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问的是“南方湿冷比北方更冷”这种引起网络争议的观点是怎么流行起来的,不是这个结论是否合理有多不合理。
最初是高校BBS里兴起的——更早的时候也有零星的言论,但不成气候。
1999年开始,本科大量扩招,同时网络兴起,各大高校成为网络舆论的第一波主力。当时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苏、上海、杭州一线扩建了不少学生宿舍,然而:
1、没有空调和任何采暖;
2、单层玻璃、没有任何密封条的门窗框;
3、很多大一学生入住远离城市热岛的新校区;
4、晚上断电后,连电热毯都不能用;
5、学校统一发的棉被,吸收潮气后保暖性极差,北方的家长也极少有人认识到这一点。
于是,很多曾幻想南方“四季如春”的北方孩子们遭遇了人生第一次毒打,冻得刻骨铭心。产生了“南方冬天难捱”的第一波舆论印记。
再后来,南方的小伙伴渴望集中供暖、08年南方惨烈的雪灾[1]、南山南的传唱等等零七八碎的原因不断添柴,逐渐由“南方冬天更难熬”变成“北方干冷、南方湿冷”再变成“北方的冷是物理攻击、南方的冷是魔法攻击”等等网络观点,激起了很多人心理上的共鸣。
再到最后,网络观点固化,很快就变成毫无意义的彼此攻击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才掌握着真理,不同的观点都是睁眼说瞎话。至于到底冷不冷——网络互撕只有“他急了他急了”,谁会在乎事实……
[1]08年席卷20省的雪灾绝对称得上惨烈,不妨回顾一下2008年冰灾已过十年了,还记得那一年温暖过你的人吗
南方人比北方人更能抗寒冷,这是不用怀疑的。因为南方人以种种奇葩理由拒绝取暖,冬天就硬挺着。导致习惯了寒冷。这些寒冷是刺骨的,白天上学工作没取暖设备,晚上回家没取暖设备,入冬就冻着,冻到春天气温回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抗寒冷能力大大增强。注意是抗,不是适应。真正的适应是不感到冷。
北方人,外边冷,怕冻死,所以不惜重金(农村都舍得投入,因为真扛不住)置办各种取暖设备。白天工作上学在室外的少,室内多少都有点取暖设施,个别的私企是真没有。就算白天冻了一天,晚上回家暖暖的,吃点热乎的,缓解了,充电了。所以北方人很难扛得住一天24小时无眠无休的寒冷。
当南方人到了北方,被采暖设施一覆盖,觉得真好。白天再冷也不觉得难熬。北方人去了南方,被全天无取暖折磨,觉得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所以这事,根本不是湿冷干冷的问题,是在取暖设施上投入不投入的问题。就像长期患病的人,抗疾病折磨能力,远比健康人强。因为一直受折磨,宁可病死也不治疗。南方人就是如此,想不明白的一点,成天吹经济多繁荣,天天给东北振兴出谋划策,怎么就不能花点钱给自己和家人弄点温暖呢?钱都用来买键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