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孟加拉简易生态空调真的有用吗? 第1页

  

user avatar   hibook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孟加拉可乐生态空调实施的条件

孟加拉设计师Ashis Paul

用可乐等饮料瓶设计制做的生态可乐空调,

在大多数使用条件下降温效果不明显,

但是在特定条件却是非常可能降低5-10度,

实现的原理是节流+对流,即

空气从可乐瓶到瓶口的节流,以及当地气象条件的对流。

具体条件包括:

1、经常性对流条件的大气候;

孟加拉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沿海属于季风型热带草原气候。

每年的4、5月和10、11月份,

是孟拉加国季风的转换期.此时,

热带风暴活动频繁,

热浪、狂风、暴雨袭击着这个国家.

而每年6—9月份的强劲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袭来。

所以具有可乐空调实施的经常性对流条件的大气候,

这个条件孟加拉满足。

2、可以产生对流条件的小气候,郊区旷野;

从可乐空调、穷人的空调,不用电费的空调,

孟加拉新闻以及短片的案例中,

其使用环境满足上述条件。

可乐空调的周围场地使用环境比较恶劣,

一般是指铁皮房、集装箱柜、窝棚、棚户区等,

周围没有大型建筑,利于自然空气对流。

3、产生温度降低5-10度的高温条件。

知乎上都是学霸,以满分100分计,

从80分提高5分比较容易;

从95分提高5分难如登天;

同样,通过节流与对流

温度从40-45度,降低5-10度非常容易;

这是可乐空调,穷人的空调存在的价值;

而要把温度从30-35度,降低5-10度,

也是非常困难的,这才是普通电费空调存在的价值。

可乐空调的目的,主要是在恶劣工作生活环境下

利用空气的节流及对流原理把室外

进入室内的空气温度从40-45度降低到30-35度,

达不到舒适性,但是起码不是那么热的要命;

后者的目的,主要是在城市工作生活环境下

把温度从30-35度,降低到20-26度的舒适性。

4、足够细致的工艺,

主要是可乐瓶身的长度、瓶口的长度,

可乐瓶的密度、可乐空调部件的密封程度,

是不是白色,颜色倒不是紧要的。

5、从发生在中国的可乐空调的网络实验来看,

全部败在这四条。

5、奇葩学究 25bar

孟加拉设计师Ashis Paul

用饮料瓶做的生态可乐空调案例提示,

短时间可以把温度降低5度。

有人具体算过,如果要达到 5 ℃的降温效果,

需要室外有约 25bar,

也就是要达到正常气压的 25倍,

才能达到 5 ℃的降温效果,

而这几乎是灾难级别的风力。

这人就是25bar的奇葩学究。

一天的空调降温时间是12小时、700分钟左右

短时间可以把温度降低5度。

短时间就可能是30-70分钟;

25bar的奇葩学究可能要求是70秒或更短;

这就如同笑话说,兄弟,我看你小小年纪

就有2两酒量,如果你喝了250瓶高度白酒,

短时间酒量一定增加5两!

这个25bar学究的理解就是

哇拷,一下喝了250瓶高度白酒,

兄弟还不挂了?

二、可乐空调2.0:柜族空调 工地农民工空调

一个简易门、两扇防盗窗、5厘米厚的岩棉夹心板,

这样形似集装箱的“大柜子”,面积只有十多平方米,

但却住了十多个人。

十几个、几十个这样的大柜子,摆在工地周边,

形成一道刺目的风景,但是在寸土寸金的北京,

却解决了工地几十几百号人的住宿问题。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北京,数百万外来务工人员中,

可能是这样的“柜族”。

炎热的夏季,每天睡在“柜子”里,

除了拥挤脏乱,令工友们最为苦恼的是高温,

“一到高温天,这里就变成了蒸笼”。

柜族空调,是为解决可乐空调的工艺标准问题,

同时为工地农民工兄弟解除柜族夏季的“蒸笼生活”烦恼,

张弓效应创始人在可乐空调基础上的研究发明

可乐空调第二代,3+1模式。

在特定条件却是非常可能降低5-10度,

实现的原理是节流+对流,即

空气从可乐瓶到瓶口的节流,

以及铁皮房、集装箱柜、窝棚、棚户区等

特定条件下的强制对流。




  

相关话题

  牛奶比热容疑似比鱼肉的大,那为什么牛奶只需热三分钟,鱼肉要蒸八分钟才能熟透? 
  如何评价广州大学连续几天超30℃高温不开空调? 
  散度和旋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混乱博物馆的刘大可先生退出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中国可控核聚变的现状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对比,还有初步商业化的时间表? 
  闪电直径有多少?真的是五米吗? 
  为什么香港的空调冷气温度都设置很低? 
  用嘴吸气球里的气再说话为什么会变声? 
  开着手电筒跑步能否使光传播速度超过真空光速? 
  如果我在50cm处看一张远景照片(照片里面最远的物体),那么我的眼睛会认为我在看近景还是远景? 

前一个讨论
网络暴力可怕吗?你遇到过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外交部对印回应,四次提及“这绝不是为了和平”?





© 2024-09-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