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的美国高校“和”有些人心目中的美国高校“是有很大差别的。
饶毅说的一直都是”实际的美国高校“,而这戳破了”有些人心目中的美国高校“的光环,现实中的美国高校之功利赤裸裸地暴露在他们眼前,砸碎了他们的玻璃心。
但这不是美国高校的错,美国高校本来就不是为了公平而生的,他们的字典里也没有“公平”两个字。“公平”对科学的发展也不是必须的。如果你觉得“公平”是很重要的,那么正确的做法是把相对公平的中国高校建设的比完全功利的美国高校更好,这样世界就会比现在更公平一些。
这个提问方式故意隐去前提,曲解了饶毅的意思,饶毅原文是:在美国,有着知名教授的爹,参与校队就能上名校!有知名教授的爹是个充分前提,而这个提问把范围从 有着名校爹的人扩大到所有普通的申请者,用心很坏!请不要以中国高考的制度去衡量美国名校录取体系,美国的申请制本就是拼爹的!为什么绕教授要撕去美国录取的遮羞布呢?因为他想论证:朱易这样的人不用通过奥运进入名校,这样,靠关系参加奥运的阴谋论就不攻自破。好多人很愤慨,觉得你私下占便宜就行了还公开说?可是,人家占美国人的便宜关你什么事?处于不公中的美国下层都没说话,中国的下层破防什么?而且,这种手段把有外挂的孩子送出国,中国的下层不就少些竞争了吗?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薅美国人的羊毛应该大力支持!
饶毅的话有两个前提。前提一,原文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是文中的“朱易的父亲与我”这些有背景的知名美国老教授们。 前提二,进的是美国名校,不是高考进中国的北大。
美国的大学申请制度本就是看你的综合能力,这个综合能力就包括你的家庭背景(比如捐楼进名校),本身就不是单纯拼孩子实力的,不像中国高考一样公平,美国教授们的孩子本就可以凭借父母优势找大牛推荐,早早参与科研。美国申请制不是高考,饶毅教授们的操作并不触犯美国的制度公平,把中美两国的录取规则混淆视听以此想说明饶毅违规、把饶毅放在群众对立面的人很坏。靠自己父母的背景进美国名校是正大光明的,你能说任正非女儿姚安娜去哈佛是靠自己实力吗?
也就是说,饶毅想说的是,我们的孩子靠着爹这个名头关系有个校队的经历足以进美国名校,不需要参加奥运会。由此,那些网暴者口中,说朱易凭关系参加奥运只为进名校的谣言就不攻自破了,显然饶毅这个论证是成功的。这就相当于,马云说:我孩子不必非得参加奥运成为冠军后养活自己,我的钱完全可以养活我儿子一辈子。而且文中还说,教授孩子们成为体育运动员不多,因为体育运动员很伤身体,而且奥运冠军在美国出路也并不好。
此外,饶毅教授还举出了其他论据,比如,朱易被归化回国在前,他爹回国在后,当时选朱易的时候,体育总局并不知道他爹背景,而且他爹能力也不足以改变体育总局的决定。
这种很多啊,跟饶毅老师女儿同款的。
估算造价:四年私立学费生活费200万+中介费80万+体育运动100万+氪金大藤终身教授+课外辅导未知。中学四年总造价几百万,饶毅女儿同款。你们仔细看上图,N同学因为数学被斯坦福录取,但去掉装备自身实力是“连续冲击丘成桐失败”。N同学很早就决定走数学研究(氪金)路线而不是竞赛学术(凭自身本事)路线。
饶毅的实际意思是(靠砸钱砸资源后),本身学习成绩不错,美国(优质私立)学校的运动员能随便上藤校。
别的回答已经嘲讽完饶毅老师了,我这里讨论一下背后的逻辑。其实包括国际生在内,如今很多人都是靠“额外科研资源“(非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最终脱颖而出被顶尖名校录取的。他们是优秀,但没这些额外资源很可能不会被录取。
先来一个比喻:来高盛应聘工作
A候选人:大学GPA3.9,英语专八,奖状一箩筐。大学学生会干部,组织社团活动,拿过奖学金,文章发表在校园周刊上
B候选人:大学GPA3.8,有过两段头部实习经历,有CPA证,有高盛经理推荐信。大家知道B有这些成就因为他爸是金融圈大佬。
肯定是招B。因为公司追求的是员工对公司回报率最大而不是公平。虽然个人能力上A可能比B强,但由于B家境优渥,他能更早地掌握工作真正需要的技能,提前积累经验和人脉,这样入职后会更顺畅。同时他父亲的资源也能为公司所用。
换到美国本科申请:
1. 美国大学招生和中国大学招生有本质区别
国内大学高考招生讲究公平,只考高中知识,谁分数高录取谁。美国大学适者生存,变相鼓励额外资源的帮助。美国大部分名校是私立的,每一个招生名额都给自己带来尽可能高的回报。官二代,富二代,体育生,学霸等等都要招来确保这一届学生带给学校的整体回报最高。
之前一个富二代就把美国本科招生比作风投:“亚裔学习成绩都很好,毕业后都是中产百万富翁没人给学校捐钱。犹太人有1%的几率成亿万富翁,99%的概率平庸。我招100个犹太人最后有一个大富大贵给学校捐个几千万我就成功了,换我我也不招亚裔。”这解释了犹太人占美国人口1.6%但哈佛本科20%学生犹太人,而相比之下亚裔比例却不高。
2021年哈佛校友捐款532亿美金。你们想想哈佛的本科校友力量有多强大。本科录取的比例/总人口约等于这个群体的捐款比例
啥?你出身贫寒但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优异,立志做学术是明日之星?我把你拒了,把位置留给富二代。你博士申请的时候还是会来申请我们的。这样做不公平?我是私立学校,我想招谁招谁,招生公平是麻省州立大学关心的事。
换到饶毅身上,招生官当然能看出来高中生发PNAS是挂名的。但高中生挂名顶刊说明了这个学生背景不一般,要么靠重金买通,要么靠人脉关系或亲戚关系获得挂名机会。无论那种情况,这个孩子背景很好,而且学习成绩有人兜底不会差。这个学生对学校的回报肯定高于一个只考了AP生物的泥腿子
2. 美国大学看重的学术能力
美国大学最看重的是学术能力。这里的学术指的是大学相关专业知识而不是高中的成绩。课外活动本质就是学术兴趣的延伸。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了解的人会写出更好的文书。很明显走过科研流程的学二代比普通人能写出更有深度,切合度更高的文书
我自己见过太多优秀的学生没意识到美国本科招生的核心逻辑。他们整个高中都在卷高中层面的成绩:刷SAT,GPA努力满分,高中社团,高中竞赛等等。受高人指点的去弄暑期学校,付费科研经历,教授推荐信。申请中前者完全输给后者。北京的孩子都知道这几年人大附中和实验中学的申请结果,懂得都懂
招生官知道这些科研经历是付费刷的吗?当然知道了。同一个教授的推荐信一年出现十次肯定是去中国捞外快了。但人家仍然会录取这些人。原因非常简单:高中成绩优秀不足以证明这个人能在大学里照样学习优秀。然而已经上过暑期学校,3个大学入门课程拿A,有教授推荐信的人则基本能保障会用好学校的资源。
www.chicagojewishnews.com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https://www. unz.com/wp-content/uplo ads/2013/09/eliteenrollment-large.jpg
有诗为证:
奥运奖牌不感恋,校队留名金不换。
论文帮带些小事,莫要提说莫要羡。
我们大概看一下饶教授说的话,
美国一共有26,727所高中[1]
假设饶老师说的“运动”,只包括篮球、足球、橄榄球、网球、羽毛球、游泳这6个
这些运动是最流行的应该争议不大,其他滑雪赛艇帆船高尔夫翼装飞行之类的人上人运动我们暂且不算
篮球一队5个人,足球11个,橄榄球15个,我们暂且低估取每个运动校队平均都得有5个人
考虑到饶老师女儿、谷爱凌小姐这样天才学霸在美国应该比比皆是
极有可能同一个人足球堪比内马尔,篮球不让奥尼尔
每个学校校队总人数去重我们就算20个人
在我们的超级低估下,全美大概有53万学生满足参加至少一个校队
哈佛大学去年录取人数是1980人[2]
考虑到美国教育资源充沛富饶,假设「哈佛等一众名校」包括了全美前五十的好学校
录取人数满打满算不过10万人
剩下的43万学生,饶教授方不方便麻烦一下令爱的母亲带着他们发几篇paper
西北大学医学院的,不用一作,三四作就成,这事儿令爱的母亲不是有经验嘛
相信他们有了您爱人的paper加持,一定能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哈耶普斯麻的offer人手一个,都是洒洒水啦
我发现就没几个人仔细看过原文,看了个标题就开始喷。
人家有个限定词,“科学家的子女”。
也就是说人家的本意可能是。
科学家的子女,人人父母都是名校教授,人人都在挂名论文,人人成绩都不错,人人都有推荐信。
但是大学总不能办成教工子弟学校吧,好大学也不能只收“科学家的子女”吧。总要分个三六九等。
那就只能比体育了。现在卷到了校队,地区性小比赛。但还没有卷到奥运会那一级。
所以他这文章的本意没错。朱没有必要卷到奥运会的级别去上大学。人家能参加点小比赛,就能轻轻松松上名校。
只不过可能出于某些原因原因,他并没有强调“科学家的子女”所拥有的优势。所以才造成了误解。
而且他太太和闺女,都是美籍,上的是美国大学,也许这个路数早就在美国是不成文的一条规则了。毕竟人也不是傻子,你一高中生在妈妈的实验室里弄出学术成果,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
同理,这条规则。也适用于有权势的人,当然不是通天级的。比如普京的孩子,我相信只要不是傻子,世界所有的大学都会开门接受。世界上有权势的人非常多,同样,学校也不能办成富二代官二代子弟学校,也要卷点别的东西。
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公平吧。
饶毅教授有可能真的是认为自己女儿是因为校队运动员的身份就可以上哈佛。因为他压根就没操心过,自己孩子就上好学校了。他们家庭的资源,在这样的事上面太容易了。
阶层的差距很大,普通人和精英阶层隔着一座山,以至于精英阶层都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资本有什么优势。
在申请学校的简历里,饶教授的女儿写的不可能仅仅是校队运动员,五篇论文和科研经历猜猜会不会写上,还有其他普通人没办法获取的资源。
这是学术版的「何不食肉糜」。
很多人抨击高考,但是国内的高考真的是相对公平的考试,给了很多普通人机会。
顶层精英家庭可以把体育当兴趣玩,哈佛斯坦福随便挑,那是因为比你游得快跑得快把体育当事业改变命运的底层家庭根本付不起藤校的学费。藤校不是免费让你上的。
要人人善良确实不现实。我以为高校教授至少谦卑的表示我们不一定比别人优秀,我们只是享受了教育资源的倾斜。
当体育比赛保送藤校的名单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谷爱凌、饶毅这样顶层精英的孩子,欢呼过后我们也应该冷静的思考,是不是普通人的孩子连在体育文艺里出头都越来越难了?
因为我们都是普通家庭中的一员。
同样是练游泳,精英的孩子只管去游就好了,早上四点有人做早饭,接送,可以在车上补觉,每门功课都可以请家教补课,不用游最快,第二梯队就可以保送藤校。
而普通人家的孩子,要早上四五点自己开车去学校,训练比赛缺了课没有家教,放学还要当救生员、收银员、司机等各种杂活自己赚钱比赛攒学费。因为我们父母即使双职工都很难赚够钱,赚够了钱又没有时间陪。更别提眼界格局战略的局限。
这样的孩子即使能游出来,成绩连”B“都很难维持,更不用说AP课SAT考试了。
并不是所有家庭都像华裔家庭重视教育砸锅卖铁供孩子上藤校的。有的家庭甚至要孩子自己攒学费。游最快的会选择学费全免奖学金最多的学校,最便宜的学校几乎不是藤校。游泳这个项目里华裔出成绩的很少,自由泳和蛙泳也不是一个赛道,所以游最快的孩子我们其实并不那么了解。
我在硅谷私立教的游泳高中生里,有中美奥运冠军的孩子、学生,也有普通校队俱乐部的。奥运冠军的学生有去社区大学的,普通校队的孩子也有去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这些二三梯队游泳校队的好大学。要靠体育成绩上好大学,真的要拼命练习的。
我有个学生曾经是中美游泳奥运冠军的学生,他保送上了哥大,因为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大孩子已经工作,父母可以全心培养他。他说:
”游泳是件很苦很孤独的事,从八九岁开始,不是早上五点就是下午三点,每天训练两三个小时。也没有多少人愿意花钱来看你游啊游。大学的名额也不像其他好看的体育比赛名额多。“
我还有一个游泳学生,每天早上游完湿漉漉的头发来上课。高一的时候她很开心,高二的时候课程变难,她开始上课睡觉,有时候考完试在教室就崩溃大哭,经常要突然跑去心理咨询师的办公室连课也上不了。
她说老师我好累,我们家有三个孩子,爸妈全职工作不管我。我希望能多赚点钱。
今年高三,她有时候很骄傲的跟我说:老师我又找了一份工作,我现在一小时能赚20块钱了!
她的所谓工作就是救生员,奶茶店收银员,儿童游泳夏令营老师,给邻居遛狗……
我劝过她很多次,我说你现在要全力学习游泳,大学以后再赚钱。
她说不行,我爸妈不管我。
最近上课她的头发不再是湿漉漉的了,同学问她怎么了,她说她放弃游泳了,因为连作业都写不完。
她说完,全班都安静了。
我几乎可以想象出未来她没有游泳特长,成绩勉强及格,大学申请材料里只有放弃游泳,救生员和社区打杂这些经历的时候什么大学会要她,毕业以后她能做的工作有哪些。若干年以后可能只有高中同学记得,她曾经每天第一个到学校游泳,那么有毅力那么拼过。
培养一个体育特长的藤校生,,精英家庭的财力时间名校背景可以轻易碾压普通家庭的体育天才。你享受了藤校的果实,还要轻飘飘的说一句校队就可以上哈佛。
”要人人善良不现实。“
下层在生活中已经习惯了不公平。
但是有人公开当婊子还立牌坊,还骂了下层。
那就有匹夫之怒了。
新中国成立伊始,不少亲属亲友给周恩来来信,希望能在新政府谋求一官半职。对这种风气,周恩来非常反感。
为了堵住后门,周恩来为亲属制定了后来流传甚广的十条家规,即:
1.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
2.来者一律住招待所;
3.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
4.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
5.不许请客送礼;
6.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
7.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
8.生活要艰苦朴素;
9.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10.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1955年,部队实行薪金制,彭德怀的大侄子彭启超当时正在一所军事学院学习。彭德怀担心侄子在经济宽松后就开始大手大脚地花钱,于是想了个办法替他攒钱。当时,彭启超的妹妹还在上学,他要求侄子负担起妹妹的生活费和学费,叮嘱他每月从薪金中留出二十元寄给她。而另一边,彭德怀却嘱咐侄女:“你的生活费还是由我给,你哥哥给你的钱,不要用,按月给他存入银行,以后他用时,你再还给他。”
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全军的评衔工作由彭德怀总负责。给彭启超评军衔的时候,彭德怀要求压低一级,只授予侄子中尉军衔。满腹委屈的彭启超趁着寒假回家当面埋怨伯伯:“您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可是您的亲侄子!”彭德怀严肃地说道:“正因为你是我的亲侄子,我才必须这样做。因为了解你的人,知道你是凭本事当上上尉的;可不了解你的人,一定以为你是靠彭德怀的关系戴上这个牌牌的。全军近百万干部要授军衔,在这个问题上,我只有牺牲你,才能服众。这里没有政策问题,只有全局问题。”
彭启超离家返校的时候,彭德怀还郑重其事地写了一封信给侄子,信中写道:“启超,你既为彭家人,就要遵守彭家的家风,任何时候都要清正、廉洁、诚实。老实人有时会吃亏,但从长远看,老实人不吃亏。想想那些为革命牺牲的人,你还会为肩上多一颗豆豆、少一颗豆豆烦恼吗?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从我这,得改改这个规矩,那就是近水楼台‘不’得月。你也许一时想不通,但时间久了,你会明白伯伯的一番苦心,严是爱,松是害……”启超深受感动,终于心服口服。
彭德怀公私分明,要求家人不许特殊化,他的侄子侄女们在生活中也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敢以权谋私。彭德怀的侄女彭爱兰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临盆在即,丈夫却出差未归。她本想借用伯伯单位的小车去医院,可一想到伯伯不允许家里人坐公车就没敢拨电话。最后,彭爱兰忍着疼痛喊来一辆三轮车,一个人穿越大街小巷去医院生产。还有一次,彭德怀回乡调查研究期间,正碰上侄子彭康志的婚事,迎亲的时候,有人提出要用小轿车去接新娘,但是彭德怀拒绝了。他劝彭康志的母亲:“不要搞这种排场,不要铺张浪费。小车是公家的,我怎么动用它干私活呢?不能去占公家点滴便宜。再有,这么搞,很不必要,会脱离群众。”康志的母亲听了他的话,婚事一切从简。
这事儿引发了饶老师的回应,针对美国大学的录取、教师工作、父母帮孩子、平均主义(孩子的出身),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饶议科学」公众号看看
遗憾的是,有一些事实无法被抹去,也不应该被隐藏。不论饶老师个人怎么说,也应该允许有其它的声音发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可以观点不同,不能得了便宜还要卖乖,让大家必须众口一词地称赞
以下是作者的一次更新,可以较好地回答评论中提出的一部分问题,尤其围绕
以下是原回答,感谢大家的关注、点赞与评论
转发一个今天看到的文章:小镇做题家刷奥数,大城学术家发自然
不另作评论了,全文大家可以自己看
饶毅老师的女儿 Elizabeth Jie Rao,从芝加哥的林肯公园高中(Lincoln Park High School)申请上耶鲁。
饶毅女儿的母亲 Jane Ying Wu,是西北大学医学院的神经学讲席教授。
因为不清楚吴女士与饶先生的婚姻状态,再者出于女男平等的思想,不称某某女士为某某先生的夫人,而严谨地称之为饶毅老师女儿的母亲。
从吴老师的西北大学官方网站的发表的论文列表可见:伊丽莎白与母亲合著有5篇文章,分别是:
详细信息如下(来自西北大学医学院官网):
请注意,上述的时间是论文正式见刊的时间,不是在线发表的时间,更不是投稿还未开始审稿的时间,更更不是开始做实验的时间。
在另一份材料中,可以知道,饶老师的女儿,伊丽莎白,在2009年的年初依然是高中生。
这是2009年的英特尔科学奖(The Intel Science Talent Search, Intel STS)的半决赛入围名单的截图。名单的PDF是公开的:
https:// sspcdn.blob.core.windows.net /files/Documents/SEP/STS/2009/Program-Books/Semifinalist.pdf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5篇论文中伊丽莎白的工作单位:
那么,我们确信:
注意:
那么,较真地,我有疑问:
更有意思的是,在作者排位最高的 PNAS 论文上,伊丽莎白和母亲吴教授是该项工作仅有的两位研究设计者(designed research)。
看了这些材料,我想诸位都不会误解了,这些顶刊学术论文这才是她申请上“哈佛,耶鲁绰绰有余”的原因吧?!而不是因为高中排球队,或者什么地区性的小比赛。
我将我的错愕和失望发到个人朋友圈后,有朋友评论(大概复述):饶老师本来也没有暗示他的女儿不存在其它方面的才能,只靠着体育校队便入得了藤校;只不过就体育这一项而言,以饶老师女儿的身份,有一个校队经验就足够。
当然当然。饶老师很严谨,没有欺骗,只是说一些事实,留一些事实罢了。况且,我的理解能力很有限,是我误读,而不是饶老师误导,也是有的。
因为饶老师肯定不希望人们误解他,所以,我将他女儿凭借什么条件能申请上耶鲁的事实多核查并补充一些,供大家澄清,一定是符合饶老师的意愿的。
这种采摘事实的做法,避重就轻地把没有逻辑关联的两件事放在一起讲,不就是春秋笔法么?!
那么,饶老师用自己女儿举例,为朱老师和朱老师女儿辩护,道理又何在呢?岂非糊弄人?
这时我才认为我读懂了饶老师说的“我们的孩子” 中“我们的” 的含义。—— 与嵩县所解读的美国宪法的 "We, the people, ……" 相似,是特指的,不是普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