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刚开始做自媒体,无从下手,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第1页

  

user avatar   ma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篇回答,希望把新媒体、自媒体、内容运营这些东西讲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个人定位:建议深耕某个垂直领域,深入绑定商业链路

希望你能认同我下面的判断:做自媒体,或者是类似的新媒体运营,只有两条路比较有潜力。然而前者万里挑一还需要运气,后者稳妥可推广但是很多人不重视。

第一种情况,你是一个在表达上有独特价值的人。

比如你知识庞大,学习能力恐怖,并且乐于科普分享。
比如你对于事物看得透彻,往往有新观点新角度。
比如你有喷薄的生命力和趣味,能用情绪价值感染别人。
比如你同理心和表达能力爆棚,能把阳春白雪的理论讲的下里巴人,能把王谢堂前燕送去寻常百姓家。

那你做新媒体,就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这个时代不缺内容,缺好内容。

如果你没有这些能力,那其实你做的事就是给内容市场增加“噪声”罢了。现在不是复制缝合搞营销号就能挣钱的时代了。
但其实这条路还比较需要运气、风口和坚持,能做出来的凤毛麟角。能力上其实不输于半佛、巫师财经、马逆这样的内容创作者的很多,不知道你相不相信。

第二种情况,和某个商业化成熟链路深度耦合

这是另外一个做内容的角度。做内容是为了增长和流量,做增长和流量是为了商业化。这条路一切内容设计都为了更好的商业化实践。

举个例子,为什么电商直播是成功的商业化?按《营销革命 4.0》,5A的五个方面一个链路打通4个,具有商业模式上的先进性。

一场直播打通了解、吸引、问讯和行动。


这条路比较好的发展就是跳去大公司,去有前途的商业链路,为了打通这个链路做各种形式的内容。为公司的整个流程,对用户的增长、转化、留存、转介绍等各个环节使用内容赋能。
只有这条路是稳妥的、市场需求量大的,可以对于成功有所预期的。

前几天面试了一个同学以后我们给她了一些建议:

“你之前在做房地产相关的内容,现在又在不太了解知识付费和职业教育的情况下来应聘知群。我的建议是你不仅仅需要关注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排版能力这些横向的能力,更要在纵深方向认准一个领域垂直扎根,这样才能有比较快的成长进步。”

这个建议原封不动送给更多人——选好行业赛道,深耕学习,和你决心选做自媒体这件事一样重要。不然你就是处于公司的业务边缘,随时被淘汰。正面的例子也有,同样和我们一起深耕做内容的伙伴,半年多现在已经可以独立负责某块知识类内容的出版物了。这就是不断学习总结带来的成长速度的差距。

2、能力壁垒:做内容能当得了专栏作家;做运营能设计转化链路,有平台思维、增长思维

很多人的写作经历还停留在自己感性和生活经验很容易辐射到的范围,比如影评游记、美妆种草等。这类内容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差异化和门槛。

换句话说,要做出差异化和门槛,认知就不能只是停留在一个普通人的舒适区。这就是我讲的“专栏作家”的意思。

什么叫专栏作家?为什么人们愿意关注一个专栏来为自己持续提供信息和观点?因为有特点、有吸引力、有专业性、有门槛(其他地方看不到)。

举个例子,同样是做美妆,在知群分享过的嘉宾,“女神进化论”的创始人寺主人是怎么做的呢?你能想象完全中立、理性、客观,查阅大量文献,弄懂背后的科学原理,每篇文章背后放着十几篇学术论文索引的“美妆种草”吗?

同样的道理,真正能把所谓的游记、影评写好的,哪一个不是在知识储量和人生阅历上有更上一层楼的积累的?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现在还在中学课本里。“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因为险远,所以人迹罕至,有表达传播的价值;所以需要后来人不断求索鞭策自己。

同样的道理,比如王安石要是写了什么“改革行思录”的专栏,肯定能收获穿越古今的众多读者。那是他身居高位赌上自己的政治前途进行的经济改革啊。

以很多人贫瘠的知识水平和阅历,不逼自己一把,是看不到“非常之观”的,因此写的也只能是“流水账”。发展的天花板一抬头就能看见。

接下来说运营思维。

延续上面的“和某个商业化成熟链路深度耦合”的思路,你需要理解公司的流量增长模式,整个获客转化的漏斗是什么样的,并且切实能够支持到这些过程。

我们之前把运营能力总结成了六横、一纵、两周全,也整理过运营能力地图。我们最近在做运营的免费学习社群,如果你是运营的初学者,或者想入门运营,可以去免费领取。

这是对内,对外的话你需要理解你深耕的内容平台,比如具体认识【平台算法与规则】、【内容传播规律】、【社区基尼系数】。

只有知道了这些,你才能有的放矢地安排内容。在这个层面,做内容就不仅仅是生产行为——还是针对目的的“投资”行为,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风险和收益。

之前在一次内部分享里讲过内容带来增长的本质,这里当作例子。

3、特点训练:理念、世俗、审美是三个维度

有一段讲读书写作的话和大家共勉。著名语言学家史蒂芬·平克曾作出过精彩表述:

“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的思考,用梳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

首先,你得具备网状的思考,你得多看书,多学习,了解世界和周围,了解不同的人和文化;然后你需要具备结构化思考的能力,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收集到的信息做结构化梳理;最后在你写作的时候,你可以按照用户和读者能接受的方式,通过文字讲述给他们,让他们理解你的观点表达。

有多少人连吸收看懂别人的“网状思考”都做不到?

当然在内容输出上,我们要服务于用户,“为懒赋权”、“为笨赋能”;但是有多少不愿意学习深造的自媒体人,拿“用户思维”做说辞,为自己的不上进做借口?

这里大致给出三个衡量内容的角度——

关联并不完全精确,权作示意

当然这个分类本初其实是鉴赏内容可以参考的角度,比如《红楼梦》从世俗看到欲望和人情世故;从理念看到封建阶级的不可逆的衰败;从审美看到性灵,诗谶与命运。

比如科普视频,理念上的硬核原理,加上老少皆宜的表达方式,你就可以做科技区内容了。但是B站何同学为什么独一无二,是因为他的视频在做好理念和世俗的情况下,还能在审美上用流畅干净的画面,意味深长的文案再拔高一个台阶。

我们不做文学家和鉴赏家,借鉴到我们【为商业链路服务】的规则中来,你的内容调性和特质需要符合背后的消费品的特征。因此个人也应当着重培养类似的能力。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如果你是卖书的甲方,你想要找自媒体个人和账号投放广告,你打算找什么调性的?

4、强大专业的内容团队体现在集体学习、内容协作和影响力

找工作其实是双向选择。如果你打算深耕内容,自己又没有正确的观念,则需要选择一个真正专业的内容团队一起做事。

这点上我比较推荐大家去研究一下得到团队。 推荐读一下《得到品控手册 7.0》,一本能为做内容的工作者带来很多启发的书籍。

就我个人而言,对于内容团队的好坏判断有两个标准,一个结果

一个结果很好理解——影响力。好的内容本质上除了业务增长以外,还是在构建品牌本身。(当然了,质量差的内容就是在给品牌减分,流失公司的资产。)

两个标准,一个是集体学习;一个是内容协作,对于一个团队决策者来说,这是两个非常大的挑战

个人学习我们很好理解,通过读书、实践积累了理论和经验,取得了进步;这样个人的进步能不能同步赋能给团队?这个过程里团队能不能放大每个人的学习进步?

集体学习成功与否是看这个团队是否能符合“系统论”的特征——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而现实是大多数团队里只有少数的人在不断进步,没有分享和沉淀经验的机制。

内容协作则是内容团队的第二大挑战。随着现在内容制作的门槛越来越高,很多事情并非一个人能够完成。

比如一场辩论赛,需要四个人各自查阅资料,整理观点,准备攻防,最后又需要大家进行有机的统一和整合,才能在赛场上呈现出一致与和谐。

再比如视频,是一项比较重度的内容投入。从文案到场景到拍摄到剪辑,每一步都有各自的专业技能,而一个人精熟这些成本又太高,效率的要求必然导致分工。

其实现在广义的内容生产都需要团队,现在顶级期刊基本上都是课题组来一起贡献内容,文章署名基本上都是一箩筐。自媒体、内容运营也不例外。

这样,内容制作团队沟通想法,统一意见,就成了衡量一个团队能力非常重要的标准。协作的好就是相互促进,不然就是内耗和低质。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腾讯自媒体产品平台《大家》账号注销?出了什么事? 
  现在做自媒体到底晚不晚? 
  如何看待美食作家王刚的作品,入选金秒奖? 
  自媒体新手,大咖有有哪些意见给我们? 
  你为什么在知乎孜孜不倦地写作? 
  萌新想问一下做一个小而美的自媒体要如何起步? 
  为什么现在的航天大V普遍不是航天工作者? 
  如何评价雾满拦江? 
  怎么看军武季在墨茶事件上前后发表的言论? 
  刚开始做自媒体,无从下手,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论淘宝新上线的点淘APP,使用体验怎么样,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功能?
下一个讨论
应届研究生,想入互联网产品行业,无互联网实习经历,简历怎么写?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