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对夏侯惇打仗不菜这个说法,更反对夏侯惇主内这个说法——因为两者都没有任何明确依据。特别是后者,简直就是纯扯淡——哪有大将军主内政的。
那么夏侯惇是不是一个单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废物呢?我认为也不是。夏侯惇在曹魏团队中恐怕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这份价值让他在魏国拥有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地位,却在后来把他推下地狱。
首先我们看看夏侯惇打的那些破仗:
《三国志夏侯惇传》: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
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
《资治通鉴》:吕布复与袁术通,遣其中郎将高顺及北地太守雁门张辽攻刘备。曹操遣将军夏侯惇救之,为顺等所败。
《资治通鉴》: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曹操遣夏侯、于禁等拒之。备一旦烧屯去,等追之。裨将军钜鹿李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窄狭,草木深,不可追也。”等不听,使典留守而追之,果入伏里,兵大败。
其中最丢人的当属下面这次,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三国志》:(吕布)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由是劫质者遂绝。
是的,夏侯大将军在自己大营里被几个路人甲给绑架了。由于事情实在太丢人,这几个山賊被曹魏官方扣了吕布部将的帽子。然而他们张口就是求财,完全不像军事行动,从韩浩的威胁言论里也可以看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绑架的是曹魏最高军事领导人。
内政方面,夏侯惇只有下田种地的记载——毕竟种地也种不出值得记录的岔子,猪八戒都能种。
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
领导亲自通水劝农肯定是值得夸奖的,但光种地就能种成大将军吗?我对此深表怀疑。时人评价曹魏屯田,说它起于枣衹成于任峻,按道理讲这二人可为曹魏版的袁隆平,比夏侯惇高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然而这两个人最后官职只是校尉,连中央的门都没摸进去。可见曹操根本不会因为官员种地种的好就把他提拔到核心领导层,反倒觉得基层官员在基层待着就好。
而且屯田本身就是军事的一部分,夏侯惇也一直保有军职。这种功劳也很难归类到内政上去。
那么夏侯惇到底有什么闪光点呢?
夏侯惇是曹魏亲属里少数几个明确没有贪污腐化迹象的将领,亦没有屠城记录(毕竟他也没有得胜记录...)。陈寿对他的道德评语很接近蜀汉名臣。
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馀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谥曰忠侯。
能在淤泥般的曹魏成为一位清官,这一点极其难得。
可能很多人会不同意这个答案: 清廉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也能当国家领导人吗?没错,品德清廉在别的国家确实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特点,但别忘了,这可是由贪三代曹操开创的魏国。在这样一个国家能以清为名,很可能在行事上是主抓反贪工作的。
曹操出身于一个世代贪腐的家族。他的爷爷曹腾和奸臣梁冀为伍,父亲曹嵩通过做司农捞了大量金钱,曹操的旁系亲属,如曹鼎等甚至有因贪污被罚的历史记录。这还是经过魏晋两朝文化管控后遗留下来的史料记录。可以说曹家根本没有资格指责汉代的问题——因为他们自己就是问题本身。他们去批评汉朝,好比是你身体里的癌细胞在批评你身体不健康一样。
曹粉可能会说没关系,反正曹操是个理想主义者嘛,英雄不问出身嘛。可即使曹操真是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他在军政上也是十分依赖宗室的——你能保证他的家族成员也会在他的感召下都瞬间秒变三好学生吗?
当然不可能。曹仁在变好人的路上就显得很吃力,四十岁的老男人还吭哧吭哧地背军法。
《三国志曹仁传》:仁少时不脩行检,及长为将,严整奉法令,常置科於左右,案以从事。
曹洪更表示他完全变不了。
《魏略》:初,太祖为司空时,以己率下,每岁发调,使本县平赀。于时谯令平洪赀财与公家等,太祖曰:"我家赀那得如子廉耶!
及洪犯法,自分必死,既得原,喜,上书谢曰:"臣少不由道,过在人伦,长窃非任,遂蒙含贷。性无检度知足之分,而有豺狼无厌之质,老惛倍贪,触突国网,罪迫三千,不在赦宥。
曹洪之所以能在贪污腐败方面有比较明确的记录, 无非是因为他得罪了文帝曹丕。其他没得罪皇帝的曹将虽无记录,恐怕也没什么德行可讲。从曹家祖上的家风来看,再加上曹洪事发后各位亲属好友都在帮他求情的情况,恐怕整个曹家都是一窝黑水。
事实上,文帝死后没两天,曹洪就被升为骠骑大将军。可见正常情况下,只要不得罪人,曹氏宗亲根本不在意贪污罪——毕竟曹腾曹嵩两个大贪官都被他们封成皇帝了。
然而,以前朝廷是别人的,大家自然可以同仇敌忾地去贪别人的钱,反正倒霉的是汉朝政府。现在朝廷已经被曹操整个窃来了,曹家人如果贪性再犯,倒霉的会是谁呢?
我们打个比方,魏国前线需要一百车粮食,曹操下令让某个曹将甲运过来,结果他送来了一百车秕糠,粮食被他转手给妓院换了十个妓女——这种操作在前任司农曹嵩手里不知道耍了几万次,从小耳濡目染的晚辈们自然秉性难易。
曹操因为饿肚子吃了败仗,气冲冲地跑回来兴师问罪。可是曹操和曹将甲是一家人啊,哪里舍得杀他呢?三姑六婆一起磨叽磨叽求求情,就啥事没有了——毕竟曹操还得指靠他们呢,僧面佛面都得看着。
贪官家族就是这样,虽然相护有余,但要他们利用那些巨额的启动资金去成就事业就非常困难了。毕竟他们本身就是一群癌细胞,根本成立不了什么能正常运行的组织。
那么朝中有没有行事清廉的人才呢?有。但清廉是理想主义者标配品格之一,而当时的理想主义者大多都是支持汉朝延续的,至少也是在篡朝问题上偏中立的人。
《后汉书杨彪传》: 杨公四世清德,海内所瞻。
《三国志孔融传》: 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之。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
《三国志毛玠传》: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也。少为县吏,以清公称.....玠尝为东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
《三国志和洽传》:转为太常,清贫守约,至卖田宅以自给。明帝闻之,加赐谷帛。(这位是中立的)
这一点和国共时期也很相似。为什么我国比民国要清廉的多呢?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建国者是一群理想主义者,而民国的统治阶级是一群和帝国媾和的资本家和腐朽的地主阶级,正邪两派泾渭分明。
所以说,像杨彪、孔融、毛玠、崔琰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曹操让他们管账肯定是没问题——才怪呢!转手他们就把辎重送给献帝造反了!宁可让本家贪污也绝对不能让他们上手!
而且这些人真的能镇住那帮曹家的关系户吗?我看也难。如果二者之间发生什么冲突,曹操恐怕必须站在曹家将这一边——毕竟这才是他的立足之本,他的性命所在。
满宠传里记载了一个案子,可以看出曹操在处理这类事物时的两难处境。
《三国志·满宠传》:太祖临兖州,辟为从事。及为大将军,辟署西曹属,为许令。时曹洪宗室亲贵,有宾客在界,数犯法,宠收治之。洪书报宠,宠不听。洪白太祖,太祖召许主者。宠知将欲原,乃速杀之。太祖喜曰:"当事不当尔邪?
就在曹操急得抓耳挠腮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家的一堆癌细胞里忽然有一个变异成了正常细胞。这个医学奇迹就叫夏侯惇。
现在让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他这个人的品行。
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馀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於官,不治产业。
关键字是“清”。这个形容词在一团黑水的曹氏家族里是绝无仅有的。而且账目公开也光明正大,令人心服口服。
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
关键字是“身自”。夏侯惇做事不仅用心,而且会身体力行,是个躬亲之士,哪怕是背土这种小事都会亲自上。这意味着他不会把事务全部假手于人,而是会亲自查实(可能是抽查),以此震慑不法分子。
魏书曰: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请,乃拜为前将军。
关键字是“自陈不当不臣”。夏侯惇对曹操极其忠诚,愿意奉他为尊。
清廉,用心处理各种事物工作,对曹操绝对忠诚,还和曹操为同一家族。漫漫三国,名士名将成百上千,但除了夏侯惇,还有谁同时能有这四个特点?
大道崩,圣人出。既然曹氏亲族难以用法律进行管制,那就只有拜托夏侯圣人了。只要有他都督军马,即便是曹氏子弟也不敢随便搞什么小动作。如此就可以确保物资能完整的送到前线,让战争流程运转流畅。
这才是曹操倚重他的真正原因,也是夏侯惇核心价值所在。曹操嘴上说道德不重要,其实心里的意思是对汉朝的忠诚不重要。他最依靠的夏侯惇正是一个只有道德出众的人才,做事先做人的道理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
为了能使夏侯惇更自由的管理国家后勤军务,曹操给了他远比一般曹氏子弟要高的多的待遇,从而让他在权力等级上压制所有人。
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
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
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赐伎乐名倡,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
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
这里有两个关键的语句。其一是“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很明显,曹操本意不希望夏侯惇进入自己的霸府体系。他让夏侯惇独立于诸将之外,并与自己同级,好保持他对军队的控制力,免遭家族流习熏染。类似于现代司法体系独立于政府之外,办理事情可以更公平。
其二是曹操把夏侯惇比作魏绛。我们看看魏绛这个人。
《史记》: 魏绛事晋悼公。悼公三年,会诸侯。悼公弟杨干乱行,魏绛僇辱杨干。悼公怒曰:“合诸侯以为荣,今辱吾弟!”将诛魏绛。或说悼公,悼公止。卒任魏绛政,使和戎、翟,戎、翟亲附。悼公之十一年,曰:“自吾用魏绛,八年之中,九合诸侯,戎、翟和,子之力也。”赐之乐,三让,然後受之。
魏绛曾经捉拿过君主亲人,是一个不畏权贵的清官形象。曹操说这句话的时候,夏侯惇屯兵于合肥附近的居巢,根本无戎可和。此语意指的事情很可能就是他严格执法的一面(他经常用这套指东打西的话术)。
虽然一个夏侯惇不可能完全阻止腐败现象,不过只要能控制在“适度腐败”的程度上,对曹操来说也就足够了——反正他可以用屠城补充稍微不足的军需。曹操还可以宽恕一下丁斐这样的小贼,唱唱红脸收买收买人心。夏侯惇需要负责保护的是一些国家的大命脉,特别是重要军需物资,好让曹操可以放心的奔赴前线。
这种保障后勤的工作,常常被赞为立国立军的第一大功。而夏侯惇也有此名。
诏曰:"惇,魏之元功,勋书竹帛。
但曹操的这种做法,相当于把所有对宗亲的黑脸戏都丢给夏侯惇去唱。夏侯惇的品格本来就与曹氏家族的其他成员差异很大,曹操还安排他去反腐。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长期以往,曹氏宗亲们真的不会厌恶仇恨夏侯惇吗?
曹操死后,夏侯惇也随之病死。二人相隔只有数月。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晋世语及曹瞒传》:及至王薨,惇追恨前言,发病卒。
夏侯惇死后第八年,他的儿子夏侯楙忽然被人举报经营私产。随后就连续发生了一系列怪异离奇的家族矛盾。
《魏略》: 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至太和二年,明帝西征,人有白楙者,遂召还为尚书。
.....其后群弟不遵礼度,楙数切责,弟惧见治,乃共构楙以诽谤,令主奏之,有诏收楙。帝意欲杀之,以问长水校尉京兆段默,默以为"此必清河公主与楙不睦,出于谮构,冀不推实耳。且伏波与先帝有定天下之功,宜加三思"。帝意解,曰:"吾亦以为然。"乃发诏推问为公主作表者,果其群弟子臧、子江所构也。
曹洪贪到连曹操都没有他富的程度,在腐败加剧的曹睿一朝都能官封骠骑将军,为什么夏侯楙会因为“好治生”这点小事就被调回中央做一个小小的尚书?后面的家族内斗更是奇怪,夏侯楙的曹姓妻子居然和他弟弟联手给丈夫构陷罪名,而且是死罪。怎么想都别有隐情。
更有意思的是,在皇帝欲杀夏侯楙的时候,没有一个曹系亲属站出来为他说话。联想到曹洪下狱时那满曹府的鸡飞狗跳,夏侯楙的境遇真的叫人感叹。
此后史书就再也找不到夏侯惇子孙的身影了。毫无疑问,他们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冲突被迫离开了龙争虎斗的权力中心,默默走向历史的幕后。
如果只是在僻静的地方安享太平,那也不枉夏侯惇为国操持一生了。但在晋朝开国的第二年,夏侯惇忽然被宣布绝嗣。
晋阳秋曰:泰始二年,高安乡侯夏侯佐卒,惇之孙也,嗣绝。诏曰:"惇,魏之元功,勋书竹帛。昔庭坚不祀,犹或悼之,况朕受禅于魏,而可以忘其功臣哉!宜择惇近属劭封之。"
之后晋朝修订三国志,夏侯惇被写成一个什么用都没有的大脓包不说,传记也非常精简,和蜀汉名将一个待遇。其中韩浩从劫匪里救他的内容占了全文最大的比重,整个传记摆明着要黑他。
以上种种怪象放在一起,我们很容易得出夏侯惇被魏晋所有政治力量共同针对的结论。猜猜这是因为什么?
三人。
第一是张飞。
张飞多次单挑吕布,也是唯一一个单挑吕布超过三五十回合最高达到了一百回合。而全身而退的。甚至吕布还对他产生了隐隐的恐惧。
第二是夏侯惇
夏侯惇在濮阳还是哪儿单挑了吕布差不多二十回合吧。
第三是张辽
要是没有张辽,曹操还想生擒吕布?
疑似人员:
董卓飞戟射吕布,吕布慌忙逃窜
李阙还是郭四也曾单挑过吕布数个回合。
山东孔圣门下的大将铁锤武安锅竟然跟吕布大战数个回合,竟然仅仅断了一只手,恐怖如斯!
公孙瓒单挑了吕布竟然有五回合之多!
忘记了还有个貂蝉,怕是单挑吕布能达到三百回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