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存在「国产番剧」这种东西啊。
词源番组是日语「节目」的漢字写法,引入后采用了近似的「番剧」代称日本动画,「番剧」只能指代日本动画。
就像海外Anime专指日本动画,而中国动画一般被称为Donghua是一样的。
优酷、腾讯、爱奇艺和芒果这四大巨头都没有对中国动画选择过专有名词。
只有bilibili用「国创」指中国动画。
一般来说,2000年以后出生的中国人受日本动画影响较小,这主要是由于2005年以后中国全面推行外国动画禁令。
电视频道强制用中国动画取代外国动画,所以之后出生的人缺乏此类记忆。
此前出生的人在童年时往往在电视上看过《精灵宝可梦》《中華一番》《魔卡少女樱》《樱桃小丸子》等动画。
这也是中国境内对日本动画印象最深刻的一代人,再往下则是每代递减的。
事实上禁令打击的不仅是日本动画:
美国动画(迪士尼全家桶)、韩国动画(奥林匹斯星传、瑶玲啊瑶玲)、欧洲动画(具体案例就太多了),基本都被挡住了。
2000年以后出生的人,对外国动画的印象普遍比不过1990、1980年代的人。
通过外国动画禁令,让中国动画片的市场份额得以起死回生,还最终促成诞生了包括「喜羊羊」「熊出没」等大IP。
不过在真·子供向动画里,英国动画是极其少有的没有被外国动画禁令挡住的。
像是《天线宝宝》《花园宝宝》《邮递员派克叔叔》《托马斯小火车》《小猪佩奇》等,在禁令时代也能畅通无阻。
也不知道英中两国政府达成了什么交易。
2000年以后出生的大多数动画观众,一般认为中国动画并不差,乃至拥有世界前列的制作水平,对动画发展充满信心。
像是「中国动画能超过日本、美国是理所当然的」这类想法,往往不在少数。
毕竟如果没有刻意接触,他们的生活范围确实没有什么机会看到日本动画。
另一方面,这一代人很多都非常依赖于「中语配音」,而不只是中字幕。
对日本动画的低接受度、对中国动画的绝对支持除了民族主义情绪之外,和「没有听外语看字幕的习惯」密切相关。
如果没有中语配音,他们就肯定不会看。
某种意义上....中国人普遍很烂的外语水平也成为了中国动画的天然保护伞。
新一代观众能习惯且愿意接受「听不懂」动画的人是少数,这是大势所趋。
动画本身也有社交属性,许多人看《斗罗大陆》本身也是因为他更新周期长,能成为稳定的朋友圈子内的社交话题。
大多数人不具备动画领域的知识,所以近年来才会闹出把「国漫」这种本来称呼中国漫画的词汇使用到动画的身上。
对于中国动画观众来说,如果要吹「中动崛起」还是尽量选3D动画比较好。
毕竟2D动画里外包日韩的遍地都是,这里就只列出有代表性/知名度的作品:
《王牌御史》:韩国参与
《妖怪名单》:韩国参与
《端脑》:日本、韩国参与
《狐妖小红娘》:日本、韩国参与
《灵域》:日本参与
《神明之胄》:韩国参与
《从前有座灵剑山》:日本参与
《一人之下》:日本、韩国参与
《时空使徒》:日本、韩国参与
《凸变英雄》:日本参与
《万古仙穹》:日本、韩国参与
《银之守墓人》:日本、韩国参与
《小绿和小蓝》:日本、韩国参与
《剑网3》:韩国参与
《大王不高兴》:日本、韩国参与
《仙王的日常生活》:韩国参与
《我开动物园那些年》:日本参与
《百妖谱》:日本、韩国参与
《天官赐福》:韩国参与
《时光代理人》:日本、韩国参与
有些被吹上天的「神分镜」「超燃打戏」根本就是日本人、韩国人画的。
我可是不止一次见过这类笑话了。
可行啊为什么不可行,免费医疗项目越多覆盖的人群越广,越可以让大家认识到现代社会下人类自然寿命到底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