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AMD 有一个很简单的招数, 就能让 Nvidia 直接跪, 那就是:
AMD 可以玩自家 IF, 顺带可以叠 IF Cache; Intel 也有自己的总线, 如果真的要推自家 GPU, 直接把 16x PCIe 换成自家总线就行.
而且像 AMD 那种如果把 PCIe 换成 IF, 理论上在移动平台接 CCX 提升 CPU 规格都可以. 甚至还可以利用 IF, 让 GPU 从 CPU 的 DRAM 拿数据, 显存带宽还能上去点.
所以知道为什么 Nvidia 要收购 ARM 了吧? 以后就是 Apple CPU+Apple GPU, AMD CPU+ AMD GPU, Intel CPU+Intel GPU 的组合, 不会有 IN, IA, AN,AA 这种奇怪组合了. 这就是为什么老黄在 NS 上没有狮子开大口的原因, 很简单, 就光靠老黄是拉不起 ARM+NV+Linux 这个生态的, 其他小弟要养起来, 包括 WoA 也是必须要有的.
再说句不好听的, XSX/PS5 已经能满足很多游戏玩家的需求, 现在玩家更需要的是 Steam Deck 那样能在外面玩 3A 的设备, 同时尽可能和其他设备共享存档.
iPad Pro 支持神界原罪2, M1 Mac 原生支持博德之门3, 整体表现都算让人满意. 就这种杀时间的 TRPG 能在移动设备上多撑几个小时对体验提升是很明显的. 更何况 M1 的媒体性能不差, 也算是现在显卡需求的一个新出路.
关键是 iPad Pro 这鬼玩意同时支持触摸、笔、鼠标、触控板和手柄, 就这个架势连 RTS 移植都有可能.
然后就是年底传说会提升到 32C GPU 的 MacBook Pro.
所以不是要问 Intel GPU 有多强, 而是要问未来 AMD/Intel/Apple/Nvidia/Qualcomm 能拿出怎样的 SoC 平台. 能靠电池跑的设备面向的用户更广, 而不是老是盯着 dGPU 看.
简单来说,就是NV的OEM市场要遭重,N卡或许只能退守高端OEM和DIY市场。
这不是小变化,OEM市场现在可是占据80%的PC市场份额,DIY才是小众。
AMD和intel都不需要特别做什么,只要这两家相比NV能耗比别差太多,做好自己的平台调优,降低OEM的开发适配难度,顺便打包优惠卖,NV的OEM份额被逐步蚕食就是必然的。
英特尔的优势在于能集成。
而它还是主流CPU厂商,AMD刚刚翻身2年,还不是主流。
英特尔需要选出甜点的位置。
一个是1060,1070。
这个位置,目标是1080p下面,能要xbox one x,ps4pro上跨平台的游戏。
这个性能作为中端产品去集成。
还有一个是3060,2080这个位置,对应的是PS5上的跨平台游戏,能上4k分辨率。
这个集成到高端产品。
产品以游戏本为主,可以加强散热与功耗。做成台式机替代的游戏本。
也可以做成NUC,外接显示器或者大屏幕电视
但是不给用户插显卡的机会,用户买了显卡没有地方插。
游戏本可以大小核。
NUC可以全大核,不考虑调度问题。
作为后来者,一定要开放,用户算AI,挖矿,算双精度浮点都行。
整机可以卖便宜点。
单独的CPU可以卖贵点(有AMD,不能太贵),让游戏用户尽可能选英特尔的一体化方案。
这样普及化,英特尔的GPU成本可以降低。
英特尔又有攒芯片的技术,可以把几个小核心攒成大的,互联性能损失不太大。
利用成本优势,造独立大显卡,给用户挖矿,算AI,科学计算跑超算。
可能同等算力,英特尔比NVIDIA便宜。
当年英特尔消灭声卡,就是靠免费集成。
显卡方面不思进取很多年,满足于商用市场,结果游戏显卡养出通用计算,又养出AI,回头高性能计算市场也没有了。
当年,英特尔攒P54C小核心攒显卡,走专用计算的路子,不是不对,是成本压不下来。造专用计算卡,没法和造显卡的拼价格。
现在造显卡,路子对了。
AMD可以跟一下,它造游戏机芯片,直接改一下当游戏本或者NUC也没有问题,
nVIDIA买ARM这个事情怕是要黄,英特尔真发力搞集成,AMD跟进,游戏市场nVIDIA会丢份额。
主流游戏厂商要靠游戏机市场活着,不能让游戏机跑不动新游戏。
所以与游戏机性能类似的显卡,可以玩很长时间的跨平台游戏。
未来,独立显卡去挖矿,去跑AI,跑游戏的优势在于超高画质。
而玩游戏用两个档次的游戏本和集成显卡就够了。
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猜?这个没法评价。
从软件的角度虽然我能想出两三种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但非正式发布的产品出现任何问题都是常见现象。盲人摸象的评价没有必要。
跟11代没差别,这个肯定是违背常识的,要知道11代i9只有16线程,12代i9有24线程,24线程超越16线程并不需要多么高超的优化技巧。
调度优化的主要难题是当我们只需要少量线程运作的时候究竟把这个线程安排在哪个核心。
然而,对于全核心全线程同时计算的场景来说,反正都是全核心上场,根本不需要什么优化,谁来都是全核心工作。
如果这个软件能把所有核心用满的话,没道理性能不变。所以肯定有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正式版本再说吧。
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猜?这个没法评价。
从软件的角度虽然我能想出两三种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但非正式发布的产品出现任何问题都是常见现象。盲人摸象的评价没有必要。
跟11代没差别,这个肯定是违背常识的,要知道11代i9只有16线程,12代i9有24线程,24线程超越16线程并不需要多么高超的优化技巧。
调度优化的主要难题是当我们只需要少量线程运作的时候究竟把这个线程安排在哪个核心。
然而,对于全核心全线程同时计算的场景来说,反正都是全核心上场,根本不需要什么优化,谁来都是全核心工作。
如果这个软件能把所有核心用满的话,没道理性能不变。所以肯定有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正式版本再说吧。
写得不错!
笔法细腻,又不乏童趣,算是上佳的练笔之作。
最值得赞赏的是那份“闲心”和“童趣”,愿常持而得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