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创作者来说,当然还是希望通过作品去说话,让观众自己解读会更有意义。《雾山五行》的内核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解有着不同的判断,这取决于观众朋友们自己的喜好。
这里我也简单的写一点自己最初的初衷。
《雾山五行》中主要的反面角色“贪”“嗔”“痴”三兽正是代表着字面的意思佛教三毒“贪、嗔、痴”。这三毒都是每个人人性会存在的要素。通过片中的故事的深入,多方势力的恩怨情仇,来探讨人将如何面对和思考自己存在的根本人性,从中能悟出些什么。这些东西用文字描述会有些显的苍白,之所以喜欢做动画,也是因为这是视听上的表达和探索,给人带来的冲击力,带动情绪的感染力会更容易更清晰。
我非常喜欢王阳明的一个理念“知行合一”。在正确的位置做正确的事,不仅是在作品里这样去表达,在日常生活中也一并遵行。
我们全力制作第二篇章中,谢谢大家的支持~
导演无法言传而醉心于画面表达,这件事说起来让我不太乐观。
语言文字是梳理和表达内心思考和感受的重要途径,在逻辑架构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方面的作用比画面更重要。
如果无法用文字搭建剧本框架,过度依靠靠画面和氛围引导自己内心,随性狂放的结果是难以收拾。这个情况在久保带人的Bleach死神这部作品中有典型的教训。
期望 @林魂 导演引起警惕,避免陷入这种境地。
建议:
重视编剧团队,尽快强化配置,
形成剧情大纲,明确故事走向,
深入细化设定,避免前后不一,
适当控制野心,合理位置收束。
灵笼团队的经验值得借鉴。
对每个剧中出现的怪兽个体都有一整套设定和逻辑。
雾山五行也需要这些。
只不过底层逻辑上,雾山五行是魔幻,灵笼是科幻。注意魔幻同样需要逻辑自洽,不能为奇而奇,一味开挂。要展开的强力设定,在前期要有充分的铺垫,到后期要有发展的一个极限,不要允许自己笔下的角色无限强大,一声高喝就必然胜利。
前三集里,火行战胜嗔兽,战斗由劣势到优势的转化已经有开挂嫌疑。希望编导在后面的剧情中能够圆上。我相信基本的解释是:五行作为封印大妖的准仙人,战斗力远不止这点,火行战斗初期处于下风是因为之前犯错受罚,被限制了一定力量。作品本身在剧情中已经设置了一些明示和暗示,这很好。相关的扣子在后面剧情逐个起出来即可。
当剧情进展,设定展开,伏笔完结后,基本该完结就完结,宁可开外传开前传开新番,也不要拖泥带水搞成长篇。按照三集消灭嗔兽的节奏,接着干掉贪兽痴兽,也就十来集的事,带出这个世界的人妖关系、魔法体系后,就可以完结了。要讲更大规模的故事,那就不需要守着雾山这个ip,而是可以打开统一世界观下其他神魔仙侠的故事,下一部作品见了。
祝愿雾山五行,以及林导的国风中古武侠世界,继续前进,成为系列作,成为国漫的新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