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湿们还在陈词滥调的忽悠,这篇问题必须要回答~
其实大湿也不知道到底研发费、调音费要多少。
没事,俺来给大湿们算一帐。
发烧圈(juan)经常一种说法就是耳机是卖“调音”的,调音费很贵的!不能光看硬件成本~
每当问大湿和“发烧”玩家调音费到底是多少时,他们往往支支吾吾,要么又会说调音是艺术,艺术是无价的!
“调音”是不是无价的暂且不提,“调音师”的工资是有价的。
俺不说国内了,就说正黑红白旗的雅利安工程师,月薪不过5000欧元。
俺之前在闲到上午一杯咖啡下午一杯奶茶就结束的PA行业,都不止跑一两个项目。就算德国人一年只做两个项目,那么一个项目的调音师成本不过约22万RMB。
像AKG K701这样的耳机,早就破10万编号了,森海等其他大厂的耳机也有销量过10万的。我们就按照10万去计算,均摊下来的调音费不过是2.2元RMB。这对于售价一两千、两三千的耳机算多大的成本占比呢?如果是声学工程师主要负责声学设计,再加个产品经理主要负责调音这种模式,调音费double一下不过是4.4元RMB,注意是RMB。这个费用可能还赶不上包装盒的一半贵。
就算量少一些,像森海塞尔HD800S这样的耳机,编号也有几万了。均摊下来调音费有多少大家可以自己算。而这样的耳机已经要卖到七八千了。
实际上如果是国内的话,通常调音费比这个还少。公对公ToB一个比较复杂的项目(不是耳机这种),调音费可能也就30万。我之前帮朋友做过几个外包项目,日薪1万,一个项目一次调音10个工作日,不过10万元而已。
有人说还有客观调音测试设备的费用。我们往贵了说,用B&K的头,一颗不过42万RMB。通常耳机用的声学实验室要求比音箱低很多,我见过很多公司的耳机声学实验室造价也就在100万RMB左右。外加上音频分析仪就算用APx555B,不过30万RMB而已。这些加起来都不到200万RMB。这些东西可不是只给一个两个耳机用,而是公司长期使用。森海、AKG这样的公司有多少型号,均摊下来能有多少钱大家可以自己算。而如果是那种小品牌小作坊,基本上没几个用这么贵器材的。能用个GRAS 45CA就不错了。俺之前认识一个做国产HiFi耳机的公司用的就是45CA。很多小作坊音频分析仪有的用的都是国产山寨的,消声室也很粗糙。
至于其他成本。1美金一个动圈单元就已经不错了,2美金一个的动圈单元就已经很好了。动铁单元会贵一些。这里说的是厂家采购的价格,这个价格在某宝某鱼上买散片是拿不到的。(哈哈,果然大湿们又出动了,铍单元大几百?一英寸的才200不到。)
这里说的钱,是从供应商那里买的。就像笔记本厂家从AMD/Intel那里采购CPU。并不是什么沙子多少钱那种诡辩忽悠人的偷换概念。如果有自产单元,相同性能只会更便宜。
至于一些所谓的“定制单元”就更侮辱智商了。不会真以为有正经公司接小作坊HiFi耳机的单元定制吧。你算老几啊?你几个量啊?你才几个钱啊?别人给你定制单元。你又不是苹果。
而且单元本身就不是做耳机的关键。忽悠也要按照基本法啊!
于是大湿们又说腔体成本很贵,开模费很贵之类的云云。
耳机这东西,一套模具下来也就50万左右,复杂一些的有100多万一套的。就算折中一下,就算100万,分摊下来的模具才几个钱啊?耳机那点体积,塑料颗粒成本才几个钱?耳机的外壳、模具和工艺,放在整个制造业中是什么水平?比得过做玩具的还是比得过做手机的?一个hottoys那么多零件+版权费也就卖多少钱?别人都不贵就你贵?
研发过程中的腔体定型,不过就是调几个腔体尺寸,现在都可以CNC或者3D打印。CNC几个首版能花多少钱?
What's up!
说到这里,有时就会有杠精会说成本这么低你能不能几百块卖我们一个某某牌子几千块的耳机。能说这种话的基本上要么是坏要么是缺乏基本的社会常识。工厂一般和甲方都是有协议的,一般工厂管产品管的是很严的。工厂又不和我签协议。如果真的能流出来,某鱼上卖多少钱没数嘛~
说到这里,可能还是有些执迷不悟的人不服,那为什么有些耳机卖那么贵啊?.
王哥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因为你煞笔,所以他们才能卖这么贵。”
其实如果只是卖的贵也就算了。关键是卖这么暴利,还找理由洗地,还各种坑各种忽悠,还在这各种坑蒙拐骗恶心人。
为啥这么暴利资本们看不上呢?为啥大公司不入局呢?因为量少呗,体量小资本压根看不上。天蝎排气特米排气利润还高呢,为啥别人不做?后装排气体量小呗。苹果做个tws耳机,营业额和销量就打爆整个HiFi圈了。
要真的不暴利,那k3003从一万多降到两三千,9500从2499降到349,不得赔到底裤都没了啊?
暴利不是错,错的是忽悠,这个观点我已经表述的很明确了。
某网红又来自相矛盾了。在这位自称“宇宙观察者”的眼中,耳机厂商在挣取暴利的同时,都在面临倒闭的窘境。
大概是这位开了上帝之眼的观察者,同时看到了不同的平行宇宙吧。
首先说一下实际的情况:
1,耳机的成本相差万别。一副动圈单元有几毛钱的,也有大几百元的(纯铍)。
2,即使一个耳机的物料成本是30元,卖120元,近利润也不可能是90元的。因为即使是你自己直销,不走京东天猫,也要交税和支付员工工资,售后成本,以及最起码的营销推广费用。以通过京东来销售把最基础的费用算一下:
2.1,京东的扣点25%。也就是120X0.25=30元。
2.2,因为各自原因造成的售后成本,按5%算(京东的无理由退货率很高,这个比例已经算少了)。按120X0.05=6
2.3,基础的营销费用。不考虑刷单等非正常的销售手段,按5%算是非常低的了。则120X0.05=6.
2.4, 发往京东各仓的物流成本和仓储成本等。算5元吧。
2.5,假设这个耳机不是自己研发的,但是公司总有采购,销售,行政,仓管等员工要发工资。还是按5%算,则又是6元。
2.6,办公室的房租水电,算个2元/条吧。
2.7,缴纳增值税,耳机是13%,需要缴纳(120-30)X0.13=10.8元
那么基础的成本就是30+30+6+6+5+6+2+10.8=95.8.
120-95.8=24.2元。
别忘了,还有25%的企业所得税。24X0.25=6元。
最后公司的纯利是18元,但是老板要把公司赚的钱拿回家,还要交20%的个人所得税。也就是18X0.2=3.6。最终只有14.4元。
实际上,上面都是按理想的情况来做的分析,因为实际企业经营,有好卖的还有不好卖的,要参加促销,实际的利润是没有这么高的。但是即使这样,90元的净利润也无从谈起。
耳机作为一个消费电子产品,其实正常的公司,如果有5%的净利润其实就过得去了,算是正常水平。也就是说,120元的售价,赚6元才是一个普遍的事实。
再次,我们可以从逻辑上来说。大家考虑以下的事实和逻辑是否成立?
1,如果耳机这么高的利润,是不是应该做耳机的都发大财了?如果是,那么作为HIFI耳机的第一品牌,森海为啥要把自己的消费类耳机业务卖掉?AKG, BEATS也都卖身了。
2,如果这些人说的都成立,他们也做了耳机来卖,为啥不成立正规的公司,注册正规的品牌,把品牌做大,把公司做大,造福消费者?
3,耳机作为一个存在几十年的行业,能否有这样一个惊天的利润存在这么久而不被发现?要知道制造业的竞争程度是最高的。如果这个秘密早久被发现了,那么还能维持这么久吗?就好比某地有金矿,大家认为可能持续的这么多人去开采,还能遍地是黄金吗?
总之,不管是耳机还是其它电子产品,除非有很高的技术门槛(比如光刻机),或者很高的品牌溢价(比如劳力士手表),或者是极个别的骗子。否则经过充分的竞争,都不会存在任何的高溢价现象的。
更新增加一些内容:
1,有人用9.9的原道耳机来举例,少年,你们太年轻了,拼多多还有更便宜的。至于为啥这么低,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况且,电子产品倒贴的很多啊,我司也倒贴销售过不少产品。更不要说很多互联网公司出的智能音箱更是大规模的倒贴。
另外,有这么多便宜的耳机,那岂不是说明了耳机溢价很低啊,耳机有卖的便宜的也有卖的贵的,便宜的有便宜的道理,贵的有贵的道理。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耳机,
2,有专业的会计指出来很多问题。我也解释一下,会计本身就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岗位,如果用特别严格的成本科目及具体的费率来算,那只能用我司的真实账簿来给大家算,但是那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没必要,因为一般人也看不懂,我列的也不是给专业的成本会计准备的专业答案。另外,不同的行业和产品,各种费用费率差异还是很大的。比如我说的5%的销售费用,放到化妆品行业那就是个零头。
另外,我也没有算开发成本啥的,这都不重要,大家有个大致的概念即可。更没有去算一些人鞭挞的调音费用啥的,只需要大家知道,整体而言,耳机没有过高的溢价
3,任何讨论,我们都要去看主流和普遍现象。就比如彩电,普遍的都是几千,那B&O的电视还几十万呢,这个不具备任何讨论的价值和意义。讨论个例和少数的现象对大家增长知识和见识毫无意义。
再补充一下。
很多人觉得我说的不对或者夸大了。这些我其实都不关心,我只是觉得知乎的价值在哪里?什么是高质量的回答?
对这个问题,我作为国内HIFI耳机行业头部企业的实控人,总经理,创办者。大家不相信,倒愿意去相信那些和耳机行业无关,也不是企业经营者的人的答案。
那么,我们到这里的目的是什么,是寻找答案还是辩论还是看抖机灵的答案呢?
很多人对京东扣点有疑问,我说了估计大家不相信,那就看看别人的答案吧
京东自营的提点一般在多少? - 知乎 (zhihu.com)
京东运营笔记(二)——毛保到底是什么?如何确定促销价格? - 知乎 (zhihu.com)
当然,这个是分品类和品牌的。一般日用品会低很多,大品牌也会低很多。
最后再说明一下,我说明的情况旨在告诉大家。利润不是简单的用收入-成本来计算。企业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当然也有很多地方可以去缩减成本。比如高新企业的所得税就低,很多仪器设备可以抵扣增值税,许多开支应该算入成本。
在真实的世界里,99.99%的耳机,不可能成本30零售120,实际零售价是要低很多的。也可能成本30,零售50企业就能有足够的利润。当然,也可能成本30,零售1000,这个企业也是亏本的。
另外,不同的行业和品牌是不能简单的类比的。餐饮业的食材成本很多时候只占成本的30%,但是餐饮店倒闭的比例是很高的。
请问餐饮仅算食材成本的毛利率为36%合适吗? - 知乎 (zhihu.com)
再举个高毛利的行业化妆品行业利润大吗? - 知乎 (zhihu.com)
更加“暴利”的是眼镜行业。眼镜镜片的成本到底有多少,是否是一个暴利行业? - 知乎 (zhihu.com)
里面有国际知名大牌博士的数据 “博士眼镜的营收为6.56亿,毛利率为66.59%,而他的净利润仅有10.34%。”
顺便给大家看看一个专门做耳机的公司,美国KOSS, 2022年一季度财报的净利润率是负的,最近最高的一次也没超过5%。
高斯电子(KOSS)的主要财务指标 - 雪球 (xueqiu.com)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2.28% 2.53% 1.14% 6.27%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