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我写过一篇练手的工作论文,就是关于持续信息挖掘下的保险合同的变化。而大数据的目的是信息发掘。核心不核心不好说,毕竟保险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是可以这么说,在未来,大数据工程师必然是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利润的重要保证。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保险保险,保的是风险,而风险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然的,一种是人为的。天然的管不了,重在事后补救,人为的是可以靠大数据减轻和预防的。
对于天然的风险,这个和大数据关系不太大,比如开车技术好的人和开车技术不好的人,两个人即便是看起来没什么区别,但是出事故的天然概率是不同的。所以,当他们同时去保险公司投保的时候,保险公司就“应该”对他们收取不同的保费。
有些条件是公开的,公开的条件很好办,可以进行统计歧视来增加利润率:比如男女,女性的保费一般比男性低一点;而有小孩的男性比没有小孩的男性保费便宜一点…… 这些现在的保险公司就已经做的,不怎么需要大数据工程师。
但是另外一些条件就不那么明显的,比如技术。从外表上,很难看出谁是技术好的,谁是技术不好的,所以唯一的方法是通过设计不同的合同,让不同技术的人自主选择自己的想要的合同,来区分两者。如果你只提供一种合同,交一样的保费,那么必然就会技术好的吃亏,技术不好的占便宜,久而久之,自己客户中技术不好的会越来越多。但是无论怎么设计合同,总是免不了让技术差的占一点便宜——也就是技术好的人交的保费,总是有一部分被技术差的人拿走。比如技术好的人一般倾向于买第三方险,因为自己违反交通规则的概率很小;而新手或者技术不好的人一般倾向于买比较贵的全险,因为自己作为责任方的概率相对较大。
但是事实上,技术再好的人,也不能排除某些情况下作为责任方的可能,社会最优的情况下,自然是所有人都全险。但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只能通过这种方式,通过降低技术好的人所拥有的保险的承保范围,来区分开两种人。不然的话,所有人都会说自己技术很好,而去买专门为技术好的人设计的『便宜的全险』。
这里和大数据相关的,就是如何通过自己顾客的资料,来推断自己潜在客户群中技术好的和不好的人的分布,一旦有了这个分布,就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合同来区分不同的人。
而大数据的作用,主要还是体现在对道德风险,也就是人为的风险的防范上。假如说我是个技术很好的人,但是我买了一个全险之后,我觉得无所谓了,所以开车就没有那么注意了,结果我潜在的事故率就提高了。这个因为保险合同所造成的事后的懈怠,无论对保险公司而言,还是对社会而言都是一个损失,这个时候就需要大数据出场了。
比如在承保的汽车上安装一个记录仪,加拿大一些保险公司已经这么做了。这个小小的记录仪,就是大数据大展身手的平台!
公司首先就可以根据记录仪记录的用户的操作数据来挖掘出消费者的技术水平,开车习惯等等,从而由算法根据具体的消费者『量身定制』保险合同,现在的合同是按照年来更新的,未来完全可以设计出按月,按周的浮动保费项目,因为每天的数据都在更新,每天算法都可以根据你的行为来更新一下数据库推断出针对你的最优合同——什么,你说你考虑到隐私,不希望安装记录仪?那当然也可以,不过那样的话,你的保费可能就比其他人贵一些,因为保险公司既然无法更深的挖掘你的信息,那么就要防止你作为一个技术不好的人去冒充技术好的风险,也要考虑到你故意懈怠所造成的潜在损失,而这个风险既然是用户的选择造成的,那么用户就要给保险公司交一个『隐私费用』。
其次,有答主在答案中说,未来保险可能更加以服务为核心。这个我同意,但是怎么让客户更加的舒服,提供更好的服务呢?当然是知道客户的信息和偏好越多越好。大数据的作用又体现出来了。每个客户看重的点不一样,有些客户可能比较在乎理赔的速度,有些客户则更在乎保险的应急救援功能…… 有了大数据分析,能够对客户心理有更好的把握,那么保险公司在设计合同的时候,就可以突出客户所喜欢的条款,而对客户不在乎的点,就可以略微降低一些标准也不会影响客户的满意度。
泻药,首先表明立场,我不认同这个观点。从阿里的立场上来说,马云推动所谓的大数据体系有其利益驱动,淘系海量的数据以及芝麻信用,都是阿里希望通过大数据介于保险行业的手段。但是由此太过提升大数据的地位,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
回到这个问题,
保险的核心价值是,为顾客管理可能的风险困扰,并为顾客守住最后的底线。不确定性是保险存在的基础。
因为保险的核心价值,精算一直是保险业的最核心的技能,保险也是市场上对于数据需求最大的行业之一。对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然后对风险进行判断定性,这才是精算的真正价值。大数据工程师不能等同于精算,这是两种不同的技能,当然不能排除将来的技术进步,可以大量极大的降低数据收集和分析的难度,但现在在市场上也没有太成形的可以运用于精算的predictive model. InsurTech 也是FinTech中发展最慢的。‘保险公司未来的核心人员是大数据工程师’ 这句话作为一个Vision无可厚非,作为一个论述略显草率。
一款保险产品的完成,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销售在保险行业始终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原因很简单,因为冗长的条款和免责,大部分的顾客(包括个险顾客和商业险顾客)都不能很透彻的理解保险产品。所以即使你的产品再完美,顾客也不一定能理解,也不知道这个产品为什么好。销售在这里就发挥了连接保险公司和顾客的作用。理论上来说,消费者可以通过销售人员或者销售机制的帮助来了解自己的需求,更好的理解产品,从而完成购买的行为。实际上来说,消费者和销售人员之间的互动会非常复杂,销售人员的强动机性,消费者的冲动性,信息的不对称,往往会成为后续纠纷的由头。
另外一个销售很重要的原因也在于,大部分的保险产品,复制的成本非常低,往往一个公司通过长期数据积累和分析,开发完成的一款优质的产品,会在数月时间内被竞争对手抄袭。而且抄袭者因为不用负担产品开发的成本,往往产品价格更低廉。这个情况非常类似于药品的开发。如果没有优质高效的销售渠道,原创者很快会被抄袭者所打败。
国际一流的保险公司内部,精算的地位非常高,合规法务次之,销售往往排到比较后面。中国市场保险销售的乱象,错在保险公司,根源在监管的不作为。在此就不展开了。
因为保险公司对于风险的关注是行业的核心利益,保险公司对于防灾是有内部驱动力的。尤其在商业保险和大额保单上,成熟的保险公司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避免可能存在的欺诈和反选风险,都会在承保前,承保中对保险标的进行勘测和持续关注。这个不仅仅是对保险公司负责,也是对顾客负责任的表现。
跑题一点,我个人认为保险公司未来的核心价值是服务,尤其对于个险来说,客服,定损,理赔,甚至对顾客的持续关怀和心理建设。保险公司守护的是顾客的风险底线,优质的服务会为保险公司赢得非常好的顾客印象。反过来,即使产品设计的再好,不能满足顾客对服务的期望,只会不断让顾客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