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要求删除三十字—20211019,15:31】
中国以及目前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群体对于疫情的防疫策略是有本质区别的。美国的主要行业是跨国互联网,高端制造业,金融业等。这些行业对于防疫的要求本来就低……
换句话说,这些国家就算以自由之名不去管疫情。依然可以利用社会分层以及产业特性,让他的核心生产力不受影响。而新冠的死亡率也不至于让底层人口大幅度减少导致低端劳动力缺乏……
所以你看美国现在职业岗位大幅度缺乏的都服务业,低端产业。以及互联网行业(借助疫情大幅度发展扩张)……还有人以叫嚣美国就业回复…可笑不可笑。
低端制造业国家敢有新冠么?你生产的玩具谁敢买?
【根据国家规定删除89字-20311019 15:32】
真心不喜欢这类人。 有时候觉得就是把别人的东西拼凑一下, 讲出来, 还经常没理解对。 中国需要真才实学的人, 需要少废话, 多干事的人。
清零本来就是对的。 一直有人在忽悠, 还好中国不傻。 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国家方向性错误造成的。 这破事儿还掺合了挣钱这种俗事儿。 有得闹腾呢。
说实话, 有些事情过于刻意了。 大环境需要鼓励做实事的, 而不是钻空子的。
带疫开放?
截止2021年9月18日,新加坡确诊76792,死亡58,疫苗接种率80%+,一天最多死2人,于是新加坡“开放”了。
截止2021年10月14日,新加坡确诊138327,死亡207,10月14日当天死亡15人,约相当于死亡总人数的20%,新冠病毒已成为新加坡人的第一大死因。
Singapore COVID: 138,327 Cases and 207 Deaths
带着80%+的疫苗接种率“开放”以后,不到一个月就新增了之前一年半那么多的病例,而且死亡率还变成了原来的3倍。
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群体免疫措施已经失败了,现在开始转进到防重症了,也不知道会不会以后连重症都不防了。我们直到现在,对于新冠还在摸索阶段。我们的研究更多的是对于新冠现象的一种反馈,总是落后于新冠,所以新冠总是给我们一个大惊喜。在已经直到我们的认知不足的情况下,妄谈对于未来的预测是不是不是很合理,等下一个德尔塔出现是不是太晚了?新冠疫苗已经被突破了一次,号称90%抗疫某疫苗(或者是所有疫苗)已经失败了,那么为什么不能假定将来防重症将会被突破?就在知乎,就可以看到大吹特吹辉瑞的帖子,这才几个月就变成防重症了。ay4.2,ay33,ay34代表的新生代德尔塔已经展现出了威力,假如继续下去,是不是还会更上一层楼?
清零政策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以及肉眼可见的未来,将会保护中国人免于遭受新冠带来的死亡,以及无穷的后遗症。那么为什么要放弃?在2020年中国是各大国里唯一正增长的国家,在2021的现在,世界各组织都给出了超过8%的增长预期,尽管我们只制定了6%增长的目标。请问中国的抗疫措施难道不是正确的吗?保护了人民免遭病毒的危害和保持了经济的增长,难道不是中国做得对吗?难道莫非是死了70万人,上百万人遭受后遗症做得对?七分之一的英国儿童遭到新冠的侵蚀,然后传导到他们的父母,乃至于爷爷奶奶身上,这样做得对?
我们固然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需要在入境管理方面更加严格细致,免得隔离酒店传染。冬奥会采取的全封闭管理也可以作为一个例子,在中国境内画出红区,来方便短时间的来华公务,探亲等等暂时性国际交流。我们也需要加强流调,免得大面积封城。我们需要从过去吸取经验教训,一起向未来。
中国在抗疫的路上展现出了中国路线的正确性,第一个爆发疫情,却惊人地控制住了疫情。所谓的群体免疫,在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广大非洲,大部分印度,广大南美已经不是个新鲜事情,请问这些地方群体免疫了吗,新冠消失了吗?新冠变成大号流感了吗?很多共存派,单单是因为所谓的国际“欧美”就开始大肆鼓吹所谓的“开放国门”,真不知道某些人到底是心在哪一边。莫非他们认为中国做错了?欧美是正确的?中国的抗疫体制有问题,欧美的抗疫体制是正确的?
ps:某些专家还是不敢提后遗症的事情,好像百分之三十后遗症不存在一样。只要专家不提,某个东西就是不存在的。
翻译了一篇关于后遗症的文章,足够证明清零政策的正确性了。
2021.10.30更新:
部分疫苗(bnt,莫德纳,强生)的防重症效率
不早就这样了吗?
这大半年来很多人根本没看懂吗?
疫苗有效且已产生抗体的接种者,也会被感染,感染后也会传播,这不是已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吗?
只有降低重症还有价值。
震惊了!疫苗背后竟然隐藏着博弈论的原理!(深度好文)
经济学有一个很重要的分支,称为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在一些信息是私有信息的情况下,如何设计相应的制度,让这些私有信息成为公共信息,以提高社会运行效率。信息经济学使用的基本工具就是大名鼎鼎的博弈论。
为照顾读者,在下文中我们以文字叙述为主,不会直接写出博弈的支付矩阵等数学内容。
一、
我们先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家长要给孩子买糖,可以买水果糖或者奶糖,家长希望买到的糖是孩子喜欢的,但孩子比较喜欢哪种糖是只有孩子自己知道的私有信息,家长是不知道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很简单,家长只需要问孩子喜欢哪种糖就行了。由于孩子说实话会得到更喜欢的糖,所以没有说谎的动机。因此,家长只需相信孩子说的话,买孩子宣称喜欢的糖就行了。这对家长也是有利的,因为达到了买到孩子喜欢的糖的目的。
这种简单的模型称为便宜话(cheap talk)模型。其特征是,说话人并不需要为他说出来的话付出什么成本。上述例子告诉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博弈双方的利益具有某种一致性的情况下,便宜话模型是有用的,是可以挖掘私有信息的。
二、
便宜话模型并不总是有效。我们再举一个例子。老板希望给高水平的员工加薪,但员工水平高低是员工个人知道的私有信息,老板不知道或者很难知道(在劳动成果难以计量的职业,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于是老板问员工,你是否是需要加薪的高水平员工?
这种情况下,员工不论是不是高水平,都会说自己是高水平,以获取加薪。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便宜话模型就失效了,挖掘不到任何私有信息。不难看出,这个模型失效的原因是博弈双方的利益很大程度上是不一致的。
三、
我们考虑个体决策问题,构建几个关于疫苗博弈的便宜话模型。在我们的模型中,博弈有专家和民众两方参与。民众希望根据疫苗的收益和风险决定是否接种疫苗,但这些信息并不掌握在民众手中。
以下模型都是虚构的,只是为了说明一些经济学问题。
3.1.负责任专家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专家充分了解疫苗的收益和风险,拥有关于是否应该接种疫苗的私有信息;而且,专家对人民利益负责,也就是说,专家的利益就是民众的利益,因此专家在民众接种疫苗收益大于风险的情况下会选择建议民众接种疫苗;在相反情况下则不建议接种。
这个模型是有效的。
3.2.有利益专家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专家充分了解疫苗的收益和风险,拥有关于是否应该接种疫苗的私有信息;但专家被疫苗生产厂商或其他利益相关方雇用,因此,为了个人利益,专家总是倾向于建议民众接种疫苗。
这个模型是无效的。
3.3.混合专家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专家充分了解疫苗的收益和风险,拥有关于是否应该接种疫苗的私有信息;但专家被疫苗生产厂商或其他利益相关方雇用。在疫苗风险明显超过收益的时候,如果仍然建议接种,民众就会察觉、质疑,专家自身的权威以及雇主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但在疫苗风险超过收益的情况不明显的时候,民众就不会察觉。
这个模型是部分有效的。专家会在疫苗风险显著超过收益的情况下建议不接种,在其他情况下建议接种。从而,提取了一部分私有信息。
3.4.伪专家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专家并没有关于疫苗收益和风险的知识,但伪装成有这种知识。
这个模型是无效的。
3.5.多专家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有多个不同类型的专家同时存在。每个专家都会建议民众接种或不接种疫苗。民众可以根据其言论的内容特征区分他们中的哪些是负责任专家,哪些是有利益专家,哪些是混合专家,哪些是伪专家,等等。
这个模型是有效的。
3.6.弱化的多专家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有多个不同类型的专家同时存在。每个专家都会建议民众接种或不接种疫苗。民众没有能力根据其言论的内容特征区分专家的类型,而是根据专家的学历、论文数量、头衔等外在指标猜测专家的类型,这些外在指标和专家拥有关于疫苗决策的私有信息的概率正相关,但和专家是否能从疫苗中获取特殊利益无关。
这个模型是部分有效的。外在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伪专家剔除出决策参考范围,但对有利益专家束手无策。
3.7.糟糕的多专家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大多数专家都是有利益专家,少数专家是负责任专家。民众不能区分专家的类型,只能根据多数专家的建议进行决策。有利益专家还会攻击负责任专家,让民众把负责任专家误认为伪专家。
这个模型是无效的,甚至是极其危险的。
四、总结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模型,疫苗决策的效果会有较大的区别。不难看出,对于疫苗个体决策效率的提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专家摆脱特殊利益的影响。
中国迟早会开放口岸的。前提是:人均可用于新冠的医疗物资和护士,超过欧美日韩。
这要靠大家双向而行,毕竟,我们按照节奏发展,要十几年了。他们主动靠拢一下,应该可以加快。
既然现在欧美舆论那么希望中国尽快开放口岸,那,请加快一些吧。最好实现中国人均医疗物质和护士是他们的一倍。
。
。
。
嗯
。
。
。
也许那时候他们反而会自己关闭口岸了。
2021年5月1日到7月25日,美国洛杉矶郡共有43,127例新冠病毒感染者,感染者以30-39岁成年人为主,占42%,以西班牙裔比例最高,占32.8%。
如果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总体住院(重症)比例是6.5%。
其中完全接种疫苗者的住院比例为3.2%、入住ICU的比例为0.5%、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为0.2%,病死率为0.2%;
均显著低于未接种疫苗组的住院比例为7.6%、入住ICU的比例为1.5%、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为0.5%,和病死比例0.6%。[1]
请大家注意,完全接种疫苗后0.2%的病死率有一个前提条件,医疗资源不能饱和。
如果短时间内出现大量重症病例,病例数量超过医疗系统承受能力,就必然有大量患者不能入院。出现医疗挤兑的结果是:未入院患者的病死率≈重症率
人均医疗资源越差的地区,承受病例的能力越弱。
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差,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可以实施的政策不一定能适用于欠发达地区。
新加坡“与新冠共存”后,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都创了新高。
新加坡住院人数不断攀升,导致医疗资源紧张。两周前,新加坡医院病房使用率已近88%。
从前两周开始,本地医院就已经推迟非紧急手术安排,给新冠病例腾位置。
由于医疗饱和,陈笃生医院将停车场改成了新冠筛检场所。
在共存后,新加坡第三产业受到重大打击:
工业也没有好转:
新加坡在病例激增后收紧了对新冠的限制,将聚会限制为2人,在家工作作为默认。[2]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近日,松下宣布将在 2022 年 9 月之前,停止在新加坡生产冰箱用压缩机,将解雇 700 名员工。此次裁员削减了松下新加坡员工的约 1/3。[3]
2.2021年10月解封共存后,越南胡志明市工人逃离城市,造成大面积缺工
资料显示,疫情期间越南已有超4万家工厂停工,仅胡志明市就有12071家工厂暂停营业,相比去年增加了25.7%,其中大多数为电子、芯片、手机制造企业。[4]这段时间,劳工被限制留在工厂宿舍内,吃的很差。
当10月1日胡志明市放宽防疫,重新开放工厂营运后,胡志明市、平阳省、同奈省迎来有史以来最大劳动者返乡潮,各大工厂缺工问题进一步加剧,给原本就已脆弱的全球供应链带来更严峻的考验。210万工人逃离,给制造业致命一击。
以全球最大的运动鞋制造商宝成集团为例,旗下宝元鞋厂总员工数达5.6万人。10月6日,公司宣布将在越南复工,但该厂4万多名工人未复工,返工率未超过30%。劳动力短缺使得宝成集团11月中旬前100%恢复正常的目标落空。[5]
很多国家的民众都在观察“与新冠共存”是否可行,新加坡和越南这两个“与新冠病毒共存先行先试示范区”的表现为各国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提供了依据。
和题主认为的恰恰相反,工业也需要很多很多水
迁到甘肃河西走廊,一个交通成本问题,和一个工业用水问题,就可以把工业干死!
工业是很耗水的。
所以历来工业都在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地势平坦的地方。要发展甘肃河西农业,从成本上,还不如从南方调水,然后在甘肃河西推广滴灌喷灌这些农业!
农业所占的产值在现在国民经济里比例已经非常低了,完全可以靠巨额补贴和投入来维持。
但是你要把整个工业体系都迁移到交通不便,水源缺乏的地方,导致整个工业体系的成本都大幅度上升,就是灾难。同样的例子,毛子的寒带地区工业就是在成本上干不过温带地区的工业!所以毛子就是有核弹的沙特。
中国的工业品之所以可以碾压西方,就是体系性的低成本。不可否认中国为此付出了大量的代价。但是在我们没有技术,没有品牌的情况下,廉价是唯一的优势!
没搞明白题主这种,不会计算成本的思维方式是哪里来的,成本就是产业是否可以发展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