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中科大 5 名学生凌晨两点半发现实验室漏水,处置后被奖励 12 万元?科研人经常熬夜工作吗? 第1页

  

user avatar   fu-shi-b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为科研人,看到新闻以后感觉重点在于:

1,挽救几千万价值的设备

2,避免重要科研攻关项目延期

3,凌晨两点半还有人在做实验

4,真金白银奖励有功人员

先说前两个,高端实验仪器设备意味着什么

科研人员的工作产出是论文、专利、课题甚至是具体的产品,要么是理论创新,要么是技术创新,而这些创新无不需要先进的设备平台做保障。

比如大概十年前,如果哪个实验室如果有高通量测序设备,那么整个实验室大大小小的科研人员都能以此平台为依托,发论文发到手软、拿课题资助拿到手抽筋。但是五年前,如果没有单细胞测序技术,那么可能后续的研究水平就提升不上来了,申请课题资助也会受阻。

最近几年的时间,随着国内开始做冷冻电镜和AI技术的实验室越来越多,中国人研究生命奥秘的层次再次深入,已经达到了直接观察分子结构的级别。这将会大大加快未来药物设计的速度,过去靶向药以十年计的研发周期很有可能被压缩到一年左右。

一台核心设备,往往意味着一个实验室从领导到最基层的研究生的“饭碗”,领导要靠它产出海量论文去换重大科研课题资助,下面的研究员需要靠它产出的论文晋升职称、申请课题,研究生要靠它产生的论文申请学位,整个团队需要它产出的知识成果积极寻求转化,争取产出新药或者新技术,实现盈利。

所以新闻中

简简单单一句话,背后是科研人员根本无法承受之重——重要科研资产损失、课题研究延后。

所以说,这群抢救科研设备的科研人员简直救了整个实验室或者本团队上上下下的老命

然后再说科研工作熬夜的事情

这个真的是难免。

以最简单的细胞观察为例,有些细胞行为的区别就是要连续每隔若干个小时去拍摄照片,如果是间隔6小时还好,差不多够睡个囫囵觉。如果是每隔3小时、2小时,甚至是1小时呢?

怎么可能不熬夜。

新闻中的几位虽然不至于是做这种连续观察工作,而是去实验室调试程序,但有时候你为一个实验问题困扰许久,终于修改完一个参数了,怎么能忍得住不去试一下呢?我读博的时候,有一个细胞加药物干预的实验,一直解决不了药物溶解的问题。因为这种药物是新和成的,没有现成资料可以参考,所以一直在尝试各种办法,让药物充分分散到液相中去。

有一天晚上睡前刷牙还在想这个事,突然电动牙刷的震动让我想起来过去看到过文献里说用超声促进颗粒状难溶药物分散。马上骑着共享单车往实验室赶,试试超声震荡。结果一直鼓捣到天亮(夏天,天亮得早),虽然仍然不完全好用,但是好歹终于有改善了。

虽然科研人熬夜不可避免,但希望某些分管领导不要鼓励,毕竟难免和必须是两回事。而且科研人本来就是久坐人群,再叠加睡眠缺乏这些危险因素,搞不好弄出来过劳死这种事,下不来台。

最后是真金白银的奖励

这次首先发现险情的是钟翰森“同学”,说明他应该是研究生。根据我对本单位研究生的了解,月度生活补贴+劳务费大约在2000(硕士)——5000(博士)这个区间,根据不同的课题组和实验室略有出入,博士后的收入大约在20000左右。

此次救灾有功人员是两位博士后,三位“同学”(应该是硕/博士研究生)和物业人员。具体奖金分配是个什么情况我不清楚,但就算是简单均分,每人也应该有两万左右(物业人员应该是物业公司单独奖励)。这意味着对于研究生而言是几个月的收入,博士后也有接近一个月的收入。

单位的奖励不仅真金白银,而且没有套路,还贴心地替几位有功人员付了税款,发放的奖励为税后到手收入

一些随想

我小时候的记忆大多是模糊的,但是有一个夏日的午后我记得很清楚——那天下午我爸爬上他单位实验楼的平台,用脸盆向外墙上起火的散热器泼沙子灭火。当时我正在实验楼前花园里和小朋友追逐打闹,被蹿出的火苗吸引了目光。一开始我没注意到冲上平台的那个人是谁,直到我朋友大喊那是我爸爸。我记得当时自己呆站在那里看了好久,直到有人抱着灭火器冲过去帮忙,现场扬起一阵白烟,我爸才撤下来。

ps,其实当时单位里有干粉灭火器,但是当时还是稀罕物。为了方便管理,都集中放在隔壁楼的保卫科。实验楼设备老旧(始建于五十年代),但是为了防火,一直备有防火沙箱。而且我爸说他刚入职的时候接受过相关培训。

后来在思想品德教育课本上看到过为了抢救国有资产,被全身大面积烧伤壮烈牺牲的一位女烈士向秀丽。我联想起小时候的那个下午,其实当时那场火蛮大的,实验楼的一面外墙被整块熏黑,隔了好几个月才重新粉刷。当时每次路过看到那片黑色的墙,我心里都有一股莫名的自豪感。

因为儿时的这个经历,当我2017年进入现在工作的这个实验室时,发现每层楼都有两个灭火器存放点,还有灭火毯、防毒面具,安全通道标识醒目的时候由衷感觉到安全。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位科研工作者,说一点个人看法。

首先说这个奖励是非常值得,也是应该鼓励的。

其次,科研人员,熬夜是很正常的。

先说说熬夜吧,这一点我很有心得。

当年读研的时候,实验室还是非常简陋,我们整个实验室有五六个大的课题组,然后一届有二三十个研究生这样子,于是硕士加博士大概有150多号人。虽然是不同课题组,但是大家共用一个仪器中心,那结果想象吧。

150多人,只要有两个人需要用到某个设备,就需要排队,事实上,经常的情况是,有十来个人需要使用某些设备仪器。

简单一点的仪器还好,比如pcr仪、电泳仪,实验室都会买好多台,所以还好。

但是那些相对大型的仪器,就不好说了。

比如我当时就管理了一个大型设备,一个超速离心机,属于超级高端的设备。有多牛?

大家开车发动机转速是多少?2000左右居多吧?飞机一般也是几千,极端的战斗机是2万多转速。

我管的那个仪器转速可以达到每分钟10万转。

em,我想不到常见的东西什么有这么高的转速。


离心力那更是杠杠的。

至于离心力,额,这个就更猛了,可以达到80万g。一般的实验室离心机也就是几千到几万。

这个设备的离心力强大到什么程度。

一般的离心机能够分离轻重细胞,这个离心机可以把细胞器直接按照密度梯度离心出来。

有时候开玩笑,这机器做铀浓缩都没任何压力。

当然,这么高级的仪器,那必须得精密操作了。

首先,一般离心机的转子是固定在轴上的,然而这个离心机的转子是非固定的。

其次,一般离心机配平也就是0.1g左右的,而这个要求0.001g左右。

此外,这个离心机由于转速太高,所以空气摩擦必须考虑,因此要求抽真空。


可以说,这样个精密大型仪器,从管理到运作上,必须专人管理运行,而且运行时间也不短。

结果就是:排队。

经常碰到24小时排满的情况,于是我就必须一直在那里守着,至于做实验的人,更不用说了,必须踩着点来。

尤其是这种精密离心,样本往往也是新鲜制备的,否则可能会发生样本内部生化反应而导致实验失败。

于是,熬夜做实验,那就是常态了。

所以,非常理解学生熬夜做科研的情形,有的时候是设备不等人。

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实验不等人。

比如动物、细胞,到了那个点,必须进行处理,否则就会导致实验不准确,而你是没法去调整他们的时间的,只能调整自己时间。


再来说说这几位学生的贡献吧。

新闻说的很清楚,半夜发现仪器漏水,赶紧一起来引水。

拯救了一起,挽救了至少2400万的经济损失,并避免了一个实验延误一年。我觉得科大要给他们颁发个大奖章来鼓励。

今年11月21日凌晨2时左右,理化大楼06-004室发生漏水,波及01-004实验室。01-004实验室内有180个通道的超导纳米线探测器,如未得到及时处置,不仅将至少造成2400万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延误“九章三号”实验一年以上。
凌晨两点去01-004实验室调试程序的钟翰森同学首先发现漏水,他立即召集隔壁实验室的博士后吴典和覃俭、邓宇浩、彭礼超等同学一起积极引水,并及时通知物业踹开06-004室房门,关闭了水阀。

当然,这几位也是科研卓有成效的。

science论文上的五个名字就是他们科研贡献的体现。

这是之前的论文,祝福他们熬夜做出来的东西,接下来能够继续发出高水平的文章,对得起他们的辛苦。


最后,作为过来人,说科研辛苦,似乎有点自我感动,不过从事这一行嘛,自然早有准备,毕竟科研还自由呢。

不管如何,自己选的路,心态好最重要,这句是对各位在读硕博以及即将准备考研的同学说的。

加油。


user avatar   lengzhe19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几位同学凌晨两点在实验室发现漏水,可能普通人觉得这个时间还在实验室很难得…但对于理工科的科研人员来说,这可能是个常态。大家经常熬夜做实验,然后第二天上午补觉,这里边原因很多,比如仪器排班,或者晚上干扰较少,甚至就是为了赶实验进度等等。比如我认识人里, @小飛就是这类人的杰出代表。

很多人觉得挽回了这么大损失学校就给12万奖励是不是太少了,其实怎么说呢, 从科研界来说,这是不小的一个奖金了。

比如说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二等奖奖金才15万元/项。而且这还是18年涨了以后的…以前只有10万。

其实这事情最值得关注的不是这几位同学凌晨发现漏水挽回了多大的损失,也不是这12万奖金多与少,而是这几位同学本身的身份。

他们是来自于陆朝阳和潘建伟团队的,年轻的90后研究员。都是去年12月4日Science发表那篇九章量子计算机的重磅论文的作者,其中还有2个是并列一作。

钟翰森,1995年出生,师从陆朝阳和潘建伟教授,2016年加入团队。致力于基于参量光的量子计算研究,设计新型参量光纠缠源,演示12光子纠缠刷新世界纪录、同时演示5光子随机入口玻色采样。发展高斯玻色采样理论和实验方案,初次演示5光子高斯玻色采样,验证可行性。最近,实现 了50单模压缩态输入、100模式输出的76光子高斯玻色采样量子计算,相比超级计算机快10^14倍,证明了量子计算优越性。

邓宇皓,1997年出生,师从陆朝阳和潘建伟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CSST暑研并获最佳研究奖。2017年加入团队,首次实现天文尺度的量子干涉,实验观察到量子点单光子和太阳光之间的双光子干涉、量子纠缠以及非定域性,把独立光子之间的量子干涉实验扩展到相距1.5亿公里的两个独立光源,首次在天文学尺度上检验了量子统计原理的普适性,并给出了热光场量子化的直接实验证据。作为中科大学生代表入选参加第70届德国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主要致力于发展基于量子点量子光源和参量光量子光源的光学量子计算和量子物理研究,最近,实现了50单模压缩态输入、100模式输出的76光子高斯玻色采样量子计算,相比超级计算机快10^14倍,证明了量子计算优越性。

另外几位受表扬同学也是作者列表里的成员。

所以,什么叫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这就是…现实版本了,这才是比凌晨2点和12万之外更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user avatar   ma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挺搞笑的提问啊……

斯诺登都过去这么久了,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拉登塔利班什么的一开始都是美国资助的吧?

恐怖组织?

美国不管它们,它们发展的起来吗?

大部分恐怖组织不就是美国为了搞俄罗斯或者其他人搞出来的代理人吗?

====================

嗯,对了,不懂的可以去看这个,

神解读!姜子牙讲的其实是美国本拉登和斯诺登的故事_哔哩哔哩_bilibili


user avatar   da-meng-24-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觉得法律责任与贫富无关,家庭条件不好不能作为挡箭牌。

我觉得这个事最大的问题在于会让一些人钻空子。

可能对于这个孩子确实是无心的,不是有什么仇恨的心理,纯粹是为了好玩,但是这样不公平的对待,

有钱就赔偿,没钱就原谅的对待方式,只会导致一些处心积虑的人钻空子。




万一,有些人就是仇富,就是刚好自己贫穷,发现有可以免于责罚的方式,又可以宣泄自己的愤怒,也去用油漆泼洒呢?

事发后,可以装作无辜的样子,贫穷的样子,是否可以免于责罚呢?

当一个人因贫穷免于责罚时,我认为车主可能是“善良”,但衍生出来可能滋生的是一些图谋不轨的人。被利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为这么做本就存在不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实不是一句空话。

有人有幸免于处罚,就容易让部分人钻到空子。不应该因为穷就可以免于法律知外。




我觉得他虽然是小孩,但是不损害他人利益,乱碰他人东西的简单道理应该是懂的。并不是无知。

如果免于责罚,其实某种程度上,只会让他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对他的教育而言也许也并非是件好事。

责罚的目的在于吸取教训。做错了事,需要承担一定的代价。



孩子未成年,家长作为监护人,应当为其负起责任。

家庭条件不好,可以分期付,分期赔偿,可以定出一个赔款计划,以后慢慢还。

这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否则,做了错事,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就可以免于赔偿,是不是某种程度也是一种纵容?

孩子的过错,家长需要赔偿。



这样,家长以后也会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管教好自己的孩子。


user avatar   viaxke-yan-jia-su-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


user avatar   liuqi19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


user avatar   ysy-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




  

相关话题

  关于中国的年轻科学家,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2016 年在你的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什么? 
  如何评价小行星探测器隼鸟 2 号连续在 Science 上发表三篇论文?有什么最新进展? 
  国内很多博导,不做科研,要命的是没有指导科研的能力,大家怎么看? 
  如何看待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上某论文全程在「夸」作者导师、师母,为何这样的论文也能发表? 
  相比 1970 年以前,1970 年后人类的科技发展速度减缓了吗? 
  为什么不创建中国的顶级期刊? 
  2019 年都有哪些「黑科技」让你惊呼「还有这种操作」? 
  在学术界生存需要人脉很广吗? 
  怎么看待中科大原校长侯建国接任中科院院长? 

前一个讨论
澳门洗码的洗米华被批捕,你对此怎么看?
下一个讨论
清华大学田轩称国内公司的「独立董事既不独立也不懂事」,如何评价这一言论?原因出在哪儿?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