多了。
仅仅后腰这一个位置,踢过首发的球员从早期的郑智、黄博文甚至蔡慧康,到李可、吴曦、蒿俊闵,再到金敬道、池忠国、徐新,最后轮到了这两场上位的廖力生。
四十强赛到十二强赛总共18场比赛,后腰首发了11名球员,只能说令人叹为观止。
单单就这一个位置剧烈变动,还可以用人员储备来解释,但问题是,国家队除了守门员之外,几乎所有位置你都说不出这个世界杯周期到底谁是主力,谁是替补,谁是边缘球员。
似乎谁上来都能踢两脚,反正就是挨骂呗,又不是没被骂过。
右后卫从王刚到张琳芃到明天到吉祥到王燊超到高准翼,要是再多踢上两场我估计王上源也该上了。
眼看着对面的阿曼都能踢出流畅的小组配合来,而我们的队友可能连下一场谁会跟自己一起上场都不知道,怎么能踢出什么默契配合来?
其实说到底,中国足球的问题不是什么走弯路,而是聪明人太多,遇到一点挫折就马上想要改弦更张。
不管是归化球员使用、战术打法、主教练任免,但凡有一条中国足球人敢拿出一条道走到黑的气魄来,中国队这个世界杯周期的最终成绩都不会是这样。
其实从十二强赛这十场比赛来看,我们对于对手的实力评价基本上是客观的。
越南要不是中国队送温暖,大概率是一胜难求的,确实是这个小组最弱的对手。
澳大利亚虽然骨架犹在,但近年来实力确实在大幅度下滑。
阿曼相比较另一组的伊拉克、阿联酋,确实是更弱的对手,实力大体上跟上一届十二强赛的叙利亚相当,属于看着不咋样,但抽冷子打你一下还挺疼的那种踢法。
沙特的实力在不断提高,但确实还没高到日韩伊朗的高度。
即便在经历了开局的两连败之后,其实中国队如果自己信心更强大一点,这个小组直接出线基本没希望,但竞争一下附加赛其实是有可能的。
其实从绝杀越南开始,这届国家队是在慢慢的走上正轨的。
但凡池忠国争气一点,或者运气再好一点,“主场”逼平沙特其实并非不可能。
但凡武磊脚风顺一点,那三四个机会球能再抓住个,从当时场面来说中国队是能够“主场”战胜阿曼的。
要是这两场能一平一胜,再加上逼平澳大利亚,国家队四轮比赛两平两胜,精气神跟小组排名将会完全不同。
那个时候,李铁还会不会发飙?舆论还会不会如此一边倒?
但事实证明,一个长期挫败的人,是不会有坚持一条路走到黑的孤勇的。
上一届十二强赛结束时,心里最大的感受其实是遗憾。
遗憾里皮还是到的太晚了。
同时也是充满希望的,觉得中国队这么多年总算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是球员不行还是教练不行的问题。
但等到这一届十二强赛结束是,心里最大的感受是绝望。
因为这届十二强赛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上上下下都不行。
球员也不行,教练也不行,足协不行,体育总局也不行。
青训系统目前来看起码五年内是没有什么好苗子,2026年世界杯的人才储备只会更糟糕。
归化政策大概率会大幅缩减甚至停摆,指望即战力迅速提高国家队水平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随着整个足球环境的恶化,别说再请世界名帅了,估计再请一个佩兰式的欧洲主流圈主教练都是奢望。
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
再一次推倒重来?
中国足球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你不可能从历史中得到任何教训?
还是那句话,救救孩子。
用十六个字来总结吧:
天灾不断,人祸连连;
技不如人,前路暗淡。
先说天灾,由于某些不可抗力,国足事实上踢了十个客场,导致原本实力就是12强中下游的国足失去了通过地利来弥补一点硬实力上差距的可能性。
国足的0-0-5的客场战绩其实告诉了不太关注体育赛事的观众们主场的重要性。
在任何的运动当中,主场所带来的优势都是非常显著的——哪怕在空场的时候。
2021年3月31日发表的论文《How does spectator presence affect football? Home advantage remains in European top-class football matches played without spectator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就研究了空场情况下主场球队是否有优势的问题:
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
哪怕在空场之下,主队的比赛优势虽然有下降,但是并不明显。
举个踢沙特的例子:
这是当天比赛的现场:
5万人观战,高温,全场在念经,念到我在电视机前都烦——这还是降过燥的。
你想想看客场征战的球员是什么感受?
更不要说越南那场比赛了:
从主场优势来看:
越南新年,主场全开放,越南总理范明政现场观战,赛后直接发红包
而中国队由于不可抗力长期处于封闭和流浪的状态,心理状态和竞技状态确实难以说达到了最佳。
如果中国队能有主场的话——哪怕只是空场,也许也可以多拿一些分数。
天灾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办法通过热身赛来考察阵容,来评估自己的实力。
结果就如第一场踢澳大利亚一样,20分钟缴械。
当磨合期过了之后,人祸来了。
首当其冲的人祸,便是走了李先进,换了李太守。
这其中,资深媒体人的煽风点火和足协的毫无担当功不可没。
在“换李铁”的风波当中,足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
教练下课一般就一个原因:
成绩不行。
但是,你足协摸着良心说话:就中国队这么个阵容和人才储备,在没有主场、没有稳定联赛、没有热身赛、当时世界排名74亚洲第8的基础上,你们是觉得中国队踢赢世界排名比它低的越南、踢平跟它世界排名差不多的阿曼、踢不过世界排名比它高的日本和沙特、在客场逼平世界排名比它高的澳洲这个战绩很过分还是怎么样?
然后被一群向来只会吃人血馒头的所谓懂球人士和媒体从业人员给硬生生地给抹黑成了“臭名昭著的伪证犯、蒙大那小偷、盗尸犯、酗酒狂、肮脏的贿赂犯和恶心的讹诈犯”。
更搞笑的是,足协还真的就被舆论给左右了(经广泛征求意见),让李铁自己辞职(这样违约金也可以不要付了),然后找了个执教过女足的李霄鹏(有觉悟,会背锅)。
在整个风波当中,我没有看到足协有任何的担当——业务能力不强不能完全算是你的问题,但是你连最基本的担责任的意识都没有,我不知道你这个协会存在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李太守上任之后,体现出了他高情商的特点:
舆论希望看到归化首发,行,大年初一在河内直接摆出了几个月没有进行过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洛国富和阿兰,直接导致了战术的溃败;
舆论希望主教练是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行,输球责任全在我;
舆论希望中国队不要死守,踢的好看一点,行,踢阿曼下半场直接上三个技术中场踢无锋。
“情商高“的背后,是一平三负的战绩和没灵活、没组织、没体系、没自我的执教风格。
结果,就是在大年初一被越南敲三记闷棍。
在这个世界杯周期,归化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归化一度给了大家以幻想,认为这群巅峰期已过的巴西族老将和一个正值当打之年的蒋光太可以扛着国足孱弱的中后场从澳大利亚和日本队(当时还没人讨论沙特)虎口夺食,而李铁却不给大家任何幻想的空间。
导致李铁下课的一大原因,就是舆论认为他作为一个主教练不懂得如何使用归化:
为什么“民族英雄”洛飞,始终打动不了李先进的心呢?
随着三大归化因体能问题落选了最后一次集训的大名单,也许,这场归化的闹剧,只能剩下蒋光太了吧?
中国队在亚洲区世预赛的平均年龄是最大的:29.48岁。
这个平均年龄的背后,是中国足球人才的巨大断档。
除了25岁的张玉宁,22岁的戴伟浚及21岁的朱辰杰之外,整个国足的常规轮换里居然没有25岁的球员里。
当越南队24岁的胡晋才在我们的禁区里翱翔的时候,我们却只能依靠33岁的吴曦在禁区里补位。
中国足球的未来之星们,到底在哪里?
如果要说世预赛上的亮点的话,还是25岁的张玉宁,22岁的戴伟浚及21岁的朱辰杰这一条中轴线。
25岁的张玉宁,依靠着自己的能力,将艾克森死死地压在板凳上:
22岁的戴伟浚,用他的技术底子,给国足的中场带来了久违的活力:
21岁的朱辰杰,让我想起来了同样是上海人,同样出身于上海申花队,同样是中后卫,甚至同样是点球手的范大将军
年轻的朱辰杰,是否能够接过老大哥范志毅的衣钵,带领国足冲出亚洲呢?
虽然国足实力不济,但国足队员们还是想尽力带给我们一些什么的。
跟沙特的第二回合比赛,在朱辰杰进球之后,队员们围在一起对“3·21”东航MU5735航班坠机事故表示哀悼,同时也悼念24日因病去世的中国足球名宿陈成达。
联想到之前沙佩科恩斯空难2年后最后一轮神奇保级球员们跪倒在地双手指天,高呼着“沙佩科恩斯永远不会降级!”的场景。
足球啊!
这项美丽的运动,
永远都有它超越胜负乃至生死的意义。
足球报有一个数据:
从2021年1月23日到2022年2月24日,中国国脚在国家队封闭的时间加起来共238天,联赛封闭时间83天,加起来总计321天,在397天里占比81%。
在这321天里,国脚们全部都在封闭的环境下训练或者比赛,与世隔绝,其中有近120天的时间在国外。在国外时,国脚们基本上每3天就要进行一次核酸检测,进出国门经常要抽血,国内外加起来核酸检测接近百次,飞行距离几乎可以绕地球一周。可以说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的精神从来没有真正放松过。
除了封闭本身之外,大年初一那场比赛的失利让国足的呼吸也变得错误。
随着韩国主裁高亨进吹响了中国和阿曼比赛结束的哨音,对于国足队员而言,除了遗憾之外,恐怕更是一种解脱吧?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足球?
这是我从开始写足球话题时就一直在问的问题。
我们对足球的关注,究竟是因为足球是第一运动所以我们需要去关注它,还是我们热爱足球,所以我们自发地去关注它?
如果我们真的热爱中国足球,真的希望中国足球变得好起来的话,
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思考一下伟人的一句话:
“足球不从娃娃搞起,是上不去的。“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苦果已经种出,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想办法用苦果做出一个凑合吃的菜。
目前的这批人再这么练也不可能翻身了,我们要思考的:
是怎么样鼓励更多孩子从小开始踢球;
怎么样发掘更多有天赋的孩子;
怎么样搭建青训体系来尽可能地兑现他们的天赋;
怎么样做大联赛,让更多的本土球员有球可踢,有高水平的比赛可以踢。
永远只想着急功近利,舍本逐末,短期出成绩,
答案就是四年又四年,无限蹉跎下去。
当我们蹉跎了三十年后,蓦然回首,
缅甸怕不是都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
但愿,我还能有机会看到中国红再次飘扬在世界杯赛场的上空。
等到了那天,我会带着最好的酒去给我的外公扫墓,然后带着他的相片,一起去世界杯的现场看国足的比赛的。
讲真,就这个分组(中国,澳大利亚,日本,沙特,阿曼,越南)。
国足的球迷其实早就知道,就冲这个分组,铁定没戏的。
原本,我们要求也不高,日本澳大利亚沙特,你踢不过就踢不过了。也没指望你踢得过。
面对越南对阿曼的时候,你稍微争气点啊!别踢的这么窝囊啊!
尤其是输越南和输阿曼的那两场,看起来就好像是两支级别差距很大的球队在比赛。
看的让人绝望!
日本澳大利亚沙特就不说了。都比我们强,我们认!!
可是,我们已经弱到了,连越南阿曼这种球队,都成为横在我们面前的大山的那种地步了么??
二十多年足球职业化,到底忙了二十多年,忙了个啥?!
这才是如今国足球迷最绝望的地方!
当年说恐韩,恐了二十年,如今呢?
还好意思说恐韩么?
感觉现在随便一个小组对手,都能让我们恐了。
二十年职业化,越踢越退步,这才让人绝望!
·
假设:如果这个分组:(中国,澳大利亚,日本,沙特,阿曼,越南)
放在90年代,国足球迷会认为,我们踢不过澳大利亚,沙特和我们五五开,踢日本阿曼越南,都是稳的!(纸面上,我们有争第二的实力)
如果放在2000年左右,国足球迷会认为,踢不过澳大利亚日本,和沙特五五开,但是踢阿曼越南是稳得。(我们有保四争三的实力。)
如果放在2010年左右,国足球迷会认为,踢不过澳大利亚沙特日本,和阿曼五五开,踢越南是稳的。(我们可以争夺第四。)
如今呢?!
2022了,现在变成了:我们全都踢不过?!?!?!?!(第六?!第六?!第六?!)
看明白轨迹了么?
发展足球发展了二十多年!
原来踢不过的,还是踢不过。
原来五五开的,变成了踢不过。
原来稳的,变成了五五开。
然后,最后全部便成了踢不过!!
所以我们是大踏步的后退了二十年嘛?!
·
球迷真的不怕你输。
怕的是:
二十年时间,你非但没有进步!
非但没有保持原来的水平!
而是在持续性的后退!!
让人看不到一点点希望!
·
最后,我不想骂球员,这批球员说真的就这个水平了。
球迷绝望的地方在于:那帮搞足球的人,二十年时间把水平弄的持续性衰退,让人看不到希望。
·
20多年前换李铁,20多年后再换李铁!
算上这次失败,我已经陪着中国队踢了5届世预赛了,失败一直是这20多年的主旋律。这一次依然是熟悉的样子。如果用两个字总结这些失败的话,大概只有轮回这个词适当了。
这届世预赛其实可以分为3个阶段,李铁的生瓜蛋时期、李铁的步入正轨时期、李霄鹏的一地鸡毛时期。
开赛之初,在归化球员的加持下,国内舆论一片看好,铁子也是非常的自信,对自己和对手的认识已经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结果上来就让澳大利亚揍了3闷棍,场面踢得惨剧人寰!第二场打日本,为了不让连续的惨案打没信心,上来就摆出了一副少丢当赢的架势,结果也是遂了铁子的意,没有大比分输球,虽然一分未得,好歹最难打的开局没有到了完全崩盘的地步。前两场是铁子的生瓜蛋时期,因为疫情,铁子的队伍一直没有友谊赛可打,但凡有一场高质量的友谊赛,前两场都不会打成这个样子。前两场的锅铁子只能背一半,剩下的一半是让疫情背呢还是让足球管理层背呢,这个就不好说了。第三场打越南,是一场必须拿分的比赛,也就是从这场球开始,铁子的12强赛之旅步入正轨,靠着运气险胜越南。接下来一球输沙特,属于实力使然,再下一场平阿曼,运气没有站在中国队这边,最后平澳大利亚,从整个比分差距可以看出来,铁子的中国队在慢慢变好,如果剩下的四场,李铁接着带的话,不敢说能竞争下第三名,也绝对不至于倒数第二名收场。
李铁的下课是一场中国足球舆论场的狂欢,也是对足球这项运动的侮辱。一个主教练保护自己的球员有什么错吗?一个主教练表达自己的想法有错吗?一个主教练不能自由选择首发阵容吗?
我们看下李铁几个争议点。
第一个主场优势之辩。
铁子说我们没有主场优势,此话一出遭到了从上到下的网暴!
整个12强赛,中国队没有一个事实主场,这在主客场的足球比赛中是一个巨大的劣势。整个亚洲区的12强赛,主场球队胜26场,平15场,负19场,主场胜率是43%。中国队的名义主场战绩1胜3平1负,主场胜率仅仅是20%,而上一届的胜率是40%,这是一个巨大的劣势。不管云球迷承不承认主场优势,这在足球领域都是一个公认有利于赢球的场外因素。因为疫情,我们没有了这个优势,这个账不能算到李铁的头上。在中国舆论下,失败者是不配说话的,所有的争辩都是狡辩,这也判了李铁的教练生涯死刑!
第二个关于归化首发问题。
对沙特洛国富的进球以及打日本后30分钟表现,让舆论对与归化球员充满期待,对于李铁老是让归化替补的做法非常不满。中国的归化球员多是锋线球员,如果是关注中超的球迷,洛国富、阿兰在各自的球队中都已经作为替补球员在使用,他们的技术特点和体力不适合整场比赛,作为一个和球员朝夕相处的主教练,对于手下球员的特点难道比不上所谓球迷?李铁下课后,洛国富和阿兰都获得了首发机会,很遗憾,那场比赛的结果是1:3越南。阿兰、洛国富在个人能力上肯定强于中国球员,但是很遗憾,他们的体力和特点不足以支撑高强度比赛,特别是洛国富,他只有半场的体能,而阿兰,他是一个抢点型前锋,和武磊的特点是冲突的。在一场比赛中,绝大部分换人其实都是在60分钟以后,如果一个球员的身体只有半场体能,那在首发设计上肯定要给这个球员做好替补预案,无形之中就撕裂了整体战术的延续性,这是在任何职业教练手下都是很幼稚的错误。所以他们替补是很正常的现象。而舆论不这么看,就像当年喊换李铁一样,球迷看不到整体战术中一个后腰球员的实际意义,他们只看到了他不断抢了再丢、丢了再抢,而实际上一个防守后腰中场的覆盖是很难通过镜头或者传接球去表现的。为此他们不惜羞辱性的称他为李吹毛,做了各种各样的梗去贬低这个中国队的本土教练。
在李铁遇到的这些责难面前,球迷的责难其实杀伤力并不高,关于疫情的不满则是他下课的主因,对于这个问题,特别是现在的防控,懂的自然懂,zz正确的问题。从舆论到备战,足协都没有给李铁有用的帮助,半年多的重压下,李铁肉眼可见的消瘦。
李铁的下课标志着中国足球再一次的轮回般的失败!
我始终认为中国足球的问题是中国社会的问题。
归化球员和本土球员最大的区别是对比赛的渴望,在整个12强赛,我们多次看到归化球员在不断的前插要球,而本土则把球倒向了后场。在落后时你看不到本土球员积极性的拼抢,从来都是一副慢慢悠悠的状态,仿佛己才是领先的一方。这种场景作为一个老球迷,早已见怪不怪了。往前传球意味着冒险,意味着要担责任,在我们这个喜欢追责强调集体的国度,个体要去承担冒险带来的责难,不敢突破,油着踢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中国球员一代又一代,几乎没有一届国家队能脱离这个桎梏。基于此,我始终认为我们的文化对于个体表达的严苛,对个性球员的不包容已经形成了这么一个人人追求功利人人不当出头鸟的的心理状态,从球员到大众,无一不是!
足球是一个个体表达和集体协作结合最为完美的运动,没有了个体表达,集体就没有了活力。看看我们现在的舆论场,大家对于不同意见的苛责已经到了一种癫狂的程度,足球怎么能在这样的舆论里生根发芽呢。
中国足球要想成功,真的太难了。
1993年,小鬼子首届足球职业联赛——J联赛——开始了,当时参赛队仅10支,分别是:
鹿岛鹿角——2021赛季J联赛第4名
浦和红钻——2021赛季J联赛第6名
古河市原——千叶市原——2021赛季J2联赛第8名
川崎绿茵——东京绿茵——2021赛季J2联赛第12名
横滨飞翼+横滨水手——合并为横滨水手——2021赛季J联赛亚军
清水心跳——2021赛季J联赛第14名
名古屋鲸八——2021赛季J联赛第5名
大阪钢巴——2021赛季J联赛第13名
广岛三箭——2021赛季J2联赛第11名
存活率100%,最差也不过在J2的东京绿茵、千叶市原和广岛三箭,三箭2018年还拿过J联赛亚军。看情况至少今年不会出现暴毙。
1994年,中国首届足球职业联赛——甲A联赛——开始了,当时参赛队仅12支,分别是:
大连万达——2012年没了——后来的大连一方、大连人并不是之前的大连万达或大连实德
广州太阳神——广州队——2021赛季中超第3名
上海申花——2021赛季中超保级组第1名
辽宁远东——辽宁宏远——2020年彻底没了——其实早就没了
山东泰山——2021赛季中超冠军
四川全兴——2005年没了
广东宏远——2001年没了
北京国安——2021赛季中超第5名
八一队——2003年没了
吉林三星——延边队——2019年没了
沈阳六药——广州城——2021赛季中超第7名
江苏迈特——江苏苏宁——2020赛季中超冠军——2021年没了
存活率42%,看情况今年说不定还有暴毙。
两国几乎同时起步的职业足球,一个尊重足球规律,一个极不尊重。
于是,两国发展职业足球将近30年后的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
小鬼子在开局1胜2负的不利情况下,凭借30年正确发展的深厚底子,一波6连胜直接出线进军卡塔尔。四年前他们甚至差点爆冷击败英超一队比利时闯入世界杯八强。
中国队在开局1胜2负的不利情况下,凭借30年瞎比发育的深厚底子,一波2平3负直接捍卫回家的荣誉。二十年前他们甚至差点爆冷打进当届世界杯冠军巴西一个进球。
对两队来说,都是正常发挥,国足这10场比赛的各种细节,或奶茶或伞兵,当时看着气不打一处来。
但仔细想想,这样搞发展的中国足球要能把比赛打好,那真是太不尊重足球这项需要真心诚意发展的运动了~
经常看到有人说,什么什么事情,要不搞就不搞,要搞就搞好,要搞就全力搞好。
我试着改一下这个问题,改成评论整个2022世预赛。
因为马上要睡觉了,所以我就简单的从战术上梳理一下,回头再从评论区抄观点进行补充。
里皮老爷子的战术很有意思。
先说基本体系:
在18年底~19年亚洲杯的过程中,里皮老爷子经历了 我要打三中卫-三中卫被揍成狗 的多次循环后,给国足量身定做了一个基本防线体系,我称之为3.5中卫体系(当然,这是非官方说法,仅仅是某解说员在解说五大联赛的时候,我意外的发现这个很适合里皮老爷子的战术)。
布局很简单:三中卫是左右两翼起飞,而中国队则是左边收回来,右边打出去。
这个布局有两个后果:
这个布局影响深远,在李铁时代,这个根子是没有变的。甚至,我认为,这是未来我们应该坚持的一种踢法。
但是,当我们从马后炮的角度上来看,里皮的选人,是值得商榷的。
一个算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19年,里皮看中超看的很少。这导致了他的选人,是依靠记忆和球探团队的反馈进行的。
比如郑铮,在19年的夏天,完成了从带着左中卫属性的左边后卫,转变成了带着左边后卫的左中卫。取代了他的位置的,是带着左中卫属性的国家队一号左边后卫,刘洋。但是里皮老爷子,随后用郑铮执行了他的战术……
当然,郑铮的问题不算很大。打叙利亚的第一个丢球里,郑铮在一防二的过程中,防射防突不妨传,是没问题的。
但是另一侧的王刚,则是灾难级别的表现。打叙利亚的第一个球源于他中场横传被断,打叙利亚的第二个球源于他站在了一个无效位置,让对方舒服传中。
或者给没看这场比赛的朋友一个经典的概括:直到现在,还有人觉得是王刚踢假球,做掉了里皮。当然,这不是事实,仅仅是王刚非边后卫出身导致的边锋潜意识作祟。
再说中场的建设,
里皮老爷子就没啥太大的新意:防守硬的池忠国+全能中场吴曦+有组织/持球推进能力的蒿俊闵。我们好久不见的李可,因为和吴曦功能重叠,就只能坐在替补席上。
当然,开天眼后,那段时间短暂踢上了恒大主力的徐新没有被纳入考量,是有问题的。
最后再说攻击线的组成,这部分或许是问题最大的地方。
先更正一个谣言:在里皮打叙利亚的时候,现有的巴西族,都是可选状态,是里皮自己选择了不用。
里皮的锋线构成是杨旭居中做支点;武磊做假“右边锋”,实际上他是靠进中路的;艾克森做左边锋,负责提供边路爆破能力。
这条锋线的优点是:规避了艾克森缺乏支点能力;让武磊能够靠近禁区。
但是这条锋线的缺点更大:杨旭是虐菜小能手:面对强队唯唯诺诺,面对弱旅重拳出击。而随着他年龄的增大,能让他重拳出击的球队水平也越来越低。
不管怎么说吧,因为运气也好,部分球员的选择和发挥也罢,里皮交出了2胜1平1负的答卷走了。
接任里皮的是李铁。
我必须要说,我没看铁子的东亚杯,所以我不评论这个。
铁子在40强赛时候的战术,是“寄生”在里皮的体系上的。
左路同样放置有中卫属性的王燊超,右路同样放置有攻击属性的唐淼。
并且相比于里皮,李铁更加的保守:王燊超是逆足边后卫,可以更好的防范对方的内切,弥补后腰和中后卫之前的空档;唐淼就是边后卫出身,防守能力怎么都比王刚强。
可是甘蔗没有两头甜,当你加点在一边的时候,另一边自然就少了。所以为了弥补王燊超逆足的缺陷,铁子在这一侧用了有边后卫属性的吴兴涵进行保护。这一点很重要,理解了这点,才能明白为什么在李铁心中,左边前卫的排序是吴兴涵、刘彬彬、洛国富和韦世豪。
相比于里皮的游刃有余,李铁的中场建设就捉襟见肘了。
蒿俊闵年龄大了,踢不了主力了。那就只能把原本的中场功能重新进行划分了:张稀哲+金敬道+吴曦去再规划任务。这就导致了里皮时代负责防守端主要任务的池忠国失宠:谁让你进攻属性不行呢?当然,我相信李可或许是取代金敬道的更好选择,但是不是没得选嘛。
至于进攻端,铁子的想法就很简单了:吴兴涵在进攻时候往禁区里插,3个中锋属性的球员,再加上会插上的吴曦,唐淼和张琳芃但凡球能稳定的送到禁区,就会有威胁。坐拥巴西族神锋+加泰球王的铁子,就是这么的快乐。中国队也在40强赛中4连胜晋级。
但是,快乐总是很短暂的。在12强赛的第一场,铁子就被砸蒙了:原本的战术彻底失效,怎么调整都是没有用的。说直白点,这场是TKO,铁子任上任何一场世预赛都有可能拿下,唯有这场,没有一点点的可能性。铁子在战术上被完全克制。
输给澳大利亚3个球,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国足历史上,正式比赛净输3个球,是很少见的情况。上一次净输3个球,还是后防集体失常+裁判尺度极大的亚洲杯;再上一次是07亚洲杯打乌鸡,那场的李铁,穿着8号球衣坐在替补席上。这个战术再打下去,是会出大问题的。
于是,从打日本开始,面对强队时候,李铁就从开局极度保守,根据场上的形势往回调。我一直认为,打日本和沙特的这两场,我们也应该可以拿分的。不算越位,这两场我们只被射正了5次,却丢了4个球。除了那个送到怀里的球外,颜骏凌化身“摄政王”是超出教练、战术和其他球员能力的。
打越南其实没啥好说的,张玉宁顶前面做支点,艾克森和武磊回到最舒服的位置,释放攻击力。
接着就是李铁战术的出彩的地方:在舆论强行要求他使用巴西族的命题作文下,他竟然真的给出了一套四前锋的解决方案。
在打阿曼和澳大利亚二回合中,李铁大胆使用了徐新保护朱辰杰,利用王燊超和吴曦去擦洛国富的屁股,使得防守端不是那么的难看。
这种防守策略的好处是,6个锅盖,盖住了对方7个锅。缺点就是,严重依赖王燊超和颜骏凌的发挥。这两个人一人贡献了一场全场最佳级别的表演,为我们防守端只丢2球做出了贡献。
而进攻端,李铁则牺牲武磊,让吴曦、阿兰、艾克森、徐新、张琳芃在中场偏右的位置集团作战,吸引对方的防守注意力。然后突然转到左侧,让左侧边前卫/边锋进行单点爆破。
按照李铁的计划,洛国富好歹是中锋出身,单点爆破绰绰有余。但很遗憾,结果就是洛国富连续两场爆破失败,反而把对面的边后卫喂成了全队最佳。
当然,打澳大利亚最后10分钟吴兴涵的表现,证明了这套战术,是可行的。
唯一遗憾的是,在巴西族不来之后,李铁制定的这套战术,无用武之地了。
随着李铁自爆,引得官媒下场让李铁“寻找舆论支持最大公约数”。于是总局选择了李霄鹏。
李霄鹏的水平如何,武汉队的球迷最有发言权。
踢日本时候犯了和李铁打澳大利亚第一回合一样的错误:以为自己很行,其实自己不行。
踢越南时候没考虑到更衣室已经炸了的前提继续打算舆论、竞技双丰收,然后就是双不丰收。
最后两场,其实在尘埃落定之下,没什么竞技价值了,顶多是探讨李霄鹏的一些想法。
当然,从整体上来看,李霄鹏制定了一些战术,大方向比如放弃边路,囤积重兵于中路;小细节比如防守边线球时候对侧边前卫过来形成局部人数优势等等。
但是这些战术是没打出来的。比如我上面提到的两点。
打沙特,使用了3个;打阿曼,使用了4个中场中路属性球员。目的是切割对方前锋和中场的直接联系。但是实际上,对方能够轻松的在我们的后卫线和中场之间进行传导。我们仅仅是看上去人数多。
而界外球防守,我们在打沙特时候坚持了10多分钟,球员自发的就放弃了。因为在抢不下来之后,沙特迅速的转移到另一侧,那一侧的边中卫就在1防2。
这不是拼不拼,或者更衣室炸不炸的关系;而是战术脱离了能力的关系。换句话说,武汉球迷的抱怨,是有道理的。
现在尘埃落定,需要进行评价。
你问我满意不满意里皮带队?我是满意的。不管怎么说,里皮给出了一套适用于我们球队的解决方案,只要接着走下去,我们就能够踢出来好的比赛。里皮不愿意陪我们走下去,没关系,只要确认方向是对的,我们自己就能走下去。
你问我满意不满意铁子带队?我是满意的。在西亚主(ke)场踢成这场,是没什么毛病的。尤其是我们的联赛也断了,球员是真的只有封闭训练。这种情况下,能把状态维持到该赢的赢,该输的偶尔捞一分,实力差不多的,就是伯仲之间。没什么能不满意的。
当然,铁子需要负责任的地方也有,并且很多:
第一场被澳大利亚TKO了;
打阿曼时候对于对方10号上场缺乏警惕,让对方从容组织球(实际上,即使是徐新在场上,他也只在对方接近我们禁区时候进行控制);
连续几场比赛对于定位球的防守过于模式化(打阿曼那个丢球,对方从A战术换成B战术,我们就乱了);
对于边路传中的防守战术安排不足等等。
这里面零零总总算下来,如果都能做好,我们应该多拿3~5分的。但是,我们都知道,现阶段的中国队,距离做到这些很远,甚至于,这不是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你问我满意不满意李霄鹏带队?我是不满意的。其实李霄鹏的任务就一个,安抚住更衣室,别炸。但是李霄鹏选择了与舆论站在一起,让球员们被孤立,甚至被顶到风口浪尖了。球员们自然不会信任这样的人制定的战术了(更别说这个战术确实很烂)。
看来,当年张卫给李霄鹏的伤害让他刻骨铭心……
关于未来,23中国亚洲杯和26世预赛。其实现在没什么好说的,在现在的形势下,大概率中超会经历第三年的封闭赛会制比赛。球员的状态和水平会继续的下滑,各种重伤会更可能出现,这都是可预见的。而随着连续几年不参加各种友谊赛,带来积分减少,排名下滑,又会反映在分组上。
该说的不该说的,李铁其实都已经说了,有些人不喜欢听,所以换上了不会再说这些话的李霄鹏。
远超预期,令人惊喜。
在40强赛阶段,我预计中国队出不了线,结果出线了。令人惊喜。
在规划球员大规模入队时,我判断球队有可能失去信仰,爆发内讧,士气崩溃,结果并没有出现这些问题,反而团结坚强。令人敬佩。
在12强赛开始时,我预计中国队与越南竞争倒数第二会很难,结果李铁连拿五分,一半赛程就基本完成目标。令人振奋。
在换帅后,我判断中国队一分都拿不到,而且有可能场场惨案,毕竟李霄鹏出身的山东鲁能俱乐部在亚洲赛场上有着丰富的惨案传统。结果没想到居然拿了一分,也没输出什么惨案。特别意外。
我不是在讽刺,不是在说反话,而是真实的评价。
以中国国家队的实力,以及备战情况,其实40强赛不出线是完全正常的结果,现在的成绩是不但出了线,而且没有倒数第一,这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如此恶劣的情况下,球队没崩溃,我们还能要求什么呢?
试想,如果我们的联赛没崩,球员们状态良好,是不是有可能多拿一两个积分?
如果没有赶上疫情,我们还拥有五个主场,是不是有可能多拿一两个积分?
如果我们没有换李铁,是不是有可能多拿一两个积分?
如果没有无良媒体在全阶段无休止的掀起舆论风波,使球队心态更好一点,是不是有可能多拿一两个积分?
所以,我们还能要求场上那一群30多岁巅峰已过职业生涯只剩末期的老球员做什么呢?
他们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一切
知乎最近换价值观了??国足也能上热榜。。。
里皮到底怎么带这群人拿到11分的?
因为防疫,一个主场没有,十个客场,因为防疫,联赛支离破碎,亚冠主动放弃,国脚隔离联赛也要暂停。
有人说好像疫情之前国足很牛逼一样,那就对比下上届预选赛吧,幅员辽阔的中国针对各自对手安排不同气候的主场城市,在沈阳招待本组一骑绝尘的伊朗,0:0战平,本人在现场观看全程。与辽宁隔海相望的韩国,拿到南方城市长沙去打,战胜韩国。最终中国预选赛的成绩是12分,本组第二出线的韩国15分,参加附加赛的叙利亚13分,差距近在咫尺,对于常年排名70多名的男足而言,达到这个成绩,我是满意的,可是喷子眼里,伟大祖国必须所有行业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才不能骂,对吧?
房地产市场寒冬,俱乐部老板勒紧裤腰带,球员开始欠薪,雇佣兵纷纷回国。
还指望踢进世界杯?一胜就不错了,打进世界杯的国家有一个国内足球环境是这样的?
有多少无比热爱足球的国家都进不去,看看尼日利亚输球后球迷多么失望。
咱国家,说实话,压根没拿足球当回事,国家操心的事多着呢,足球?算个屁?往边上靠靠。
如此环境下,球员一边操心着联赛还有的踢没,一边操心俱乐部还发钱不,一边给他们扔到国外几个月,回国还得隔离几十天不得和家人团聚,踢赢了球迷说你就能赢这个国家,踢不赢球迷说你这个国家都踢不赢,做个广告说你也配吃海参。球员不是人养的?
中国这个足球环境,足球在民众中的普及程度,国家对足球的重视程度,中国男足能国际70来名,真不容易,有多少全民热情远高于中国的国家还踢不过中国呢,这个足球人口总数还经常能进亚洲预选赛最后一轮,偶尔平个伊朗、澳洲,赢个韩国啥的,真是难得。
还是那句话,中国男足的成绩,对得起中国足球大环境,中国男足的水平,伺候中国球迷,绰绰有余。
还有人说女足怎么就行呢?首先,女足和男足不是同一个体育项目,不仅仅是性别的区别,由于男女的生理差异,男女足球员的能力的巨大差距,导致战术、节奏完全是两个东西。说实话,我认为女子的身体素质踢90分钟的11人制多少有点不公平,奥运、世界杯这种女足顶级赛事的观赏性都不太高,莫不如缩小场地,缩短比赛时间来增强对抗强度来提高观赏性。回到正题,女足拥有者属于自己的世界格局和亚洲格局,和男足为啥要放在一起讨论?女足世界世界强国和男足也不一样,美国女足遥遥领先,加拿大瑞典德国紧随其后,亚洲更是西亚不许女人参加比赛,伊朗女足都是包头巾参赛的,包头巾能踢球?再说中国女足,中国女足是国家早期为了增强民族自信心,从旮旯里找到的一个没太多人玩的项目大力发展,成为强国的项目,如今欧洲纷纷重视起来,拿男足那一套经验来搞女足,包括世界亚军中国和世界冠军日本都已经在走出亚洲之后难有作为,甚至发生惨案,比如去年奥运会中国女足对荷兰,吞8球惨败,被世界排名100左右的赞比亚打进四球。评论里拿女足说事情的并不是喜欢女足,而是纯为了恶心男足。这样的做法更是对女足的侮辱,女足兢兢业业参加比赛,比赛本身不被关注,被这些压根不看球的人拿来当作骂人的工具。记得女足球星王霜说过:什么时候你们支持女足的角度, 不再是为了讽刺男足。什么时候你们的支持, 是能看到不仅仅在国家队中的我们, 还有俱乐部其他踢球的女足球员们, 给她们带来踢下去的意义, 那么我们中国女足在未来才会真正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