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水浒传安排武松杀死飞天蜈蚣王道人的意义在哪里? 第1页

  

user avatar   colianiu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水浒》的整体文本一直处在一边流传,一边不断打磨、不断演变当中,但是这个过程在明末清初被金圣叹的腰斩版突然打断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百回、百二十回本,就像是流传过程中被滴落的松脂突然定格的琥珀化石,因为被踢出了流传过程,很多东西就此定格了。而且,尽管金圣叹是个文艺理论的行家,但他的笔力不支持他对前七十回进行整体改编,只能贩卖阴谋论专门黑宋江,顺带做一点润色工作。

读完这段夜走蜈蚣岭一节,你会发现没什么印象,和打虎、打店根本不是一个水平,也没办法和飞云浦、鸳鸯楼相比,更不用说斗杀西门庆这样的重头戏,也没有醉打孔亮那样的结构作用。从剧情来看,显然只能算是武十回的余绪,还是被硬塞进去的。

和同样被硬塞进主线的瓦罐寺、桃花村对比一下:

瓦罐寺的梗概是,鲁智深去瓦罐寺挂单,发现巨大的一座寺院竟然穷得叮当乱响,一打听,原来寺庙被恶人占了。鲁智深跟恶人开打,没打过,史进帮忙,打赢了,恶人死了,打扫战场发现和尚们吓得自杀了,于是放火烧了寺庙。

桃花村的梗概是,鲁智深去桃花村借宿,碰上山大王周通强行要当上门女婿,就冒充新娘埋伏在洞房里,把新郎打了一顿。周通的拜把子兄弟下山找场子,被鲁智深收服。

对比一下发现,瓦罐寺和桃花村都是有起承转合的完整剧情,而夜走蜈蚣岭的全部内容就是:武松来了,武松杀人了,武松走了。

武行者趁着月明,一步步上岭来,料道只是初更天色。武行者立在岭头上看时,见月从东边上来,照得岭上草木光辉。正看之间,只听得前面林子里,有人笑声,武行者道:“又来作怪!这般一条净荡荡高岭,有甚么人笑语?”走过林子那边去打一看,只见松树林中,傍山一座坟庵,约有十数间草屋,推开着两扇小窗,一个先生,搂着一个妇人,在那窗前看月戏笑。武行者看了,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便想道:“这是山间林下出家人,却做这等勾当!”便去腰里掣出那两口烂银也似戒刀来,在月光下看了道:“刀却是好,到我手里,不曾发市,且把这个鸟先生试刀。”手腕上悬了一把,再将这把插放鞘内,把两只直裰袖,结起在背上,竟来到庵前敲门。那先生听得,便把后窗关上。
武行者拿起块石头,便去打门。只见“呀”地侧首门开,走出一个道童来,喝道:“你是甚人,如何敢半夜三更,大惊小怪,敲门打户做甚么?”武行者睁圆怪眼,大喝一声:“先把这鸟童祭刀!”说犹未了,手起处,铮地一声响,道童的头落在一边,倒在地下。只见庵里那个先生大叫道:“谁敢杀我道童!”托地跳将出来。那先生手抡着两口宝剑,竟奔武行者。武松大笑道:“我的本事,不要箱儿里去取,正是挠着我的痒处。”便去鞘里,再拔了那口戒刀,抡起双戒刀来,迎那先生。两个就月明之下,一来一往,一去一回,两口剑寒光闪闪,双戒刀冷气森森。斗了良久,浑如飞凤迎鸾;战不多时,好似角鹰拿兔。两个斗了十数合,只听得山岭旁边一声响亮,两个里倒了一个。但见:寒光影里人头落,杀气丛中血雨喷。
毕竟两个里厮杀,倒了一个的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当时两个斗了十数合,那先生被武行者卖个破绽,让那先生两口剑斫将入来,被武行者转过身来,看得亲切,只一戒刀,那先生的头,滚落在一边,尸首倒在石上。武行者大叫:“庵里婆娘出来,我不杀你,只问你个缘故。”只见庵里走出那个妇人来,倒地便拜。武行者道:“你休拜我。你且说,这里是甚么去处?那先生却是你的甚么人?”那妇人哭着道:“奴是这岭下张太公家女儿。这庵是奴家祖上坟庵。这先生不知是那里人,来我家里投宿,言说善习阴阳,能识风水。我家爹娘,不合留他在庄上,因请他来这里坟上观看地理,被他说诱,又留他住了几日。那厮一日见了奴家,便不肯去了。住了三两个月,把奴家爹娘哥嫂都害了性命,却把奴家强骗在此坟庵里住。这个道童,也是别处掳掠来的。这岭唤做蜈蚣岭。这先生见这条岭好风水,以此他便自号飞天蜈蚣王道人。”武行者道:“你还有亲眷么?”那妇人道:“亲戚自有几家,都是庄农之人,谁敢和他争论?”武行者道:“这厮有些财帛么?”妇人道:“他也积蓄得一二百两金银。”武行者道:“有时,你快去收拾。我便要放火烧庵也。”那妇人问道:“师父,你要酒肉吃么?”武行者道:“有时,将来请我。”那妇人道:“请师父进庵里去吃。”武行者道:“怕别有人暗算我么?”那妇人道:“奴有几颗头,敢赚得师父?”武行者随那妇人入到庵里,见小窗边桌子上,摆着酒肉。武行者讨大碗,吃了一回。那妇人收拾得金银财帛已了,武行者便就里面放起火来。那妇人捧着一包金银,献与武行者,乞性命。武行者道:“我不要你的,你自将去养身。快走!快走!”那妇人拜谢了,自下岭去。武行者把那两个尸首,都撺在火里烧了,插了戒刀,连夜自过岭来,迤逦取路,望着青州地面来。

只有一千来字,其中还有将近两百字用来控诉王道人,节奏快得近乎于慌张,“赶”得厉害。不要忘了,《水浒》的作者们都是出了名的慢性子,读者越急,越是写得慢条斯理。莫名其妙的暴起杀人,有点类似早期朴刀类话本的画风。最大的疑点是通篇使用“武行者”这个称呼的习惯,和武十回的本体部分,甚至和全书的整体都大相径庭。值得注意的是,《武行者》是宋代就有的话本,参照这段文字说书提纲式的语言风格,蜈蚣岭的情节很有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久远。

据此可以推断,这是另外一个作者,很有可能是个说书人,补充进去的一段完成度很低的文字,有可能就是《武行者》的残篇断简。金圣叹的眼光很毒,他看出了这一段的真正用意:

初得戒刀,另与喝采一番耳,并不复关武松之事。

《武行者》已经失传了不知道多久,内容无从知道,就这段文字本身来说,不管传承了多久、原本用意如何,吸纳到《水浒》体系里之后,在全书中的作用其实就是斩人试刀,试刀者是作者不是角色,主角是戒刀不是武松,属于为了这碟醋专门包顿饺子。所以这里边除了“烂银也似戒刀”之外,王道人也好,道童也好,张小姐也好,就连武松本人,都是卡纸做的板子,很难说有多生动,故事性和思想性都有待进一步的润色和完善,但金圣叹没能做到就先掐断了《水浒》持续演变的可能性。《蜈蚣岭》一节真正的完善工作,最后在曲艺和戏曲中得到了继续。不过完善之后的版本,和《水浒》的脉络不太能合榫,所以央视版的《水浒》干脆把这段掐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冰临神下发了那篇《武松》之后,我就不再碰武松这个人物了,因为实在没法写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文末,但我强烈建议从头开始读。

武松
作者:冰临神下
初更时分,“武行者立在岭头上看时,见月从东边上来,照得岭上草木生辉。”
《水浒传》当中,这一场景最令我印象深刻,它是一幅充满象征意义的画面,正是以蜈蚣岭为界,武松的人生前后截然不同,他在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抛掉从前的幻想与原则,成为一名真正的江湖人。
水浒诸好汉的形象与性格,大都出场即定型,从头至尾极少变化,唯有武松是个另类,有一个清晰可辨的转变过程,依稀就是一名从小痴迷蛊惑仔电影、对江湖充满热情的青年,守在江湖的门口却不被允许进入,最终发现一切皆虚,唯有手中的刀最为真实,于是将规矩踩在脚下,反而一步迈进了江湖的中心。
三次杀人,解释了一切。
初时的武松,一心想成为江湖人,可惜递上的却是一份不光彩的履历:他在家乡打伤了人,以为对方死了,结果那人只是昏迷,过后又活过来。
武松随口将这件事说给宋江,想必也随口说给了柴进庄上诸人,全然不知这会给自己的名声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柴进以孟尝君自居,所救助的人越是犯法横行,越显得他仗义疏财,杀人的武松与打架的武松,在他眼里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
柴大官人的眼光,就是江湖的眼光。
声名显赫者如宋江,初出江湖时尚且要将“杀阎婆惜”一事挂在嘴上,直到江州题了反诗,才算有了更光辉的履历,武松误以为自己杀人,怎能不惹人耻笑?
柴进对武松先恭后倨,其实与武二郎的“气性刚”无关,他的庄上惯常接纳亡命之徒,武松绝不是最刚烈者,他输在事迹上,比如投名状,别人送上一颗乃至数颗人头,他却只有将人打昏的一拳,差别相当于会捕猎的狼与发疯咬人的狗。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的武松对“狼”的江湖一心向望。
跟所有江湖人一样,他喜欢吹牛,在众口相传的世界里,这是必须的基本素质之一,好比现在的网络名人,哪怕花钱买,也得存几个能逗人会心一笑的段子。
他也知道自己的事迹不佳,所以初见宋江时才会说“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想象武二郎当时的样子,脑子里得存着三五好友酒桌比斗的场景,“只一拳”就是他最值得炫耀的本事了,在正常的世界里,这足以使他鹤立鸡群,在江湖,不过是笑柄。
宋江比柴进有眼力,看出武松是真正的江湖人,是石头包裹的璞玉,他的热情接纳、十里相送,在这块石头上凿出了第一个孔眼。
武松希望融入江湖,但他也是普通人,遵守社会中的一般准则,所以,他的第一次杀人是为兄报仇。
同样是杀“淫嫂”的情节,武松的手段与另一位梁山好汉石秀几乎处处相反。
武松要证据,这证据是给街坊、给官方、给天下人看的,所以他要仔细探访,甚至一件小事也要人证物证俱全。石秀也要证据,却只是给义兄杨雄一个人看,潘公待他不薄,石秀从未想过要给这老儿一个交待。
武松要当众杀人,遍邀左邻右舍,不准不来,然后他记下口供,拔出刀来,“只一剜”,取出潘金莲心肝五脏,祭奠亡兄,然后又一刀割下妇人头,接着又去酒楼杀西门庆。石秀与杨雄将潘巧云与丫环骗到荒山野岭,暗中杀人,并无他人得见。
武松杀过人自来见官,石秀、杨雄望后山逃亡,径投梁山泊。
此时的武松,与真正的江湖人天差地别,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守法。
武松守法,而且知恩图报,知县让他当都头,他不能甩手就走,石秀对潘公毫无交待,更不在乎官府的看法,潘巧云死后,地方官只能猜测真相,就连不愿落草的杨志,丢了生辰纲也是甩手就跑,没回去向恩主说个明白。
武松主动提供了一切证据,事情在这里发生了有趣的转变,即使放在现在,仍有极深的教育意义。
武松的拿出的证据是“错误”的。
法律中的正义与普通人的想象有很大区别,武松执行了普通人的正义,杀死淫嫂与奸夫,除了西门庆的家人,满县称赞,但是在法律上,即使有一百个理由,主动杀人也是重罪。
知县是个懂法的人,与手下小吏将武松送上的供词稍作修改,于是主动杀人变成了争执中不慎杀人,带有正当防卫的性质。
守法却不会利用法律,向望江湖却不懂江湖规则,这时的武松就是如此尴尬,他第一次杀人,得来的名声仍然不如此前的打虎,十字坡张青听得姓名,问的是“莫不是景阳岗打虎的武都头?”
因此,发配孟州的路上,张青、孙二娘劝武松落草是不可能成功的,武松尚且记挂着两名押解公人的好处,这样的人如何混得了江湖?
在这种情况下,武松与张青喝酒时的场面不免有些喜感,书中写“两个又说些江湖上好汉的勾当,却是杀人放火的事”,关键是武松一样不沾,他杀嫂也不是江湖手段,却与真正的江湖人张青说得兴高采烈。
两个公人听到这些话,吓得呆住了,只是下拜,武松劝慰道:“我等江湖上好汉们说话,你休要吃惊,我们并不肯害为善的人。”
哈哈,每次读到这一段文字,我都忍不住要笑,此时的武松何其形象、何其真实、何其可爱?
也算在江湖上混迹过的人,武松还是显得那么稚嫩,张青刚刚说过孙二娘不分青红皂白地下迷药杀人,武松却说“我们并不肯害为善的人”,夫妻二人听在耳中该是何等心情?
武松终于能与江湖人搭上话了,但他还是未得其门而入。
孟州牢营里,施恩拉拢武松这一段文字,必须与柴进庄上宋江的行为对比着观看,才有大意思。
论江湖手段,施恩也是个愣头青,手段笨拙得像是初经云雨的青涩少年。
送饭人已经将事情从头到尾备说一遍,连主人姓施名恩人称“金眼彪”都透露了,末了却说“小管营吩咐小人道:‘休要说知备细’。”施恩之猴急心态跃然纸上。
回过头再看宋江,喝酒、赠银、送行,无一刻倦怠、无一字相求,却将武松的心牢牢拢住。
施恩是管营公子,放在如今算是不大不小的官二代,没多少江湖经验,做人不说,尤其不会说话,先是让仆人透露实情,接着又故作矜持,求人帮忙,却说让他“将息三五个月”,这话在武松听来,无异于怀疑自己的本事,当然很不顺耳。
等到施恩同意武松举石墩证明实力,两人的交情也就止于此了,金眼彪只是一个小混混,成不了宋江,甚至当不得张青。
书中着力描写施恩之愣,最明显也是最有趣的对比发生父子之间。
说起快活林的生意,施恩极为直白,“小弟一者倚仗随身本事,二者捉着营里有八九十个弃命囚徒,去那里开着一个酒肉店,都分与众店家和赌坊、兑坊里,但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她去趁食……月终也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
这一番话格调极低,尽是妓女、银子的事,那一句“营里弃命囚徒”,在武松听来必定更为刺耳,原来施恩根本没将他当成江湖好汉看待。
都说官场也是江湖,老管营一开口就与儿子有云泥之别,说起同样的生意,老管营道:“愚男原在快活林中做些买卖,非为贪财好利,实是壮观孟州,增添豪杰气象。”
“壮观孟州增添豪杰气象”,将一件肮脏生意说得如此大气磅礴,老管营证明,官场才是更高级的江湖,宋江当小吏无所作为,在江湖中却混得风生水起,就是因为他那一套笼络人心的本事,放在官场里实在不值一提。
读懂这两番话的区别,差不多也就能看透一多半的日报文章了。
武松要去醉打蒋门神,这一回他没有杀人,其实连打人也不是重点,他隐约明白了江湖中名声的重要,他要扬名,所以一路喝酒,一路无所谓,非要将施恩等人镇住不可。
武松还是没有领悟行走江湖的窍门,在他身上,缺少亡命之徒的气质,与石秀、李奎这些人相比,他太谨慎了,勉强达到鲁智深的水平:先要挑事,然后再打。
官场与江湖,虽有共通之处,手段却截然不同,这很正常,强健者觉得力量最重要,聪明人觉得智慧最重要,人人都选自己的长处当标准,江湖人有刀剑,为官者掌法律,发生冲突的时候,当然各自要用最擅长的手段。
阳谷知县利用法律救了武松一命,张都监则要用同样的方法杀他。
武松不懂官场,就跟他不懂江湖一样,张都监将武松留在身边,大概是怕老管营看出破绽吧。
武松的“不懂”并非愚钝,他是个聪明人,也是个极有自制力的人,后者才是他处境不上不下的根源。
江湖中有太多不能宣之于口的规则,说出来就显得势利,会坏了交情,武松怀着理想,以至于无法看破这层窗户纸,他也没交到真正的知己,宋江、张青夫妇都不可能对他坦诚相待。
张都监的家宴上,武松生怕酒醉之后失了礼节,不敢痛饮,早早拜退,结果落入陷阱。
事发之后,施恩“慌忙入城和父亲商议”,果然还是老管营立刻看清真相,“眼见得是张团练替蒋门神报仇,买嘱张都监,却设出这条计策陷害武松。”
在老管营的指点下,武松勉强保住性命,他的梦想是江湖,虽然当过都头,对官场却只是远观,从未涉足,第一次接触,头破血流的是他。
官场固然黑暗,江湖也绝非光明,武松的梦想即将轰然坍塌。
官场的手段是法律,但是当法律不能完全达成目标时,张都监等人打算破坏规则,也要借助于刀剑。
江湖的手段是义气,施恩却只能做到一半,他不是鲁智深,没有那个本事,也没有那个胆量,做不到有始有终,更做不出野猪林飞铲救人的事迹。
武松只有一个人。
在飞云浦,武松杀死两名意欲害他的公差,开始他第二次杀人,他“提着朴刀,踌躇半晌,一个念头,竟奔回孟州城里来。”
一个念头,就是一个念头,武松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变成了江湖人。
他不想再要证据,那是官场的手段,与江湖何干?他不想当众杀人、沿途喝酒,那不过是虚名,在险恶的江湖里毫无意义。
一个念头,武松捅破了心里的那层窗户纸,即使如此,他仍然保留了几分从前的性格:自制而谨慎。
他永远也不会像李奎那样杀进仇人家里。
血溅鸳鸯楼一段写得极为细致,连更换衣裳、上墙跳墙、刀放何处这样的小事都不遗漏,通观《水浒传》,再无一处如此详尽。
为兄报仇时,武松只杀淫嫂与奸夫,连王婆都留给官府,十字坡酒店里,他坚决拒绝伤害押解公人,快活林中,他拳拳皆有分寸。
飞云浦的一个念头,让武松变了一个人,他杀马夫、杀女使、杀养娘玉兰、杀张都监夫人,等等,不问善恶、不多一言,他终于用上了江湖手段,画蛇添足的是,他在墙壁上血字书写: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杀人留名后来成为许多江湖小说的桥段,其实在《水浒传》这部书里,留名绝非标准行为,武松此一举动显露出的更多是稚嫩,而不是凶狠。
多年前有一部专拍武松的电视剧,里面放大了养娘玉兰的情节,武松对她颇为心动,为了情节合理,只好安排玉兰自杀,而不是被武松杀死。
这一改动,让武松保留了更多从前的性格,也推迟甚至断绝了武松的江湖之路,大大减少了江湖的血腥气。
在张青的店里,武松换上了头陀的行头,从此不再是“打虎武松”,他拥有了更值一提的伟大事迹,即使放眼江湖也是出类拔萃。
初更时分,武行者来到蜈蚣上,将要进行他第三次杀人,象征他的彻底转变。
首先他的念头就跟从前不一样,“刀却自好,到我手里不曾发市,且把这个鸟先生试刀。”武松的谨慎没有了,这次杀人既不为报仇,也无关交情,他只想“试刀”。
其次打法也不同,再无各种挑衅,也没有安排退路,拿起石头砸门,一刀杀死道童,直奔道人,大战十数合,砍下人头。
直到杀人之后,武松才问明缘由,放妇人下山,搁在从前,武松会先问后动手。
武松是江湖人了,从此以后的故事便是江湖老套:惹事生非、不打不相识、落草为寇。
那个谨慎而自制、守法守规则、满怀梦想的武松消失在蜈蚣岭上。
相比蜈蚣岭之后的快意恩仇、行走江湖,我更怀念武松从前的稚嫩与爱吹牛,甚至觉得他就生活在我身边,举起屠刀的武松,与普通人再无瓜葛,也无法得到普通人的理解。
有意思的是,金圣叹在点评中往往胜赞武二郎,将其视为“天人”,唯独对于蜈蚣岭这一段觉得索然无味,“武松蜈蚣岭一段文字,意思暗与鲁达瓦官寺一段相对,亦是初得戒刀,另与喝彩一番耳,并不复关武松之事。”
所见不同吧,我在蜈蚣岭上看到两个鲜明的武松,一个死去,一个出生。
江湖人从来就没有想象中美妙,若干年之后,武松将领悟这一点,失掉一条臂,真正出家为僧。

user avatar   wei-yun-dong-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选个毛

几个老头,谁能活到11月谁自动当选




  

相关话题

  李小二为什么觉得林冲会杀人放火? 
  如何评价演员魏宗万? 
  武松打死的是东北虎吗? 
  看完李雪健版的《水浒传》你心情如何? 
  如果林冲是梁山之主,晁盖几人来火并,会不会成功? 
  看过《癸酉本》和《栖批》的朋友,能不能说一说这两部书内容中有哪些合理的或者不合理的句子? 
  水浒传中有哪些精彩的配角? 
  《水浒传》中王伦哪错了? 
  陆谦推不开庙门,你们觉得奇怪吗? 
  如果是林冲押送生辰纲,结果是怎样的? 

前一个讨论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什么事件让你觉得「真是天佑中华啊!」?
下一个讨论
年轻人为何如此反感团建?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