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请自来。
两个问题分开说明,尽可能简单易懂。
1.为什么卡带有些是集成块,有些是黑点。
这只是两种不同的元件封装形式而已。外观上差距很大,实际上里面的东西基本差不多。
集成块的芯片正确说法是SOP封装,细说的话还有很多分类。
SOP封装_百度百科黑点,俗称牛屎块,鼻涕泡等等,正确名称是COB封装。
cob封装_百度百科FC的卡带上面的集成块和黑点里是什么?从FC游戏结构来说,主要就是存储游戏数据的ROM(主要是CHR和PRG),扩展的RAM,存档用的SRAM,EEPROM等,控制扩展电路MMC等。如果你不明白也没关系,不用在意这些名词。
总而言之,集成块和黑点里面就是裸芯片。如果你有耐心把黑点和集成块慢慢打磨,最后可以看到里面就是很小一块晶片。
两种封装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对于SOP集成块来说,易于更换修理,缺点是体积太大,成本高。COB封装制造成本低,占用空间小,但损坏基本无法维修。
对于任天堂的正版卡带,80年代初期到末期的卡带基本都是集成块形式。而90年代初期开始有些卡带已经是COB封装的了。部分后期再版卡带也会从集成块切换到牛屎块(比如魂斗罗,月风魔转的初期版是集成块,后期版本是牛屎)
一张正版FC卡带。(BANDAI的龙珠Z)
正版霸王的大陆卡带为COB封装,NAMCOT的90年代卡带基本都是牛屎封装(这盘卡电池座改过,不要在意)
对于国内的盗版卡带,同样也是如此。80年代90年代初多以集成块为主,90中后期到现在,绝大多数为了制造成本都会选择COB封装。
2.几百几千合一的游戏为什么都是小游戏
我能想到两方面原因
80中到90中期,半导体存储器的价格是相当昂贵的。合卡一般也只是合64K以下游戏。对于128K及以上的大容量游戏,通常只是以单卡或二合一三合一形式存在。如果一盘几十合一的卡都是128K级别的大作,估计一盘卡在当时售价不下上千,基本上没几个家庭能承受得住。
坦克大战,小蜜蜂,高尔夫,围棋,马戏团等一类的游戏从ROM结构上分类属于mapper0,也就是CHR小于等于8K,PRG小于等于32K。这么说也许可能听不懂。换言之,FC游戏容量大于40K的主机硬件是不支持的,都是需要卡带特殊的MMC芯片去控制存储器翻页的,而MMC芯片只有任天堂和和几个授权厂商(KONAMI,NAMCOT,BANDAI等)才有产线,换言之国内初期难以盗版。
很多红白机游戏,美版日版为什么设计差别很大? - karaschen 的回答小容量游戏不需要MMC芯片,开发合卡只要盗版商自己做个切换用的逻辑电路芯片即可。对于几合一的大作游戏,通常都是同一mapper(使用同一MMC芯片)的游戏,这类游戏只要能山寨出MMC芯片就能做合卡。任天堂的MMC1和MMC3系列是属于比较好山寨的,这两类的芯片的游戏也占到了所有FC游戏的半数左右。而有些MMC芯片是长期甚至至今没有被克隆,因此也见不到相应的盗版卡带。
到90年代末期,几合一的大作合卡非常多,这和盗版技术发展以及生产成本降低离不开。得益于现在低廉的闪存价格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几百合一不重复的卡带。当然有些游戏迄今还是做不出克隆的盗版卡的....
TB上不重复的几百合一卡带....