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很简单,改的不是“汉城”的名字,改的是韩国首都“서울”所对应的中文译名。隔壁写好了答案,直接搬过来算了。
1.现在的首尔在高丽王朝时期叫汉阳(한양)
2.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后,迁都于此,并改名“汉城(한성,Han-Seong)府”
3.日本吞并韩国后,将当地改名“京城(경성)府”
4.日本战败,韩国光复后,美军政厅第106号令将当地定名为“서울”,汉字译名则一直沿用其古称“汉城”。
附《美军政厅第106号令》全文:
在朝鮮美國陸軍司令部軍政廳
法令第一〇六號
서울特別市의設置
第一條 京畿道管轄로부터서울市의分離
서울市를京畿道管轄로부터分離함
第二條 特別市의設置
서울市는朝鮮의首都로써特別市로함, 서울市는道와同等한職能及權限이有함
第三條 本令의目的을達成키爲한移管
從前서울市에關한京畿道의諸般職能權限及記錄은서울市에移管함, 京畿道職員中서울市에關한事務를擔當한者는人事行政處의推薦에依하야法에規定된方法으로서울市에移任함, 人事行政處는이에關하야豫히京畿道知事及서울市長과協議함을要함, 京畿道의經費及基金中서울市에關한 部分은財務部司計局長의指示에依하야法에規定된方法으로서울市에移管함, 司計局長은이에關하야豫히京畿道知事及서울市長과協議함을要함
第四條 서울市의管轄區域
서울市는現在의區劃에따라八區로構成함
鍾路區
中區
麻浦區
城東區
西大門區
東大門區
龍山區
永登浦區
第五條 施行期日
本令은公布後十日에效力이生함
一九四六年九月十八日
“서울(Seoul)”,在谚文中是“京城”“首都”的意思,不但很早就存在这个词的用法,最重要是这个是韩语中的固有词,不是汉字词,也就说一开始就没有其对应的汉字。
但是问题来了。90年代中韩建交后,两国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如果仍然使用“汉城(한성)”来对译“서울”,那真的“汉城”咋办?要知道,韩国不但有首尔大学,还有汉城大学。如果对此不加以区分,统一翻译成“汉城大学”,会造成极大的信息混乱。所以韩国方面才在2005年正式把“서울(Seoul)”的汉字名定义为“首尔”。
至于,汉江和汉城的“汉”字由来,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说法,但都跟所谓的“汉文化”“汉文明”没啥关系。
说法一:
韩语中汉字“汉”“韩”的写法完全一样,皆记作“한 ”,其发音也都为“han”。而“han”这个音,是韩语固有词,在古韩语中有“大”“一”“多”“光明”之意。汉字传入半岛后,虽然汉字“韩”无这些意思,但由于发音相类,所以就被古韩人用来标记“han”这个音。而“汉”与“韩”发音也相同,考诸文字起源,“汉”也有“国之大水”的意思,所以后来“汉”在半岛也衍生出了“大”的含义,并被古代韩国人用来命名半岛的那条大江——汉江。
但这种说法,在学术界也并不占主流。
说法二:
《朝鲜世宗实录·地理志·江原道》江陵条载:(属县)羽溪县,本高句丽羽谷县,新罗改今名,为三陟郡领县。高丽显宗戊午,移属溟州任内,本朝因之。别号玉堂。名山曰五台。【在府西。山五峰环列,大小均敌,山以是得名。西台之下水精庵侧槛,泉涌出,色味胜常,其重亦然。曰于筒水,即金刚渊,为汉水之源。春秋令所在官行祭。汉水虽受众流之聚而于筒为中泠,色味不变,若中国之扬子江,汉之得名以此。】
按照朝鲜王朝官方史书《朝鲜世宗实录》说法,半岛汉江源头叫“于筒水”,因为这条河流“受众流之聚而于筒为中泠,色味不变,若中国之扬子江”才得名汉江。那问题来了,为啥像中国扬子江就得名汉江呢?
一般认为,《世宗实录》的这条记载来源于朝鲜大儒权近的《西台水精庵重创记》(1401):
江原交界有大山,五峰并峙,小大均敌而环列,世号为五台山。中曰地炉,东曰满月,南曰麒麟,西曰长岭,而北为象王,遂有五类圣众常住之说,为浮屠者盛称之,于吾儒为无稽,兹不复详。西台之下,有槛泉涌出,色味胜常,其重亦然,曰于筒水,西流数百里而为汉江以入于海。汉虽受众流之聚,而于筒为中泠,色味不变,若中国之有扬子江,汉之得名以此。于筒之源有菴,曰水精。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叫“水精”?晋代杨泉《物理论》言:“汉,水之精也。“中泠,又叫中泠泉,是扬子江流域的一口泉水,位于现在的镇江。这口泉水的得名,大概隋代才出现,到唐代才声明渐显。
结合这些概念,很明显,古朝鲜半岛人是在指半岛汉江的水质优良,所以用含有“水质优良”意思的“汉”来命名。因此,半岛史书把汉江得名的上限追溯到公元前6年,是不合实际的。结合5-6世纪在半岛上出现的“北汉山郡”,学者姚诗聪将汉江得名下限定于5世纪末之前。
@迟飞 不服我只引用朝鲜文献,那我今天就引用一下国内的文献。
完全引用朝鲜文献,论述汉城的“汉”是朝鲜音译。与中国的“汉”重合纯属凑巧。何谓强词夺理,还要反唇相讥?果然还是一切都是韩国人的。
《汉书·武帝纪》臣瓒引《茂陵书》:
真番郡治霅县,去长安七千六百四十里,领十五县。
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周振鹤、李晓杰、张莉《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
考汉代于开边所置郡县,多以其本地旧名,取其音,而不取其意。如岭东之不而县,即由不耐濊得名,霅县恐亦如是。据《说文解字注》,霅音素洽反,与今朝鲜汉城之本名同声。汉城朝鲜文为서울,音soul,意为京城。颇疑京城之意是后起的,先是在汉江附近,有地名soul,汉代以之置霅县,到中世纪时该地成为朝鲜李朝之都,soul之音仍存,遂以此音作为京城之解。
在周振鹤看来,也是先有“서울(Seoul)”之音,后才衍生出了“京城”的意思,历史比“汉江”“汉阳”“汉城”更为悠久。
再拿中国的北京举个例子,在现代汉语拼音出现之前,北京的英文译名是“Peking",后来政府在现代汉语拼音出现后将其规范为了“Beijing",虽然“Peking"现在在部分场合仍然在使用,但在国际上,世界已普遍接受“Beijing”这个英文译名。
迟飞最搞笑的一点在于,一方面指责我完全引用朝鲜文献,另一方面自己又嚷嚷“朝鲜官方文书是汉字,足以否定他一切的立论。”那么问题来了,我引用的《朝鲜世宗实录》论据不是恰好证明了迟飞所言的荒谬么?
顺便我想问下,如果韩国不改译名,那么现在韩国的两所高校“서울대학교”“한성대학교”分别应该怎么翻译呢?
这般把脸主动凑上来的,简直闻所未闻。
因为就连韩国人也是叫汉江呗......
现在不能上图,按照韩国最大的韩语百科「나무위키」,对于汉江的名称是:
한강 | 漢江 | Han River
한강이라는 명칭이 붙게 된 시점은 백제가 중국의 동진과 교류하기 시작한 즈음인데, 그때부터 ‘한수(漢水)’ 또는 '한강(漢江)'이라 불렀다 전해진다.
而被命名为汉江的时间是百济开始与中国的东晋进行交流的时候,从那时候开始这条河被称为“汉水”或“汉江”。
首尔最初建城时被称为한양군(漢陽郡),到1392年李氏朝鲜建立,迁都至此,当时的明国称之为한성부(漢城府)。不过这个名字只有中国人使用,朝鲜人、日本人一直都叫做한양부(漢陽府)
日据时期,改名为경성부(京城府),在光复后被视为日帝的殖民政策,深感屈辱的韩国人之后根据民间俗称,对这座城市起了新名字:서울특별시(首尔特别市)
서울은 한자어가 아니라서 따로 한자 표기가 정해진 게 없었기 때문에 중국 및 중화권에서는 20세기 이후에도 한성부에서 이름을 따와서 서울을 계속 한성(漢城)이라고 불렀다. 덕분에 서울대학교와 한양대학교와 한성대학교가 중국인들에게 혼동되기도 했다. 최근 서울의 음차표기로 '셔우얼(首爾, 으뜸가는 도시란 의미라고)'이라는 이름을 새로 만들어 중화권에 홍보하고 있는데 중국인들은 한성이 더 낫다면서 별로 마음에 안 들어하는 모양이다. 하지만 기분과는 별개로 많이 정착되고 있는 중. 아무래도 서울이라는 발음과 근접하기도 하고, 지명이기 때문에 한국의 의사를 존중하는 것이 당연하기 때문이기도 할 것이다.
首尔因为不是汉字词,没有另外的汉字标记,所以中国和中华圈在20世纪以后也以汉城府旧称,一直叫首尔为汉城(但本该是汉阳,这才是原本的名字)。
因此,首尔大学、汉阳大学、汉城大学也被中国人混淆了。最近,首尔的音轨标记新设了“首府,首当其冲的城市”的名字,在中国进行宣传,中国人说汉城更好,似乎不太满意。但因为这与首尔的发音很近,而且是地名,不涉及侮辱,因此应该尊重韩国对于本国领土地标的名称。
韩国人都写的这么清楚了,汉江本来就一直叫한강(漢江),而首尔现在叫서울,作为固有词后音译为漢字首尔。
什么都能歪到「去中国化」也真是....
如果韩国那么想去中国化,为什么汉江现在依然保持原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