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孩子的时候,很想达到父母的要求,但是就是做不到。一开始是语文学不好,小学的语文考不过80分。越是学不好就越不愿意学,每次去尝试着做些事,都觉得压力巨大。坐一会儿就想开小差儿。
我的父母一方面忙,另一方面也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帮忙。所以就是着急,一着急就发火。反正每次考试难免会挨骂。这个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发火这件事是薛定谔的猫。你不确定他们到底会发多大脾气,因为每次都不太一样。
是教训一个多小时?还是男女混合双打?还是男单打?搞不清楚。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加时赛,也就是暴风骤雨之后,不知道哪个时刻又旧事重提,再来一场紧张刺激,别开生面的加时赛。
其实挨顿揍,挨顿骂,虽然难过也还好,最令人畏惧和难受的就是这种没有什么规律的加时赛。它的不确定性,让我考试成绩出来以后整个人都抑郁,恨不得住在学校不要见父母。
遗书里这个小姑娘承受的东西一看就是跟我小时候如出一辙。
第一,孩子其实有很强的意愿想要好好学习但是碰到了困难自己克服不了。
第二,父母没有提供任何有建设性的建议和帮助。
第三,父母对孩子的惩罚充满了不确定性。没有一个确定且稳定的奖惩机制。许多时候仅仅是情绪宣泄。
以上这三条,不用说孩子,放到任何人身上都难免会抑郁。
努力了做不到,没有人能帮忙,做不到会遭受未知的惩罚,未来看不到出路……
我其实小时候动过很多次自杀的念头,这种一考试势必会被罚的局里,每天都被阴影笼罩,觉得活着真没意思。
没走到那一步是因为,我的父母总算还没有这个小姑娘的父母那么过份。而且这种不确定的阴霾状态最多持续一个星期。每次考试之间还是有那么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孩子都健忘,好的也忘,坏的也忘。过一周快乐日子,又觉得活着很愉快。
这个小姑娘可能跟我类似,本来还是能活下去的。但是等到了初中,家长发脾气的频率增加了,孩子的学业任务也更重了。过了那个阈值,又不能放松,她就把以前一直都有的想法付诸于实践了。
在我父母眼里,我的童年是多么无忧无虑,他们给我吃,给我穿,也全心全意的爱我。我应该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小孩儿。其实他们说的这些都算对,只是在我最无力,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也确实除了增加压力以外没给我提供什么帮助。
而他们给我的那些压力,尽管在成年人眼里看来,无非是吓唬吓唬小孩儿或者无非是说说气话,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我还不具备分辨气话,吓唬的能力,很多东西都是当真了,很多气话是让我觉得天塌地陷。那些恐惧,愤怒,不安是真真切切的,所以那种时候,拼命想找个地方逃离不惜一死的感受也是真的。以至于哪怕到了今天,一想起那种感觉,依然会非常难过。
是的,你没看错,一个皮糙肉厚,百毒不侵的中年大叔,想起小时候的委屈会没出息的想掉眼泪。
我现在也是做父亲的人了,更多的也能理解当年我父母的心情。当时的情境,各有各的难处,没什么可埋怨的。只是其中的教训我收下了,不能再延续下去。
第一,罚孩子一定要有一定之规。错多少,罚多少,罚多了要跟孩子说对不起。让他知道,做错事不是天塌地陷,只是按照商量好的规矩办。
第二,一次性的大发雷霆效果远没有连续几天平静的让孩子每天都罚站半个小时更有效。暴怒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只会制造麻烦。惩罚也有很多技巧,不需要大喊大叫鸡飞狗跳。
第三,孩子屡教不改的时候,多想想,尝试一下其他办法。当施加压力对有些事没有用的时候就该果断把它停止。
第四,尽量不要用一刀切的标准来做判断,尽可能多的了解情况,只要发现孩子很努力的去做,去尝试就算结果不太如意也要奖励。
最后,当孩子说自己想要死的时候,别把他骂一顿。就算他的想法再奇葩,骂是没有用的。
尽管我在努力,但不确定以后孩子是不是还会因为其他事感到委屈,有类似的心情。其实我的父母也有许多教训,他们做得比他们的父母也好了太多了。
所以有些委屈,有些挫折想来就是不可避免的。一代一代的,每代人都努力做得更好吧,许多事其实是没法就一步到位。
逝者已矣,希望少些类似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