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第一次听到“朋克养生”这个概念,看了以后,我倒是没觉得是智商税,基本算是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吧,年轻人其实很多人关于营养的知识已经很多,不过被质疑也算正常。
我因为不断分享伙食,早就已经被质疑的麻了,怀疑健康水平的,怀疑职业素养的,怀疑体重的,怀疑是不是真吃的,全都有,这很正常。
营养学是非常复杂的,人体是极其精密的一整套运作体系,人类总是试图控制自身,我们做ICU的尤其不自量力要控制生命,但其实只能顺势为之。
举个例子,好多人讲营养,就说要有多少比例的脂肪,多少比例的碳水,多少比例的蛋白质,各种电解质比例应该多少,甚至还有谈酸性食物、碱性食物什么的。想的太多,你的身体远远比你聪明,只要不是太离谱,人体的吸收和排泄会自然调整内环境的稳定。
只要体重、体型是你能接受的,只要体检报告血糖、血脂、尿酸是正常的,你的饮食就挺好。有些“营养品”“亚健康”什么的,没有明确定义、没有明确标准、没有明确检查方式的,才算智商税。
只吃麦当劳也完全没有问题,只吃盒饭也没有问题,只想多吃肉喝奶茶的注意控制总量,或者跑跑步增加消耗也没问题。
愿意熬夜的调整一下工作习惯,注意补觉,困了就睡、渴了就喝、累了就休息、饿了就吃饭、饱了就别吃,按照身体告诉你的信息去做,顺势而为。
荤素搭配,适量运动,不要暴饮暴食,尽量减少精加工食物,养生还是很简单的,有时间多去玩游戏,多去工作和学习,年轻人完全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在养生上。
是的。平时想吃点儿什么就吃点儿什么吧,等医生跟你说这句话的时候,你也没那心情了。
我们这个时代的“朋克养生”是怎样的呢?一句话总结就是“边作死边养生”。这种既嗨又丧的生活方式在我看来是无奈中透着合理,其实如果补充营养的手段有科学根据,还真就不是智商税。要知道,在人们的相关知识还不够丰富的时候,营养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日本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期间就有三万多人是因为营养问题而病死的,这种怪病甚至还折磨了数十万的日本军人。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快速西化的强国之路,但同时也学会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坏毛病。为了筹划侵略战争,日本政府选择了最简单好懂的征兵口号——参军就能吃白米饭。然而普通农民成为士兵吃上了高贵的大米之后,一种叫脚气病的怪病却开始缠上了旧日本陆海军。
这些患病的军人表现出感觉和运动障碍、肌力下降和肌肉酸痛。严重的甚至表现为眼球震颤、健忘、定向障碍、共济失调、意识障碍和昏迷。这种病严重到什么程度呢?1885年,每4个日本士兵就有1人患脚气病。到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陆军共有3944人死于脚气病;十年后的日俄战争更是有多达25万人患上脚气病,约2.8万人死亡。
其实早在1883年,旧日本海军军医官高木兼宽就发现改变膳食结构,增加糙米、大麦和土豆这类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就可以大大降低脚气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只不过由于旧日本军阀内部的派系倾轧和海陆军不和,他的措施一直拖拖拉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才全面普及,脚气病因维生素B缺乏引起的理论才被日本医学界所广泛接受——膳食营养问题能造成那么多人患病甚至死亡,这是守旧派无论如何也不肯接受的,然而科学就是科学。
你去问问现在的年轻人,哪一个不愿意保证充足睡眠?但加班常态化、上下班通勤进一步折损之后,真正留给他们社交、休闲的时间还有多少?他们可不就得熬夜强迫症,从睡眠时间里找补吗?
你去问问现在的年轻人,哪一个不愿意均衡饮食?但是外卖软件里哪一家健康轻食不是贵得离谱?出餐快捷、成本低廉的料理包外卖虽然符合国标,但因为新鲜蔬菜不耐高温蒸煮消毒,所以这种料理包外卖连做到荤素合理搭配都很难。吃这种饭可不就容易营养不均衡吗?
因为面对社会的激荡变化,我们为了健康和生产力的可持续,势必要做出相应的生活方式改变。朋克是无奈,养生是反抗,所以我说,它是无奈里又透着合理。前面提到的日本军队用改变膳食结构的方法几乎根治了脚气病就是19、20世纪之交的“朋克养生”。
历史上,因为社会剧烈变革而引起大批人健康问题,最终用营养学的理论和方法得以解决的案例有很多,比如大航海时代的坏血病是因为吃不到新鲜果蔬导致的维生素C缺乏;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地理阻隔吃不到海产品而缺碘;克山病是因为以缺硒土地产出的玉米为主食且缺少肉类食物而导致缺硒;夜盲症是因为吃不到含有类胡萝卜素的植物或肉类而缺维生素A等等。从历史的旧事中我们看到了社会剧变之下,根据所处时代的特殊膳食结构,用科学营养体系去养生,不是矫情,是刚需。
在历史上,人类认识和利用营养学观点去适应变化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萌芽:大航海时代,人类第一次见识到长时间缺少一类食物会造成如何恐怖的后果。在无数次试错之后,终于用柑橘和柠檬汁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由于这个时代分析化学和医学尚未迎来重大进步,所以这些尝试都是经验性的。
2.发展:随着基础学科取得突破性进展,食物中的营养素成分被陆续发现和命名。而且随着合成化学和工业发酵的进步,很多营养素都可以被提纯或合成。在这个时代,因为缺少某种微量元素或者维生素而导致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已经成为过去式。
3.成熟:解决了某种营养素绝对缺乏的问题,人们开始追求营养素的全面和协调。这个阶段,营养学专家们开始关注人体对营养素的精准需求,比如各种膳食营养成分的比例。人们也会选择一些营养剂来补充自身营养,而各家营养补充剂品牌因人们对营养食品越来越高的关注度更加注重产品精准配比。比如,品牌中的“老大哥”汤臣倍健就会选择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原料进行配比,并且对不同原料配比的产品进行实验研究,使最终的产品更加匹配人体需求,同时提高了营养素的利用度。这种在营养补充上不求单纯堆量,但求精准合理的设计理念相比传统的营养补充剂有了很大进步【1】。
4.未来:时代瞬息万变,人们对营养摄取的需求也不会一成不变,未来的“朋克养生”则会更加考验膳食营养素提供者的科研实力,如何在愈来愈快的生活节奏中替消费者们找到“朋克”与“养生”的平衡。膳食营养补充行业未来的想象空间还很大,已经有不少业内巨头在积极部署,比如上文提到的汤臣倍健在研发上投入超千万,成立200人科学家团队,并且联合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等10+世界顶尖科研机构,布局前沿研究,保持自身研究的领先性。
从大航海时代远航船只上补充维生素C的柠檬、补充维生素B的麦饭,到工业化生产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片治疗营养素缺乏疾病,再到今天通过高科技检测和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膳食补充方案。科技和生产力的进步不断在人类每个时代的“朋克养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人类对营养补充的追求也从“活下来”逐渐进阶到“活得好”。
随着人类对营养补充的追求不断进阶,营养补充品也需要自我进化。汤臣倍健作为深耕膳食营养补充剂领域的老玩家,在产品品控、原料可追溯和功效可验证的传统范畴内已经有出众的表现,市场占有率也相当高。但它没有故步自封,而是主动顺应时代变革的潮流,不断推出更适合当代受众的营养补充剂、优化其产品设计。大数据与信息透明化的时代下,它的透明工厂敢于以透明的方式把产品功效、原料、生产过程整个环节逐一展现给消费者,其研发迭代基于百万人的健康数据库,产品上市前还会经过文献研究、动物实验、人体实验等多道环节来验证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
最近,汤臣倍健更是认清了“Z世代”对“朋克养生”的精准诉求,预判了未来的营养补充趋势,有创见性地提出了个性化定制营养的概念,依托全自动干血斑检测技术,就能读懂你的营养诉求,定制只针对你一个人的营养补充方案。
所以,不仅今天的“朋克养生”不是智商税,历史上各个阶段的“朋克养生”都不是智商税。“朋克养生”无不基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先进科技和生产力,是人类对逆境的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李洁莹, 卢晓翠, 甘雨,等. 某蛋白质粉的营养价值评价[J]. 华南预防医学, 2012(02):23-27.
山东男人,180,抢答一波。
这又是一个挑动南北对立的问题,估计和那位说北方男人太高,作为劳动力不适合工业制造业经济发展的神贴一个作者。
什么时候身高成优越感了?
什么时候月匈大就成优越感了?
个体差异而已。
找对象又不是80年代集市上挑牲口,得看肩高,看牙口。
都2021年了,一个男人要是靠个头产生优越感,说明这个人基本就是个草包,长那么高个头白瞎了。
有的喜欢肤白貌美大长腿。
有的喜欢36D,锥子脸,水蛇腰。
有的喜欢小鸟依人,有的御姐控萝莉控,
还有的非得娶处女,还有的硕士以下学历不考虑。
但真没见几个执着于女孩子身高的,150—180的女孩子,我身边的北方男人都娶过。
另外,不是每个北方男人都高大魁梧,有40%的175以下。这种身高对于150—170的女士,都不算什么身高优势的。何况南方女士也有50%以上是身高高于160的。
男人最重要的是品行,修养,能力,责任感,而不是多大块头,毕竟现在农业也机械化了,重体力劳动,耐力劳动,已经占比极地了,高大魁梧,威猛彪悍,只具有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
治安越来越好的今天,都市里面也不需要一个巨石强森一样的肌肉男来给予女士们安全感。
女人们也不用想太多,男人喜欢你,爱上你,想和你结婚,不会因为你个头矮点,罩杯小一个号而犹豫。
最后,这种南北对立的话题,就谈谈GDP房价和产业领域就行了。扯到男女身上,简直就是人为的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