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马尔科-范-巴斯滕的生日。我于是想到了这个问题。
生于1964年的他,不知不觉已经53岁了。
他也只比球王小了4岁而已。
作为1983年到1987年连续四个赛季蝉联荷甲金靴,21岁就拿到欧洲金靴奖的天才,欧洲杯期间横空出世,随后6年成为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前锋,范-巴斯滕一开始得不到克鲁伊夫的欢心,第一代飞人总觉得他是一名纯正中锋,不符合“全攻全守”当中独享战术自由度的前锋类型。
不过回头想想,要是1974年的荷兰阵中有个巴斯滕的话……盖德-穆勒一次性投弹,也许炸不掉阿姆斯特丹吧。
之所以成为公认的世界第一前锋,巴斯滕靠的并不是那个1988年欧洲杯决赛对苏联的“世纪进球”,而是他在那届杯赛上展现的所有技术能力。这些技术能力,帮助他在意甲赛场大杀四方。
何况,作为球队第三前锋(因为他伤刚好),巴斯滕把第一顺位的队友博斯曼挤到替补席上,让米歇尔斯坚定信心不再改变,靠的还是对英格兰的帽子戏法。
禁区内停球、转身、过人,一气呵成,打入远角,让评论家叹为观止,“划时代的前锋”立刻成为了最前卫的溢美之词。
不过小组赛第三轮,荷兰小胜爱尔兰,进球的是基夫特。划时代的前锋从此遭遇了强有力的防守,在半决赛对阵东道主西德的时候,盯防强度达到顶峰。
“铁橡皮膏”科勒,从此成为了巴斯滕在世界大赛上的宿敌。直到88分钟,“第三前锋”才在他的盯防下打出一记不可思议的远角,但这一进球推动荷兰逆转联邦德国,挺进决赛。
然后就是那个无人想象得到的“世纪进球”,世人坊间普遍成为“零角度射门”。
不停球凌空抽射、极小角度、精准落点判断、射门视野部分被遮蔽、完美的弧线、落叶球、球门远点、死角、欧洲杯决赛……
还有当时的苏联天才门神达萨耶夫。
这一切完美的细节,将这个进球和操刀者范-巴斯滕直接送进了世界顶级前锋的行列。
巅峰时期的范-巴斯滕,所有处理球的细节堪称教科书内容,这是因为老天爷赏的这口饭实在太好了。
188cm身高,80kg体重(请无视所谓的“90kg”),却有着其他欧洲前锋不具备的柔韧性、启动速度、爆发力、弹跳、有球能力,在静止持球、运动持球、争抢二分之一球、中程带球的抗冲撞能力上,也是首屈一指。
以南美球员的角度衡量,巴斯滕不擅长精致的盘带完成过人,但第一下触球的分寸感和蹚球力度,足以让他以最简单的动作完成摆脱,形成有杀伤力的突破。特别是在摆脱之后的平衡能力,1980年至今的所有欧洲前锋当中,无人能出其右。这使得他一旦成功摆脱防守,就算有人及时追防到位,他在后续处理球的能力依然冠绝天下。
平衡能力的最佳体现,肯定要看1990年丰田杯AC米兰对巴拉圭奥林匹亚,巴斯滕间接助攻里杰卡尔德的吊射,就是过人完成摆脱之下被正面铲抢,但他踉跄了三四步居然不倒,很快调整过来一脚吊射。
重要的是,巴斯滕是1986世界杯以后第一个成功把“无球跑位”和“中锋回撤”两项硬指标,演绎成现代足球概念里中锋必备技术范畴的开创者。
中锋接传中球抢点攻门一直是看家本事,巴斯滕一样将这门技艺用得炉火纯青。问题是,在当时的意甲联赛,中锋要承受来自背后任何一个方向的后卫侵犯,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铲抢,在进攻的最前沿能成功面向球门,还能射门得手,要付出比现在起码多十倍的代价。
巴斯滕不是不会硬打,只不过,拥有突进速度、大长腿、摆脱能力、还有超出侪辈甚多的门前感觉,何必过分透支自己的身体,为进球增加不必要的高风险呢?更何况,意甲最佳防线的组成者,就是自己在AC米兰的队友,以他们为假想敌,开发出只需要跑动和摆脱就能顺利完成射门的进攻模式,岂不是更安全?
为此,巴斯滕增加了跑动路线的选择,试图通过绕前、插上、急停、变速、包抄和回撤,在相对大的无人防守空间(同时也是无球空间)顺利完成一整套射门环节。最为脍炙人口的进球,当属1992年欧冠小组赛,对瑞典IFK哥德堡“大四喜”当中的第三球,滞后、急停、回撤、倒钩+反弹球打入死角,巴斯滕演绎了一名完美前锋破门的所有美感。
面对巴斯滕,后卫在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在盯人当中加入粗野的犯规,包括背后铲球,才能弄翻他,阻断他得球转身摆脱的整个过程。于是,马赛后卫波利,就成为了摧垮巴斯滕的最后一位杀手。(上图就是巨星杀手波利)
28岁就已告别绿茵场,31岁因脚踝伤势治愈无果而正式宣布退役,范-巴斯滕的巅峰期并不连贯,兼之大起大落,这并不妨碍他在属于自己的时代,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前锋。就像今年4月22日他在社交网络上传沙滩足球倒钩射门视频之后所说:“你永远不会忘记如何骑自行车,就像我永远不会忘记如何‘自行车’射门(倒钩)。”
忘了,友情放上一张彩蛋图,里面有一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