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是挺适合的.....
万州人,高中时候也做过关于三峡城镇移民的调研。
调研的结果参见我的另一个回答
三峡工程有何利弊? - 木椎的回答这次我就来讲一讲三峡库区的最大城市:万州吧...
【多图预警】
不像几个高票答案所提到的巫山、秭归等县份,万州是一座半淹没城市,大约有40%左右的老城区被淹没,90年代居民中的约55%成为了移民。下图大致勾勒出了万州被淹没在水下的老城(蓝色)和几个主要的移民安置区(橙色)
和三峡地区的大多数城镇(除了开县这个“平坝子”)一样,万州也是一个因水路之便而兴起的商港,城市依山而建,沿着长江铺开。由于万州的规模远大于巫山、奉节、云阳等小县城,在长江和周围山系的夹击中,整个城市被拉成了一条两头大,中间细的“扁担”状。主要的城区移民就被安置在扁担两端相对平整的地区(这种安置方法带来了很多后续发展的麻烦)。
先介绍一下老城区(2000年以前已建成)
这是80年代的万州(当时是四川省万县市)老城,这条小河叫“苎溪河”,河上的桥名叫“万安桥”,1926年由军阀杨森修建,建材都是德国进口。 桥下游500米就是长江和苎溪河交汇处。这座桥在2003年炸毁拆除,在拆除中使用了远多于预期的炸药,爆破了两次(第一次没炸掉)才最终摧毁。
这是80年代末的电报路(因原电报局在此而得名),这条路淹了一半
这是80年代末的二马路,这条路被全部淹没了......
这是80年代末的万县港,照片中所包括的城区也基本沉入水底
这是80年代末的万州夜市,作为“川东门户”,在铁路交通和公路交通不发达的时代,万州是货物进出川的最主要集散地和中转站,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仅次于成都和重庆的川中第三大城市。
这是90年代早期的万州高笋塘。这里是老城区的核心部分中未被淹没的一块,至今仍是万州城区最为繁华(同时也最为拥堵)的地区。
图中右侧是万州的标志性建筑:西山钟楼,1930年修建,在当时是与上海江海关钟楼,汉口江汉关钟楼齐名的三大钟楼之一。注意西山钟楼原本是建在山腰上的。
这是现在的西山钟楼,江水上涨后它已经到江边了。
-----------------------------------------------------------------------------------------------------------
然后介绍一下万州的新城区(2000年之后建成)
这是2001年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到万州慰问演出的情形,演出地点在周家坝移民新区的中心广场上,这座广场后来就被称为“心连心广场”
一个冷知识:“万州烤鱼”就是2002年左右在这座广场上诞生的。
这是从天生城自北向南拍摄的照片。
这是从观音岩自南向北拍摄的照片。
以上两张照片基本包括了万州城的核心部分。
这是百安坝,万州最主要的移民安置区之一,距离市中心高笋塘有十余公里远,又隔了一条长江,更像是一座自成一体的小县城。
这是周家坝,万州最早建设的移民安置区(1995年),2016年底即将投入使用的渝万城际铁路终点站万州北站就设在周家坝北边的塘坊。
这是双河口,在2010年前它可能是整个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中失业率最高,居民贫困率最高,社会矛盾最复杂的地区(只有奉节县的宝塔坪社区可以匹敌)。这种困境与此地距市中心较远,人口太少,缺乏企业提供就业等状况有关。直到2010年底宜万铁路通车,位于此地的万州火车站获得了大量商贸机会后,双河口才逐渐发展起来。
------------------------------------------------------------------------------------------------------
然后说一下经济状况
对于现在万州的经济区位贡献最大的是一条铁路:宜万铁路
这条400公里长的铁路是我国已建和在建铁路中施工最艰难的铁路。重庆段有94%都是桥梁和隧道,每公里建设成本是青藏铁路的五倍,穿越了大量的喀斯特地貌,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岩溶、溶腔、断层、瓦斯等各种危险。数十名工人为了这条铁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总的来说,由于较大的城市规模,较好的交通条件(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和天然良港皆有),万州在经济方面是除重庆主城外实力最为雄厚的,对于临近的库区其他县份,以及四川省达州市、巴中市、广安市,湖北省恩施州、宜昌市等地都有一定的辐射能力。而这种经济实力不仅表现在产业和基础设施方面,也体现在公共服务和商业中。
这是万州的三甲医院:三峡中心医院。这座医院不仅承担了三峡库区的医疗服务提供,也吸引了来自四川、湖北、湖南等省的大量病患者,其效益甚至远好过重庆主城的一些大型医院。
这是万州的万达广场。在一次采访中,王健林曾说,当时万达集团对于在万州建设万达广场的整体评估是负面的,他是抱着“扶贫”的心态做这个项目的,然而万州万达广场在2013年开业的前三天接待了110万人次的客流,直接打破了全国万达广场的开业客流纪录。万州人的消费热情可见一斑。
最后,谈到经济,就不得不谈到万州人本身。商业港口的历史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万州人形成了坚毅、勤勉、精明、狡黠,极具表现欲乃至自负的性格。这种性格支撑着他们战天斗地,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杀出生天。而这种万州精神的集大成者,就是曾干出“罐头换飞机”,梦想“炸开喜马拉雅的”首富/首骗:
牟其中
----------------------------------------------------------------------------------------------------------
然后....就是吃的!
万州烤鱼....大部分人听说万州估计就是因为它。
万州面,比重庆小面有着更多样的浇头。本地人大都觉得它比重庆小面好吃
羊肉格格,这个“格格”其实是蒸笼的意思
----------------------------------------------------------------------------------------------------------
最后,是关于移民这件事情
三峡移民对于万州这座城市来说,可以说是“触底反弹”或者“浴火重生”
由于三峡工程从50年代开始就进入了反复论证和研究,为了避免淹没损失,万州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处于严重缺乏外部投资,而本地政府的发展规划也无法落地的尴尬状态。这使得万州城在数十年的发展迟滞中,从原本的四川第三大城市变成了国家级贫困地区。三峡工程的“靴子”“落地”后,万州终于迎来了海量的政府投资和政策倾斜,本地居民也获得了大量的经济机会。
然而,对于个人而言,移民这件事情就是“触底反弹”这么简单么?
或许不是的,
当他发现自己的生活被国家意志打断的时候,当他需要在全新的地方重建自己的一切的时候,当他被迫直面这个社会的很多阴暗和荒诞的时候,当他发现自己原以为坚固的一切都可能动摇——工作编制,社交网络,家庭传承.....的时候。他或许不仅仅会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他还会感受到迷茫,无助,愤怒,还会体验到莫名其妙的兴奋和肆意生长的野心。
万州人从1995年的第一期移民开始,似乎就进入了大规模的神经过敏状态,这种集体症候群被时局不断催化,在十年之后的2004年年底终于戏剧性地演变成了愤怒的狂欢。这之后再过了十年,这座城市的人们才终于回归宁静、安稳与沉默。
现在你如果再去万州,你会发现它和其他处在上升期的中型城市一样,嘈杂、混乱、丰富,人们似乎处于无穷无尽的躁动,追逐着无穷无尽的机会。那些曾经的无奈和无助早已烟消云散,或许时间是最好的药,而这座城市拥有着时间所馈赠的未来。
-------------------------------------------------------------------------------------------------------
最后,如果你想知道万州在移民的“高峰”时期的市井人情,这里有一部极冷门的小说,可以让你得窥一二。
小说名叫《幸存者》,写于2003年,背景设置在2001年前后的万州。那时正是这座城市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之一:原始资本主义横冲直撞,20%以上的失业率导致了不安与困顿。小说很明显是Henry Miller的《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的模仿之作,充斥着淫秽的超现实主义意象,以及破碎的意识流叙事。我以为,没有其他哪部小说可以和这部小说一样,传神地刻画了当时的万州:疯狂、荒诞、绝望又饱含希望。
由于这部小说在网络上已极为罕见,我将它上传到了网盘,欢迎下载。
http:// pan.baidu.com/s/1bVmQ6M(如果发现被删除的话请留言告知我....)
-----------------------------------------------------------------------------------------------------
(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