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无刃
而是不需要刃,就算有刃,想必重剑的用法也会很快崩掉。
刃不过是提供高压强的一种方式,重剑不需要薄刃,十数倍重,挥舞如烈风,剑路内人马皆碎,砖石遇则崩,何需薄刃画蛇添足。
如果对兵器有点了解就能发现,正常的单手刀剑尺寸在80cm~100cm之间的比较常见,但是棍子呢?短棍一般在50cm~70cm之间比较常见,长棍的长度一般齐眉或是等身比较常见。另外还有双手用的鞭杆,也算棍子的一种,长度一般在120cm左右。所以也就是说,没有单手剑尺寸的棍子,为什么呢?因为不好用。单手短棍为什么要短一截?因为棍子的重心是在中间,而单手刀剑为了方便使用,重心是在靠近护手的位置。重心离手太远操控性就会变得很差。
同样,木棍也就罢了,多少有点韧性,但是铁棍的话,重心在中间,你握住一端,然后去敲打硬物,反作用力导致的震动是中间重心为轴,在两端震动的幅度是最大的,也就是说你的手握住的部位震动很大,你力量越大震得就越厉害。所以首先做成棒子的话,用起来一点都不顺手。
其次,不同的武器有着不同的发力方式和不同的使用技巧,如果做成鞭锏一类兵器,使用方式就完全不同了。虽然鞭锏也有调整重心,真正实战用的鞭锏都是从根部到稍部做收窄处理的,且尾部加了配重。使用方式和剑是完全不同的。在武术中,鞭锏大多是成对使用的,因为发力方式是抡砸,自重高惯性大,抡出去挥空是没法立刻收回进行防御或是再次攻击,这时候就需要另一把武器来补位保证不会被对方抓住挥空的破绽攻击。等第二把挥出去了,第一把武器也收回来了,没有空子可钻。
但是剑的使用方式并不是这样,即便杨过使用玄铁剑,也不是跟拿鞭锏一样抡砸,之所以用重剑只是因为普通剑无法承受强大内力加成的发力方式。
若非这一柄比平常长剑重了数十倍的重剑,这门剑法也施展不出,寻常利剑只须拿在手里轻轻一抖,劲力未发,剑刃便早断了
这种独特的发力方式是普通长剑承受不了的,同样,这个“抖”的用法,杨过也用出来过:
杨过走近身去,伸手接过玄铁剑,轻轻一抖,只听得丁丁东东一阵响过,陽光照射之下,宝光耀眼,金银珠宝散了满地,一条镶满珠宝的金龙软鞭已震成碎块。
再结合杨过用玄铁剑对抗潇湘子的哭丧棒
潇湘子见这剑粗大黝黑,钝头无锋,倒似是一条顽铁,心想:“这小子剑法迅捷,灵动变幻,果然了得,可是拿了这根铁条,剑法再快也必有限。”说道:“那儿去捡来了这根通火棒儿?”说着便挥纯钢哭棒往重剑上击去。
杨过持剑不动,内劲传到剑上,只听得噗的一声闷响,剑棒相交,哭丧棒登时断成七八截,四下飞散。潇湘子大叫:“不好!”向后急退。杨过玄铁剑伸出,左击一剑,右击一剑,潇湘子双臂齐折。
杨过只是平举玄铁剑,而纯钢的哭丧棒砸上去反而断成七八截,这说明杨过的玄铁剑看似不动,但实际上在剑棒相交的瞬间产生了高频震动,所以震断了纯钢的哭丧棒。而继续攻击时描述的是“玄铁剑伸出”“左击一剑,右击一剑”这说明是用圆头剑尖刺过去捣断的潇湘子的胳膊。这个招式就得用宽而扁的剑尖才能做到,用鞭锏已经收窄的尖部是做不到的,鞭锏的尖部就算是钝的,因为太小也只能捅个血窟窿出来,难以打骨折。而双臂骨折则保证对方彻底失去战斗力,胳膊上捅个洞出来还有可能忍痛继续战斗,但是骨折了,无论你有多强大的意志都没法继续使用这个胳膊了,胳膊的功能结构被破坏了。
而大战金轮法王时,杨过也并不是拿玄铁剑抡砸
法王叫道:“小心了!”蓦然间五轮归一,并排向二人撞去,势若五牛冲阵。杨过全身劲力也都贯到了左臂之上,剑尖颤动,当当当三响,挑开了金铜铁三轮,跟着挥剑下击。众人眼前一耀,地下灰尘腾起,银轮和铅轮都已从人劈开,掉在地下。
法王大声酣呼,飞步抢上,左手在铜轮上一拨,抓住金铁两轮,向杨过头顶猛砸。杨过迳不招架,玄铁剑当胸疾刺,剑长轮短,轮子尚未砸到杨过头顶,剑头距法王胸口已不到半尺。
是用剑尖颤动来挑开三个飞轮后才挥剑下击,五轮一起飞过来,挑开三轮后的时间不足以大幅度扬起手臂往下劈,所以只是利用挑这个动作扬起剑尖后,像甩鞭子一样进行短发力劈开剩下两个轮子。现实里的剑术也是如此,尽量用小动作拨挑开对方兵器,然后再趁机攻击,动作很小,没有鞭锏那样抡圆了砸的技法。而金轮法王之后持轮砸过来,杨过依然是剑尖指着对方直刺,也就是说从始至终,杨过所有的动作幅度都很小,一直保持着剑尖指向对方的姿势。
这是在对抗中最常见的技法,只要保证剑尖一直对着对手,对手就没法轻易近身,不把我方剑拨开就没法攻击到我。所以即便是看起来好像只是健身用的太极剑,真去看就能发现,不管怎么动,也都是尽量保持剑尖冲着前方对手的状态。
而鞭、锏、短棍一类武器因为主要是挥击,而且较重,基本看不到平举着对着对手的样子,更多的还是保持竖直状态随时准备挥击。用法就截然不同,剑因为是利刃,单手剑对无甲目标来说不需要大力挥砍,攻击溢出,挥空一样破绽大,所以剑的发力方式是抹、拖割,就像厨房切肉一样,正常人不会拿菜刀去大力剁,而是滑动刀刃轻轻切。这种发力方式对没有刃的鞭锏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即便是不开刃的重剑,抹、拖割这种技法也用不上,但短发力的小幅度点、挑、轻斩一样可以使用,因为即便不开刃,玄铁剑也是扁的,短斩击打中对手的产生的压强也要远高于鞭锏棍,在玄铁剑很高的自重下可以轻松打骨折。鞭锏棍这类钝器只能用长发力挥出去的打击才是有效的。
而除了用剑刃切的技法以外,就是刺了,正常情况下对手不会傻乎乎的给你捅,所以剑刺击很多技巧是用剑身挤开对方武器滑进去刺,让对方武器顺着剑身滑到护手处被挡住,因为杠杆原理,被挡住的部位肯定不会是靠近手的位置,所以对方是费力杠杆,根本挡不住直刺的力量。鞭有结,根本滑不过去就不说了,锏因为柄是圆的,而且一般三棱的截面,根本分不出来那边是平面那边是棱,用棱就很难滑开对方武器,对方利刃可能直接砍出小豁口卡住,如果没有砍出豁口卡住也容易产生弹跳,导致正好对方武器的刃被小幅度弹开绕过护手砍到自己手上……鞭锏棍就不适合这种动作很小的细腻打法。
所以在书中,虽然有内力这种神奇的能量加持让杨过的力量更大,但杨过可没有用玄铁剑大力出奇迹使劲抡,因为那就不是剑术了,杨过用的还真就是正经的剑术,而剑术技法换成铁棍或者鞭锏去用,它还真就不好用出来。
他不开刃也比棍子集力,棍子打人什么的下去越深和被打物体接触面积越大,但是刀再钝也不会增加多少摊力面积。
打浅骨更容易打碎,目标就不是斩断皮肉了。
如果特别会用不开刃打断皮肉也是可以的。我找不到那个剑术大师使用欧洲无锋大剑斩拟人草席的视频了,不开锋照斩,毕竟重量在那放着。
我发现很多读者,对杨过的重剑都有所误解。
重剑不开锋的设计,并不是因为这种造型威力更大,而是为了“减弱杀伤力”。相反,开锋后的玄铁剑,只会比倚天剑屠龙刀更锋利(玄铁纯度更高)。如果说,终南山杨过与蒙古群雄交手时用的是开锋的重剑,金轮法王可能连和杨过比拼内力的机会都没有(无法用金属轮、金杵、钢扇格挡)。
不过,“大巧不工”的玄铁剑在神雕故事中的表现实在太惊艳、太出彩,反而妨碍了读者理解。
重剑无锋,如果仅仅理解为剑术理念,那就太单薄了。
《神雕侠侣》首先是故事、是小说,小说中所有关键元素的设计,都是裹在这个故事所雕琢的人性、理念之上的外衣。
所谓“无锋”,承接的是“误伤义士不祥”。
这个“误伤义士”的故事,突然出现,又不做任何交代直接消失。这个点到为止的细节,是金老给读者的一个隐晦暗示:这位剑魔独孤求败的个人际遇和性格,应该和杨过是极其相似的。
因为不久前的杨过,还一心为了父仇要暗杀靖蓉夫妇。
“重剑无锋”,是剑术境界不假,同时也包含着对“误伤”之错的悔恨(新修版刻意加上了“悔恨无已”的评语),是对锋芒的主动收敛。
它映照了杨过对“复仇”这个人生最深挚执念的放弃。
放弃复仇,他才能与自己和解,这个偏执、敏感、心胸狭隘、性情激烈的人才能收获自己的幸福。才能明白郭靖口中侠之大者的价值,才能走上一条真正的自我救赎、自我实现之路。
所以,对郭芙断臂也好、终南山对蒙古诸雄、全真教诸子、郝大通、赵志敬、尹志平等人也罢,在他放弃了对郭靖的复仇后,也一定程度上宽恕了那些对他、小龙女、孙婆婆造成过重大伤害的人。如果换做是以前那个一心想要找郭靖“报仇”的杨过,是做不到的。
放弃对私怨的索求,灵魂才有了重量,才能驾驭起朴拙的重剑,才有了后来的神雕大侠。
摒弃对利器的依赖和杀伤性武技的追求,是金庸在小说中反复强调过的一种武学境界:老年的张三丰不再使用真武剑,恒山定闲杜绝使用利器,无名扫地僧论经“武学障”。都是这个道理。
打个比方来说,为什么大理段氏,只有段誉学会了六脉神剑。其本质,是段誉超乎常人的慈悲心、“爱心太重”。
在段誉的观念中,武术是一种钻研杀人伤人为目的的技能,因此即便他出身在一个知名的武学世家,却对武学一道一味排斥,从不学武。可恰因如此,这反而成了他驾驭这种杀伤力超常的神奇剑术的“资格”。
无名扫地僧台词原文:
是以每一项绝技,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为之化解。
须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克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多,但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各种厉害的杀人法门了。
这种武学观念,是金书价值观很重要的一部分。在金庸笔下,越是武功高绝的超一流高手,越排斥杀伤性的武技和利器。
话题跑偏了,回过头来继续说重剑。
假使独孤求败或杨过,真要改造重剑“用得更顺手”,也不是设计成棒形,应该直接开锋。这两人都是各自时代最出类拔萃的人物之一,都有足够的资源和条件对重剑重铸。开锋后的玄铁重剑,参考《倚天》中的表现:几乎没有武器能抵挡它的锋芒。
独孤和杨都没有这么做,他们都有意保留了重剑的钝口形制,出于对锋芒的收敛和弱化(人或剑)。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做成棒子,那就没有必要了,说到底重剑剑术毕竟还是“剑”术,保留基本的剑形,当然用起来更顺手些。就像后来的木剑,也并不是直接使用木棍,也是要削成剑形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