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 8 月 3 日 realme 首发安卓磁吸无线充电技术,和苹果 Magsafe 有何区别? 第1页

  

user avatar   zombiewri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线充电,只能坐着充,或者躺着充。

因为它们的线圈必须对齐,才能发生能量传输。

甚至为了可以随意躺着充,出现了24个充电线圈的底座,就是为了解决对齐的问题。

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苹果推出了MagSafe的解决方案。

它在手机和无线充电器两端加入了磁铁,以此手机和充电器就会“粘”到一起,不那么容易分开。

于是此时就出现一个很有趣的场景。

一方面来说,MagSafe解决了无线充电对齐线圈的老大难问题。

另一方面来说,MagSafe和手机紧紧贴在一起后,失去了以往无线充电用则拿起,放下充电的便捷性。

更长远一些来说,这样的解决方案又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新的体验呢?

针对这些问题,realme也进行了自己深入的思考,并且为大家带来了安卓首个磁吸无线充电技术:

MagDart

这场技术发布会,带来了两个产品,阐述了realme在两个方向上的不同想法。

第一个是快!

50W的MagDart速度超群,可以在五分钟内做到和有线快充一样的效率,把4500毫安时的手机电量从0%充到20%,完整充满只需54分钟,几乎等同于有线快充的时间。

并且在微型主动式风冷下,同时给主板和线圈散热,让机身始终保持一个舒适的温度。

这一点经常用无线充电的人应该有感触。

如果你的手机刚玩完游戏,非常烫。

你把手机放在大功率无线充电器上,充电器本身的风冷会让手机快速降温,同时还能充电。

所以也经常有人呼吁,能不能在风冷散热器的基础上,再做一个无线充电的功能上去。

这样玩游戏的时候,手机既不会太热,也一直保持在满电状态。

不会陷入玩游戏就没电,充电又太热没法玩的困境。

50W的MagDart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在媲美有线快充的速度下,还能兼具机身散热。

另一种思路,就是薄!

15W MagDart通过把主控芯片和充电线圈分开,把充电板做到了3.9mm,比MagSafe还要薄1.4mm。

同时因为分离式的设计,两个发热源分开,充电时的功率也可以在优秀的温度下,保持稳定的发挥。

15W MagDart可以全程保持接近15W的峰值功率,稳定输出,90分钟充满4500毫安时的手机。

这个方案考虑的就是手感。

因为我们说MagSafe用起来跟有线充电一样,其实还是不一样的,它有一个本质的区别。

Mag类方案是在手机的中间位置,使用的时候不会有一个充电插头挡着手。

15 W MagDart可以在几乎完全无感的情况下正常使用手机。


但是上述的方案我们都可以说:

只不过是把无线充电器贴在手机上面罢了,加个磁铁吸住而已,这种创新没有多大的意思,相比之前的无线充电,还平白无故增加了重量和厚度。

这其实是一种很有力的反对意见,所以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去看,磁吸究竟对手机做出了怎样的改造,跳出充电这个命题去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第一个案例,MagDart 磁吸无线闪充移动电源。

前面MagSafe七百多的同款震惊了世人,因为安卓这边已经有很成熟的Qi协议方案,也就卖个一百多。

于是大家一开始的讨论都集中在价格上了。

MagDart移动电源我倒是不担心它电表倒转,而是在思考另一个问题。

在这个形态下的移动电源,极轻薄,容量甚至不足以充满一个电池。

它被设计出来这件事情本身,就不是为了“充电”。

而是为了“续航”。

它的使用场景不是手机电量不足了充电,而是手机没电了,把电池给贴上去。

就像功能机换电池一样,重构一种对于手机续航的理解。

这个东西是一种复古的思路,但是很顺应本能,它就是一块可拆卸的电池。

磁吸这个物理的互动方式,提供了相对可靠的手机和其他物体的互动方式,也就对于一些原有的体验场景,提供了看起来一模一样,但是完全不同的新体验。

比如MagDart磁吸无线闪充移动电源支架。

移动电源贴在手机上,和手机形成一个整体。

于是把移动电源放在支架上,支架给移动电源充电。

用的时候可以随时拿起来,不用了放回去——和以前的充电习惯一模一样。

但是在这个习惯中,移动电源始终跟着手机走——习惯被重构了。

同样的产品形态早就有了,但更多日常使用的时候,就当做普通的无线充电底座去用了。

我们可以看到,磁吸改变的是手机与其他配件的互动方式,它给手机提供了一个支点。

这个支点的意义,在MagDart的磁吸卡包配件上表现得更清晰。

因为磁吸可以和手机形成一个整体,所以可以把卡包吸在手机上。

因为磁吸可以提供一个支点,所以可以做一个支点,让手机立起来。

MagDart还做了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配件。

MagDart磁吸环闪自拍灯。

逻辑很清晰,它是个类似于仅包裹上半个手机的手机壳。

下半部分手机可以通过MagDart反向充电给自拍灯的60颗LED灯珠供电,通过实体按键可以:开关,调节亮度和色温,以及翻转补光灯——你使用前置后置的时候,它都可以提供补光。

这是一个很厉害的事情,MagDart通过反向充电,为另一个专业设备提供了持续的电流。


那么未来会不会MagDart会做成一个安全协议,通过这个协议就可以和手机进行通信,手机可以通过MagDart达成更强大能力的延伸?

一个可替代的镜头模组?外置的镜头加强?更加专业的补光和收音设备?

这个配件把realme敢越级的味道玩出来一些了,让人感觉这个品牌有点野的。

未来的MagDart会变成一个品牌生态,生态内经过认证的,磁吸充电搭建的一套iot生态,会逐渐形成一个不同于以往认识的快充品牌。

磁吸是一种物理交互的感应,它带有强烈的确定感,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工具。

虽然现阶段MagDart还只是技术发布,但是realme围绕这个技术,在发布会上展现的生态和思考,是非常深入的。

我非常喜欢realme这次所做的有趣的尝试,越年轻,越没有包袱,越是敢于去做新的尝试。

希望这个年轻的品牌未来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user avatar   xiao-ke-11-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猜?这个没法评价。

从软件的角度虽然我能想出两三种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但非正式发布的产品出现任何问题都是常见现象。盲人摸象的评价没有必要。

跟11代没差别,这个肯定是违背常识的,要知道11代i9只有16线程,12代i9有24线程,24线程超越16线程并不需要多么高超的优化技巧。

调度优化的主要难题是当我们只需要少量线程运作的时候究竟把这个线程安排在哪个核心。

然而,对于全核心全线程同时计算的场景来说,反正都是全核心上场,根本不需要什么优化,谁来都是全核心工作。

如果这个软件能把所有核心用满的话,没道理性能不变。所以肯定有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正式版本再说吧。


user avatar   luv_let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下两个问题:

  • ppi 太低, 次像素细节容易被察觉出来
  • 屏幕驱动板对高反差边缘没有做修正, 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绿边

作为对比, iPhone OLED 438ppi 钻排, 长这样:

放大看

可以注意到没有绿边, 边缘都用红蓝子像素做过渡.

然后就是 538ppi 的 Pixel 2 XL, pentile 排列.

可以看到左边绿边, 右红蓝边, 看不出彩边纯粹是因为ppi高.

至于 iPad Pro 那种 RGB LCD 的话基本都回归灰度抗锯齿了, 虽说 OLED iPhone 等效 ppi 和 326 差不太多, 但是灰度抗锯齿的效果总归没有X方向的次像素好.

而 LCD 的问题就是由于是 RGB 排列, 屏幕转动方向之后就要调整, 甚至和截图有关. 而 OLED 在系统层面渲染虽然还是灰度, 但是驱动版可以转换为 X 方向的 hiting, 细腻度就上去了, 而且不会多吃系统资源.


user avatar   ang-shou-kuo-bu-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下两个问题:

  • ppi 太低, 次像素细节容易被察觉出来
  • 屏幕驱动板对高反差边缘没有做修正, 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绿边

作为对比, iPhone OLED 438ppi 钻排, 长这样:

放大看

可以注意到没有绿边, 边缘都用红蓝子像素做过渡.

然后就是 538ppi 的 Pixel 2 XL, pentile 排列.

可以看到左边绿边, 右红蓝边, 看不出彩边纯粹是因为ppi高.

至于 iPad Pro 那种 RGB LCD 的话基本都回归灰度抗锯齿了, 虽说 OLED iPhone 等效 ppi 和 326 差不太多, 但是灰度抗锯齿的效果总归没有X方向的次像素好.

而 LCD 的问题就是由于是 RGB 排列, 屏幕转动方向之后就要调整, 甚至和截图有关. 而 OLED 在系统层面渲染虽然还是灰度, 但是驱动版可以转换为 X 方向的 hiting, 细腻度就上去了, 而且不会多吃系统资源.




  

相关话题

  是什么限制了存储卡的存储容量? 
  如何看待头部手机厂商纷纷入局自研芯片? 
  如何评价罗永浩澄清不是精日,不是汉奸的言论? 
  华为手机是如何做到中高端机型在一些消费者眼里优于小米手机的? 
  如何看待小米10顶配版「物料成本」高于华为Mate30Pro 5G? 
  魅族华为? 
  为什么 3G 在许多地区还没覆盖,4G 还没成熟稳定就要推 5G 网络? 
  一款手机的工业设计应该考虑到哪些因素? 
  作为开发者等专业技术人员,你如何看待华为宣布鸿蒙系统升级至 2.0 版本?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为什么安卓手机 8GB RAM 甚至 12GB RAM 但是运行起来还是没有苹果流畅度高? 

前一个讨论
想尝试自媒体,想了一个月了,都没想好怎么起步,咋整呀?
下一个讨论
未来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格局,会不会变成「新车厂成为主流,赢家通吃」的局面?





© 2025-04-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