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小说《濑户内海》? 第1页

  

user avatar   gong-ye-ge-ming-shang-bu-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杨爱红童鞋邀(咦为什么@不了),让我在阅读中摸鱼打发了今天在办公室剩余的一点时间。

总的来说,截止到中间打火机爆了的剧情,前半段的铺叙都还不错;虽然没多少科幻的影子,但作为逗乐的伏笔足以让我笑上一会儿,可惜后1/3写崩了。因此在这里主要吐槽后1/3部分。

揭开世界“黑幕”的完全依赖无根无据的结尾处三人对话。西方的封锁,对外的几乎一无所知,我觉得作者把小说背景设定为朝鲜更合适。朝鲜躁动不安的新一代青年们看到此文一定会嗨到不能自已——嗯,估计他们也看不了。

说说文中几处bug。

首先是前面铺叙了哥德尔在研究中遭遇的各种困难,包括支持此技术的高层被集体清洗。结尾还用对话方式印证了哥德尔研究方向的正确,西方甚至因此提前启动了“集体上传计划”——既然高层都被清洗了,哥德尔还被列为重点观察目标,说明高层知道这一切啊,并没有蒙在鼓里。限制哥德尔的研究,反而解释不通。西方的渗透破坏?诸如借助反腐披露高层与此技术相关的人的黑料,借刀杀人?同时制造互联网舆论危机促使中方大搞网络屏蔽?怎么看都很牵强。如果高层真的重点关注,也不会这么人浮于事的调查,三人对话吹了一通,几乎颠覆了前文的大部分伏笔,这对于短篇幅的小说而言几乎是不可容忍的bug。倒不如像打火机误会一样,把这些都解释成哥德尔的妄想。

其次,西方在瞒过包括留学生、海外中国籍学者的情况下搞全民上传?这真是简单粗暴到没边的阴谋论。难道连个民主决策过程都没有?不论同意与否都强制一波传走?等等,PunkSulk说她找到了失踪的程序员、科学家,而按对话叙述,此部分程序员和科学家中主要就是西方人,他们被抛弃了?

果然阴谋论不是把世界想得太复杂,而是太简单。不过像此文简单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连糊弄小学生都够呛吧。

最后,上传完留下的都是行尸走肉?只要脑神经活动还在继续,他们就是有完整独立意识的人。好好,就算有“灵魂”这么个玩意,作为支撑“共振衰减和反馈率”的“单元”(别问我我也不知道是森默鬼),这些“躯壳”还需要活着,甚至还需要完成简单再生产——人口繁衍来维持“单元”的稳定。而现代社会的高密度聚居意味着如果不想出现大饥荒,精密的生产结构必须得到稳固维持。行尸走肉们hold住吗?

OK,就算可以把被封锁的中国人也当成“单元”,总得有点保险措施吧,万一中国搞出点技术突破,封锁了中国区域的“单元”,同时玩了一波核大战,上传世界岂不灰飞烟灭?我们再点个金手指,上传世界可以把“单元”视为网络末端进行操控,也就是每个行尸走肉都可能是“所有人”,即上传实际上是联脑,同时抹掉躯壳的个体意识——但这样一来封锁中国有何意义,一起联进去“岂不美哉”?按文中“绝不希望2019年的事情重演”,只能解释为在上传世界里,一样存在独立意识之间的互相纷争,而行尸走肉按原文理解,最靠谱的解释并非“单元”而是“他们走得太过仓促而造成的副作用”。

不如我们换个视角。

反正一切都是毫无根据的三人神侃,反正观察目标名单也都是“随机选择”“毫不在意”,反正社会运转看起来一切照常——总结起来结论似乎只有一个:三个神经病。

这应该就是故事的真相了。嗯,还有那个被各种插管的K,就在三人神侃中被无视了……

后1/3的展开如此不堪入目,我们接下来可以简单讨论一下,如果以打火机爆炸桥段为分界点,科幻小说可以有哪些方式续写后面的剧情。

1.假定上传计划存在。

在尽量不干涉原文思路的情况下,也完全可以把小说的逻辑尽量构建自洽,写出个虽然同样简单粗暴,但好歹有点意思的阴谋论。比如可以写上传后可以下载到任意具体个体上,但由于新的意识世界需要经历混乱和斗争才能完成秩序重构,每个躯壳都只是按照原有记忆写入了基本的执行程式以维持社会运转——更严密一点应该是只上传了精英阶层,这样才有那么一点点可操作性。结合文中的一系列伏笔,可以把阴谋论写成中国有意推延了这一技术,等待西方精英阶层人间蒸发后,迅速出手抄底扩张版图,可以一定程度上对濑户内海题目扣题。

这一思路还可以写得更黑暗一点,比如把上传世界写成科技树点歪。按文中引述“当低等文明遭遇高等文明时,最有可能发生的,不是文明的碰撞和融合,而是高等文明对低等文明完全视而不见,根本意识不到后者的存在”(——没被意识到的分明是上传世界2333),那么中方阴谋也可以写成一步大棋,比如放任西方精英玩上传,在线下世界大肆扩张之后,对全球范围的线下人实行上传/下载技术封锁,锁死上传世界;或对“地表和电离层之间的空腔”进行全球范围的“共振”干涉,抹掉上传世界的意识;或者中国早就观测到有一波超级太阳风暴即将到来,会摧毁上传世界等等……总之不会像现在剧情这么乏味。

也可以反过来,西方急着上传,可以是他们预见了人类的大危机(比如像超新星纪元里的超新星爆发或者地球磁层消失,甚至可以黑暗一点写他们上传后全球撒核弹或触发了大陆架武器如黄石火山大喷发什么的),电磁波形式脱离蓝星才能将文明延续,也能写出些不错的软科幻点子。不带中国玩的阴谋论在逻辑上也能圆一圆。然后描写一下被留下的人类如何在绝望中对抗几乎不可阻挡的“自然选择”,顺便还能升华一下人道主义反思神马的。

2.不扯灵魂出窍,硬科幻的剧情应该怎么发展。

丢掉蹩脚的上传设定,既然哥德尔的研究主要是AI方向的算法领域,结合世界技术大停滞,完全可以写一篇科幻超前色彩虽然不浓,但足够硬且对世界也有一定深度思考的现实主义科幻。

技术大停滞是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现实。虽然信息技术领域总会出现新的产品,互联网+也被炒得神乎其神,但总的来说这些零散的新技术(包括在应用领域基本扯淡的石墨烯等),更多的都只是基于当下产业结构的微观优化(最多算系统优化),远不足以构成产业革命。美国自1982年以来经常项目持续逆差,依靠出售债券和金融投资品回收美元,消费全世界产能,而世界产能主要向中国集中,中美构成了世界经济循环的两极,同时在结构上互为镜像。失控的金融杠杆在空转中带着全球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危机(欧洲潜在的金融问题比美国还要严重),而中国最大的问题恰恰是替全球生产的产能无处释放,游资在流窜中只能不断在股市、地产等各个领域刷泡沫。美元衰落和美欧之外的第三势力崛起,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地缘关系的重构都已经是历史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哥德尔的技术突破有可能会促成一波产业升级,化解眼前西方无力解决的制造业重振。因无法对发展中国家形成成本比较优势,西方剩下的办法只有通过提高环保标准,出售碳排放权等方式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成本,来重塑本土制造业(虽然目前也没多大成效)。强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本就以消费发展中国家产能为主的西方社会冲击肯定远比对依仗低人力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要弱。可以以此来写中国对此技术的压制的原因,即避免西方走出危机,同时避免国内因新技术冲击造成大量失业和社会动荡,而且占据优势产能地位的现状,有助于帝国主义的自我膨胀2333。

PunkSulk可以写成对当前世界彻底失望的反抗组织成员。他们认清不论是中方的技术封锁或是西方因此技术暂时走出危机,都不是从整个人类的尺度上解决问题,只能加剧世界的不幸,或为帝国主义战争,或为第三世界彻底断绝上升通道令绝大部分人口沉沦于生存线。以PunkSulk为代表的组织,通过团结包括程序员、科研工作者等一切进步力量,谋求人类解放。而强AI技术恰好可以解决人类解放阵线在人手上的不足。——这个小说的深度和广度都会非常惊艳。

3.太空歌剧。

太空歌剧还是要引入阴谋论,但不那么蹩脚。可以写成通过某些渠道,比如俘获地外文明侦察舰等等,了解到地外文明是个AI形式的文明,地球上的某类资源为他们急缺,但采掘单位还需要若干时间才能抵达(噫好像三体)。通过刺激人类的强AI智能技术发展,当AI构成人类世界运转的主要力量时,它们可以通过传输到人类网络直接夺取人类社会的控制权。世界高层为此谋划了多种策略,最终决定封锁技术,同时为了避免国际学术交流刺激技术发展,施行多国国际间的网络封锁,将信息技术锁死在当前水平。同时依靠烈度可控的战争,刺激其它领域技术发展,为将来抵御“外星勘探队”、“生产队”做筹备。以深空测控、航天、仿星器等为代表的技术领域,在战争动员下得到快速发展。人类终于进入了星际(行星际)时代。

通过漫长而艰苦卓绝的筹谋,人类终于击败了只装备基本轻武器模块的外星勘探队,吸收了其中的部分技术后,发现自己被卷入了一场超乎想象的第二旋臂战争。在取得了对强AI技术的深入理解后,人类开始了自我改造,走向了生物-机械融合式的文明形态,并通过发动对邻近星域附庸文明的冒险战争,迅速掌握了大量发展资源,步入恒星际文明行列,初步拿到第二旋臂大战的入场券。……

================================================

先扯这么多。其实也都算不上多好的脑洞,只是原文的脑洞让人无语。

至于北京折叠,那算什么玩意。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 Netflix 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The Social Dilemma)? 
  如何看待美国将于 1 月 26 日安排包机从武汉撤离公民与外交官? 
  如何看待南航班机乘客肠梗阻没人抬扶的事件? 
  如何看待 8.24 温州乐清姑娘女孩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且该嫌疑人司机前一天已经被乘客投诉到滴滴平台? 
  《三体》中托马斯·维德认为人应该不择手段的前进,是否能认为为了变得更强而进行卑鄙行为是正确而必要的? 
  如何看待韩国一女子咬掉性侵者舌头后被判无罪? 
  最近几年国内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真的比之前有钱了吗? 
  如何评价《帝国时代2》中的马扎尔? 
  如何评价《死在火星上》这本小说? 
  「宁愿花 11K 重新招人,也不愿意花 9K 留住老员工」的现象是否属实?为什么会出现该现象? 

前一个讨论
怎么跟山区的老师解释我穿的几百元的鞋?
下一个讨论
同样是反乌托邦敏感题材,<濑户内海>和<北京折叠>在瞩目度上为什么相差巨大?





© 2024-09-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