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怎样才算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近几年观众的评价标准有什么变化? 第1页

  

user avatar   zi-xun-shi-yu-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剧情合情合理不胡编乱造、

让人产生共鸣、

并给人启迪,或欢笑,或励志,或悲伤,或平凡中有真情,

演员表演真实自然,

音乐运用恰到好处,

对白不废话连篇,

这样的影视作品,是优秀的作品!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过去不到一年时间,已经出现了6部豆瓣9分左右的电视剧:

《隐秘的角落》(豆瓣8.8分):
《沉默的真相》(豆瓣9.1分)
《大江大河2》(豆瓣8.9分)
《山海情》(豆瓣9.3分)
《跨过鸭绿江》(豆瓣8.8分):
《觉醒年代》(豆瓣9.1分):

论这些剧作的本身质量口碑,都是放在从前电视剧黄金时代,和那些经典神作相比,也丝毫不觉逊色的好剧。

但是为何我们总觉得现在的电视剧,不如从前好剧扎堆,层出不穷呢?为何这些电视剧,也远没有从前经典好剧,如《亮剑》《大宅门》《潜伏》《士兵突击》的影响力和传播广度呢?

因为不分男女老幼,一家老小追看94版《三国》,98版《水浒》,《雍正王朝》,《亮剑》的时代,早已经一去不返了。电视剧早就已经不是大众是主要娱乐方式了。

经典老剧收视率:

  • 1994年,《三国演义》,23.5%。
  • 1995年,《武则天》,34.7%。
  • 1998年,《水浒传》,约40%,
  • 1999年,《雍正王朝》,14.06%,
  • 2001年,《大宅门》,15.01%。《情深深雨蒙蒙》11.2%。《康熙王朝》8.47%,《长征》7.01%;
  • 2002年:《天下粮仓》 10.6% ,
  • 2003年:《大染坊》9.4%,《金粉世家》6%;
  • 2004年:《汉武大帝》 6.41% ,《成吉思汗》6.3% ,
  • 2005年,《亮剑》8.4%,《京华烟云》 8.2%,《大宋提刑官》 6.41%,
  • 2006年:《乔家大院》8.6%,
  • 2008年:《闯关东》8.18%。

而现在的电视剧,收视率能破1%的剧都很少了,还基本是央视播出。各卫视播出的电视剧,收视甚至都只能在0.9%以下徘徊。

不止是票房飞速增长的电影市场,互联网和手机平台的短视频、各种游戏,都早已挤占了大众主要的业余时间。

而且,现在电视剧的主体受众,已经变成了截然不同的两波人:
一部分是依旧以电视剧为主要娱乐的中老年人,各类乡土剧、家庭剧、抗战剧的主体观众,为日益没落的各个电视台,贡献着主要收视率,但他们基本不在网络平台发言,也不会去让广告商“割韭菜”,网络影响力趋近于无,甚至被赞助电视剧的广告商们视为“无效观众”。

另一部分是以唯独知道“磕cp糖”的年轻人,是偶像爱情剧的主要受众,也是各方娱乐资本和广告商的精准投放对象,而他们热衷的剧目,就是各种充斥着“工业化糖精”的流水线产物,粗制滥造的产品层出不穷。

偏偏此类人还最喜欢在各个网络平台喧嚣,很大程度上占据了话题主流。以至于太多人,把他们热衷的这些热播电视剧,当成了当今电视剧的主流,自然觉得今天电视剧的质量,远不能和从前的电视剧黄金时代相比。

偶尔能出几部本身中上及格水准(豆瓣6~7分)、兼顾这两类电视剧主体观众,不分年龄段都能看得下去的《我的前半生》《欢乐颂》《都挺好》《三十而已》《扫黑风暴》之类,就已经十分难得了。

而此类剧目,也迅速可以刷上各个平台的话题热播榜,形成“全民爆剧”的假象——但这和当年《亮剑》《士兵突击》《潜伏》这样真正的“全民爆剧”,当然全无可比性。

又比如近两年来,某几部纯粹为资本造星工具的“古装武侠/仙侠剧”,如果真让其卫视上星,收视率肯定不到《跨过鸭绿江》(2.7%)或《觉醒年代》(1.29%)的零头,可是,——谁在乎?

对现在的互联网娱乐资本来说,对现在的各路广告商来说,这种电视剧的收视率完全不重要,大众口碑也完全无所谓,只要满足那些受众的“磕糖需求”,更让她们在剧播完后,从“cp粉”迅速转化为两位男主角的“纯粉”,让资本造星成功,从此心甘情愿当“哥哥的提款机”,被各路资本乖乖割韭菜就好。

反之,如多年来公认的“电视剧一姐”孙俪,最近的两部剧,《安家》(2.121%+1.095%),虽然创造了双台收视破2、2020年第一名的超高收视率,

《理想之城》低开高走,也取得了双台收视和1.851%,暂列2021年度第三名的收视率,

但是,因为这种实力演员主演的职场生活剧,在视频平台网播不行,话题度有限,更不可能捧红新的小鲜肉男主,去接代言推广,割粉丝韭菜,所以,已经被唯利是图的娱乐资本,当做“无效观众”创造的“无效收视率”,而评级下调一大档次了。

最近两年,唯利是图的娱乐资本,很快发现“耽美ip改编剧”是极快速造星、让一个无名新人、或者不知名演员一朝爆红,成为顶级流量明星的终南捷径。

当娱乐资本们按照既定的流水线模式,在众多饭圈追星少女支持下,成功打造了一个个顶级流量明星之后,又势必会让更多其他资本,也争相恐后加入到了翻拍耽改剧、快速造星的大潮,

据不完全统计,到2021年7月为止,目前待播、已开机和筹备中的耽改剧,总和竟已经超过了80部之多,其中二三线知名演员主演的,就有十来部,以至于在所谓饭圈内部,有了所谓「2021年,是耽改101元年」的说法。

很多常年不够红的二三线年轻男演员,也带着一朝爆红、事业腾飞的梦想,争相踊跃加入其中,纷纷“下海”,不惜和同性男演员,大炒“真人CP”。

而娱乐资本抱着这种【造星吸粉割韭菜】心态,做出来的所谓“电视剧”哪怕被那些沉迷磕糖的粉丝们吹上了天,蜂拥而至跑到豆瓣等平台去控评,刷出8分左右的超高分数,(《陈情令》7.7分,《山河令》8.6分?!),更对此持有异议的普通网友,实行精准“控评”甚至网络暴力,然而,其真正质量是什么水平,正常人当真还没有数么?

对耽改剧泛滥成灾的局面,趁着“清朗行动”,各大官媒连连发文,坚决抵制,紧急叫停,直接定性为“不良文化”,就让所谓的“耽改剧101元年”,惨变末年!让无数小鲜肉明星的顶流梦想,连同投入了上亿巨资打造ip、后续营销的出品方,全都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喜闻乐见,大快人心!


user avatar   hai-g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部好的电影标准是什么?

我的标准是

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是心灵的旅程”。

任何技术性评断,都抵不过电影带给观影者的心灵感受,电影可以让观众和主角感同身受,共同体验生活的百般滋味,在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里,心跟随主角一起,经历各种跌宕起伏。

观影结束后意犹未尽,强烈期盼再一次续集,或者冲进电影院二刷。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痛苦和快乐,人类的痛苦与快乐各不相通,同一个屋檐下的父、母、子、女的痛苦快乐都不相通,他们又跨越了几十个年代。

不同年代塑造年代观念又不一样,群体之间又不一样,地域差异也不一样,好的影视作品都是寻找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基础,让全世界的人可以因为伊朗孩子的小鞋子而而揪心,也可以和西部的牛仔一起放浪西部,好的电影已定可以让不同民族的人感受到那一丝丝情感。

在厨房结束一天的母亲,会被命运多舛的主角而感动,劳累一天的父亲会被历史题材所吸引,儿子会被动作英雄所迷倒,女儿会被绚烂的爱情而昏头。

可是一部再好的电影,很难让一家四个人一起说好,肯定有人会看的不耐烦。

电影技术发达美国,到了今天,每年诞生大量制作精良的电影,可是优秀电影仍然很少,技术进步不代表创作者能抓住时代的情感主线,很多电影都是导演个人的情感,却不能与时代契合。

电影技术里面,画面、灯光、道具、化妆这些问题都是花钱能解决的问题,唯独与时代思潮、情感、精神特质契合的问题,花钱不能解决,甚至有时候剧本抓住了问题,但是导演这一层却出现问题。

抖音上最近翻红的很多老电视剧,最大的特点就是画面平庸,但是很多具有深邃思想内涵的老剧,频频被网友点赞,这里画面的唯美不在重要了。

看看八十年代的经典电影,其实画面都很一般,但是时间掩盖不了他核心情感表达。

三十年前中国接受不了婚外情,婚前同居,当众接吻,满街低胸露脐装,非婚生子,可是时代进化过程中,这些当年的雷区已经是平常小事,时代赋予人的价值观在变化,情感更趋于开放,但是又渴望爱情获得更多安全感。

人就是在变的,电影工作者面对是如何契合时代,并且引领思潮情感变化。

十年爆火的电视剧,今天看来可能稍显幼稚,可是当年不被重视的电视剧,今天却被发现是座金矿,观众生活爆炸的年代,每一天都被海量信息所包围,他们的成长也是惊人的,但对感情的追求一直未变,所以还是那句话,好的作品一定是心灵的旅程。


user avatar   xiao-yang-hao-r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远看张牙舞爪,近看基操勿六。

这个玩意其实中消协几乎每年都发,变着花样发。


20年,直播带货大火,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提醒大家直播带货槽点多:

19年中消协没发,但是让各市消协发了,提醒购物时保护隐私:




18年同理,第一条是提醒支付安全:



17年自己出来发了,那年微商很火,所以第一条提醒大家警惕微商讨论:


16年 提醒大家防范商品信息“表里不一”风险:


15年,电商才兴起没多久,跟16年提醒差不多的意思,要求商家保证货品与明示相符

……

更早的不想找了,想看的大家自己去查。


这么一梳理,消协这个提醒,真是反映了一部宏大的中国电商发展史啊,什么火提醒什么。


我感觉,消协的营业频率就比圣诞老人略高一点,平时毫无存在感,消费者维权也做的不突出。


只有一年出来营业2次,刷刷存在感。

一次是315,一次是双11。


在双11这么大的消费节点,不出来说说话,实在是说不过去。


但提醒了这么多年,今年终于被人们看到了。


可敬可贺,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要相信坚持的力量!


今年被看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两年各大媒体的新媒体能力提升了。


懂得提炼其中一句最扎心的话作为新闻,博取眼球和流量。


「双11有可能全年最贵」,一句话能扎穿多少剁手人的心。


但你看看往年,没人报道提炼,你会知道它其实孜孜不倦给你提醒了好多年吗?


论炒作,还是得向媒体老师们看齐!




  

相关话题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曾经喜欢的某明星其实很low? 
  应该如何评价电影《无问西东》? 
  为什么好多女明星出席活动很惊艳,一演戏就觉得怪怪的不好看了? 
  如何评价吕克·贝松导演的电影《圣女贞德》? 
  如何评价史蒂芬·霍金传记影片《万物理论》(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电影电视剧中的古装真的符合历史吗? 
  一个演员要拓宽自己的戏路有多难? 
  如何评价电影《布鲁克林》(Brooklyn)? 
  有哪些「结局所有人死光」的影视作品? 
  如何评价六小龄童主演的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王菲为《我和我的父辈》演唱的主题推广曲《如愿》?
下一个讨论
网文编辑,公司要求一个月签四个作者,合理吗?





© 2025-02-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