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没离开上汽,那么此时我应该是以R品牌设计师的身份在写这个回答……R品牌脱离自荣威,目前市面上的两款车都是荣威车型的Facelift,而直到我离开之前,R品牌的设计也都由荣威设计团队负责。
智己汽车属于上汽的政治任务,和一汽的红旗、东风的岚图、长安的阿维塔等一样,都是国企旗下的高端品牌。智己是上汽集团内的头号亲儿子(虽然即使这样ppt内容都没敢超过蔚来),那么R汽车是什么?荣威plus还是智己青春版?我们不知道。
在之前的工作中也只知道这个XX智己用了,我们就不用了;或者这个YY智己做了,我们得做得更好;以及某供应商最近忙于智己的项目,没精力做上汽乘用车的项目……作为之前的“局中人”,我一直被这些问题围绕,也一直找不到清晰的答案。
如果没法向公司内外明确R的定位问题,在可见的未来内都是同根同源的两个品牌会一直内耗下去。(R品牌的独立本来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大集团内山头斗争的背景)
我看一些回答说R品牌独立运作就仿佛完全自由焕然新生了——不是的。R品牌再怎么独立也在SAIC的大体系下,人员更是主要来自乘用车技术中心。整体做事思路还是主要源自泛亚和大众,所以上汽集团本身的特点它也依然不能免俗。比如传统冗长的决策体系、项目流程、还有最关键的高管任期。
很多城市在某个很强力的市长离开后发展突然陷入停滞。而在企业里,某个天降猛男带领公司奋发图强,几年后高层看到了这个猛男的确很猛,把他提拔成了集团高层。公司换了个一般甚至昏庸的领导,怎么办?每隔一段时间这些公司就要面对一次这样的问题,每次都意味着可能会倒退。有心的朋友可以去看下上汽乘用车的起起落落和公司一把手变动之间的关系。
就我个人经历来看,每次高层换血也意味着项目事实上暂停以及突然变换方向。通俗的说,领导A是大众背景的,他比较喜欢大众的风格,所以会做更多类似大众比较理性的方案。后来领导A走了,来了领导B,他个人口味就喜欢雷克萨斯,要感性犀利,那显然理性的方案显得不够犀利了,于是项目事实上暂停甚至推倒重来——拖拉的节奏在汽车市场变幻莫测的今天是致命的。
高管任期也意味着,智己和R汽车都不会有固定的老大,不能像很多新兴品牌一样靠把公司老大打造成明星,依靠他的影响力为自家产品代言。为啥小米造车这么受关注?因为小米的老大是雷军。为啥很多人都是特斯拉的自来水?因为他们崇拜马斯克。
……
刚工作的时候,我在工作中的benchmark都是豪华品牌+大众,捷能公司(上汽新能源研发部门,之前的骨干被基本挖空)对标的是特斯拉;后来逐渐变成了比亚迪、吉利、小鹏……不知道技术中心会不会分出去一部分人独立做R品牌,也不知道这些兄弟们以后对标什么。比如蔚来的APP?
以上
人家凭本事进的大厂,凭本事卷来的高薪,凭996/007的付出赢得的身价。
怎么到了有些人这里,就成了被大厂高薪惯坏了的年轻人?
开不起高薪,不招大厂离职的年轻人即可。
没必要过来硬踩一脚。
年轻人拿高薪不好吗?年轻人拿高薪不对吗?年轻人拿高薪何错之有?
现在社会最大的问题,不是年轻人赚的多,而是年轻人赚的太少了!
因为年轻人赚的少,尤其是相比于高昂的房价来说。
所以他们才会觉得没有希望,而在年轻人赚的多的时代里,是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