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路一开始力挺李铁的时候,全网一片骂声,但是我去看了他的几个视频,感觉还是很有水平的。
至于董路说的这句话,我是比较认可的。我就感激中国足球,每当他们输球,特别是输得很惨的时候,我就去看新闻和评论,感觉特别的开心,而他们还恰恰是输多赢少,这就给了我更多的欢乐。
当然,有人可能会骂我不支持中国足球,只说风凉话,可我也没要求他们出成绩啊,你们想要出成绩的人可以去支持他们,我们这些不想要出成绩的,总可以不支持吧。
屁股决定了他的脑袋。
就这舆论风口,一个个“足球人”都跳出来发声,只能说明这个圈子不光运动员缺乏教育,没脑子,整个圈子都没脑子。你送孩子进去,球踢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大概率也会被同化。
为什么说整个圈子都没脑子。
假设有几十个政协委员,联名向发改委或者国资委提交一个国资投入到足球情况的问询函会怎么样?
然后得出一个天文数字后引发舆论狂潮,再提交个国资跟足球彻底切割的提案,会怎么样?
只怕中超仅存的几家还能发的出工资的俱乐部都要转让或者解散。
至于等着政府救命的俱乐部,只怕当地官员只怕会把他们的联络方式都拉黑。
彻底市场化。政府不帮不管,中超一线球员一年能不能拿到60万都是个问题。
现在在学球的尽早转行,才是正道。
中国足球运动员如果拼尽全力了没人说啥。
但是真没看到他们拼尽全力的态度,跑动的积极性还不如学校赛场上的小学生。
他们好像并不热爱自己的事业,只是因为钱才做这个。
但他们不允许别人说他们不热爱。
热爱的人,拼尽最后一秒哪怕是输了也不让自己后悔。
热爱与不热爱,是你完全能看出来的态度。
国足水平到底怎么样?肯定比普通人强,比我强。
属于是高于普通人,低于越南的区间。
这个水平就别矫情了,先别练球了,应该先拾起廉耻心。
董路最大的问题在于:
想在一个体育荒漠的国家说明白“为什么第一运动成绩不行”
如同在中世纪的欧洲,要证明“世界上没有上帝”一样荒谬
骂国足的人太好了,骂得好啊,骂完足球骂篮球,骂到没人再愿意玩了,守着体操跳水乒乓球金牌过一辈子就行了。
给各位喷子揭露一个赤裸的事实:
你进一家餐厅吃饭,很难吃。你在评价里写道:难吃得像坨屎。这家餐厅会改良自己的菜式。
你看了一部烂电影,很难看。你在知乎里写道:难看得像坨屎。这部电影的口碑多少受到影响,出品人以后会规避问题。
但是这种做法,很遗憾,无法有效应用在中国足球中。
它的科学体现在:科学完善教育制度、科学制定青训政策、科学设计足球闭环产业链、科学实现联赛商业化,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才能最终提升足球水平。
以上4点,我国当前有哪个环节可以做好?
任何走捷径的方法,例如:给联赛烧钱打广告、给球员发天价工资、规划其他国家的球员等,在足球这里统统行不通。
公平到在国际政治舞台默默无闻的冰岛、哥斯达黎加、波黑等等,都能有资格争夺世界杯,
给大家一个最基本的数据:
德国注册球员:男子540万人、女子87.1万人,职业球员:1000人
乌克兰注册球员:男子200万人、女子23.3万人,职业球员:2500人
波兰注册球员:男子180万人、女子18.25万人,职业球员:1200人
巴西注册球员:男子1170万人、女子19万人,注册球员:1.62万人
日本注册球员:男子450万人、女子30.45万人,职业球员:976人
阿根廷注册球员:男子235万人、女子3.09万人,职业球员:3500人
而中国呢?
截止2017年,男足注册人数仅有 64265人。
2017年以后的数据就找不到了,职业球员数量更是未知,不知道有什么好避讳的。
随着中国国力的迅速发展,中国在政治、军事、文化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从而给某些人误以为我国的体育领域理应也站在世界前列。
然而事实上,
我们在用几万人口对抗世界强国的百万级人口,无数球盲居然希望国足在亚洲圈内所向披靡,
给一个“菜鸟”天价工资,他就能一夜之间变球王?
国足在场上懒散的状态,该不该骂?该。
但是把场上11个球员骂死,能不能解决问题?不能。
我们都应该对足球,甚至说对体育,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是所有运动只要砸钱砸人都能搞好。
只有整个社会正确认识足球,认识体育,国足才有崛起那一天。
等我们司空见惯了中国球员在英超、西甲、意甲等世界联赛大展拳脚,我们再来喷国足踢的像坨屎也不迟。
2022.03.21更新:
https://www.zhihu.com/video/1489237454171746304董路也是个跳梁小丑,半路出家的野路子。
董路深谙当今社会是流量的社会,所以他走的是网红路线。
2015年11月4日凌晨,欧冠皇马对阵巴黎,在下半场比赛进行到76分钟时,董路竟然在直播间打起了呼噜。赛后,董路很快在自己的微博上“承认”了错误,
“实话说,有点熬不住了,也许该休息了,不是不热爱,而是,老了……”
对于董路的解说事故,并未引来大量网友和球迷的指责,相反他这一段巧妙的“道歉”却走红网络,成为了当日的娱乐谈资。
2015年11月4日晚间,乐视体育对他做出了处罚决定:暂时停止董路在乐视体育的解说工作。
董路,1969年8月5日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市,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化学系。电视节目主持人,媒体评论人,足球评论员。
多年来穿梭于电视、广播、报纸、网络4大媒体,先后主持过娱乐、体育、新闻、财经、情感、家装、健康等多类节目。国内少有的全能型节目主持人;同时,出版过小说、报告文学,登台出演过个人专场脱口秀、话剧、说过相声、演唱过奥运歌曲以及个人原创歌曲。
“我做事很敬业,但我不是一条道走到黑的人,我喜欢挑战、愿意尝试新鲜事物……”董路说曾有五六年的时间,他同时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4种媒体上出现:白天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晚上到电台说球,然后回到报社出报,凌晨在某网站解说欧冠比赛,“国内恐怕没有第二个人像我这么干过。”
国内确实没人像他这么干过,但也没解说在比赛还未结束就睡着了的。
增:我不懂为什么中国的球迷和观众会这么难做,都是被人逼着喂屎还不能评价屎的味道。敢情大家都应该做一个低姿态吃屎人,吃屎不忘拉屎人,是谓感恩也。
原:看得出来,他很沉浸于自己营造的“为了中国足球和青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设,出不了戏了。
热度过了再来蹭这个热点。
近年有一个经常用来提升逼格的词——底层逻辑。而对于男足这种早就被无意义的情绪化舆论裹挟成低级流量池的话题,产生这些乌烟瘴气的”底层逻辑“,恰恰是这个无论圈内圈外都彻底沦为站队互撕的舆论环境中真正值得挖掘的。
先说观点。国内的“体育键政”长期以来都有个非常有市场的论点——中国足球烂是因为中国的体育水平本来就低,奥运会的金牌不过是靠所谓“小巧难女少”维持的虚假繁荣,中国足球不过是被打回了体育领域低水平的原型,而国内对国足乌烟瘴气的舆论氛围也正是体育水平低的印证。
这个论点,不能说它错,只能说它把现实构想得太简单,因为作为“键政”,大多数论断最后都会变成这类用最直接的逻辑推导,以最快速度切入“真相”然后变现成流量的引导。
那么中国的体育水平究竟低不低?然而,问题并不是水平是高是低,而是体育在中国变异成了一种畸形的氛围——人民群众看体育不是为了看比赛、看高水平运动竞技,而只是为了看“赢”。
我们知道,“赢”在近几年已经不太是个褒义词了。但就从此番舆论风波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中国体育氛围中的“赢”文化究竟是如何深深根植入一般群众思想里的。比如最开始引起论战的代表性言论:
比方说某足球队,收入三百万五百万甚至上千万了,球场上没有看到他们进球,完全给中国人丢脸。
我是不懂足球,但是我会看比分。
我不评论这两句话的对错,而单就看看这两句话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实际上,圈外大众是在把自己代入“消费者”的立场——不管他们认为的“消费”的主体是国家、俱乐部、房地产商还是他们自己(虽然他们自己并没有花钱),但核心观点归根结底都是——我们“消费”了巨额的资金,于是就要理所当然地“买”来一个“赢”的结果。
第二句话更是“消费者”立场的直接体现:我不懂你们是怎么设计、怎么生产的,但我知道我没有“买”到符合心意的“商品”或“服务”——也就是“赢”。
而我们再看下此番论战中反方回击的言论,比如本题中媒体人董路的回击——
你们应该感谢中国足球,没有中国足球这身怨气无处发泄。
这就再明显不过了,这争的不就是这些年被说烂的“差评权”吗?争论方的行为举止,跟X宝、X团的买卖双方在“差评”上的斗得面红耳赤不正是一个模式吗?
========================
但问题是,为什么会有体育里的“赢”是可以买来的奇怪观念?(当然此处不论把钱花在裁判或对手身上)
本质原因是——我国长期以来没能打造出一个能够“自给自足”或者“内循环”的职业体育赛事IP,又由于早期从容国团到女排,体育成就与政治成就绑定的观念深入人心,导致体育舆论被紧紧地绑在了获取国际成就,也就是“为国争光”的标签上。又由于早年间“女排精神”与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成就重合,导致民众产生了“国际成就”可以通过线性堆砌某些“定量指标”获得的观念——包括“14亿人口就应该选出11名足球运动员”“GDP世界第二就应该霸榜世界杯”“球员收入上千万就应该国家队无往不胜”等等。
从这个角度说,以“小巧难女少”贬低奥运金牌的论调情有可原——人们觉得这样的“赢”过于“廉价”。但问题在于:无论奥运会还是足球,你想要的“赢”,到头来不都是一套上百年既有秩序的old money——直白说就是老欧洲——所提供的吗?
无论奥运会还是足球,甚至是网球、自行车、赛车这些看似国际性的体育IP,实质仍然是由欧洲old money维持的“贵族俱乐部”体系,old money轻易地占据着基本盘中的大多数份额,至于体系外的国家,哪怕是美国、日本这样的政治、经济后发强权,那也不过是从老欧洲的核心势力外瓜分一点。这个月以来关于俄罗斯问题的腌臜事,也早就让old money圈子的嘴脸一览无遗了。
你以为“小巧难女少”是廉价的“赢”,足球国家队是昂贵的“赢”,但这些“赢”不都是从欧洲旧钱那儿买的吗?说得奥委会不拼命塞女子乃至混合团体项目,不拼命按国籍限制名额,不惦记着恰转播费赞助费的话,“小巧难女少”还可以主动选择似的。足球也不过是不缺那点转播赞助的钱,没什么搞“小巧难少”的空间而已。
中国足球最出圈的梗,西安朱雀门体育场外带口吐芬芳的那五个字,恰恰道破了足球,乃至整个体育界,在中国舆论体系中的本质——受众的期望就是投入下去,收到“赢”的结果。受众不关心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受众只知道,如果无法获得想要的结果,那就得退“钱”(字面意义)。
========================
于是回到上一部分的开头——我国的体育舆论氛围之所以被“赢”文化统治,根源在于长期以来“内循环”性质的纯体育IP缺失,导致体育本来只是一个文娱产业门类,却被施加了太多和本质无关的要求。
比如,讲“小巧难女少”论的人往往都认可美国的体育模式,但美国体育模式的本质是什么?正是“内循环”体育IP的极度发达,仅靠本土性的职业体育联赛便可制造出极高的商业价值,受众关注体育赛事,关注明星运动员,但不关注“赢”本身,尤其是和国际政治秩序挂钩的“赢”。
在全世界,老欧洲秩序之外的国家几乎都有自己的高价值职业体育IP,北美四大体育联盟就不说了。日本除了历史悠久的职业棒球联盟,也有大相扑、博彩性竞马、竞轮等一系列纯本土职业体育品牌。澳大利亚有Australian Football League、National Rugby League。乃至中国人鄙夷的印度,也有着全世界商业价值最高的本土板球联赛Indian Premier League。
从体育的本质来说,高度职业化的“内循环”体育恰是最符合“消费品”定义的:受众实打实花钱观看赛事(包括观看含广告的电视转播),市场制造的明星运动员领取高额收入,卖力贡献与薪资匹配的优质内容。同时,“内循环”体育往往封闭运营,以本地受众及市场为绝对主导,虽然可以开拓国际市场,但仅限于在国外转播比赛和引进少量国外运动员,其余运营模式仍然由本地市场掌控(性质可以参考国内各大互联网巨头封闭app和相互屏蔽的做法)。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中国的体育产业恰恰缺失了“内循环”的生态位,本土性体育赛事完全依赖于“国内联赛—国家队比赛”模式,体育运转的终点永远是“为国争光”,导致大众对体育产生了超出体育本身、完全变异的期待。对大众而言,每一门体育项目存在的意义,仅仅是向世界证明——我国的xx运动“行”。但“不行”的呢,那就要产生远远超出体育圈层的,全社会范围内的无理由谩骂。
可问题是,体育本来就不“保熟”啊。尤其在“内循环”体育中,本赛季NBA休斯敦火箭队成绩垫底,你可以骂球队的竞技水平不好,但有哪个休斯敦市民会骂“火箭队给休斯敦市丢脸”,乃至把休斯敦火箭的球员和贪官、偷税明星并称?以至于一支运动队要遭受圈外人的大面积辱骂,或是自己啥都没做也会被毫无缘由地拉出来辱骂一遍?
基于这样的现状,你得承认,几年前的金元足球,恰恰就是一条“破局”的道路。甚至说,如果资本投入能让联赛真正获得优先权,一切资金全部用于抬高联赛水平,大牌外援转会费该花多少就花多少,大牌国脚薪水该多高就多高,把联赛打造成纯体育意义的顶级,能够场场上座爆满,联赛转播权随便卖出天价,乃至可以对外输出;国家队比赛可以有,但纯粹当锦上添花,资源完全不倾斜;这样不说把中超打造成东方的NFL,起码也是一个日本职棒或者印度板球超级联赛的高水准且自给自足的本土体育IP。
但可惜的是,足球并不是个适合“内循环”的项目,尤其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中,足协可以为了国家队将联赛随随便便停上半年,就知道联赛的地位根本不可能颠覆现行秩序。再加上“金元”的源头,是一个高杠杆运转、风险系数过高的行业,金元本身无法得到稳定的供给,使得在国内建立本土独立体育IP的尝试如今基本失败。那么,足球在中国也就仍然还得占据“赢文化”背面的“差评聚合平台”的生态位。
========================
最后简单说一些未来出路的观点。
对于足球圈内人,或者中国足球在正经体育层面上的受众(也就是国足两大梗王所代表的群体),你把国内的足球舆论理解成字面意义上的“日内瓦,退钱”,其实就可以好受很多了。在国内的氛围下,圈外大众是你的顾客,期待获取“赢”的结果,你确实给不了,那就得允许人家打差评,而不是去攻击顾客。
你要说这些差评有没有用,当然没用,因为这个交易本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类似于互联网产品的模式——一般圈外大众作为国家体育这个免费app的用户,app提供“赢”的服务,最后由赞助商买单。就像微信被喷得再多人家也懒得改一样,反正你又不能更换自己对应的国家队。
中国能不能真正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本土“内循环”体育IP?这是本文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其实这几年的篮球在国家队成绩下滑后反而流露出了一点专心搞本土化的意思,要是能建立起日本那种“日职棒/美职棒”两大IP并立的形式,倒还真值得大力推进。但问题是篮球领域里国内联赛与业内顶尖水平相差太大,本土联赛又不是像日本职棒那样有着超90年历史积淀,很难真正匹敌NBA的风头。除此之外,当下有没有真正独立于欧洲和北美的体育old money旧秩序之外,又已经累积起相当的市场基础的本土性new money?还真有——电竞。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年来从官方体育口到民间资本,都开始有意识地为电竞做正名化,因为这的确是一个通过自己的话语权建立new money的突破口。
早说了,体育界还是要适当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不然一个个的,以后都嫁了个村长叫赵大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