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程度上肯定是可以的,但是能多大程度上改善就是个问题了。网上有时候有材料宣称改造后的友鹤重心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实际上DKB的结论是全面修改之后的友鹤仍然不及格。这个结论是他在09年John Jordan的Warship Journal上写的,具体怎么得出来的不太清楚。考虑到DKBさん几乎肯定不会日语,我怀疑他是按照友鹤的尺码套进去RN标准计算的结果。这个过程一般来说是按照frame by frame计算在最大倾斜角度下最大重心偏移以后合计的结果,换言之是针对在最最糟糕舰艇重心偏移最大的情况下回正能力的计算。考虑到Hunts本身就是几乎不及格的设计,友鹤不及格也就不难理解了。
简单对比一下,Hunts是千吨设计,以Hunts I为例,满载实际上达到了1300lt左右,其舰体重452lt,243lt燃料,深载3.3m吃水——千鸟级,530lt标排,150lt燃料,平均吃水2.5m。如果千吨级的Hunts在仅有开放炮塔和中型舰桥的情况下被认为重心严重不足,那么吃水不足3m,深载不足千吨,续航力和航速却被堆砌到如此之高,长宽比更大,全封闭岛桥和全封闭炮塔的千鸟有稳心问题就见鬼了。
DKB在他的Atlantic Escorts里进而列举了30-40年代9次事故损失的舰队驱逐舰/大型鱼雷艇(Appendix III,09年文章的基础):4艘是USN的损失,主要源于哈尔西脑子有洞(U.S. Destroyers Hull, Monaghan and Spence; and U.S.S Warrington)硬闯风暴。2艘是RM损失于第二次Sirte之后的风暴(Lanciere(Lanciarii), Scirocco(Sarqiyya))——这些总计6艘相对较大的舰队驱逐舰,姑且计入一类。其次是红海军的Sokrushitelnyi——Project 7系列,类似于RN3锅炉2烟囱4炮4.7in间战标准驱逐舰级别的舰体,以及法国海军的Branlebas和千鸟。Branlebas和Sokrushitelnyi均损失于折断:驱逐舰前重后轻的问题导致首楼与舰体连接处结构脆弱部分容易断裂。Branlebas和友鹤放在一起,则是2艘小于千吨的鱼雷艇遇险的问题。前者事实上在吨位上略大(大百吨多),但是整体长款尺度和吃水上非常类似。同样对比之下,法舰虽然同样选择了全封闭式的舰桥,但是其火炮为单装UD100mm炮,鱼雷发射器仅有1座,舰员更少——但是吃水却仍然深于千鸟级(3m),长宽比也小。
另一个对比对象是红海军卫戍舰/护港舰,比如Project 2/4/39,450lt排水(2.6m吃水)26knter,2boiler,1500nm,开放火炮,单装4in,1座鱼雷发射器。其续航力远低所以燃料导致的稳定性问题要小得多,但是仍然是适航性奇差无法承担雷击任务的设计···
yeah...you probably guessed where this is going... ...
所有这些臭名昭著的低稳定性差适航性的小船,几乎全部都有比千鸟更小的长宽比,更轻的武装和上层结构,更深的吃水,以及更好的舰体/燃料重量比,更合理的自持力和航速。在转向性能奇差稳定性如shi缺乏任何远洋能力的舰体上采用全封闭舰桥封闭炮塔是心比天高···这一点无关于舰队要求。无论远程鱼雷与否,无论IJN态势感知能力和雷击舰队指挥能力高低与否,机动能力都是驱逐舰的必须。一艘不能及时转向在合适角度上投送鱼雷的驱逐舰/舰队鱼雷艇是不合格的。这种两座多联装鱼雷发射器2座全封闭炮塔的设计且不说西部入口指挥的标准,仅以雷击舰高机动性小转弯半径的要求来看可能也是减摇鳍救不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