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为了单纯解决对接口不通用问题那制定国际规范,现在多国已经合作搞国际对接系统标准(International Docking System Standard)发展通用的对接口,让载人航天器对接口像USB接口那样通用,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实在特殊的情况下例如航天器太小不方便设置增压对接系统等,可以通过穿舱外太空服出舱通过太空行走去另一航天器,当年苏俄载人登月计划里登月飞船和登月舱之间的对接机构是没有增压通道的,于是宇航员得出舱到太空爬到登月舱里去......
至于太空机库船坞问题,也一直有研究。不过不是用来提供气密增压环境中的人员上下飞船,而是用来组装和维护航天器,本身是不增压的但是有蒙皮壁板保护防止太空垃圾撞击和提供稳定的热控制环境,不能用来不太空服、不用对接口穿直接下飞船。
而全增压的大型太空机库制造和发射太困难、操作浪费大量宝贵的空气,同时实用性不够、更重要的是会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航天器的轨道机动和姿态控制发动机往往都用剧毒的肼类、四氧化二氮或者浓硝酸(包括发烟硝酸),如果那些物质进入气密增压环境会带来严重的危害,特别是在封闭不通风的航天器里。
在美苏联合的阿波罗-联盟飞船对接任务完成后美国的阿波罗飞船返回地面时就出了意外,下降到低空打开通风口后,通风口附近使用肼的姿态控制系统发动机意外启动导致宇航员吸入有毒气体患上了化学性肺炎在医院躺了好几天。
给航天器加注推进剂等都需要穿防化服,在航天飞机降落后宇航员也不能马上开门出舱,得把航天飞机可能沾染的残留肼吹洗一下才能下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