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的塞勒蒙·巴雷加(Selemon BAREGA)捍卫了曾经格布雷塞拉西耶、贝克勒的荣耀!
27分43秒22的冠军成绩成绩并不算快,但对很多赛前预估者来说,当打之年的切普特盖的落败,还是算得上是一个小冷门?
埃塞俄比亚队最后几百米的战术相当成功。
万米世界纪录保持者,24岁的约书亚·切普特盖27分43秒6拿到银牌,其实他今年万米跑的并不多(也不算太亮眼),这个成绩依然SB(赛季最佳)了,只可惜他今天在埃塞军团的夹击下最后也是无力反超。
长跑算是比较垂直关注的领域了,就多说说——
10000米在奥运会的径赛里一直是非常重要且传奇的项目——历史上几乎所有长跑领域的传奇选手,都拿到过奥运会万米的金牌。
其中最为传奇的几位,还都拿到过至少两次。
比如上古时期的“芬兰飞人” 帕沃·努尔米(1920/1928)和拉瑟维纶(1972/1976)、上古传奇纳米尔·扎托佩克(1948/1952)、“长跑皇帝”格布雷塞拉西耶(1996/2000)、肯尼萨·贝克勒(2004/2008)、莫法拉(2012/2016)——努尔米、扎托佩克、老格、贝克勒等,几乎都是长跑领域某段时期GOAT的人选。
所以奥运会的万米比赛,和历史级的长跑超级巨星,某种程度上相互成就。
这是最耀眼的舞台,也有着最耀眼的选手。
最近几年冒出来的约书亚·切普特盖(Joshua Cheptegei)势头很猛,也几乎把长跑径赛和路跑的各种纪录拿到手软,很多人都把他当做老格和贝克勒的接班人(想一想这是怎样的褒奖)。
2016年里约奥运会切普特盖才19岁毕竟太年轻,当时5000米第8、10000米第6,只能算少年初体验。当时比赛中有几个细节,包括莫法拉的反超,相信对切普特盖来说是很生动的现场教学了…… 然后今年莫法拉廉颇老矣,虽然自己很想再搏一把,整个英国都给他创造条件连着数次选拔赛机会,可惜确实38岁年纪太大没法来东京。所以原本旧王退位、新王加冕的戏份就少了很多。
约书亚·切普特盖毫无疑问就是今晚东京奥运会10000米决赛的最强者。即便其实他今年正儿八经的万米比赛跑的并不算太多太亮眼。
关于切普特盖直接看以前的回答吧:
其它几位最有竞争的,老乡雅各布·基普利莫,肯尼亚的基普鲁托和科威莫,埃塞的塞勒蒙·巴雷加、约米夫·卡加尔查、贝里胡·阿雷加维,还有欧洲的朱利安·万德斯和马克·斯科特、包括东道主日本的伊藤達彦和相泽晃。
——这里面前面几位都算很有竞争力的选手,非常可能冲击切普特盖的金牌;朱利安·万德斯和马克·斯科特等算是欧洲白人的荣光,其实力不见得能冲击奖牌、但还是要超过很多欧洲归化的老黑们;伊藤达彦相泽晃等重在参与,不过在日本包括现在国内,都算很有人气的选手。
——最后另外一点,万米对普通人来说是有氧慢跑,但对职业选手而言是很看重速度冲刺能力的高强度长跑,所以现在出成绩也是越来越早,24岁的切普特盖在决赛这些人里甚至年龄都排靠中后了。前几位乌干达/埃塞/肯尼亚的,年纪都在20-24岁,决赛最有希望冲击名次的艾哈迈德(索马里裔的加拿大人)也就30岁。
所以和前两届莫法拉蝉联还不太一样,今年东京奥运会10000米,还是相当“年轻风暴”的。
长跑言必称东非两强(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埃塞有老格和贝克勒,肯尼亚却一直很尴尬的在奥运会万米上只有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拿到过冠军。后来的特加特(两次亚军)、塔努伊都只拿到银牌,所以肯尼亚的几位也会非常看重这块金牌。
——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三大军团如何选择比赛战术,也是相当有看点的。
比赛开始后大家相对保守。除了乌干达的斯蒂芬·基萨,一个人很快就跑在最前面——他显然就是在前面带节奏、发挥战术作用的。
前面几圈大家表现的相对都很稳,这种名次>成绩的比赛,选手都很会压成绩、拼后面的战术。
基萨在前面的领跑达到近100米,切普特盖和最后的冠军巴雷加就“鸡贼”很多前面一公里都几乎是在末尾。几乎刚开始就放弃了追求成绩;
乌干达另一位热门基普利莫也是,第二公里就又降了位置,也落到很后面的位置;
窝在后面的还有埃塞俄比亚的阿雷加维(最后拿到第四)。
巴雷加此前万米跑的并不算多,过去几年更专注在3000-5000米这个距离,所以他的冲刺能力是非常强的——这也是为什么切普特盖们一直按兵不动的原因。
所以从开始这一段,基本上一人在前面以追成好成绩(也是高风险)的快速领跑、其余最有竞争力的选手都在大部队的中后位置静候比赛后半程出招。
巴雷加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2-3公里的时候他提速,冲了出来,并开始实质性的领跑。
前3000米后,切普特盖也提到队伍的前列中(第8)。
这一段依然并不明朗。
从赛后复盘的分段名次来看,前列选手分段排名起起落落,但实际上这依然是自我战术抉择的体现,实际互相之间的落后和起伏并不大。
比赛半程左右,大家的配速都稍有提升,所有选手间的间距也逐渐变大。切普特盖差不多稳定在3、4名的位置,和基普利莫前前后后的跑着。
巴雷加这一段就特别迷,小集团领跑后,又开始躲进了大队伍当中,藏住了自己的锋芒。
——所以说这场万米决赛,选手互相之间心理上的博弈是很丰富的。
解说说到伊藤达彦和相泽晃是「企业职员」,这个说法并不代表他们日常是在企业上班的白领——日本的长跑有着很有特色的企业团文化,职业选手都是挂靠在大企业旗下,代表企业出战。所以他们依然是职业长跑选手的身份,日常几乎不参与到企业常规上班工作中。
创造了日本万米国家纪录(27:18:75)的相泽晃,今天最终也跑出SB(赛季最佳)。24岁的相泽晃和23岁的伊藤达彦最终一个17一个21名——在5000-10000米、乃至更长的马拉松距离,日本确实比我们是要领先不止一个身位的。他们顶尖选手的数量也要远远超过我们,这个差距还是要承认的。
6000米后大部队开始拉成直线,最前最后的差距也拉到超过百米。
最开始在前面领跑的基萨过了5000米就放慢脚步,然后退赛了。今天他的作用就像是鱼钩或者说浮标——可惜身后的这些选手似乎对这个鱼钩并不感冒,即没有追求成绩贸然提速,也没有表现出多少想要紧跟住他寻求破风效果的意思。
所以电视解说认为的基萨就是为乌干达另外两人服务的说法,计划是如此,实际效果并不能说达成多少。或者说,真正帮助到约书亚·切普特盖的距离,并没有那么长。
切普特盖慢慢向前超,跑到队伍最前列,同样在前面的还有肯尼亚的基普鲁托——这位是前五公里路跑纪录创造者,破掉他纪录的正是切普特盖。
处于前列的还有加拿大30岁的老将艾哈迈德(索马里裔),他今天的表现其实非常不错,孤身作战、最后一公里才掉出来,原本是有机会拿到更好名次甚至站台的。
最后两公里,多数选手咬牙,前列选手开始逐渐明朗。
在最前面的基普鲁托和科威莫的消耗应该相当的大,这两个肯尼亚选手后半程依然在前列,但能明显感觉出体能出现了问题。即便这时候基普鲁托依然看上去在给切普特盖施压——如果最后几百米上演冲刺决战,基普鲁托和科威莫估计是很难有胜算的。
进入最后几圈时候,排位依次是肯尼亚的科威莫、乌干达的切普特盖和基普鲁托、加拿大的艾哈迈德、埃塞俄比亚的巴雷加和卡加尔查。
这时候埃塞俄比亚三驾马车开始发威,三人几乎一起从第一集团的前中后开始、从外道超越,呈现出钳制的队形。
他们三人在外圈相当于既保持了整个队形(队伍中很难有人能冲出来,除非极大的提速消耗)、又能对前面的切普特盖保持冲击。
所以最后这一段看,在所有选手体能都即将竭尽的时候,面对这三人的封锁,要么提早冲,要么被耗在里面,或者就等着巴雷加、卡加尔查、阿雷加维自己垮掉……
最后600米,老将艾哈迈德冲了出来,开始起速。切普特盖依然在跟,但逐渐被巴雷加赶上。
最后的冲刺决斗,阿雷加维依然在“封堵”、乌干达的切普特盖和基普利莫开始冲、巴雷加展现出极强的维持极速的能力……切普特盖的冲刺依然很给力,甚至于如果再多个100米,比赛结果说不定就反过来了。
不过21岁的巴雷加依然笑到了最后。
最终,
巴雷加27分43秒22,金牌;
切普特盖27分43秒6,银牌;
基普利莫27分43秒88,铜牌;
阿雷加维27分46秒16,第四;
美国的费舍尔·格兰特最后超过艾哈迈德,第五;
艾哈迈德第六,科威莫第七。
21岁的塞勒蒙·巴雷加捍卫了曾经格布雷塞拉西耶、贝克勒的荣耀——人类的长跑史上,格布雷塞拉西耶和贝克勒就如同马拉多纳和梅西一样——这样的比喻下,可能更远古的扎托佩克就是贝利了。
27分43秒22的冠军成绩成绩并不算快,但对很多赛前预估者来说,当打之年的切普特盖的落败,还是算得上是一个小冷门?——赛前不少对冠军的预测中,尽管切普特盖未必在自己的最佳状态,他和基普利莫的二人组依然被视为最大热门。而埃塞俄比亚队最后几圈的战术相当成功,也实现了捍卫埃塞俄比亚荣耀、「让乌干达人回家」的目标。
成绩不算好,观赏性不差,战术也很强。
另外费舍尔·格兰特、艾哈迈德乃至两位东道主都表现出自己的水准。
对切普特盖而言,他肯定依然是万米这个距离的最强者,但这次没有拿下金牌确实相当的可惜,毕竟按如今东非军团的飞速发展态势,3年后的巴黎奥运会,届时27岁的他未必依然像现在这么火热了。
看看后面5000米他的表现吧。
再次恭喜塞勒蒙·巴雷加和埃塞俄比亚!
东京奥运会期间,相关的赛事资讯都会在知乎想法中发布,感谢关注运动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