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杯酒释兵权一样,推恩令是果不是因,先做势,再做局,局面成了之后,用一道法令或者是一顿酒席把事儿了了,这是刘彻和赵大的做法。虽然刘邦比刘彻高明,但你换了刘邦刚当皇帝那会儿让他推恩,你看他敢不敢?
以西周初年的生产力水平和交通、通信条件来说,诸侯国过于弱小等于是给周边蛮族送人头。
不论是何种制度都应该跟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匹配,臆想是毫无意义的。
1、
不行。
在成、康两朝中,诸夏也仅能在王师的支持下勉强压制住蛮夷方国。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削弱诸侯、诸监,还是只削弱诸侯、不削弱诸监,都很有可能造成西周王朝的全线崩盘。
所以,周廷能做到的是某些关键位置继续安插诸侯以压制旧诸侯的空间,而非对旧诸侯进行削弱。
2、
在周穆王一朝时,以徐国为首的淮夷之乱一度攻到了雒邑一带。当是时,周廷仅能通过调动楚国的力量,才勉强镇压了下去。
至周厉王一朝时,淮夷再度作乱并侵犯雒邑一带,周廷为此调动了西六师、成周八师及西虢、荣、晋等国的力量才镇压了下去。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当时周廷在淮夷周边安置的诸侯不是太强的问题,而是这些诸侯国的实力本身还不足以完成震慑淮夷的任务。
那么,周廷也断不敢大面积动刀,最多只能找个别诸侯国敲打。
3、
西周王朝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族群统治多数族群”的王朝。
即使我们把殷人也包括进去,周人和殷人的总人口相比于戎、狄、蛮、夷而言依旧不甚理想。而西周宗法封建制的制定逻辑正是为了解决周人、殷人以当前人口如何统治九州万方的问题,在这之中诸监、诸侯是重要的环节,其中后者更甚。周廷当然不可能大面积拿诸侯动刀。
可以说,西周时期的政治逻辑完全不同于帝国时期,以帝国时期的一些政令盲目乱套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4、
另外需要补充一点,西周分封制的瓦解并非从东周开始。
事实上,在周夷王一朝时诸侯就有松动的迹象,经过“诸侯复宗周”回光返照了一段时间,最终在双王的火并中彻底崩塌。
说起来,西周宗法封建制其实没风光多久,只是后世王朝对西周的制度存在太多臆想使之拥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光晕。
不需要,因为诸侯国自己就在不断的增殖和分封。
从镐京和洛阳往外看:
西部坚持古道继续放羊不懂礼的老亲们想下陇山抢一把,逼得周天子派商人余孽恶来家的去守边,免得王舅申侯放水。
南边的小兄弟荆人到了云梦泽富起来不听话了,还要断了江南的铜矿,周天子在汉阳屯了十几家宗室看着他。
河东有盐池,爷爷建个城让小叔叔去守着了。洛阳东大平原上的蠢殷还在造反,天子造了一片城,屯了八个师才镇压住。
海边莱夷呀淮夷呀甚至江南的越人,太公 周公 召公 泰伯亲自出马,一家镇压一片。泰伯还断发文身,才在江南弄了个基业。
这些年过去了,这些驻防军和镇边诸侯自己就在分,一代代分出来的大夫 公子,不断的盖新城,抓野人,把天下就住满了。八个机动师都变成普通的国了。
这样还怎么推恩分呀?
需要的是扩大王领的直辖地块了。可惜这不周王没弄过楚子,没开出新地么。
你说搞个参觐交代,让诸侯们一年必须到镐京 洛阳住半年吧。早期周公旦他们不也一样在王都工作,让儿子在国执政吗。郑伯还利用在京工作便利,给自己家弄领地呢。还有崧高维岳峻极于天的王舅申家,申家,咱不说了,谁让废太子在先的。
难在它直接撩拨起了人心中的欲望,让封王从内部瓦解,而且还让王的非长子们感恩戴德,人人有地封,家家有采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