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能力明显比你强的小弟想好好给你卖力,你却天天想着怎么压制住他,防止他篡权——
上一个这么想的好像叫王伦。
——————————————————
冷知识:宋江是唯一想遵循晁盖遗言的人
【宋江大意,只要卢俊义建功,乘此机会,教他为山寨之主。吴用不肯,立主叫卢员外带同燕青,引领五百步军,平川小路听号】
【宋江看了,心中一喜一怒:喜者得卢员外 建功,怒者恨史文恭射杀晁天王,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梁山泊就是一支阶级和派系复杂的联盟团队,宋江上山时就已经带了大量部队,足以与晁盖平起平坐,宋江当二把手可是靠硬实力的。
有一个鲜明案例就是隋末农民起义的瓦岗寨,李密还不如宋江。问题在于上山后招募了大量直属于自己的人马,尤其是落魄军官和技术人才,逐步替换了农民干部。
宋江同理,宋江带着清风山部上山后实际形成三个权威,建山元老林冲(小资),生辰纲派晁盖(流氓无产者)和清风山派宋江(小资)。宋江上山后的蜜月期在于晁盖派把持着领导权,三派形成微妙平衡。
天平倒向宋江的关键之一在于三山派的加入,鲁智深和林冲关系密切,武松和宋江关系密切,晁盖帮逐渐弱势。
关键之二在于大量体制内军官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加入梁山,使得原来以流氓无产者和劳动阶级为主的梁山泊变成了小资产阶级为主的团队。
原本晁盖的政治纲领很简单,就是占山为王乐逍遥,符合旧阶级团队思想。新的阶级团队需要新的政治纲领,在晁盖不能提出后自然被宋江逐步顶替。林冲的认可使得天平倒向宋江,连同样是知识分子的吴用都被拉了过去。
而且本来军官和技术人才在能力上就比晁盖的狗头们要强,大部分还都是宋江招募上来的,晁盖被架空是顺理成章的事。
这也是为什么晁盖非要身先士卒去打曾头市,因为他很着急,他眼看着梁山泊话语权流失,他啥也不懂只能靠军功维持。
有回答提出晁盖不亲自打曾头市就行了,事实上晁盖中箭后大部分将领只是冷眼旁观,到底冷箭谁射的都不清楚。所以就算不打,在吴用都叛变的情况下,晁盖最后会不会突发疾病猝死很难说。
所以避免被篡权最好的办法一是分化不同阶层和派系,二是提出明确的政治纲领。
第一,最开始就要把林冲立为二把手,把宋江立为三把手,刻意分化林冲和宋江,这样就能保证军官派和官吏派不合流。
第二,紧密团结林冲,林冲是枪杆子代表,而且林冲个人没野心没脑子。要达成晁不离林,林不离晁的作用,这样宋江就没有插手余地。
第三,重大人事变动和干部招聘不假于他人之手,必须亲力亲为,科举殿试都要弄成天子门生,何况核心干部任免。要施恩于新干部,形成紧密的人身依附关系。
第四,多给新上山的干部单独立功机会,树立新的派系分化其宋江关系。
第五,强干弱支和定期调动,梁山泊领土扩张后适时把各个派系分封出去,并定期更换头领,不要让他们聚集在一起。
第六,以上都可以不做,最关键的是政治纲领要明确。
聚义堂是聚义了,聚了后干啥晁盖没想明白。忠义和替天行道就是纲领,宋江说的义和天就是皇帝。
晁盖当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再进一步,也打出替天行道,但晁盖的义和天是天命道义,核心就是推翻朝廷。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凡晁盖能像个领袖一样做主心骨,给军官文人立一个封爵幻想,也不至于最后众叛亲离。
我始终记得一个细节。
梁山江州劫法场打破无为军之后,行踪已露。路过黄门山,重兵拦路,不知吉凶。梁山寨主晁盖的本能反应是举起朴刀,护在宋江身前。那会宋江甚至还没上梁山。
所以晁盖要怎么保住梁山之主的位置?他根本没在乎过。他亲自深入重地来为朋友拼命,而且不在乎再拼一次。没人保证他一定能平安无事活着回去。为了兄弟义气,他可以死,但绝不会躲。这才是梁山大寨主晁盖。他若有一点自作家门的私心,他都不成其为晁盖,不会成为梁山之主。又何谈保?
我自问不是坏人,但我对朋友做不到这种地步。所以我也永远成为不了晁盖。如果我是晁盖?对不起,我不配。
知乎或者说现世,对水浒的道德经常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但即使在那被目为鬼蜮地狱的世界,人心都没坏到这种地步。
想保住梁山寨主啊,很简单,你别去打曾头市就是了,只要你不死,你就是寨主——即使晁盖死了,宋江也是唯一想着遵守晁盖遗言的人,宋江想架空晁盖自己当?难不成施耐庵是被宋江逼着写的吗?
吴用主意只恐卢俊义捉得史文恭,宋江不负晁盖之遗言,让位与他,因此不允。宋江大意只要卢俊义建功,乘此机会,教他为山寨之主,不负晁盖遗言。
所以你只要听宋江的,那么就没任何问题,而且晁盖还提出让位过,除非晁盖是装模作样不如李忠周通燕顺王英郑天寿朱武邓飞林冲等其他兄弟,因为这些人对于让位没什么抵触,能者居上,新来的有本事那么就该当寨主,宋江这样本事明显高于晁盖还不愿意和你争权的,还防范个啥啊,老老实实划水不香吗?
至于规划,题主你看看还道村那节吧,老天都说明白了,还能干啥
题主太不了解晁盖了,你不会真以为晁盖打曾头市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吧?
你以为的晁盖:利欲熏心,占山为王,活生生的王伦二世,结果被野心家宋江一步步架空,情急之下孤注一掷反而身亡,死不瞑目。
真正的晁盖:胸无大志,得过且过,权欲淡薄,侠义心肠,满心都是田园牧歌小日子的心思。
晁盖的性格,从上山的过程就可见一斑:劫完生辰纲后跟没事人似的,继续回到村里当他的地头蛇,连个后续预案都没有;兄弟劝他上梁山,他就去了,上了山懵懵懂懂看不出王伦赶人的心思,被吴用说出真相也不想火并,直到吴用再三劝告,才同意动武。当了寨主以后,从来没想着怎么招兵买马扩充势力,和王伦差不多,守着一亩三分地过小日子就行。兄弟有难他愿意去救,但没事他也不会找事。
这样的人,他真要保住自己位置,又怎么会去救宋江呢?宋江号称及时雨,江湖威望甚隆,远在他之上,他难道不知道?他就是因为单纯的讲义气才救宋江上山,宋江要带着梁山干点大事,他也乐得当个橡皮图章,从来没想过和宋江争权。
他之所以要去打曾头市,不是因为他要争权,是觉得自己名义上还当着这个大哥,结果天天窝在山上什么功劳都没有,跟吃白饭似的,内心有愧,面子上挂不住。他只是希望亲自去立个功劳,也算是对梁山的壮大有贡献,对众兄弟有个交代。只是他低估了曾头市,没打赢,还中了毒箭,这就是另一回事了。
如果他不死,这个橡皮图章的位子依然会继续坐下去,直到招安。
原著没有明写晁盖对招安当官的态度,但以他的性格,完全支持宋江招安是不可能的,写作上既要处理清楚梁山这两个大哥的矛盾,又不能影响聚义的情怀,还要安排好晁盖的结局,不能有违和感,难度是非常大的,那反正晁盖到了招安的时候已经没用了,就先把他写死,省得麻烦,也算是一种合理选择。
当然假如硬不写死的话,以晁盖对宋江的尊重,不会公开站出来反对宋江,流血事件也不可能,最后估计在多番刀光剑影后他会离开梁山,不去朝廷当这个官,同时也许有三阮之类的个别好汉会跟着他离开,梁山的主体则依然在宋江带领下接受招安,后续剧情不受影响。
还选个毛
几个老头,谁能活到11月谁自动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