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不是瞧不瞧得起的问题,很多时候,低阶层的人在高阶层的人眼里,就只是抽象数据和NPC,而不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某个人,甚至不如他们的某个玩物的价值高,玩历史模拟游戏时就知道这种感觉了。
像打《三国志》《信野》或者P社游戏时,如果获得了一个出色的将军或者内政人才,那玩家都是会当成宝贝提拔重用的,但对他们发挥才能时所率领的那些“士兵”呢?
是不是就只是当成一串数字了?
在等级越高的人眼里,有名有姓的人,和他们名字底下的那串数字,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的。
尽管士兵甲、士兵乙的数值完全可能比某些有名有姓的人(像黄皓、岑昏之类)高得多。
作为游戏玩家,有多少人会对诸葛亮和廖化他们名字底下的那串数字有多大的感情呢?
看看马云线下的视频吧,笑一声,周围所有的人都会笑都得笑,马云严肃,没人敢笑。
看看董明珠吧,把一个员工骂成狗都不如。
曹德旺,做了多少慈善。
有一个纪录片曹德旺工厂食堂浪费很多馒头的皮工人不吃,一问原因因为食堂人手不够,只能做一大堆冷冻,味道肯定不好。曹德旺的解决办法就是,饿工人3天只给稀饭吃,还贴了公告说浪费粮食不配当工人。
暴发户会,富久了不会。
费了一会儿工夫才想明白题主在问什么。
对于攀岩运动来说,超过90度的倒攀确实不好处理,但攀岩和攻城又是两码事。如果有人精通攀岩,那么放在历史上的攻防战里,他的活动方式应该是潜入,不是作为普通士兵参加强攻。假如我们把城墙修成超过90度角的悬崖,那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会塌。
好,我们按住牛爵爷的棺材盖子,硬把城墙砌成超过90度的斜坡,增加攀爬难度这个设定在实战当中也未必有看上去那么美,因为:
用倒攀增加攀爬难度的意义不大,最大的用处是消除城下死角,人站在城头就可以对城脚的目标进行垂直打击,不过这样的功能显然不用大费周章把整座城都建成那么大的角度,只要让城头外飘就可以了,叫做突廊:
这个结构,在中国宋代的城墙上曾经昙花一现,详情大致可以参考骑砍火与剑里俄国城头常见的带棚回廊。明代技术退步又消失了,所以明末开封之战时,守城的明军不得不重新发明这个技术,造型也变成临时搭建、简单伸出城外的栈道类建筑,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完全没有被推广,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古城墙无一例外都没有这个构造。
据 @二不尚书范景文 主张,悬空突廊构造并非宋人专属,学术问题大可商榷,毕竟我读书少,但声称我对他剽窃或者斗兽棋就不知从何而来。可以肯定的是,在明朝末年的开封,这种技术属于有需求但尚未被采用的状态,否则张坚的悬楼不会被当成发明创造,也不会在城头大量搭建。
针对城头遭到火力压制以及城脚死角问题,戚继光发明了悬眼这一工事,在长城上的实际运用如下:
不过这个结构并非处处都有。
西安城墙建于明初,当然是没有的,但清代建造的开封城墙也光溜溜的就不太好理解,考虑到开封城墙曾经被大规模修复,图中也明显有上下异色的现象,无法考证原先是否存在过悬眼。
沈阳城墙,悬眼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